毒灾事故应变与复原练习题.pdf_第1页
毒灾事故应变与复原练习题.pdf_第2页
毒灾事故应变与复原练习题.pdf_第3页
毒灾事故应变与复原练习题.pdf_第4页
毒灾事故应变与复原练习题.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毒災事故應變與 原 習題毒災事故應變與 原 習題 1 請 明 LD50值的定義 解答 是在特定測試條件下 化學物質直接餵食或接觸實驗 動物 可造成 50 測試動物死亡的劑 1 3 1 第 第 3 章章 P 5 2 化學槽 發生事故時 需要先進 災情評估判斷 其評估重 點為何 解答 災情評估的主要評估重點為槽 是否發生火災 體 是否翻覆及化學品是否洩 衍生出 的應變作業會 有洩 圍堵作業 滅火作業 止 作業 移槽排空作 業 槽 翻正作業及槽 拖 等各項作業 再依據 同的情境 如槽 翻覆或未翻覆 體是否受損產生 洩 或未洩 以及是否發生火災等 態 採 同的 應變作業 程 第第 5 章 章 P 2 3 化學槽 的事故發生後運輸業者與搶救人員應採取之應變措 施 與搶救時應注意之安全防範重點 包括那些 解答 包括通報 災情評估 搶救 移槽 翻正及拖 等作 業 程及善後 原 災因調查做進一步的探討 期能 1 提供運輸業者與搶救人員 安全與應變上實質可 的 考資訊 低國內發生頻繁的化學槽 事故 以減 少生命財產的損失和投入救災的社會成本 第第 5 章 章 P 1 4 運送毒性化學物質過程中發生事故 災害事故通報 程 解答 運送毒性化學物質過程中因突發事故 有污染環境或 危害人體健康之虞 應一小時內報知事故發生所在地 當地主管機關 運作人或所有人應至遲於 小時內派 專業應變人員至事故現場 負責事故應變及善後處 等事宜 第第 5 章 章 P 1 5 槽 應變作業 程為何 解答 1 別槽 內容物質 2 斷周圍引火源 3 阻斷槽 之所有進出管線 4 槽 外部有火災 以最大距 對槽 噴灑消防水 卻槽 5 人員撤至安全距 以外 安全距 約為槽 的 50 倍直徑 應考慮發生爆炸時 其產生之火球半徑及 2 爆震波傳遞距 6 槽 外洩之火災須待槽 的內容物燃燒殆盡 並確 定槽 以外之火災完全撲滅後 持續對發生火災或 外部火災的槽 噴灑消防水 卻至常溫 才可進 後續的處 步驟 7 槽 內容物為毒性物質且具可燃性 則著 A 級防 護衣 預先於事故現場外圍以可燃性氣體偵測器 偵測可燃性氣體之濃 8 經偵測 現場外圍的可燃性氣體濃 大於 1 10 爆 炸界限 LEL 則所有人員撤至安全距 外 待現 場外圍的可燃性氣體濃 至 1 10 爆炸界限 LEL 以下 方可進入現場救災處 9 救災之同時 須在現場外圍 用細砂或 土圍堵 目的使污染物質 致擴散或 至下水道 造成災害 污染的範圍持續擴大 10 進入現場後 使用 敏 高之偵測儀器 偵測是否 仍有洩 11 如仍有洩 先確定洩 位置 設法止 止 之 同時 持續對槽 洩 外圍噴灑水霧 並在現場外 3 圍 用細砂或 土圍堵受污染之消防水 以避免 污染物質擴散出現場 或 入下水道造成污染的範 圍擴大 12 如無法止 則持續對槽 噴灑水霧 並以細砂或 土圍堵受污染之消防水 同時設法將槽 內殘 之物質 由槽 中移出至其他安全容器內 再求 佳方法處 13 經偵測及止 確定槽 無洩 後 槽 內仍有 化學物質 則將殘 之物質移出至其他安全容器 內 再求 佳方法處 14 災後受污染之消防水 送至廢水池或廢水場處 用於吸收或圍堵的細砂 土及用於吸收之吸油 棉 與以排土法或客土法方式處 後受污染的土 壤 則需以固體污染物適用的容器承裝 並依法清 除處 第第 5 章 章 P 3 6 油 火災撲滅 一般性作業原則 解答 1 辨 槽內化學品種 採取適當的滅火方法 可 考 2004 版 美洲緊急應變指南 4 2 爭取時間 注意風向 快速滅火 避免油面受到衝 擊 延長滅火時效 3 避免人員被火焰圍困 造成生命危險 4 卻隔 火場和鄰近的設備與槽體 5 注意槽體內化學品因潑濺 SLOP OVER 沸騰 BOILOVER 產生氣爆二次危害情形 第第 5 章 章 P 5 7 災後 原的意義為何 解答 一是環境傷害的恢 二是生活步調的恢 第第 5 章 章 P 7 8 槽 事故應變 程中槽 扶正的一般性作業原則 解答 1 槽體內仍有化學品時 槽 進 移位或是翻正時 須預防與地面接觸的槽體 有破 或是穿 的可能 性 一旦移動槽體將造成二次危害 2 事故現場有外洩可燃性化學品 或是槽體內仍有化學 品時 吊 進 拖吊 在與事故槽 接觸前 仍要 注意靜電危害與接地作業 3 注意吊 承載噸位 尤其在槽體內仍有化學品時 需估算化學品的重 5 第第 5 章 章 P 6 9 在完成現場清 前 要將現場隔 封閉 保存隔 現場 由 為何 解答 1 化災現場可能仍存有毒化物 會造成傷害 2 事故調查人員將依照現場證據 調查事故原因 故 相關證據及其相對位置 態要保持原樣避免 動 破壞 3 假如有人傷亡 法 程序可能進 調查責任歸屬 任何非必要 動現場的動作 要避免 4 保險公司要根據現場估算損失的程 決定 賠 5 工程人員要根據現場損害的程 決定報廢的設備 第第 5 章 章 P 8 10 化學外洩災害發生後 除 阻止其外洩外 對於洩 物可嘗 試回收或減輕其危害性 常用的清 設備 解答 常用的清 設備有 吸收柵 吸油棉 吸收布 鏟 子 阻 毯 筒槽 塑膠袋 粗麻布袋 鹼性中和劑 酸性中和劑等 第第 5 章 章 P 9 11 外洩止 的考 6 解答 1 阻止洩 可 方式 2 修補容器的可 方式 3 常用的止 材 4 修補破孔或 縫的一般考 第第 5 章 章 P 10 12 如何避免外洩毒化物對環境危害的擴大及擴散 一般採用的 手段可分為那二種 解答 防禦性策 及主動性策 第第 5 章 章 P 10 13 有那些防禦性策 是用 阻遏外洩物的 散 解答 1 導引轉變外洩物 向 2 築堰堤暫時圈住外洩物 3 回收 置外洩物 4 注意放置緊急覆蓋於堤溝或 時蓄儲地區以減少土 壤的可能污染 第第 5 章 章 P 11 14 防禦性策 的好處 解答 1 人員 必 於化學物質中 可控制問題 2 儘可能 用特殊設備 完成 7 3 需要最少的監督管 第第 5 章 章 P 11 15 主動性策 的優點 解答 1 環境的傷害可減至最少 2 現場操作時間減少 3 化學物的傳播可將之限制以減疏散之必要性 4 通常可減少清除費 第第 5 章 章 P 12 16 外洩物的清除收集 執 的方式有那些 解答 1 地面收集 2 大型機械收集 3 溝渠收集 4 會地區的收集 5 水面收集 6 水溶性外洩物收集 第第 5 章 章 P 12 17 廠區發生毒性物質洩 等意外事件時 應將災區依受影響程 加以區隔以 分區管制 可分為那三個管制區 試 明 解答 一般將災區可分為污染區 緩衝區及安全區 污染區 8 又稱熱區為受毒性物質直接污染之區域 緩衝區又稱 溫區為人員管制及搶救人員換穿防護衣之區域 安全 區又稱 區即尚未受外洩毒物影響之安全區域 指揮 官或支援人員均在此區內指揮待命 第第 5 章 章 P 14 18 用化學原 的去污方式有那些 解答 1 溶解污染物 2 使用表面清潔劑 3 固化處 4 清洗 消毒 第第 5 章 章 P 15 19 環境清 原工作通常由 EPA 監督執 主要是依照 RCRA 及 Superfund 大法案的規定辦 分四個步驟完成 原計 畫 試問那四個步驟 解答 1 現場評估判定環境是否已被污染 2 污染的確認 污染物的特性及程 被污染對象是 土壤 地下水 地面水 結構物或設備 是否對當 地居民 飲用水或濕地造成影響 污染所形成的風 險為何 是否有 即的威脅存在 9 3 解決的方案 出各種可 方案 分析其效果及費 用 擇一而 4 發包執 依最佳方案發包工程設計 實施清除 完成 原工作 第第 5 章 章 P 18 20 美國EPA自1987 起對各種最新的處 技術作一系 的研究 與評估 叫做SITE Superfund Innovative Technology Evaluation Program 其中較完備的是 SITE Demonstration Program 將 處 技術分為五 解答 分別是熱處 生物處 固化 安定化 化學處 及 物 處 第第 5 章 章 P 18 21 意外事故調查的重點 摘 事故災因包括 解答 1 何時 When 2 誰 Who 3 何處 Where 4 進 何項作業 What 5 何種動作引起災害 How 6 為何會有 安全的 態或 為 Why 10 7 為何沒有預防措施 Why not 第第 5 章 章 P 20 22 借助外界專家以第三者之角色 協助事故的調查 將可 客 觀有效地鑑定事故根源 延聘外界專家約有下述效 解答 1 確認事故根源與釐清未 可能訴訟紛爭點 2 避免現場操作人員或事故單位之主觀盲點誤導分 析 3 以第三者客觀角 解決牽涉 個事故單位的紛爭 與歧 4 引進外界事故鑑定新技術 第第 5 章 章 P 21 23 事故的結果應做成案 供員工教育訓 之用 可藉由下 方 式 進 解答 1 內部通訊報導刊物 2 工作會議 安全會議 3 教育訓 4 提案制 品管圈活動 5 內部網 系統 第第 5 章 章 P 22 11 24 現場查證的優先任務 是盡快確認並收集可資運用判斷災因 的各種書面或電子記 這些記 包括 解答 1 控制儀器的記 2 設備維修保養記 3 記 4 常 況記 5 儀錶裝置 如壓 錶 溫 計及 計等 的記 及檢修校正記 6 氣象資 溫 風向 風 相對濕 等 第第 5 章 章 P 32 25 一個成功的訪談包含下 四個階段 解答 1 訪談開始階段 讓訪談者有機會營造一個 好的氣 氛 開始進 溝通 2 訪談第二階段 讓證人對事件先作一個完整 續的 陳述而 被中途打斷 3 訪談第三階段 在這階段 訪談者向證人提出特 定之措辭很客觀的問題 4 結 階段 訪談者要以一個 稱職聽眾 的 場 準備結束訪談 把在訪談中所聽的重點反述給證人 12 聽 這樣做可以有機會修正聽得 完全或聽錯的資 其次可以增添原 沒有的資 因證人聽訪談 者反述後 常會受激盪而再回想起 多的細節 第第 5 章 章 P 35 26 一般災害原因包括那些 解答 包括 安全 態 安全 為以及管 上的缺失 構 成直接原因者為 安全 態及 安全 為 構成間接 原因者 通常為管 上的缺失 第第 5 章 章 P 38 27 事故原因的一般分析 解答 1 災害發生日期 時間 場所 2 可從被害者的特性 任務探 人的災害因素 3 可從被害者的受傷部位 性質 程 等受傷 況探 災害因素的重點 4 物的破壞 況 5 事故型式 起因物 加害物 6 安全 態 7 安全 為 8 人的 安全因素 13 9 管 上的缺失 第第 5 章 章 P 39 28 災因分析的演繹 包括那些 解答 1 故障樹分析 FTA 2 事故樹分析 ETA 3 人為可靠 分析 HRA 4 發包執 第第 5 章 章 P 39 29 災因分析的歸納 包括那些 解答 1 硬體元件牧效模式與影響分析 FMEA 2 因果關係圖 CELD 3 危害與操作性分析 HAZOP 第第 5 章 章 P 40 30 進 事故調查 與人有關的注意事項 解答 1 被訪談者之人格特性 2 被訪談者所做的工作內容或責任 3 是單獨作業或共同作業 第第 5 章 章 P 40 31 進 事故調查 與物有關的注意事項 14 解答 1 個人工作服裝與防護具 2 氣象與環境 3 物質 材 貨物 4 設備 機械 鍛造具 安全裝置等 須檢討有無 安全 態 第第 5 章 章 P 41 32 事故調查最終目地 解答 藉由調查提出改善建議 並能藉由系統化之追蹤程序 實災害預防措施 第第 5 章 章 P 43 33 一般撰寫建議書應包括之基本項目 解答 1 陳述問題根源所在 2 詳細 明改善方案 3 可 性分析與預期目標 4 假如可能加 事故分析 5 預期 低風險之效 6 完成期限 7 指定執 負責人 第第 5 章 章 P 44 15 34 Kletz 將一般建議項目共分為三個層次 解答 1 第一層為 即之技術面改善 2 第二層為遠 危害 3 第三層之建議 事故根源之調查建議 第第 5 章 章 P 45 35 災害事故調查處 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