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HS培训课件.ppt_第1页
GHS培训课件.ppt_第2页
GHS培训课件.ppt_第3页
GHS培训课件.ppt_第4页
GHS培训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heGloballyHarmonizedSystemofClassificationandLabellingofChemicals GHS Purplebook 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 内容 第一部分GHS内容简介第二部分GHS物理危险介绍以及与目前危险货物分类标签体系的比较第三部分GHS健康危险简介以及与目前危险货物分类标签体系的比较第四部分GHS环境危险介绍 第一部分GHS内容简介 GHS的内容 GHS按危险类型对化学品进行了分类 并就危险公示要素 包括标签和安全数据表 提出了建议 协调根据物质和混合物的健康 环境和物理的危险性对其进行正确地分类 它将化学品分成三部分 物理危险 健康危险和环境危险 其中 物理危险16类 健康危险10类 环境危险2类 GHS的主要技术要素包括 按照物质和混合物对健康 环境的危害和物理危险来建立分类物质和混合物的协调的分类准则 协调统一的危险信息表述要素 包括对标签和安全数据表的要求 象形图 象形图指一种图形构成 它包括一个符号加上其他图形要素 如边界 背景图样或颜色 意在传达具体的信息 运输领域的象形图 对于运输 应当使用联合国 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 规定的象形图 通常称标签label 规章范本中规定了它们的规格 还要求将运输象形图印刷或附在背景有色差的容器上 运输领域的象形图 GHS中的象形图 GHS所使用的所有危险象形图都应是方块形状 GHS规定的象形图应当使用黑色符号加白色背景 红框要足够宽以便醒目 在一国范围之内流通时 主管当局可以允许将边框以黑色表示 在出现规章范本象形图的标签上 不应出现GHS的象形图 危险货物运输不要求使用的GHS象形图不应出现在货箱 公路车辆或提路货车 罐车上 GHS象形图 第二部分GHS物理危险介绍以及与目前危险货物分类标签体系的比较 GHS与现行的运输领域危险性分类标准的主要区别 运输部门重视的是急性健康效应和物理危险 迄今为止尚未覆盖在该种情况下可能遇到的各种接触所引起的慢性效应 GHS中未考虑6 2项感染性物质 第7类放射性物质 第9类中除危害环境物质以外的杂项危险品 锂电池 磁性物质 高温物质 航空限制的物质等 以及一些危险物品 铅酸电池等 GHS的内容框架 总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导言第二部分 物理危险 16类 第三部分 健康危险 10类 第四部分 环境危险 2类 GHS物理危险共16类 爆炸物易燃气体易燃气溶胶氧化性气体高压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反应物质 发火液体发火固体自热物质及其混合物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液体氧化性固体有机过氧化物金属腐蚀物 物理危险 爆炸物 1 爆炸物Explosives这个类别的物质 混合物和制品根据它们具有的危险性未被划为不稳定爆炸物的可归入1 1项 1 6项 不稳定的爆炸物是指具有热不稳定和 或太过敏感 因而不能进行正常的装卸 运输和使用的爆炸物 爆炸物的标签要素 爆炸物 分类标准未被划为不稳定爆炸物 热不稳定和 或太过敏感 不能进行正常的装卸 运输和使用的爆炸物 的本类物质 混合物和物品根据它们所表现的危险类型划入下列六项 a 1 1项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 混合物和物品b 1 2项有迸射危险但无爆炸危险的物质 混合物和物品 爆炸物 分类标准c 1 3项有燃烧危险和轻微爆炸危险或轻微迸射危险或同时兼有这两种危险 但没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 混合物和物品d 1 4项不呈现重大危险的物质 混合物和物品e 1 5项有整体爆炸危险的非常不敏感的物质或混合物f 1 6项没有整体爆炸危险的极不敏感的物品 爆炸物 判定逻辑和指导不被分类为爆炸物的几种情况分子中没有与爆炸性相关的原子团物质中含有与爆炸性相关的含氧原子团 而计算出的氧平衡小于 200有机物质或有机物质的均匀混合物含有具有爆炸性的原子团 但分解热低于500J g 放热分解起始温度低于500 对于无机氧化性物质和有机物质的混合物 无机氧化性物质的浓度为 第1类和第2类氧化性物质 15 第3类氧化性物质 30 如果混合物含有任何已知的爆炸物 必须执行认可程序 在联合国 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试验和标准手册 简称 小桔皮书 中对于爆炸品的分类试验分为8个试验系列 试验系列1 确定物质是否为爆炸性物质 联合国隔板试验 克南试验 时间 压力试验 试验系列2 确定是否太不敏感不应划入第1类 同系列1 试验系列3 确定物质是否热稳定以及物质是否太危险不能以其进行试验的形式运输 落锤试验 摩擦试验 75 热稳定性试验 小型燃烧试验 试验系列1 2 3属于认可程序 试验系列4 确定物品 包装物品或包装物质是否太危险不能运输试验系列5 物质是否是有整体爆炸危险性的非常不敏感爆炸性物质 1 5项 试验系列6 确定1 1 1 2 1 3和1 4项中哪一项最符合产品在货件卷入内源或外源引起的爆炸时的动态 也可用于评估产品是否能够划入1 4项配装组S和是否应排除于第1类之外 试验系列7 确定物质是否是极端不敏感爆炸性物品 1 6项 试验系列8 确定硝酸铵乳胶 悬浮剂或凝胶 炸药中间体是否太不敏感可以划入5 1项 爆炸品根据其具有的危险性类型划归六个项中的一项和十三个配装组 ABCDEFGHJKLNS 中的一个 被认为可以相容的各种爆炸性物质和物品列为一个配装组 与目前危险货物分类标签体系的比较 或 1 4使用橙色背景 2 易燃气体FlammableGases 20 101 3kPa时与空气混合有一定易燃范围的气体 a 第1类 在20 和标准大气压时其与空气混和 燃烧下限 13 或燃烧范围 12 的气体 b 第2类 除类别1以外 在20 和标准大气压时其与空气混和具有一定燃烧范围的气体 与目前危险货物分类标签体系的比较 3 易燃气溶胶 定义是指气溶胶喷罐 系任何不可重新灌装的容器 该容器由金属 玻璃或塑料制成 内装强制压缩 液化或溶解的气体 包含或不包含液体 膏剂或粉末 配有释放装置 可使所装物质喷射出来 在气体中悬浮的固态或液态微粒或形成泡沫 膏剂 粉末或处于液态或气态 分类标准1 气溶胶中含有任何根据GHS标准被归类为易燃物的成分 应考虑将其归类为易燃气溶胶2 根据气溶胶组分 化学燃烧热以及泡沫试验 适用于泡沫气溶胶 点火距离试验和封闭空间试验 适用于喷雾气溶胶 的结果分类 易燃气溶胶的判定逻辑 易燃气溶胶的判定逻辑 易燃气溶胶的判定逻辑 与目前危险货物分类标签体系的比较 4 氧化性气体 第1类 氧化气体是一般通过提供氧气 比空气更能导致或促使其它物质燃烧的任何气体 与目前危险货物分类标签体系的比较 5 高压气体 高压气体是指以不低于200kPa 表压 的压力储藏在容器中或作为液化气体或冷冻液体储藏在容器中的气体 分组标准 与目前危险货物分类标签体系的比较 6 易燃液体 易燃液体是指闪点不高于93 的液体 根据闪点和初沸点 将易燃液体按照危险性的不同具体细分为四类 第1类 闪点35 第3类 23 闪点 60 第4类 60 闪点 93 与目前危险货物分类标签体系的比较 7 易燃固体 易燃固体是容易燃烧或通过摩擦可能引燃或助燃的固体 第1类 金属粉末以外的物质 100mm计时段燃烧时间少于45s或燃烧速率 2 2mm s 且润湿段不能阻燃 金属粉末 火焰在 5min内蔓延整个样品长度 第2类 金属粉末以外的物质 100mm计时段燃烧时间少于45s或燃烧速率 2 2mm s 且润湿段至少阻止燃烧4min金属粉末 火焰在大于5min不超过10min内蔓延整个样品长度 与目前危险货物分类标签体系的比较 8 自反应物质 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是即使没有氧 空气 也容易发生激烈放热分解的热不稳定液态或固态物质或者混合物 本定义不包括根据统一分类制度分类为爆炸物 有机过氧化物或氧化物质的物质和混合物 自反应物质根据其危险程度按照小桔皮书中的分类程序 试验系列A H 进行分类 分为A B C D E F G型 其中G型是无危险性信息要素 自加速分解温度小于55 的自反应物质应在控制温度下运输 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分类标准 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划入A型至G型的原则如在包件中可能起爆或迅速爆燃 A型如在包件中不会起爆或迅速爆燃 但在该包件中可能发生热爆炸 B型如在包件中不可能起爆或迅速爆燃可发生热爆炸 C型在实验室试验中 部分起爆 不迅速爆燃 在封闭条件下加热时不呈现任何剧烈效应 或根本不起爆 缓慢爆燃 在封闭条件下加热时不呈现任何剧烈效应 或根本不起爆和爆燃 在封闭条件下加热时呈现中等效应 D型 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分类标准 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划入A型至G型的原则在实验室试验中 既绝不起爆也绝不爆燃 在封闭条件下加热时呈现微弱效应或无效应 E型在实验室试验中 既绝不在空化状态下起爆也绝不爆燃 在封闭条件下加热时呈现微弱效应或无效应 且爆炸力弱或无爆炸力 F型在实验室试验中 既绝不在空化状态下起爆也绝不爆燃 在封闭条件下加热时显示无效应 且无任何爆炸力 G型但该物质或混合物必须是热稳定的 50kg包件的自加速分解温度为60 至75 对于液体混合物 所用脱敏稀释剂的沸点 150 如果混合物不是热稳定的 或所用脱敏稀释剂的沸点 150 F型温度控制标准若SADT 55 自反应物质需要进行温度控制 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判定逻辑和指导 下列情况下 不需要进行自反应分类程序分子中没有与爆炸性或自反应性质相关的基团 或单一有机物质或有机物质的均匀混合物的估计自加速分解温度 75 或分解热 300J g 9 发火液体 发火液体是即使数量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后5分钟之内燃烧的液体 第1类 加入惰性液体并暴露在空气中后不到5分钟便燃烧 或者与空气接触不到5分钟便燃烧或使滤纸碳化的液体 与目前危险货物分类标签体系的比较 10 发火固体 发火固体是即使数量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后5分钟之内燃烧的固体 第1类 与空气接触不到5分钟便燃烧的固体 与目前危险货物分类标签体系的比较 11 自热物质及其混合物 自热物质是发火液体或固体以外 与空气反应不需要能源供应就能够自己发热的固体或液体物质或混合物 这类物质或混合物与发火液体或固体不同 因为这类物质只有数量很大 公斤级 并经过长时间 几小时或几天 才会燃烧 分类标准 第1类 边长25mm立方体样品140 下试验呈阳性 第2类 a 边长100mm立方体样品140 下试验呈阳性 边长25mm立方体样品140 下试验呈阴性 且物质是待包装在体积超过3m3的包装中 或b 边长100mm立方体样品140 下试验呈阳性 边长25mm立方体样品140 下试验呈阴性 边长100mm立方体样品120 下试验呈阳性且物质且物质是待包装在体积超过450L的包装中 或c 边长100mm立方体样品140 下试验呈阳性 边长25mm立方体样品140 下试验呈阴性且边长100mm立方体样品100 下试验呈阳性 自热物质和混合物分类标准 与目前危险货物分类标签体系的比较 12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或混合物是通过与水作用 容易具有自燃性或放出危险数量的易燃气体的固态或液态物质或混合物 分类标准 第1类 在环境温度下遇水发生剧烈反应且产生的气体通常显示自燃倾向 或在环境温度下遇水容易起反应 释放易燃气体的速度等于或大于每公斤物质在任何一分钟内释放10L的任何物质或混合物 第2类 在环境温度下遇水容易起反应 释放易燃气体的最大速度等于或大于每公斤物质每小时释放20L 并且不符合第1类标准的任何物质或混合物 第3类 在环境温度下遇水容易起反应 释放易燃气体的最大速度等于或大于每公斤物质每小时释放1L 并且不符合第1类和第2类的标准的任何物质或混合物 13 氧化性液体 氧化性液体是本身未必燃烧 但通常因放出氧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它物质燃烧的液体 分类标准 第1类 该物质 或混合物 与纤维素按重量比为1 1的混合物进行试验时自发着火 或该物质与纤维素按重量比为1 1的混合物的平均压力上升时间小于50 高氯酸与纤维素按重量比为1 1的混合物的平均压力上升时间的任何物质或混合物 第2类 该物质 或混合物 与纤维素按重量比为1 1的混合物进行试验时 显示的平均压力上升时间小于或等于40 氯酸钠水溶液与纤维素按重量比为1 1的混合物的平均压力上升时间 并且未满足第1类的标准的任何物质或混合物 第3类 该物质 或混合物 与纤维素按重量比为1 1的混合物进行试验时 显示的平均压力上升时间小于或等于65 硝酸水溶液与纤维素按重量比为1 1的混合物的平均压力上升时间 并且未满足第1类和第2类的标准的任何物质或混合物 与目前危险货物分类标签体系的比较 14 氧化性固体 氧化性固体是本身未必燃烧 但通常因放出氧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它物质燃烧的固体 分类标准 第1类 以样品与纤维素按重量比为4 1或1 1的混合物进行试验时 显示的平均燃烧时间小于溴酸钾与纤维素按重量比为3 2的混合物的平均燃烧时间的任何物质或混合物 第2类 以样品与纤维素按重量比为4 1或1 1的混合物进行试验时 显示的平均燃烧时间小于溴酸钾与纤维素按重量比为2 3的混合物的平均燃烧时间 并且未满足第1类的标准的任何物质或混合物 第3类 以样品与纤维素按重量比为4 1或1 1的混合物进行试验时 显示的平均燃烧时间小于溴酸钾与纤维素按重量比为3 7的混合物的平均燃烧时间 并且未满足第1类和第2类的标准的任何物质或混合物 与目前危险货物分类标签体系的比较 15 有机过氧化物 有机过氧化物是含有二价 O O 结构的液态或固态有机物质 可以看作是一个或两个氢原子被有机基团替代的过氧化氢衍生物 该术语也包括有机过氧化物配方 混合物 有机过氧化物是热不稳定物质或混合物 容易放热自加速分解 另外 它们可能具有下列一种或几种性质 a 易于爆炸分解 b 迅速燃烧 c 对撞击或摩擦敏感 d 与其它物质发生危险反应 分型标准 其危险程度按照小桔皮书中的分类程序 试验系列A H 进行分类 分为A B C D E F G型 其中G型是无危险性信息要素 有机过氧化物分类标准 任何有机过氧化物都应考虑划入本类 除非 有效氧含量 1 0 且过氧化氢含量 1 0 或者有效氧含量 0 5 且1 0 过氧化氢含量 7 0 有机过氧化物分类标准 根据下列原则 划分A型至G型任何有机过氧化物 如在包件中可能起爆或迅速爆燃 A型任何具有爆炸性质的有机过氧化物 如在包件中既不起爆也不迅速爆燃 但在该包件中可能发生热爆炸 B型任何具有爆炸性质的有机过氧化物 如在包件中不可能起爆或迅速爆燃或发生热爆炸 C型任何有机过氧化物 如果在实验室试验中部分起爆 不迅速爆燃 在封闭条件下加热时不呈现任何剧烈效应 或者根本不起爆 缓慢爆燃 在封闭条件下加热时不呈现任何剧烈效应 或者根本不起爆或爆燃 在封闭条件下加热时呈现中等效应确定为D型有机过氧化物 有机过氧化物分类标准 根据下列原则 划分A型至G型任何有机过氧化物 在实验室试验中 既绝不起爆也绝不爆燃 在封闭条件下加热时只呈现微弱效应或无效应 E型任何有机过氧化物 在实验室试验中 既绝不在空化状态下起爆也绝不爆燃 在封闭条件下加热时只呈现微弱效应或无效应 而且爆炸力弱或无爆炸力 F型任何有机过氧化物 在实验室试验中 既绝不在空化状态下起爆也绝不爆燃 在封闭条件下加热时显示无效应 且无任何爆炸力 G型但该物质或混合物必须是热稳定的 50kg包件的自加速分解温度为60 或更高 对于液体混合物 所用脱敏稀释剂的沸点 150 如果有机过氧化物不是热稳定的 或所用脱敏稀释剂的沸点 150 F型下列有机过氧化物需要进行温度控制SADT 50 的B型或C型有机过氧化物在封闭条件下加热时显示中等效应 并且SADT 50 或者在封闭条件下加热时显示微弱或无效应并且SADT 45 的D型有机过氧化物 和SADT 45 的E型和F型有机过氧化物 16 金属腐蚀物 腐蚀金属的物质或混合物是通过化学作用显著损坏甚至毁坏金属的物质或混合物 第1类 在55 试验温度下对钢和铝表面进行测试时 对这两种材料之一的腐蚀速率超过每年6 25mm 与目前危险货物分类标签体系的比较 物理危险的象形图 爆炸物自反应物质A型和B型有机过氧化物A型和B型易燃气体 易燃气溶胶易燃液体 易燃固体发火性固体 发火性液体自反应物质 有机过氧化物自发热物质及其混合物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物理危险的象形图 氧化性固体氧化性液体氧化性气体高压气体金属腐蚀物 第三部分GHS健康危险简介以及与目前危险货物分类标签体系的比较 GHS健康危险共10类 1 急性毒性2 皮肤腐蚀 刺激3 严重眼损伤 眼刺激4 呼吸或皮肤敏化作用 5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6 致癌性 7 生殖毒性 8 特定目标器官毒性 单次接触 9 特定目标器官毒性 重复接触 10 吸入危险 1 急性毒性 急性毒性是指在单剂量或在24小时内多剂量口服或皮肤接触一种物质 或吸入接触4小时之后出现的有害效应 化学品可按照下表所列的数值极限标准 根据口服 皮肤或吸入途径的急性毒性划入5种毒性类别之一 分类标准 差异 对于蒸气吸入毒性 联合国 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 中使用饱和蒸汽浓度作为附加要素 以提供特定的健康和安全保护 现行的规章范本中具有毒性蒸气的液体分类标准 LC50 1000mL m3且V 10LC50 LC50 3000mL m3且V LC50 LC50 5000mL m3且V 0 2LC50V p P 106mL m3p为20 时的蒸汽压P为标准大气压其中LC50数值联合国 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 是1h试验接触为基础的 而GHS是以4h试验接触为基础的 对于尘 雾LC50 1h LC50 4h 4 对于蒸气 气体LC50 1h LC50 4h 2由于对蒸气进行试验很困难 一些蒸气是由液相和气相混合物组成 故GHS中提供的数值的单位为mg L 但是 对于接近气相的蒸气 分类应以ppmV为基础 随着吸入试验方法的更新 OECD和其它试验准则方案将需要比照烟雾 对蒸气进行界定 提高其明确程度 2 皮肤腐蚀 刺激 皮肤腐蚀是对皮肤造成不可逆损伤 即施用试验物质达到4小时后 可观察到表皮和真皮坏死 腐蚀反应的特征是溃疡 出血 有血的结痂 而且在观察期14天结束时 皮肤 完全脱发区域和结痂处由于漂白而褪色 应考虑通过组织病理学来评估可疑的病变 皮肤刺激是施用试验物质达到4小时后对皮肤造成可逆损伤 分类标准 第1类 腐蚀物1A 接触时间 3min 观察时间 1h三只动物中有一只或一只以上显示出腐蚀性1B 3min 接触时间 1h 观察时间 14天三只动物中有一只或一只以上显示出腐蚀性1C 1h 接触时间 4h 观察时间 14天三只动物中有一只或一只以上显示出腐蚀性 第2类 刺激物 1 在斑片除掉之后的24 48和72小时分级试验中 或者如果反应延迟 在皮肤反应开始后的连续3天的分级试验中 3只试验动物中至少有2只试验动物的红斑或水肿平均值 2 3和 4 0 或者 2 炎症在至少两只动物中持续到正常14天观察期结束 特别考虑到脱发 有限区域 过度角化 过度增生和脱皮 或者 3 在一些情况下 动物之间的反应会有明显变化 在一只动物中会有非常明确的与化学品接触有关的阳性效应 但低于上述标准 第3类 轻微刺激物在24 48和72小时的分级试验中 或者如果反应延迟 在皮肤反应开始后连续3天的分级试验中 当不包括在上述刺激物类别中时 三只试验动物中至少有两只试验动物的红斑 焦痂或水肿平均值 1 5和 2 3 与目前危险货物分类标签体系的比较 第四部分GHS环境危险介绍以及与目前危险货物分类标签体系的比较 GHS环境危害共2类 1 危害水生环境2 危害臭氧层 GHS内使用的基本要素有 急性水生毒性慢性水生毒性潜在或实际生物积累有机化学品的降解 生物或非生物的 1 危害水生环境 急性水生毒性 一般使用鱼类96h的LC50 OECD203 甲壳纲物种48h的EC50 OECD202 和 或藻类物种72h或96h的EC50 OECD201 确定 慢性水生毒性 根据OECD210 鱼类早期生命阶段 或211 水蚤生殖 和201 藻类生长抑制 产生的数据是可接受的 应使用NOECs或其它等效的L E Cx 生物积累潜力 通常用辛醇 水分配系数 OECD107或117 确定的logKow 但如果能获得试验确定的生物富集因子 BCF OECD305 应优先采用 快速降解性 环境降解可能是生物性的 也可能是非生物性的 例如水解 快速生物降解可用OECD生物降解性试验 OECD301 A F 来定义 缩略语 BCF 生物富集因子 某种化学品在生物机体内的浓度与其在环境介质中的浓度之比 NOEC NOECs无可观察效应浓度 指某因素不引起生物系统或生态系统出现可检测出的不良效应的最高浓度 LC50 指空气中或水中某种化学品造成一组试验动物50 死亡的浓度 EC50 指引起效应达50 时的物质浓度 ErC50 生长速率下降方面的EC50 分类标准 急性 短期 毒性 类别 急性196hrLC50 鱼类 1mg L和 或48hrEC50 甲壳纲 1mg L和 或72 96hrErC50 藻类或其它水生植物 1mg L类别 急性296hrLC50 鱼类 1 10mg L和 或48hrEC50 甲壳纲动物 1 10mg L和 或72 96hrErC50 藻类或其它水生植物 1 10mg L类别 急性396hrLC50 鱼类 10 100mg L和 或48hrEC50 甲壳纲动物 10 100mg L和 或72 96hrErC50 藻类或其它水生植物 10 100mg L 分类标准 慢性毒性 第2修订版 类别 慢性1 96hrLC50 鱼类 1mg L和 或48hrEC50 甲壳纲 1mg L和 或72 96hrErC50 藻类或其它水生植物 1mg L并且该物质不能快速降解和 或logKow 4 除非试验确定BCF1 10mg L和 或48hrEC50 甲壳纲动物 1 10mg L和 或72 96hrErC50 藻类或其它水生植物 1 10mg L并且不能快速降解和 或logKow 4 除非试验确定BCF1mg L类别 慢性396hrLC50 鱼类 10 100mg L和 或10mg L10 100mg L和 或10mg L10 100mg L并且不快速降解和 或logKow 4 除非试验确定BCF1mg L类别 慢性4在水溶性水平之下没有显示急性毒性 且不能快速降解 logKow 4 表现出生物积累潜力的不易溶解物质可划为本类别 除非有其它科学证据表明不需要分类 这样的证据包括经试验确定的BCF1mg L 或者在环境中快速降解的证据 分类标准 长期水生危害 第3修订版 i 对于有充分的慢性毒性数据的非快速降解物质慢性类别1 慢性NOECorECx 鱼类 0 1mg Land or慢性NOECorECx 甲壳纲动物 0 1mg Land orChronicNOECorECx 藻类或其他水生植物 0 1mg L慢性类别2 慢性NOECorECx 鱼类 1mg Land or慢性NOECorECx 甲壳纲动物 1mg Land or慢性NOECorECx 藻类或其他水生植物 1mg L 分类标准 长期水生危害 第3修订版 ii 对于有充分的慢性毒性数据的快速降解物质慢性类别1 慢性NOECorECx 鱼类 0 01mg Land or慢性NOECorECx 甲壳纲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