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 质疑咨询公司的问卷.doc_第1页
宇 质疑咨询公司的问卷.doc_第2页
宇 质疑咨询公司的问卷.doc_第3页
宇 质疑咨询公司的问卷.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质疑咨询公司的问卷大中小2006-11-17 11:38:58作者:畅享网【我要评论】本文关键字: 咨询公司运作 作者:郭振宇本人不是全盘否定咨询公司的问卷调查,只是反对把问卷当成获取企业信息的唯一或最重要的来源的手段。因为,企业的人一般并不真正了解自己企业的问题,也不见得了解真正了解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咨询顾问应该提高自己的素养,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就开阔了获取企业真实信息的途径。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企业的各种现象、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去判断。眼下,只要你走在闹市或商场就会碰到各种各样的调查,即问卷。小到你对哪种化妆品感兴趣,大到会选择什么样的投资理财方法、对医疗有什么看法,真是包罗万象。调查和问卷结合得如此紧密,竟成了一个词 调查问卷。中央电视台也经常发布各种调查消息,主持人滔滔不决地介绍调查结果。真不知道这样的调查会有多大可靠性,游人会把自己的真心话告诉别人吗?调查问卷是通过大众传媒获取公众信息的一种方法。最早是从获取公众对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例如选民对某个政治党派、领袖的支持程度、对社会福利、制度、人物,甚至某一问题的看法或评论等。后来,这种方法被引入到商业中,用以调查人们对什么样的产品、哪家公司生产的感兴趣等等。现在,问卷成为咨询公司获取企业信息的最主要来源,据说问卷有的多达上米高。咨询公司进入一家企业(以制造业企业为例),就向那家企业发放预先拟好(也许视具体企业梢有增减)的问卷,收回问卷后就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成诊断报告结果的重要论据,再辅助访谈相关人员,最后完成了咨询报告。身到了企业,却很少到现场,最典型的是刚进厂厉行参观工厂的时候“跑马观花”地走了一圈,以后再也没去过车间。我原所在的国内著名咨询公司是这样,其他许多咨询也是这样。例如成都飞机项目,两家咨询公司都在企业一个多月,北大纵横提到参观工厂一次,而新华信还没有提到是否(按常规应该去参观)到过工厂(现场)。没去过工厂(这里泛指工厂、车间、生产线),就对企业的生产管理给出诊断报告评价,未免有些武断、荒谬了吧?!可是事实就是这样。例如1 XXX问题:你是否同意“成飞集团如果不进行变革,未来将出现危机”的观点?成飞的回答:非常同意的占26和同意的占59%;XXX结语:干部职工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危机意识,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如不进行变革,未来会出现危机;例如2 XXX问题 :你认为成飞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成飞的回答 : 干部素质和管理能力、制度执行差、冗员占前三位;XXX的结语 :广大干部职工也充分意识到,改革目前的管理体制,提高效率和企业的反应速度,已经迫在眉睫;为什么咨询公司的顾问们不到现场呢?我个人认为,不是时间紧迫的问题,而是自身的能力问题,问卷就是最好的掩饰知识与能力缺陷的护身衣。因为他们不了解产品、不认识生产设备、工具,不了解生产过程(怪哉,他们能画出流程?)不了解工人们是怎样干出来的。反正到工厂也看不懂,干脆就不到现场了,放弃了一次最好的学习机会。那么这些问卷能靠得住吗?是否能够直接作为诊断的判据?企业的人员真的了解自己的企业吗?我个人的看法都是否定的。我很赞赏“咨询顾问是企业医生”的说法;如果顾问做不了企业医生,那他是什么?企业教头?太高估了顾问。依我几十年的实践,我认为多数咨询公司充当了说客,另有相当的咨询公司近乎“骗子”,所谓现代咨询的流程再造、BPR、ERP就脱不了干系。在他们的游说下,导致中国有多少企业花了冤枉钱!哪个企业真正达到了他们向企业承诺的成功?职业道德何在?让我们再回到咨询问卷上来吧。向企业发调查问卷,是基于企业里的人真正了解企业。适度发一些本也无可厚非,把获得的信息作为参考;但是不能过分依赖,本人作项目时只要时间允许或小型项目就一张问卷也不发。因为弄不好,问卷还会造成误导。几十年的实践使我产生一个疑问,企业里的人真的了解自己的企业吗?我给出的看法是如同“病人真正了解自己的病灶吗?”一样,答案是否定的。每个人都有生过病的经历,本人曾得过阑尾炎。最初只觉得附近肚子痛,不舒服,在同事的建议下盲目吃了不少药,疼痛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厉害,最后还是有经验的医生诊断出是阑尾炎,开刀治好了。病人只能感觉到某个身体部位怎么样,能说出一些表象或现象,并不真正知道究竟自己得了什么病,不清楚病灶确切在哪里,更不能依靠自己治好它。企业诊断也一样,尽管各级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在企业工作了几十年,对自己企业的真正问题在哪里、是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往往也并不真正了解企业的方方面面,能说出的往往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现象;再加上中国的企业大多是条条结构,分工精细,变成个“熟练工”,只能了解自己从事的工作(也不见得真正透彻了解)那一点。领导了解的多一些,但也有个分工把守,不能越界,加上忙于事务,也不见得对企业真能透彻了解。另外,咨询公司到企业,企业内的人的想法多多,并不相信咨询公司能够解决企业的“老大难”问题。许多人心怀疑虑、存有戒心。2001年冬天在企业做XX项目,有一次本人在和领导交流情况时,他突然冒出“我叫这些小子进得来,出不去”。可见他们对咨询顾问是有多大的疑心,即使他们真了解情况,他能把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