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管理材料封皮.doc

小型玉米剥皮机结构设计【优秀含8张CAD图纸+农业用机械全套课程毕业设计】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编号:46322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13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5-07-30 上传人:QQ14****9609 IP属地:陕西
45
积分
关 键 词:
小型 玉米剥皮机 结构设计 农业机械 毕业设计 小型玉米剥皮机结构设计 农业用机械全套课程毕业设计
资源描述:

小型玉米剥皮机结构设计【优秀含8张CAD图纸+农业用机械全套课程毕业设计】

【带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翻译】【36页@正文15300字】【详情如下】【需要咨询购买全套设计请加QQ1459919609 】.bat

任务书.doc

开题报告.doc

玉米剥皮机说明书.doc

英文.doc

设计封皮.doc

译文.doc

过程管理材料封皮.doc

剥皮辊改后1:2.dwg

总装配图A0.dwg

机架A1 .dwg

设计文档

轴1A2.dwg

轴2A2.dwg

轴3A2.dwg

齿轮1A2.dwg

齿轮2A2.dwg

任务书

题目名称小型玉米剥皮机结构设计

一、设计(论文)目的、意义

目的意义:

玉米是一种高产、稳产的粮食作物,其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玉米籽粒含有较丰富的营养,它不仅是重要的粮食,而且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饲料,又是轻工业,食品也业等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0.24hm,约占全国粮食面积的21.1%。玉米收获是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保证玉米生产丰收的的一个关键环节。玉米收获的季节性强,劳动强度高,作业量大。加快玉米收获作业机械化,对于提高作业效率,缩短收获时间,有效解决‘抢收抢种‘矛盾,确保玉米适时及时的收获具有重要的意义。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的生产观念和经济行为发生了根本的的变化,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程度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因此,有必要及时开发新型的玉米剥皮机以满足生产现代化的要求。

二、设计(论文)内容、技术要求(研究方法)

设计内容:设计微型玉米剥皮机。设计的关键问题是设计方案的确立。

技术要求:1)玉米穗喂入时,其轴线的方向应与剥皮辊轴线的方向一致。为此,在喂入装置与剥皮辊之间需设置导槽。

2)剥皮辊轴线与水平面的倾角α玉米穗的下滑速度。在装有压送器的情况下,

常用α=10o-12o。

   3)剥皮辊表面与压送器顶端间的配置间隙应略小于玉米穗的直径,并能调节。

   4)配套动力主要以电动机为主,也有以与农村广泛使用的小四轮拖拉机配套,主要不同点是与小四轮配套有一个特殊的传动总成。

   5)情能指标要求:苞叶剥净率要求达到底93%以上,而在剥皮过程中脱粒率<1、5%,并尽量减少籽粒脱落。

6)经济指标:尽是降低成本,增大工作时生产效率。每对剥皮辊的生产率为1500KG/h,同时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有两对辊、四对辊、八对辊等不同机型。

三、设计(论文)完成后应提交的成果

1、 完成玉米剥皮机的装配图、零件图(装配图A0一张、零件图两张A0图纸当量)

   2、完成说明书(1.5万字以上)

四、设计(论文)进度安排

2010年3月1日~4月1日:查阅并搜集玉米剥皮机的相关背景资料,明确设计要求

2010年4月2日~5月3日:了解各种材料力学性能初步确定设计方案,画出玉米剥皮机的总体装配图

2010年5月4日~6月3日:完成玉米剥皮机的零部件草图、确定尺寸并进行相关校核

2010年6月4日~6月10日:完成主传动和执行部件的零件图及装配图

2010年6月11日~6月17日:整理资料、完成毕业论文准备答辩

五、参考资料

[1]  沃尔科夫.农业机械强度和可靠性的计算及其理论基[J].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出

版社,1983,(7).

[2] 孟庆轩.农业机械的使用与维修[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5.

[3] (美)R.L.诺顿(Robert L.Norton).Design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sign[J]

NewYork: McGraw-Hill,1997,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 殷玉枫.机械设计课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 陈国定.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6] 赵海恒.新编机械工程专业英语[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7] 朱龙根.机械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8] 吴宗译.机械零件设计手册[S].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9]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10] 李晓雷.机械振动基础[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摘  要

在玉米分段收获时,玉米剥皮工序劳动强度大,费工时和误农时,且影响玉米的质量和质量等问题,针对我国玉米收获后剥皮这个重要环节,设计出场上玉米剥皮机,并对其结构及技术参数予以设计。

微型玉米剥皮机是收获玉米穗外表皮的一种机具,本机为4辊机型,可满足单户、联户和种粮大户使用。它代替了传统人工剥皮的紧张劳动,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有效地防止了因剥皮不及时而造成的玉米霉烂损失,该机结构简单,调整方便性能可靠,生产效率高,可采用电动机、柴油机或三轮农用运输车发动机作动力,本机采用单相交流电动机作动力。剥皮装置中剥皮辊一般有螺旋铁棍和橡胶辊组成,铁棍对籽粒有严重损伤,所以本机要求采用全橡胶辊。在满足剥净率95%以上。工作效率达到1500kg/h,动力源小于或等于3kw的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进行设计。为达到设计要求,主要剥皮装置采用全橡胶的玉米剥皮辊,并且两辊高低设置,且可以根据玉米棒的大小不同调节两辊间的距离。这避免了传统设计方法中采用铸铁辊对玉米籽粒的损坏,而且在结构上比传统设计方法更为合理。经计算、校核,该机符合设计要求,并且在剥皮装置与传统方式上较传统设计有所改进,更适于在广大农村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玉米剥皮机;剥皮辊;传动系统;动力源;剥皮装置

ABSTRACT

At the time the corn is harvested ,the labor force of corn’s chothes take-off by hand is very strong, wasting time and decreasing the quantity of the corn.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rn’s clothes taked-off tha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our country ,we designed the corn’s clothes take-off machine including the structure and the technical parameter design.

It is a machine that takes off the corn’s clothes ,which has four types ,respectively meets the demand of single ,union of several and big harvest.The machine takes the place of the traditional handed-labor,reducing people’s labor strength,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and preventing the corn’s damage.The structure of the machine is simple and the machine is easily adopted,reliable and of high efficient.The power of the machine can use electric motor、desel engine and the engine of three-wheeled agricultural car.This machine adopt the alternate current as the motives.The cylinder of the taked-off list is consisted of spiral iron cylinder and rubber cylinder.The spiral iron has some hurt to the seed of the corn.So this machine adopt the whole rubber cylinder.   This machine is designed under the premise that must be get to 95% of taked-off rate and efficiency required no less than 1500kh/h,power no more than 3kw.To get to these requirements ,main taked-off part makes use of rubber cylinder ,and they are installed  up-down.The machine can adjus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cylinder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the corn and is more reasonable than the way of traditional design in structure.After calculation and check ,the machine meets the demand of design,and makes some improvements in the corn’s taked-off list and the way of transmission system,compar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design.Worthwhile,it is widely applied in rural.

Key words: Corn’s clothes Taked-off machine;Rubber cylinder ;Transmission system;ower resource

目  录

摘要………………………………………………………………………………………Ⅰ

Abstract ………………………………………………………………………………Ⅱ

第1章 绪论……………………………………………………………………………1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

1.2国内外发展现状……………………………………………………………………………1

1.3 微型玉米剥皮机的结构简介 …………………………………………………………2

1.4 微型玉米剥皮机的设计及要求 …………………………………………………………3

第2章 总体方案分析…………………………………………………………4

2.1 剥皮的工艺过程……………………………………………………………………………4

2.2 方案的选择………………………………………………………………………………4

2.3 主要工作部件形式的选择………………………………………………………………4

2.4 本章小结…………………………………………………………………………………4

第3章 总体配置的确定………………………………………………………5

3.1机架的配置…………………………………………………………………………………5

3.2 传动系统配置……………………………………………………………………………… 5

3.2.1 带传动装置  … …………………………………………………………………… 5

3.2.2 传动比的确定 ……………………………………………………………………… 6

3.2.3 传动系统简图 ……………………………………………………………………… 6

3.3 本章小结……………………………………… ……………………………………………7

第4章 剥皮装置的确定………………………………………………………8

4.1 剥皮辊长度确定…………………………………………………………………………8

4.2 剥皮辊生产能力确定……………………………………………………………………9

4.3 剥皮部件的设计…………………………………………………………………………9

4.4 本章小结…………………………………………………………………………………10

第5章 执行部件及机架设计……………………………………………………11

5.1果穗料斗的设计……………………………………………………………………………11

5.2 机架、连接架的设计………………………………………………………………………11

5.3 本章小结…………………………………………………………………………………12

第6章 传动部分设计……………………………………………………………13

6.1玉米果穗在剥皮辊间的受力分析………………………………………………………13

6.2 皮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及校核……………………………………………………………14

6.3 齿轮的设计…………………………………………………………………………………16

6.4 轴的强度校核及设计计算………………………………………………………………26

6.4.1 轴的材料  …………………………………………………………………………26

6.4.2 轴的结构设计 ……………………………………………………………………26

6.4.3 轴的强度校核 ……………………………………………………………………27

6.5 键的选择……………………………………………………………………………………27

6.6 轴承的选择………………………………………………………………………………28

6.7 电动机的选择………………………………………………………………………………28

6.8 本章小结…………………………………………………………………………………28

结论 …………………………………………………………………………………………………30

参考文献 …………………………………………………………………………………………31

致谢  …………………………………………………………………………………………………32

第1章 绪  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根据农村当前的生产实际情况,农业机械的使用还没有普遍推广,尤其是在像东北这样的产粮大区,农民收获的粮食由于不能及时得到农业机械的支援,而只能用传统的手工劳作,这样使得农民在秋季可谓苦不堪言。特别是对于玉米这一高产稳产的作物,在东北地区特别是我省由于有大量的播种面积,而这种作物的本身又是一种劳动含量较高的作物,因此,对于各种玉米所用的农业机械已迫在眉睫,而玉米生产过程中的播种、耕管机械已基本解决,而收获机械却仍是一个空白。

农民收获季节由于都是用传统的手工劳动,所以强度特别高,特别是玉米的剥皮,不但时间长,且占用劳动力多,工作效率又不高,如不及时剥皮,还易使玉米发霉、变质。所以,玉米剥皮机不但具有广泛市场,而且极易推广,又能解决农民的当务之急,使农民在玉米的收获季节不再为玉米剥皮而犯难了。

参考文献

[1]冯辛安.机械制造装备及设计[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王连明,陈铁鸣.机械设计[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3]孙靖民.现代机械设计方法[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4]韩浩.法定单位计量手册[S].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5]蔡春源,汪恺,周士昌等.机械设计手册[S].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方大千等.电动机速查手册[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7]王世成.苗淑杰. 机械设计实践[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3.

[8]杨军.元海兵.角接接头焊缝的设计及强度影响因素[J] .焊接技术.2009.4.

[9] 杨武. 机械设计实践[J].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3.

[10]周希章,周平等.如何正确选用电动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1]吴宗泽.罗圣国.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2]Cinadr FA. A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Approach to the Design of a Transmission [J]. ASM E Design Engineering Conference. 2003 (7):36-37.

[13]FEM rules Standardise, Hoist Design[J] Materials Handling&Management,Sept.2005.

[14]Paradis.J.Automation and the future for the plastic injection molder[M].New York:Soc of Plastics Engineers,1986.

[15]Join B.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 Components[M].Washington Plastics Engineering,2005.


内容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 洪峰 系部 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 动化 B06-1 班 指导教师姓名 刘春香 职称 讲师 从事 专业 机械基础 是否外聘 是否 题目名称 小 型玉米剥皮机 结构 设计 一、设计(论文)目的、意义 目的意义: 玉米是一种高产、稳产的粮食作物,其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玉米籽粒含有较丰富的营养,它不仅是重要的粮食,而且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饲料,又是轻工业,食品也业等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 0.24hm,约占全 国粮食面积的 21.1%。玉米收获是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保证玉米生产丰收的的一个关键环节。玉米收获的季节性强,劳动强度高,作业量大。加快玉米收获作业机械化,对于提高作业效率,缩短收获时间,有效解决抢收抢种矛盾,确保玉米适时及时的收获具有重要的意义。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的生产观念和经济行为发生了根本的的变化,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程度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因此,有必要及时开发新型的玉米剥皮机以满足生产现代化的要求。 二、设计(论文)内容、 技术要求(研究方法) 设计内容: 设计微型玉米剥皮机。设计的关键问题是设计方案的确立。 技术要求: 1)玉米穗喂入时,其轴线的方向应与剥皮辊轴线的方向一致。为此,在喂入装置与剥皮辊之间需设置导槽。 2)剥皮辊轴线与水平面的倾角玉米穗的下滑速度。在装有压送器的情况下, 常用 =10-12。 3)剥皮辊表面与压送器顶端间的配置间隙应略小于玉米穗的直径,并能调节。 4)配套动力主要以电动机为主,也有以与农村广泛使用的小四轮拖拉机配套,主要不同点是与小四轮配套有一个特殊的传动总成。 5)情 能指标要求:苞叶剥净率要求达到底 93%以上,而在剥皮过程中脱粒率 1、 5%,并尽量减少籽粒脱落。 6)经济指标:尽是降低成本,增大工作时生产效率。每对剥皮辊的生产率为 1500KG/h,同时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有两对辊、四对辊、八对辊等不同机型。 SY-025-BY-2 nts三、设计(论文)完成后应提交的成果 1、 完成玉米剥皮机的装配图、零件图(装配图 A0 一张、零件图两张 A0 图纸当量) 2、完成说明书( 1.5 万字以上) 四、设计(论文) 进度安排 2010 年 3 月 1 日 4 月 1 日 :查阅并搜集玉米剥皮机的相关背景资料,明确设计要求 2010 年 4 月 2 日 5 月 3 日 :了解各种材料力学性能初步确定设计方案,画出 玉米剥皮机 的总体装配图 2010 年 5 月 4 日 6 月 3 日 :完成 玉米剥皮机 的零部件草图、确定尺寸并进行相关校核 2010 年 6 月 4 日 6 月 10日 :完成主传动和执行部件的零件图及装配图 2010 年 6 月 11日 6 月 17日 :整理资料、完成毕业论文准备答辩 五、参考资料 1 沃尔科夫 .农业机械强度和可靠性的计算及其理论基 J.北京 :中国农业机械出 版社 ,1983,(7). 2 孟庆轩 .农业机械的使用与维修 M.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 2005. 3 (美) R.L.诺顿 (Robert L.Norton).Design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signJ NewYork: McGraw-Hill,1997,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4 殷玉枫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5 陈国定 .机械设计基础 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6 赵海恒 .新编机械工程专业英语 M.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1. 7 朱龙根 .机械设计 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8 吴宗译 .机械零件设计手册 S.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9 成大先 .机械设计手册 S.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10 李晓雷 .机械振动基础 M.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 六、备注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nts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洪峰 系部 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 自动化 B06-1 班 指导教师姓名 刘春香 职称 讲师 从事 专业 机械基础 是否外聘 是否 题目名称 小 型玉米剥皮机 结构 设计 一、 课题研究 现状、 选题 目的 和意义 由于生产过程的迫切要求,在 1885 年就开始研制了场上作业的玉米剥皮机: 1908 年又研制了田间摘穗剥皮机;现在已经向联合自走的方向发展。从 20 实际 50 年代开始,我国已经开发了多款玉米剥皮机:如丰收 -2 卧,丰收 -2 立和 4YB-2 型田间玉米摘穗剥皮机。 30 年代,中国农机院与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协作设计了 YD-3 型与剥皮机。 70 年代,黑龙江省红兴隆国营农场管理局设计了场上玉米剥皮机。 1979 年,辽宁省农业机械话研究所研制的 4YB-2 型玉米收获机及吉林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的 4QY 型玉米收获机都配置了相应剥皮机构,目前,剥皮机的开发研制工作正在进行中。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的生产观念和经济行为发生了根本的的变化,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程度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因此,有必要及时开发新型的玉米剥皮机以满足生产现代 化的要求。 玉米是一种高产、稳产的粮食作物,其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玉米籽粒含有较丰富的营养,它不仅是重要的粮食,而且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饲料,又是轻工业,食品也业等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 0.24hm,约占全国粮食面积的 21.1%。玉米收获是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保证玉米生产丰收的的一个关键环节。玉米收获的季节性强,劳动强度高,作业量大。加快玉米收获作业机械化,对于提高作业效率,缩短收获时间,有效解决抢收抢种矛盾,确保玉米适时及时的收获具有重要的意义 。 二、设计(论文) 的基本内容 、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设计的基本内容 : 剥皮机的总体结构设计、传送装置、剥皮辊的设计校核、压制器的设计及校核、关键部位的刚度校核,强度分析;相应的参数设计等。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设计出一套结构合理、节能、苞叶剥净率要求达到 93%以上、脱粒率小于 1.5%、每对剥皮辊的生产率为 1500kg/h、同时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可对其进行有两对辊、四对辊、八对辊等不同机型的改进。 SY-025-BY-3 nts三、技术路线(研究方法) 1 对现有文献分析,查阅现有国内外有关微型玉米剥皮机的文献资料,深刻理解现有 玉米剥皮机的工作原理以及运转方式,设计过程中充分借鉴现有的优良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性设计。 2 重视理论分析,认真学习与锥齿轮传动相关的理论,对基本的齿轮传动(定轴传动和旋转轴传动)有十分的了解,熟悉不同剥皮辊的不同机型。掌握基本的机械设计理论 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 3 提出并论证新的导槽装置,该玉米剥皮机要满足在玉米穗喂入时,其轴线的方向应与剥皮棍轴线的方向一致,为此,在喂入装置与剥皮辊之间需设置导槽。 4 在前期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详细设计,主要对该机构中的创新点及相关附件进行设计,充分利用现有成形的 机构,不做无用功。 5 设计时充分使用指导教师以及身边其他技术人员的人力资源,不盲目设计。 6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力求设计满足经济行和工艺性要求,使设计真正满足。 四、进度安排 2010 年 3 月 1 日 4 月 1 日 :查阅并搜集玉米剥皮机的相关背景资料,明确设计要求 2010 年 4 月 2 日 5 月 3 日 :了解各种材料力学性能初步确定设计方案,画出玉米剥皮机的总体装配图 2010 年 5 月 4 日 6 月 3 日 :完成玉米剥皮机的零部件草图、确定尺寸并进行相关校核 2010 年 6 月 4 日 6 月 10 日 :完成主传动和执行部件的零件图及装配图 2010 年 6 月 11 日 6 月 17 日 :整理资料、完成毕业论文准备答辩 五、 参考文献 1 王晶 .我国玉米剥皮机械化及机具的概况与发展方向探讨 J.农业与技术报 ,2007, (12):101-104 2 沃尔科夫 .农业机械强度和可靠性的计算及其理论基 J.北京 :中国农业机械出 版社 ,1983,(7) 3 李秀清;张宪宏 .玉米剥皮机构探讨 J.农机与食品机械 ,1997,(6):24-25 4 孟庆轩 .农业机械的使用与维修 M.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5. 5 (美) R.L.诺顿 (Robert L.Norton).Design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signJ. NewYork: McGraw-Hill,1997,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6 殷玉枫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7 张宪宏;曲继祥 .玉米剥皮部件试验研究 J.农机与食品机械 ,1998,(6):3-6 8 赵海恒 .新编机械工程专业英语 M.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1. 9 朱龙根 .机械设计 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10 李晓雷 .机械振动基础 M.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 六、备注 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I 摘 要 在玉米分段收获时,玉米剥皮工序劳动强度大,费工时和误农时,且影响玉米的质量和质量等问题,针对我国玉米收获后剥皮这个重要环节,设计出场上玉米剥皮机,并对其结构及技术参数予以设计。 微型玉米剥皮机是收获玉米穗外表皮的一种机具,本机为 4 辊机型,可满足单户、联户和种粮大户使用。它代替了传统人工剥皮的紧张劳动,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有效地防止了因剥皮不及时而造成的玉米霉烂损失,该机结构简单,调整方便性能可靠,生产效率高,可采用电动机、柴油机或三轮农用运输车发动机作动力,本机采用单相交流电 动机作动力。剥皮装置中剥皮辊一般有螺旋铁棍和橡胶辊组成,铁棍对籽粒有严重损伤,所以本机要求采用全橡胶辊。在满足剥净率 95%以上。工作效率达到 1500kg/h,动力源小于或等于 3kw 的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进行设计。为达到设计要求,主要剥皮装置采用全橡胶的玉米剥皮辊,并且两辊高低设置,且可以根据玉米棒的大小不同调节两辊间的距离。这避免了传统设计方法中采用铸铁辊对玉米籽粒的损坏,而且在结构上比传统设计方法更为合理。经计算、校核,该机符合设计要求,并且在剥皮装置与传统方式上较传统设计有所改进,更适于在广大农村的推广应用 。 关键词: 玉米剥皮机;剥皮辊;传动系统;动力源; 剥皮装置 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II ABSTRACT At the time the corn is harvested ,the labor force of corns chothes take-off by hand is very strong, wasting time and decreasing the quantity of the corn.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rns clothes taked-off tha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our country ,we designed the corns clothes take-off machine including the structure and the technical parameter design. It is a machine that takes off the corns clothes ,which has four types ,respectively meets the demand of single ,union of several and big harvest.The machine takes the place of the traditional handed-labor,reducing peoples labor strength,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and preventing the corns damage.The structure of the machine is simple and the machine is easily adopted,reliable and of high efficient.The power of the machine can use electric motor、 desel engine and the engine of three-wheeled agricultural car.This machine adopt the alternate current as the motives.The cylinder of the taked-off list is consisted of spiral iron cylinder and rubber cylinder.The spiral iron has some hurt to the seed of the corn.So this machine adopt the whole rubber cylinder. This machine is designed under the premise that must be get to 95% of taked-off rate and efficiency required no less than 1500kh/h,power no more than 3kw.To get to these requirements ,main taked-off part makes use of rubber cylinder ,and they are installed up-down.The machine can adjus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cylinder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the corn and is more reasonable than the way of traditional design in structure.After calculation and check ,the machine meets the demand of design,and makes some improvements in the corns taked-off list and the way of transmission system,compar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design.Worthwhile,it is widely applied in rural. Key words: Corns clothes Taked-off machine; Rubber cylinder ; Transmission system; ower resource 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目 录 摘要 Abstract 第 1 章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 1.3 微型玉米剥皮机的结构简介 2 1.4 微型玉米剥皮机的设计及要求 3 第 2 章 总体方案分析 4 2.1 剥皮的工艺过程 4 2.2 方案的选择 4 2.3 主要工作部件形式的选择 4 2.4 本章小结 4 第 3 章 总体配置的确定 5 3.1 机架的配置 5 3.2 传动系统配置 5 3.2.1 带传动装置 5 3.2.2 传动比的确定 6 3.2.3 传动系统简图 6 3.3 本章小结 7 第 4 章 剥皮装置的确定 8 4.1 剥皮辊长度确定 8 4.2 剥皮辊生产能力确定 9 4.3 剥皮部件的设计 9 4.4 本章小结 10 第 5 章 执行部件及机架设计 11 5.1 果穗料斗的设计 11 5.2 机架、连接架的设计 11 5.3 本章小结 12 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6 章 传动部分设计 136.1 玉米果穗在剥皮辊间的受力分析 13 6.2 皮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及校核 14 6.3 齿轮的设计 16 6.4 轴的强度校核及设计计算 26 6.4.1 轴的材料 26 6.4.2 轴的结构设计 26 6.4.3 轴的强度校核 27 6.5 键的选择 27 6.6 轴承的选择 28 6.7 电动机的选择 28 6.8 本章小结 28 结论 30 参考文献 31 致谢 32附录 33 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1 第 1 章 绪 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根据农村当前的生产实际情况,农业机械的使用还没有普遍推广,尤其是在像东北这样的产粮大区,农民收获的粮食由于 不能及时得到农业机械的支援,而只能用传统的手工劳作,这样使得农民在秋季可谓苦不堪言。特别是对于玉米这一高产稳产的作物,在东北地区特别是我省由于有大量的播种面积,而这种作物的本身又是一种劳动含量较高的作物,因此,对于各种玉米所用的农业机械已迫在眉睫,而玉米生产过程中的播种、耕管机械已基本解决,而收获机械却仍是一个空白。 农民收获季节由于都是用传统的手工劳动,所以强度特别高,特别是玉米的剥皮,不但时间长,且占用劳动力多,工作效率又不高,如不及时剥皮,还易使玉米发霉、变质。所以,玉米剥皮机不但具有广泛市场,而且极 易推广,又能解决农民的当务之急,使农民在玉米的收获季节不再为玉米剥皮而犯难了。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玉米是五大粮食作物之一。我国玉米种植总面积共 2450万公顷 ,约占全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 25%;年总产量达 1 27亿吨左右 ,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 27%。目前我国已形成三大玉米生产区 ,一是北方玉米区 ,包括东北三省、内蒙、河北地区等 ,播种面积约占全国的 40%;二是黄淮平的玉米区 ,包括山东、河南、江苏等地 ,播种面积约占全国的25%;三是西南丘陵玉米区 ,包括云南、贵州等地区 ,播种面积约占全国的 15%。若按 50%机收率计算 ,全国需要玉米收获机 10万台以上。而现实情况是我国玉米机收率不 到 2%,远远低于小麦 70%和水稻 20%的机收水平。在我国玉米生产过程中 ,耕、耙、播、管已普遍实现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作业 ,有较完善的多种型号的机具 ,但机械化收获问题至今尚未解决。发达国家的玉米收获作业早已实现机械化 ,其应用的机具主要是玉米联合收割机或大型谷物联合收割机配玉米专用割台 ,一次性完成收割、摘穗、剥皮、清选果穗作业。由于我国玉米绝大多数有农户自行种植管理 ,土地管理不集中 ,农户购买能力有限 ,大型联合收割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不 能大面积推广应用。除少数大型农场部分试用玉米联合收割机收获玉米外 ,全国玉米收获几乎采用人工作业。人工玉米收割作业劳动强度大 ,效率低 ,占用大量工时 ,但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玉米果穗收获时水分较大 ,其苞叶吸湿性很强 ,籽粒不能及时通风干燥 ,会很快引起霉烂 ,变质或发芽等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2 现象。由于手工剥皮效率低 ,平均每人每天只能完成一亩地作业 ,且劳动强度大 ,十分辛苦 ,每到收获季节 ,由于果穗不能及时剥皮而造成的损失相当大。解决玉米果穗剥皮问题已成为提高玉米产品质量、降低损失、解放农村劳动力的关键问题。世界上发达国家早已实现了玉米收获机械化 ,美国从 1936 年开始推广机械化收获玉米以来 ,有九大公司生产 42 种型号的玉米摘穗、剥皮联合收割机。 60 年代大力发展谷物联合收割机酌情玉米割台在田间直接收获玉米粒。因此 ,没有专用玉米剥皮。原苏联从 50 年代开始生产玉米收获机 ,机型以摘穗、剥皮、清选玉米果穗为主。乌克兰的赫尔松收获机厂生产的 KCKY-6 系列玉米联合收割机仅 19881998 年的十年间共销售 1 4 万台。该机一次完成果穗摘取、剥皮、清选、装车和秸杆粉碎及抛选至拖车作业。近年来该厂还研制了 CN-4型专用玉米剥皮机 ,但没有正式投产。法国和东欧国家 ,也以摘 穗剥皮玉米收割机为主。以上各国玉米收割机的剥皮装置大都沿用传统型铸铁螺旋钉齿和花瓣橡胶组成一对使用 ,其结构复杂 ,价格高 ,籽粒破碎率和落粒率均高。只有意大利的种子玉米剥皮机 ,采用了全橡胶花瓣辊。但成对辊子均为花瓣型 ,无螺旋线 ,又无压制 ,剥皮过程中 ,果穗不转动 ,因此苞叶剥净率低 ,落粒率多 ,生产率低。国外玉米剥皮机辊型不符合我国国情 ,我国农户难以接受 ,不适于在我国推广使用。综上所述 ,目前国外多采用联合收割机具作业收获玉米 ,单独果穗剥皮作业应用不多 ,机具也不理想。我国从 60年代开始研制玉米剥皮装置。 60、 70 年代是 仿制阶段 , 80 年代进行了关键部件攻关 , 90年代以后了较大发展。目前玉米剥皮机有两大类型 :一类是在玉米联合收割机上加装玉米剥皮装置 ,另一类是单独的玉米剥皮机。从配套动力看 ,单独的玉米剥皮机 ,有 0 7kW至 2 2kW单相电机、 3kW 三相电机和 8 8kW 小四轮拖拉机 ;配有剥皮装置的玉米联合收割机有 4YZ-4(113kW)、 4W-2 (42kW)和 4YZ-2 (13 2kW)三种机型。 60年代 ,中国农机院用传统部件研制出我国第一代 6YBS-2型玉米剥皮机。其配套动力为 3kW三相电机 ,剥皮辊为 4 对螺旋钉齿铸铁十花 瓣橡胶辊。该机生产率 3t/h,苞叶剥净率 80%,籽粒落粒率 2%,籽粒破碎率 1%。山东淄博农机所在 70 年代研制了 6TPJ-4型玉米剥皮机 ,配套动力为 3kW三相电机。该机采用 4对方形铸体十圆柱橡胶复合辊 ,生产率为 1 5-2t/h,苞叶剥净率 90%,籽粒落粒率 5%,籽穗破碎率 1%。以上两种机型因剥净率低 ,籽粒破碎率高 ,只生产了很小批量 ,没有得到推广 ,早已停止生产。 80 年代为了解决玉米剥皮辊存在的问题 ,机械工业部下达了玉米剥皮关键部件的研究课题 ,旨在解决苞叶剥净率低 ,籽粒破碎率较高的问题 ,为研制玉米剥皮机提供新的辊 型。 80年代 ,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国内开发研制适合农户使用的中、小型玉米剥皮机。 90年代 ,玉米剥皮机有了较大发展 ,初步形成了系列化。 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3 1.3 微型玉米剥皮机的结构简介 玉米剥皮机主要由剥皮机构、压送器和果穗分布装置等组成。( 1)剥皮机构主要部件为剥皮辊,其作用是清除茎叶混合物和剥掉果穗表皮。其原理是相对旋转的一对辊子抓取并剥掉在其上运动的果穗的表皮,同时把表皮和茎叶混合物拽到辊下,剥掉表皮。剥皮辊间隙时由压缩弹簧来保证的,不用经常调整。( 2)压送器对改善果穗剥皮质量,提高剥皮装置生产率是极其重要的,它把 果穗压向剥皮辊表面,从而增大剥皮辊对果穗的摩擦力,并促使表皮蓬松和使剥皮辊更好地抓取表皮,而后周期性地放松压向剥皮辊上的果穗,以使其性能绕自轴转动,从而使果穗向四周的表皮与剥皮辊接触,促使果穗在剥皮时翘起来,这样有利于避免果穗端部掉粒。因本机采用全橡胶剥皮辊,辊面带有螺旋凸棱,左右辊互相啮合,成对使用,由于橡胶摩擦系数较大,因此不必另加压制器。 1.4 微型玉米剥皮机的设计和要求 1、玉米穗喂入时,其轴线的方向应与剥皮辊轴线的方向一致。为此,在喂入装置与剥皮辊之间需设置导槽。 2、剥皮辊轴线与水平面得 倾角 直接影响玉米穗的下滑速度。在装有压送 器的情况下,常用 =10 12。 3、剥皮辊表面与压送器顶端间的配置间隙应略小于玉米穗的直径,并可以调节。 4、配套动力主要以电动机为主,也可以与农村广泛使用的小四轮拖拉机配套,主要不同点是与小四轮配套有一个特殊的传动总成。 5、性能指标要求:苞叶剥净率要求达到 95%以上,而在剥皮过程中脱净率 2F且方向相反,因此果穗在剥皮过程中产生转动,可加速剥皮过程,为加速果穗下移速度,剥皮辊还要有一定 倾角,倾角小,下滑速度慢,生产率低,倾角大,剥净率低,本机通过部件试验,确定剥皮辊倾角为12 。果穗通过间隙,根据实测果穗直径最大不超过 65,为防止过大的果穗卡滞现象通过 70mm,可使果穗绕自身轴线自由转动,为防止在剥皮过程中产生果穗直立造成脱粒,在剥皮辊上方设有压穗板,压穗板通过间隙为 70mm。 4.4 本章小结 本章详细介绍剥皮部件的选择与确定,并精确计算了剥皮棍的生产能力。结果符合毕业设计的要求,因为本机是个微型机器,固未对压制器有太大要求,农民在上料的间隙完全可以用其他物品稍微挤压下,即可达 到剥皮要求。 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11 第 5 章 执行部件及机架设计 5.1 果穗料斗的设计 果穗料斗不但有暂存果穗的能力,而且也能够使果穗沿剥皮辊的轴向方向上进入两辊所形成的槽型中,在配置上与剥皮辊的倾角相同,均与水平面成 12角,在长度上按展开 1000mm设计,因为考虑到玉米进入到剥皮辊时的方向性,所以将出口处的滑板设计成与剥皮辊组数相等的槽型,尽可能保证每次只能通过一穗玉米。 进料斗是送入玉米的装置,由于本机采用两对剥皮辊工作,所以进料斗必须设计成双出口的结构。玉米需自动滑到剥皮辊的方向上进入两辊形成的槽型中进行剥皮 ,这就要求料斗具有一定得倾斜度,经参考实验数据选倾斜度为 12。为保证玉米滑向剥皮辊时每次只能通过一穗玉米,可将出口设计成与剥皮辊组数相同的槽型(如下图5.1)。同时为保证玉米在剥皮过程中受切向力的挤压导致弹出,在剥皮辊上方增加两个压穗板,以防止果穗弹出。下料斗是在玉米剥皮结束后,果穗画出的装置,它可以设计成任何方便的形状。 (如下图 5.2)。 图 5.1 出料斗 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12 图 5.2 进料斗 5.2 机架、连接架的设计 机架和连接架均由角钢焊接而成,两种机型结构相同,仅宽度不同。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具有一定 得抗压能力既可,主要目的是便于组织生产,提高通用程度,因此没有特别要求。 但必须使其要满足经济要求。 5.3 本章小结 本章阐述了果穗进料斗和出料的设计,最初果穗进料斗的设计并不如此,中间是没有两个出口的,但是这样就不能保证玉米是顺着剥皮棍的放置了,通过改进方有以上方案。 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13 第 6 章 传动部分设计 6.1 玉米果穗在剥皮辊间的受力分析 如图 6.1 所示:玉米在两辊间由于受到两辊磨擦力1F2F而使玉米可以发生自转,在自转的过程中使苞叶进入两辊互相啮合的凹槽中,使得苞叶被撕开。 图 6.1 受力分析简图 两辊对玉米产生的两个摩擦力aF、bF分别为: fNF bb ( 6.1) fNF aa ( 6.2)所以: s i n c o s s i n c o s 000 c o s c o s s i n s i n 0b b a ab a b aN F F FXY N N F F 公式中各参数具体编定如下: 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14 c o s 0 . 9 4 31 9 . 5 9c o s 0 . 5 4 55 6 . 9 49 0 1 3 . 5 91 8 0 2 4 5 2 . 5 31 8 0 1 1 3 . 8 8rrr s i n 0 . 8 6 8s i ns i n 0 . 2 5 7s i nabN Q QN Q Q所以: 0 . 8 6 8 Q 0 . 8 7 0 . 7 6 Q 4 . 5 5 N0 . 2 5 7 0 . 8 7 Q 0 . 2 0 8 Q 1 . 6 9 NaabbF N fF N f 由实验可知,撕破苞叶的抓取力1F大约为1 20.05NF 同时在自转过程中撕扯力 2 1 2 2 0 . 2 5 0 . 3 5 7 . 0 2F F f N 根据实验可知,扯断苞叶所需力3 102FN故 1 2 3 1 2 9 . 0 7F F F F N 此时每个轴所承受的力不仅有 F,而且还要有aF与bF。 每对剥皮辊消耗的功率: 1 . 5 8 5 5 k wN F V 因此两对辊消耗的总功率: 2 1 . 5 8 5 5 3 . 1 7 1 k wN 总 每对齿轮所需扭矩: 5 5 3 59 5 . 5 1 0 / 9 5 . 5 1 0 1 . 5 8 5 5 1 0 / 3 0 0 0 . 4 6 2 1 0T p n N m m 与皮带轮同轴的齿轮所需扭距为( d=144mm) 559 5 . 5 1 0 / 3 0 0 1 0 0 0 1 . 8 5 1 0T p N m m 6.2 皮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及校核 已知:电动机转速 n=1440r/min i=2.4 A 型带 P=3kw 1、 确定计算功率caP: 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15 由文献 10 机 械 设 计 表 8-6 可 查 得 工 作 情 况 系 数ak=1.1, 故1 . 1 3 k w 3 . 3 k wc a ap k p 2、选取窄 V带带型:根据caP、 n电由机械设计 P-152 图 8-9 确定选用 SPA 型带。 3、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 由文献 10机械设计 P-145 表 8-3 和 P-153 表 8-7 取主动轮直径1dd 100mm. 根据式 i=2 1 112/ / , 2 . 4 1 0 0 2 4 0 m m .d d dn n d d i d 2d从 动 轮 直 径 d根据 文献 10机械设计 P 153 表 8-7,取2 2 5 0 m m .dd 验算带的速度: 1 / 6 0 1 0 0 0 1 0 0 1 4 4 0 / 6 0 1 0 0 0 7 . 5 3 6 m / s 3 5 m / sdV d n 电所以,带的速度合适。 4、确定窄 V带的基准长度和传动中心距: 根据:1 2 1 200 . 7 ( ) 2 ( ) , 4 0 0 m md d d dd d a d d 0初 步 定 中 心 距 a计算带所需的基准长度: 21212d0 0()L 2 ( ) 1 3 6 4 m m24 dddddda d da (6.3) 由文献 10机械设计 P-142 表 8-2 选带的基准长度dL 1400mm. 计算实际中心距 a: 0 ( ) / 2 4 0 0 (1 4 0 0 1 3 6 4 ) / 2 4 2 0 m mdda a L L 5、验算主动轮上的包角1 211 1 8 0 ( ) / 5 7 . 5 1 8 0 ( 2 5 0 1 0 0 ) / 4 2 0 5 7 . 5 1 5 9 . 4 6 1 2 0ddd d a o o o o o o主动轮上的包角合适。 6、 计算窄 V带的根数 Z: 00()caalPz P P k k ( 6.4) 由11 4 4 0 r / m i n , 1 0 0 m m , 2 . 4dn d i 电,由 文献 10 机械设计查表 8-5c 和 8-5d得 : 02.6 1 k w0 .5 6 k wP0P 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16 查 文献 10机械设计 P-154 得 0.95ak, P-142 标 8-2 得 0.91L k,所以: 3 . 3 / ( 2 . 6 1 0 . 5 6 ) 0 . 9 5 0 . 9 1 2z 取 Z=2 根 由于此机器在高速、强冲、强振动下工作,为了使皮带能够安全工作,而且有时可能会有玉米卡 入两对剥皮辊中,所以取 Z=2。 7、 计算预紧力 F0: 202 . 55 0 0 1caaPF q vz v k ( 6.5) 由文献 10 机械设计 23 . 3 2 . 57 0 . 0 7 k g / m , 5 0 0 ( 1 ) 0 . 0 7 7 . 5 3 N 2 2 5 . 2 5 N2 0 . 9 5q 0查 表 得 : 故 F 8、计算作用在轴上的压轴力pF: 012 s i n / 2 2 2 s i n 1 5 9 . 7 1 / 2 N 3 0 1 . 9 3 NpF z F a 9、带轮结构设计 a) 带轮 的材料选为铸铁选 HT250 b) 结构选择:大小带轮都选用腹板式的带轮。 c) 结构尺寸见零件图 10、皮带采用自动张紧或定期张紧。 6.3 齿轮的设计 1、对于 d=67.5mm的齿轮模数的选取 由式 : 13 212 F a S ad FYYKTm z( 6.6) 5T 0 . 4 6 2 1 0 N m m1 . 30 . 42 . 31 . 10 . 9 6 8 04 3 7 . 1 4 M p a1 . 4tdFaSaFNFKYYKS 式 中 : 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17 由上式对齿数进行试选:选取 Z=13 则: 251 332212 2 1 . 3 0 . 4 6 2 . 3 1 . 1 1 00 . 4 1 3 4 3 7 . 1 4F a S ad FYYKTmz 所以 m4.7mm m 圆整取 m=5 几何尺寸:因为分度圆直径 d=67.5mm,模数 m=5 所以可知此齿为一变位齿轮 Z=13 12*a1 2 11 3 = 6 7 . 5 m m m = 5h = 1 c = 0 . 2 5 = 2 0d = d = m z = 6 5 m mzzoa未变位中心距: 1211a = ( d d ) = ( 6 5 6 5 ) = 6 5 m m22中心距变位系数: z12aay = = 0 . 5ma a 2 2Y = = y = 0 . 5 = 0 . 0 3 8 4 6m z z 2 6 分度圆压力角: =20 o 啮合角 : a 6 5c o s = c o s = c o s 2 0 = 0 . 9 6 3 c o s 2 0 = 0 . 9 0 4 9a 6 7 . 5= 2 5 . 1 8 6ooo总变位系数: 12zz 2 6 2 6X = ( i n v i n v ) = ( i n v 2 5 . 1 8 6 i n v 2 0 ) = ( 0 . 0 3 0 9 3 5 0 . 0 1 4 9 0 4 ) = 1 . 1 4 6 62 t g 2 t g 2 0 2 t g 2 0 oooo根据齿数比 u=1 按线图分配变位系数得 : 12x =x =0.57齿高变动系数: y = x y = 0 . 9 0 4 9 - 0 . 5 = 0 . 4 0 4 9齿顶圆直径: *m a 1d = d 2 m ( h x g ) = 7 8 m m 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18 12121aa*f 1 a 1ffd = d = 7 8 m md = d 2 m ( h c - x ) = 5 5 m md = d = 5 5 m m 2、对于 d=67.5mm 的齿轮分别进行校核 a.选定齿轮类型、精度、材料入齿数 ( 1)按传动方案,选用直齿轮传动。 ( 2)剥皮机为一般工作,速度 不高,故选用 7级精度传动( GB10095-8) ( 3)材料选择。由文献 10机械设计 P-189 表 10-1 考虑此齿轮振动冲击较大选大小齿轮材料为 40Cr(调质 )硬度为 240HBS,表面淬火,齿形变形不大,不需磨削。 ( 4)选齿数21z =z =13b.按接触强度设计和校核: 根据式: 2t1 EtdHkT zu1d 2 . 3 2 m mu ( 6.7) ( 1)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 数值 载荷系数:tk =1.3 计算每个齿轮传达室递扭距: 551T = 9 5 . 5 1 0 P / N = 0 . 4 6 2 1 0 N m m 由文献 10机械设计 P-201表 10-7选取齿轮宽系数 :d 0.5 由文献 10机械设计 P-198 表 10-6 可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121 8 9 .8 p aEzM 由文献 10机械设计 P-207图 10-21按齿面硬度中间值 52HRC查得齿轮接触疲劳极限 : H l i m 1 l i m 2= = 1 1 7 0 M p a 由文献 10机械设计 P-207图 10-19查得疲劳寿命系数:1HNk =0.88 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91 1 hN = 6 0 n j L = 6 0 9 6 0 1 ( 2 8 3 0 0 1 5 ) = 4 . 1 4 7 1 0 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取失效概率 1%,安全系数 S=1 111 H N H l i mH = k / s = 1 0 3 0 M p a ( 2)计算 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19 试计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1td,代入 H中 较小的值 2 25t1 E 331tdHkT Zu 1 1 . 3 0 . 4 6 2 1 0 1 1 1 8 9 . 8d 2 . 3 2 = 2 . 3 2 = 6 1 . 3 6 m mu 0 . 4 1 1 0 3 0 计算圆周速度 V: 1tdn 6 7 . 5 3 3 3 . 3V = = = 1 . 1 8 m / s6 0 1 0 0 0 6 0 1 0 0 0 计算尺宽 b : b=d 1 td = 0 . 5 6 1 . 3 6 = 3 0 . 6 8 m m 计算齿宽与齿高之比 b/h 模数 t 1 t 1m = d / z = 6 1 . 3 6 / 1 3 = 4 . 7 2 m m齿高th = 2 . 2 5 m = 2 . 2 5 4 . 7 2 = 1 0 . 6 2 b / h = 3 0 . 6 8 / 1 0 . 6 2 = 2 . 8 9 计算载荷系数 由文献 10机械设计 P-192图 10-8 查得系数:vk =1.12 直尺轮Atk F / b 1 0 0 N m m由文献 10机械设计 P-193表 10-3 查得 H a Fak =k =1.1由文献 10机械设计 P-190表 10-2 查得使用系数Ak =1由文献 10机械设计 P-194表 10-4 查得Hk =1.43由文献 10机械设计 P-195图 10-13 查得Fk =1.37A V Hk = k k k k = 1 1 . 1 2 1 . 1 1 . 4 3 = 1 . 7 2 按实际载荷系数校正所算得分度圆直径: 331 1 t td = d k / k = 6 1 . 3 6 1 . 7 2 / 1 . 3 = 6 7 . 5 m m 计算模数 11d 6 7 . 5= = = 5 . 1 9 m m 5 m mz 1 3mm 取 整 c.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 弯曲强度的设计公式为: 13 212 F a s adFYYkTmz ( 6.8) 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20 ( 1)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由文献 10机械设计 P-204 图 10-20c 查得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4 5 0 M p aFE 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2.3FaY 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 取弯曲疲劳安合系数 S=1.4 0 . 9 6 8 0 4 3 7 . 1 4 M p a1 . 4FNF k S 计算载荷系数 1 1 . 1 2 1 . 1 2 . 3 2 . 8 3A V F a Fk k k k k 查取应校正系数 51 . 10 . 4 6 2 1 0 0 . 413saaYT N m mz ( 2)设计计算 13212 F a s adFYYkTmz =4.7 对此 计算结果,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由于齿轮模数 m 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弯曲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面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所决定承载能力,仅与齿轮直径 有关,可取由弯曲强度算得模数 4.7,就近圆整 m=5mm,算得分度圆直径。 3、对于 d=90mm 齿轮的计算及校核 a.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 ( 1)按传动方案选用直齿轮传动。 ( 2)考虑齿轮较大,故大小齿轮都选用硬齿面。由机械设计 P-189 表 10-1选得大小齿轮材料均为 40Cr(调质 ),并经调质表面淬火烧火燎为,齿面硬度 240HBS。 ( 3)选取精度等 级,因采用表面淬火烧火燎,轮齿变形不大,不需磨削,故初选7 级精度。 ( 4)选齿数121 8 , 1 8zzb.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由设计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 : 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21 21311t EtdHkT Zudu ( 6.9) ( 1) 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1 试选取载荷系数: 1.3tk 2 计算齿轮的扭矩: 5 5 51 1 19 5 . 5 1 0 / 9 5 . 5 1 0 0 . 1 6 1 / 3 3 3 0 . 9 2 4 1 0 N m mT P n 3 由文献 10机械设计 P-201表 10-7选取齿宽系数: 0.4d 4 由文献 10机械设计 P-198表 10-6查得材料弹性系数 121 8 9 .8Ez M pa5 由文献 10机械设计 P-207 图 10-21d 按齿面硬度中间值 52HRC,查得齿轮按触疲劳强度极限l i m 1 l i m 2 1 1 7 0 M p aHN6 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9116 0 6 0 9 6 0 1 ( 2 8 3 0 0 1 5 ) 4 . 1 4 7 1 0hN n j L 7 由文献 10机械设计 P-203 图 10-19 查得接触疲劳寿命系数:120 . 9 0H N H Nkk8 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取失效概率 1%,安全系数 S 1 112 l i m 1 1 0 3 0 M p aHNHH k s ( 2) 计算: 计算齿轮分度圆直径1td,代入 H中较小的值 2 251 3311 1 . 3 0 . 9 2 4 1 0 1 1 1 8 9 . 82 . 3 2 2 . 3 2 8 4 . 1 1 2 m m0 . 4 1 1 0 3 0t EtdHkT zudu 计算圆周速度 V: 11 8 4 . 1 1 2 3 3 3 . 3 1 . 4 7 m / s6 0 1 0 0 0 6 0 1 0 0 0dnV 计算齿宽 b: 1 0 . 4 8 4 . 1 1 2 3 3 . 6 4 m mdtbd 计 算齿宽与齿高之比 模数1 1 1/ 8 4 . 1 1 2 / 1 8 4 . 6 7 m mttm d z 齿高 2 . 2 5 2 . 2 5 4 . 6 7 1 0 . 5 1 m mthm / 3 3 . 6 4 / 1 0 . 5 1 9 . 2 3bh 计算载荷系数:根据 V 3.44m/s, 7 级精度 由文献 10机械设计 P-192表 10-8查得 动载系数 1.12vk 直齿轮 ,假设 / 1 0 0 N / m mAtk F b nts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22 由文献 10机械设计 P-193 表 10-3 查得 1 .1HFkk由文献 10机械设计 P-193 表 10-3 查得 1.37Hk 由文献 10机械设计 P-190 表 10-2 查得使用系数 1Ak 所以 1 1 . 1 2 1 . 1 1 . 4 3 1 . 7 2A v Hk k k k k 按实际载荷系数校正所行分度圆直径: 3311 / 8 4 . 1 1 2 1 . 7 2 / 1 . 3 9 0ttd d k k 计算模数: m=d/z=90/18=5 c.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 弯曲强度的设计公式为: 13 2 F a S adFYYkTm ( 6.10) ( 1) 由文献 10机械设计 P204 图 10-20c 查得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12 6 8 0 M p aF E F E( 2) 由文献 10机械设计 P-202 图 10-18 查得弯曲疲劳寿命系数120 . 8 8F N F Nkk( 3) 计算弯曲疲劳许应力: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 S 1.4 112 4 2 7 . 4 M p aF N F EFFkS ( 4) 计算载荷 系数: 1 1 . 1 2 1 . 1 1 . 3 7 1 . 6 9A v Fk k k k k ( 5) 查 取 齿 形 系 数 : 由 文 献 10 机 械 设 计 P-197 表 10-5 查得121 . 5 8 1 . 5 8S a S aYY ( 6) 查取应力校正系数: MH 机械设计 P-197表 10-5查 112 . 6 5 2 . 6 5F a F aYY 2Fa Y( 7) 设计计算: 53 22 1 . 6 9 0 . 9 2 4 1 0 0 . 0 0 9 8 4 . 8 6 m m0 . 4 1 8m 对比计算结果,由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小型玉米剥皮机结构设计【优秀含8张CAD图纸+农业用机械全套课程毕业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63229.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