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周 文言文阅读 星期五 文言文分析综合课件.ppt_第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周 文言文阅读 星期五 文言文分析综合课件.ppt_第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周 文言文阅读 星期五 文言文分析综合课件.ppt_第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周 文言文阅读 星期五 文言文分析综合课件.ppt_第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周 文言文阅读 星期五 文言文分析综合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星期五文言文分析综合 考点通 学习课堂金题引航 考试说明 对文言文 分析综合 的考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筛选文中的信息 二是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三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分析综合 是各省市的高考的必考点 试题重现率达100 筛选文中信息 考查的主要内容有 文中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的信息 表现人物志向或思想主张的信息 文中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聪明才智的信息 文中展现人物性格或情感方面的信息 该考点多采用客观题的形式来考查 题目设置多是从阅读材料中选出六句话 分别编为四组 要求考生选出符合某一方面信息的一组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一般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命题者常常借助以下方法来命制干扰项 或张冠李戴 曲解原意 或无中生有 颠倒是非 或随意引申 任意抬高 贬低等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要求考生不仅能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的看法 而且要对其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概括 不能仅仅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简单罗列 在二轮复习备考中 考生要注意多进行圈点和摘记训练 学会将文章读短 把文章简化 这样才能在高考中轻松解答此类题目 2014 湖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后面题目 吴德基传 明 宋濂吴德基者 名履 婺之兰溪人也 有司举于朝 为南康丞 南康俗悍 其民以为丞儒者也 易之 德基自如 数月皆周知其情伪 有所发擿 一县惊伏 德基乃更以宽化之 民有诉 召使前与语 弗加咄叱 民或援丞裾相尔汝 弗责也 县令周以中初至 召民转输至郡不得 躬至乡召之 一民逸去 命卒笞之 不肯伏 走入山 骂令曰 官当在县 何以至此为 令怒 吏卒因以语动令 欲诬一乡民图贿利 获六七人下狱 扃钥甚严 德基计民无罪 自出巡狱 叱卒释之 卒以他辞解 德基槌碎狱门遣之 曰 若无罪 还告父兄无恐 乃往告令 令怒 曰 民无道 众辱我 君乃释之 何轻我至是耶 德基曰 犯使君者一匹夫尔 其乡人何罪 且法乃天子法 岂使君解怒具乎 令意惭 乃已 入朝 擢知莱之潍州事 民畜官驴四十匹 莱守核其孳息状 与籍不合 曰 驴当岁产驹 今几岁宜得几驹 乃何少也 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 诸县皆已勒民买驴 德基独戒民勿偿 守怒 问德基 潍不偿驴 何辞也 德基曰 民实不欺妄 乌可责其偿 国家富极海内 为吏者宜宣布德泽 为民除疾苦 宁少数匹驴耶 守语塞 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 守不敢复言 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 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 官从其言 德基与民计 羊牛后有死瘠患 不如纳粟便 独收民粟 他县牛羊送陕西 民驱走二千里 皆破家 郡以潍独完 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 德基列其不可 曰 有牛家送牛 虽劳不敢怨 使人代之 脱道中牛死 谁当代偿耶 力争不奉命 德基为吏 不求威名 以爱民为先 民感之 居潍二年 召还 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 曰 自得吾父 潍民肤无笞瘢 今舍我去 愿得只履事之 以慰我思 德基至京师 遂谢事归 濂为德基交甚狎 时亦致仕将归 呼德基谓曰 若愿受长者教乎 德基曰 唯 何以命之 濂曰 慎毋出户 绝世吏勿与交 德基至家 如濂戒 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选自 宋学士全集 有删改 1 下列各组语句中 全都表现吴德基 爱民 的一组是 德基自如 民有诉 召使前与语 德基独戒民勿偿 不如纳粟便 独收民粟 潍民肤无笞瘢 德基至家 如濂戒a b c d 答案 c 解析 写吴德基不在意别人的轻视 神情依然如故 写吴德基听取了宋濂自保的建议 这两项都与吴德基 爱民 无关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县令周以中征调乡民不成 反遭乡民斥骂 便施以刑罚 并罪及无辜 吴德基劝他不要滥用国法泄愤 b 在吴德基看来 百姓未隐瞒官驴的繁殖数量 而莱守强令百姓偿驴 不合情理 违背了为吏之道 c 县令役使千人代送邻县牛 吴德基认为其命不可从 因为牛在运送途中折损 会没有人代为赔偿 d 作者与吴德基关系亲密 辞去官职的时间相近 作者所言 慎毋出户 等 体现了对朋友的关爱 答案 c 解析 c项 县令役使千人代送邻县牛 应为 郡守命令役使千人部众去替邻县送牛 原文是 郡以潍独完 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 参考译文 吴德基 名履 婺州兰溪人 有官员向朝廷推举他 他被任命为南康县丞 南康民俗剽悍 那里的百姓认为县丞是读书人 轻视他 吴德基神情依然如故 几个月后都知道他的性情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那样 他揭发奸邪 全县惊恐折服 吴德基于是改用宽容感化他们 百姓有诉讼 他召唤他们让他们上前同他说话 不斥责 老百姓有人拉着吴德基的衣襟 以你我相称 吴德基也 不责怪 县令周以中刚到任 召集百姓运输物品到郡里 百姓没有来 周以中亲自到乡里召集他们 一个百姓逃跑 被抓 县令命令差役鞭打他 那个百姓不肯服罪 跑到山中 咒骂县令道 你担任县令 怎么能这样做呢 县令恼怒 小吏差役趁机煽动县令 想诬陷乡民图谋财物之利 抓获六七人关进监狱 关押很严 吴德基考察老百姓没有罪 亲自巡视监狱 呵斥狱卒释放他们 狱卒用别的理由辩解 不肯释 放 吴德基用槌砸碎狱门放了他们 说 你们没有罪 回去告诉你们的父母兄弟不要害怕 于是去告诉县令 县令恼怒 说 老百姓不讲道理 当众侮辱我 你竟然释放了他们 为什么轻视我到这般地步呢 吴德基说 冒犯您的人是一个平民百姓 他的同乡有什么罪 况且法令是天子 管理天下 的法令 难道是你发泄愤怒的工具吗 县令心里惭愧 于是作罢 吴德基到朝廷做官 被提拔主管莱州的潍州事务 百姓喂养官家的四十匹驴子 莱州的太守核查那些驴子繁殖生息的情况 与记录不相符合 说 驴子应当每年产小驴子 现在几年应该得几头小驴子 为什么少了呢 太守 想追究老百姓欺骗罪而要他们补偿 其他几县都已经勒令百姓买驴补偿 吴德基唯独命令百姓不要补偿 太守恼怒 质问吴德基 潍州不补偿驴子 理由是什么 吴德基说 百 姓其实没有说谎 怎么可以责令他们补偿呢 国家的富有名扬海内 做官的人应该宣扬传布恩德 为老百姓解除困苦 国家 难道还缺少几头驴子吗 太守无话可说 吴德基于是指出不适宜的几件事 太守不敢再说话 并命令已经补偿驴子的几个县都停止 山东的百姓愿意用羊牛代替秋天的税 官吏听从了他们的意见 吴德基同百姓商议 羊牛交上 以后有死亡的危险 不如交纳粟方便 于是只收取百姓的粟 其他县把牛羊送到陕西 老百姓驱赶牛羊走了两千里 都倾家破产 全郡只有潍州得以保全 郡守命令役使千人部众去替邻县送牛 吴德基指出这样不行 说 有牛的人家送牛 即使辛劳也不敢有怨言 让别人代替 假如在路上牛死了 谁应当替他们来赔偿呢 吴德基据理力争不接受命令 吴德基担任官吏 不追求威望名声 只把爱惜百姓放在首位 老百姓感激他 在潍州为官两年 朝廷召他回去 潍州的百姓围着他的家门抱着他的脚跪拜哭泣 说 自从遇到您老人家 潍州的百姓皮肤上再没有鞭打的痕迹 现在舍弃我们而去 希望得到您的一只鞋供奉它 来安慰我们的思念 吴德基到京城 就辞掉公务回乡 我与吴德基私交很亲近 这时我也辞官将回乡 招呼吴德基对他说 你愿意接受年长的人教诲吗 吴德基说 好 用什么教诲我 我说 谨慎不要出门 杜绝与世代为官的人交往 吴德基回到家中 遵从我的告诫 有德行的人称赞他能听取别人有益的话 规范答题一 筛选信息1 读文段 明大意快速阅读所给材料 大致了解文中主要的人物和事件 圈点文中的关键词语 标记文中的重要句子 初步了解材料的内容与层次 确定筛选的范围 2 审题干 明要求考生在做题时 这一点往往被忽视 其实它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般来说 要弄清题干中以下几点 对象是谁 数量是一个还是几个 内容指向是思想性格还是行为特点 表达角度是 全部表现 说明 还是 没有表现 说明 范围为整个选文还是某个片段 表现方法是直接还是间接等 3 入语境 细比较在信息筛选与整合过程中 首先要看所列的几个语句本身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把不符合题干要求的当即剔除 然后把原句放在具体语境中加以分析 即结合上下文理解语句的实际含义 从而进行准确判断 再者 又因为筛选信息的各个选项中 同类或不同类的信息量多 这就要依据题干信息指向 在这些信息中按题干确定的唯一角度 唯一思路 唯一标准 在它们之间进行比较鉴别 这类题目设置的错误选项主要有两种 一是将别人做的事或说的话当成题目中所考查的人物做的或说的 致使陈述对象不一致 二是答非所问 排除法是做此类题较好的方法之一 二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1 整体阅读 总体把握 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考生在阅读文章时要始终带着以下几个问题 1 文章写了哪些人的哪些事 2 事情的发生 发展和结局如何 3 文章说明了什么道理 4 文章的说理依据是什么 具体来说 对记叙性文章 阅读时要理清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前因后果 对传记类文章 要弄清作者记述了哪几件事 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 对议论性文章 要找出其论点 论据及论证方法等 对说明性文章 要理清其说明对象和说明方法 2 抓中心句 找关键句 理清文章的层次考生在读一篇文章时 应当特别关注文章的中心句和关键句 并且要注意理清文章的层次 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文章 中心句 关键句的位置 常在文章 或段落 的开头或结尾处 同时 层次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和脉络 而作者的思路是通过层与层之间 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出来的 理清文章的层次 会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 3 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 分析判断细节考生在答题时须依据文意 仔细分析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 这样才能明辨各项的表述正确与否 要注意细节中是否存在着许多常见的错误 如人物的张冠李戴 事件的前后倒置 强加因果 内容的归纳不完整 故意曲解 中心概括的无中生有 片面 任意拔高等 4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 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考生在归纳概括内容要点时 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 文中或文后的注释 作者的生平简介等信息 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进而从多方面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的表现形式 有的表现直露而明显 有的隐晦而含蓄 有的分散 有的集中 有的隐含在作者笔下的人物描写 事件叙述中 有的隐含在作者对情理的分析中 1 要通过对人物的描写 人物的主次关系 对事件的叙述 详略的安排 看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还是憎 写作的意图是赞扬还是讽刺 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 对议论文也要通过对论点 论据和论证的分析 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 弄清作者的观点态度 2 要紧扣原文主旨 千万不能主观臆断 扭曲文意或随意拔高 任意贬低作者的思想 不苛求 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古人 还要运用辩证观点 分析作者思想的精华和局限性 3 题文对照 逐项检查 考生可将选项中的内容 逐条与原文相关部分进行对照 看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 同时须注意不要遗漏重要内容 4 利用选项 排除干扰 5 认真检查 全面验证 例1 2013 重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后面题目 古之人非无宝也 其所宝者异也 孙叔敖疾 将死 戒其子曰 王数封我矣 吾不受也 为我死 王则封汝 必无受利地 楚 越之间有寝之丘者 此其地不利 而名甚恶 荆人畏鬼 而越人信机 可长有者 其唯此也 孙叔敖死 王果以美地封其子 而子辞 请寝之丘 故至今不失 孙叔敖之知 知以不利为利矣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伍员 亡 荆急求之 登太行而望郑曰 盖是国也 地险而民多知 其主俗主也 不足与举 去郑而之许 见许公而问所之 许公不应 东南向而唾 伍员再拜受赐曰 知所之矣 因如吴 过于荆 至江上 欲涉 见一丈人 刺小船 方将渔 从而请焉 丈人度之 绝江 问其名族 则不肯告 解其剑以予丈人 曰 此千金之剑也 愿献之丈人 丈人不肯受曰 荆国之法 得伍员者 爵执圭 禄万担 金千镒 昔者子胥过 吾犹不取 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 伍员适于吴 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 每食必祭之 祝曰 江上之丈人 天地至大矣 至众矣 将奚不有为也 而无以为 为矣而无以为之 名不可得而闻 身不可得而见 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宋之野人 耕而得玉 献之司城子罕 子罕不受 野人请曰 此野人之宝也 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 子罕曰 子以玉为宝 我以不受为宝 故宋国之长者曰 子罕非无宝也 所宝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 儿子必取抟黍矣 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 鄙人必取百金矣 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 贤者必取至言矣 其知弥精 其所取弥精 其知弥粗 其所取弥粗 选自 吕氏春秋 异宝 注 机 吉凶之兆 伍员 字子胥 春秋时楚人 父奢兄尚均被楚平王杀害 后奔吴 佐吴王阖闾伐楚 1 以下各组句子中 全部表现 以不受为宝 的一组是 古之人非无宝也 其所宝者异也 王果以美地封其子 而子辞 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 将奚不有为也 而无以为 献之司城子罕 子罕不受 其知弥精 其所取弥精a b c d 2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 不准确的一项是 a 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子 无受利地 其子遵从父亲之意 请求王封给 名甚恶 的不利之地 寝之丘 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 b 伍子胥从楚国逃亡到吴国的途中 一打渔老人不受高官厚禄的诱惑 帮助他渡过了长江 伍子胥将千金之剑献给老人 老人不肯接受 c 司城子罕不接受宋国农夫献上的宝玉 贤者不取和氏之璧而取道德之至言 d 本文以历史事实 生活实例等为论据 夹叙夹议 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 所宝者异 的道理 答案 1 c 2 d 解析 1 题要筛选 以不受为宝 的一组 是说古代人对于宝贝的看法 是说天地之大德 是说贤人的取舍 这三句都不能表现 把不接受别人的赠物当做宝物 排除包含这三句的选项 2 题文章在论述时只是列举正面事例来从正面论述 故 从正反两方面论述 的说法错误 参考译文 古代的人不是没有宝物 只是他们看作宝物的东西与今人不同 孙叔敖病了 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 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 我都没有接受 如果我死了 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 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 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 这个地方土地贫瘠 而且地名十分凶险 楚人畏惧鬼 而越人迷信鬼神等吉凶之兆 所以 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 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 孙叔敖死后 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 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 请求赐给寝丘 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失掉 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 知道把别人所厌恶的当做自己所喜爱的 这就是明智的人和世俗的人不同的地方 伍员逃亡 楚国紧急追捕他 他登上太行山 遥望郑国说 这个国家 地势险要而人民多有智慧 但是它的国君是个凡庸的君主 不足以跟他谋举大事 伍员离开郑国 到了许国 拜见许公并询问自己宜去的地方 许公不回答 向东南方吐了一口唾沫 伍员拜了两次 接受赐教说 我知道该去的国家了 于是去往吴国 路过楚国 到了长江岸边 想要渡江 他看到一位老人 撑着小船 正要打渔 于是走过去请求老人送他过江 老人摆渡他 横着渡过了长江 伍员问老人的姓名 老人却不肯告诉他 伍员解下自己的宝剑送给老人 说 这是价值千金的宝剑 我愿意把它奉献给您 老人不肯接受 说 按照楚国的法令 捉到伍员的 授予执圭爵位 享受万石俸禄 赐给黄金千镒 从前伍子胥从这里经过 我尚且不捉他去领赏 如今我接受你价值千金的宝剑做什么呢 伍员到了吴国 派人到江边去寻找那位老人 却无法找到了 伍员每次吃饭一定要祭祀那位老人 祝告说 江上的老人啊 天地之德大到极点了 养育万物多到极点了 天地何所不为 却毫无所求 人世间 做了有利于别人的事 却毫无所求 名字不可能让人知道 身影不可能被人看见 难道只是江上的老人吗 宋国一个农夫耕地得到了一块玉 把它献给司城子罕 子罕不接受 农夫请求说 这是我的宝物 希望相国赏小人脸而把它收下 子罕说 你把玉当做宝物 我把不接受别人的赠物当做宝物 所以宋国德高望重的人说 子罕不是没有宝物 只是他的宝物与别人不同啊 假如现在把百金和黄米饭团摆在小孩面前 小孩一定去抓黄米饭团了 把和氏之璧和百金摆在鄙陋无知的人面前 鄙陋无知的人一定拿走百金了 把和氏之璧和关于道德的至理名言摆在贤人面前 贤人一定听取至理名言了 他们的智慧越精深 所取的东西就越珍贵 他们的智慧越低下 所取的东西就越粗陋 常见错误 1 不看文中的注释 不注意联系已学过的有关知识作概括 归纳 进而判断选项的正误 2 考生在做题时 不注意选项内容与语段中相关信息的细微差别 例如人物的张冠李戴 事件顺序的前后倒置 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 中心意思概括上的无中生有 信息遗漏等等 以上这几点考生不去仔细认真辨别 课堂训练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完成1 2题 智伯率韩 魏二国伐赵 围晋阳 决晋水而灌之 城下缘木而处 县釜而炊 襄子谓张孟谈曰 城中力已尽 粮食匮乏 大夫病 为之奈何 张孟谈曰 亡不能存 危不能安 无为贵智士 臣请试潜行 见韩 魏之君而约之 乃见韩 魏之君 说之曰 臣闻之 唇亡而齿寒 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 赵将亡矣 赵亡则君为之次矣 及今而不图之 祸将及二君 二君曰 智伯之为人也 粗中而少亲 我谋而泄 事必败 为之奈何 张孟谈曰 言出君之 口 入臣之耳 人孰知之者乎 且同情相成 同利相死 君其图之 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 与之期 张孟谈乃报襄子 至其日之夜 赵氏杀其守堤之吏 决水灌智伯 智伯军救水而乱 韩 魏翼而击之 襄子将卒犯其前 大败智伯军 杀其身而三分其国 襄子乃赏有功者 而高赫为赏首 群臣请曰 晋阳之存 张孟谈之功也 而赫为赏首 何也 襄子曰 晋阳之围也 寡人国家危 社稷殆 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 唯赫不失君臣之礼 吾是以先之 由此观之 义者 人之大本也 虽有战胜存亡之功 不如行义之隆 故君子曰 美言可以市尊 美行可以加人 节选自 淮南子 人间训 1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 全都表现张孟谈有胆识谋略的一组是 晋阳之存 张孟谈之功也 臣请试潜行 见韩 魏之君而约之 及今而不图之 祸将及二君 襄子将卒犯其前 大败智伯军 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 与之期 美言可以市尊 美行可以加人a b c d 答案b解析 是群臣为张孟谈请功时的话 间接反映了他的胆识谋略 张孟谈请求前往做说客 是他胆识谋略的直接表现 是他游说韩 魏二君的说辞 晓之以利害 是能说服韩 魏二君的关键 是赵襄子的行为 张孟谈的胆识谋略保证了谈判成功 是作者引 老子 的话 表明高尚品德的重要 2 下列对原文的解说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智伯率韩 魏围困晋阳 赵国形势危急 赵襄子找张孟谈问计 张孟谈提出了游说韩 魏 共谋对付智伯的计策 b 张孟谈先打消韩 魏二君的顾虑 再晓以利害 最终说服了韩 魏二君 为了三国共同的利益 联合起来攻打智伯 c 赵氏掘开大堤 水淹智伯 韩 魏攻其两翼 赵襄子正面进攻 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 杀死了他 并瓜分了他的土地 d 赵襄子赏有功之臣 首先奖赏的不是张孟谈而是高赫 臣子们不解 赵襄子解释说 作战的功劳比不上 行义之隆 答案b解析b项 应是 先晓以利害 再打消顾虑 为了三国共同的利益 与文意不符 参考译文 智伯率领韩 魏两国攻打赵国 包围了晋阳城 并挖开晋水灌淹它 晋阳 城中的军民爬上树居住 悬挂着锅来烧饭 这时赵襄子对张孟谈说 晋阳 城里人力已经耗尽 粮食十分缺乏 将领们也都疲惫不堪 怎么办呢 张孟谈说 国家面临灭亡而不能使它保全 有了危难却不能使它安定 那也就不用尊重我们这批有智谋的人了 请让我试着偷偷出城 去会会韩 魏二国君王 和他们商定这件 事 于是张孟谈见到韩 魏两国君王 劝说道 我听说 唇亡齿寒 今天智伯率领你们两国来攻伐我们赵国 赵国就要灭亡了 赵国如果灭亡 你们两国就是下一个 要灭亡的 了 如果不趁现在想办法 灾难也就很快要落到你们两国头上了 韩 魏两国君王说 智伯这个人 内心骄横而少恩寡情 我们的计谋如果泄露 事情就坏了 这如何是好 张孟谈说 话从二位君王口中出 进入到我的耳 中 谁还会知道 再说 情况相同的人应该互相成全 利益一致的人应该生死与共 二位君王还是仔细想想吧 于是韩 魏二君王与张孟谈暗中谋划 和他商定举事日期 张孟谈就回城报告赵襄子 到了约定日期的夜晚 赵襄子 派人 杀了看守堤防的官吏 挖开大堤 使水倒 灌进智伯的军营 智伯军队连忙堵水 一片慌乱 韩军和魏军从两翼攻打过来 赵襄子又率军队从正面出击 将智伯的军队打得大败 杀死智伯 又将他的封地一分为三 赵襄子奖赏有功的人时 最先受奖赏的是高赫 大臣们提出疑问 晋阳能够保住 是张孟谈的功劳 可现在却是高赫获首赏 这是什么缘故 赵襄子回答说 当晋阳被围困 我的国家危难的时候 众多大臣没有不对我流露出轻侮骄傲的神情的 唯有高赫仍然不失君臣礼节 所以我首先奖赏他 由此看来 义 才是做人的根本 即使战胜敌人 挽救国家 也比不上施行忠义来得高贵 所以 老子 说 美好的言辞可以博得尊重 美好的德行可以超越众人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3 6题 景公有所爱槐 令吏谨守之 植木县之 下令曰 犯槐者刑 伤之者死 有不闻令 醉而犯之者 公闻之曰 是先犯我令 使吏拘之 且加罪焉 其女子往辞晏子之家 托曰 负廓之民贱妾 请有道于相国 不胜其欲 愿得充数乎下陈 晏子闻之 笑曰 婴其淫于色乎 何为老而见奔 虽然 是必有故 令内之 女子入门 晏子望见之 曰 怪哉 有深忧 进而问焉 曰 所忧何也 对曰 君树槐县令 犯之者刑 伤之者死 妾父不仁 不闻令 醉而犯之 吏将加罪焉 妾闻之 明君莅国立政 不损禄 不益刑 又不以私恚害公法 不为禽兽伤人民 不为草木伤禽兽 不为野草伤禾苗 吾君欲以树木之故 杀妾父 孤妾身 此令行于民而法于国矣 虽然 妾闻之 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 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 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也 去其腥臊者而已 今君出令于民 苟可法于国 而善益于后世 则父死亦当矣 妾为之收亦宜矣 甚乎 今之令不然 以树木之故 罪法妾父 妾恐其伤察吏之法 而害明君之义也 邻国闻之 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 其可乎 愿相国察妾言以裁犯禁者 晏子曰 甚矣 吾将为子言之于君 使人送之归 明日 早朝 而复于公曰 婴闻之 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 崇玩好 威严拟乎君谓之逆 刑杀不辜谓之贼 此三者 守国之大殃 今君穷民财力 以美饮食之具 繁钟鼓之乐 极宫室之观 行暴之大者 崇玩好 县爱槐之令 载过者驰 步过者趋 威严拟乎君 逆之明者也 犯槐者刑 伤槐者死 刑杀不称 贼民之深者 君享国 德行未见于众 而三辟著于国 婴恐其不可以莅国子民也 公曰 微大夫教寡人 几有大罪以累社稷 今子大夫教之 社稷之福 寡人受命矣 晏子出 公令趣罢守槐之役 拔置县之木 废伤槐之法 出犯槐之囚 选自 晏子春秋 有删改 3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请有道于相国道 道义b 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也治 烹饪c 刑杀不辜谓之贼贼 残忍d 公令趣罢守槐之役趣 急速 赶快 答案a解析a项中的 道 应解释为 说明 4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 全都表现国君 不以私恚害公法 的一组是 君树槐县令 犯之者刑 伤之者死 不损禄 不益刑 不为禽兽伤人民 不为草木伤禽兽 不为野草伤禾苗 吾君欲以树木之故 杀妾父 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 愿相国察妾言以裁犯禁者a b c d 答案b解析 句是说齐景公因私立法 句是民女陈述国君要以私法杀人 句是说民女希望晏婴考虑自己说的话并依法断案 此三句均不符合题目要求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正确的一项是 a 景公喜爱一棵槐树 就命令官吏看守它 并下令说碰到槐树的就要被处死 后有一个喝醉酒的人碰到了这棵树 要被处死 b 喝醉酒的人有个女儿 很是聪明 为了对晏子说出自己父亲的冤屈 就接近晏子 说愿意做晏子的侍妾 c 喝醉酒的人的女儿认为君王不能因为喜爱这棵树就治她父亲的罪 这样就违背了英明君王的道义 会受到邻国人的轻视 d 晏子当面指责了景公的暴虐 乖戾 残忍 并力谏君王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就杀死醉酒的人 后来景公醒悟 答案b解析a项 命令说伤了槐树的处死 碰了槐树的人接受刑罚 c项 女子说的意思是邻国听到这个消息会认为君王重视树轻视人 不是轻视君王 d项 晏子不是指责景公暴虐 乖戾 残忍 而是点出这三者是国家的祸害 6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婴其淫于色乎 何为老而见奔 虽然 是必有故 译文 2 君享国 德行未见于众 而三辟著于国 婴恐其不可以莅国子民也 译文 答案 1 晏婴难道是个沉迷于美色的人吗 为什么我这样大的年纪了 还有女子投奔呢 虽说如此 这件事一定有缘故 2 您继承国家大业以来 德行还没有在民众中显现出来 可是这三种过失却在全国张扬开去 我担心这样是不可以治理国家统率民众的 参考译文 景公有一棵心爱的槐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