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走进新课标 培养现代人.doc_第1页
学校体育走进新课标 培养现代人.doc_第2页
学校体育走进新课标 培养现代人.doc_第3页
学校体育走进新课标 培养现代人.doc_第4页
学校体育走进新课标 培养现代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体育走进新课标 培养现代人(体育教师必须知道的知识)为了表达方便,现将对新课标的理解分为:一个目的;两个关键;三个规律;四个理念;五个领域;六个水平;七个着眼点来解读。一.一个目的:大凡中外古今之教育,都是为本国家、本民族培养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当前,在国家体制转型的大背景下,要求教育工作者根据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调整教育目标,培养适应社会持续高速发展的德智体美劳新型人才。三十年前,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学校体育“全盘苏化”。培养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改革开放三十年,在市场经济驱使下,学校体育应为社会培养有创新能力的现代人。由于国情所致,三十年来,我国教育始终走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学生为分数学习,功利主义的教育是不可辩驳的事实。由于诸多因素,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二十年来出现持续下降现象。由于青少年缺乏必要的体力活动,心肺功能差,肺量指标下滑明显。这反映学生耐受能力在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更令人担忧。(见06年中国学校体育第二次全国中小学生体质调研公报)有人说:“现在的娃没有二十年前的娃结实”。舆论界已发出“救救孩子身体健康”的呼吁。为了扭转应试教育下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滑的局面,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了与实施学校体育目标相关的文件: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之后又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1990年3月12日由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发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条例是学校体育以法治校的依据。2007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简称中央7号文件。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下滑提出的具体改革措施。由于应试教育的乌云遮盖,阳光体育还未照到学生的身上。二.两个关键:解决学生体质健康下滑,首先要引起教育部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当务之急是学校体育工作要先走出一步。教育报记者有下面一段话:学生体质下降的“元凶”是各级各类学校不能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完成学校体育任务,始作俑者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大环境下,学校置国家有关课程规定不顾,随意占用或不安排体育课、体育活动,其直接后果导致了学生体质不断下降。从客观的角度上讲,造成学生体质严重下降是多种因素所致,但当务之急只能按中央7号文件精神,把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当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解决突破口的关键有如下两点:(一)、学校体育搞不搞,关键在领导。这是举国体制下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形成的规律和经验。校长是学校体育工作第一责任人。今后的校长应在诸多管理工作中,具备学校体育管理的基本知识,如:校长理应是一名“体育人口”;懂得8-18“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学会青少年身体评价的常识;掌握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并能根据地区人文资源条件施加最科学的教育手段。上一级的教育管理部门要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对学校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克服以“选手体育”涵盖学校体育整体评价的倾向。(2).体育教师的良知,是落实新课程目标成败的关键。学校体育改革的艰巨性,要求体育教师要有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不断的更新观念,充实自己,在知识社会,信息时代做一名“学者型”体育教师。不要辜负父老乡亲对我们的期望。当前,农村体育教师以不服输的体育精神,很想为改善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做些工作,良心是有的,但缺乏必要的信息和知识,这是制约新课程改革的关键。三三个规律: 学校体育工作应遵循的规律很多,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首先应做到三点:(一)遵循体育锻炼习惯形成规律:学校体育最终目标是掌握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意识,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终生受益。这一些目标都是建立在以体育动作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在完成练习动作的过程中,体验快乐,付出行动,让认识升华,意识强化,形成锻炼习惯伴随终生。(二)遵循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 青少年不是成人的“缩影”,不同年龄段,不同的器官,有着不同的生长发育特点。体育不能搞“借贷”关系,可现实社会,小学六年级,初中三年级,高中三年级大部分学校在这个时间段都取掉了体育课,给文化课让路,寓意是等考上高一级学校再补着锻炼,这是违背生长发育规律的做法,体育教育不能误“农时”,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当“东亚病夫”的帽子从太平洋再捡回来时就为时已晚。当前体育教学训练化,女生教学男生化,儿童教学成人化现象,有待改变。学生每日平均1小时体育活动的规定其生理机制: 1.青少年生长发育时期“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人体的细胞大约三个月更换一次。特别在青少年时代,必要的体育锻炼可使新出生的细胞健壮,取代不健壮的畸形细胞,从而保持健康的体态,有效促进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这也是“用进废退”生物学发展机理的表现。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出现 “突增期”,如14岁男孩子1年可长12-20公分。在此期间如果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会造成终身生长发育不完善的遗憾。 2.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生理机制是运用“超强恢复原理”,科学安排体育锻炼的内容、时间和运动负荷的结果。让学生学会通过心率来调控运动强度, “靶心率”:是通过有氧运动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时有效而安全的运动心率范围,其公式为:最大心率(220)60和最大心率80之间的范围。如初中生是 3.体育课或体育活动安排要符合人体在运动时机能力变化的规律。如进行锻炼之前,做热身运动,锻炼之后做放松练习。(三)遵循体育运动规律:1根据条件反射的原理,学生掌握体育技术和技能,要遵循动作机能形成的规律。 2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项目要考虑季节特点。如冬天进行有氧锻炼“长跑,跳绳”等,可使心容量加大。夏天进行无氧代谢锻炼如“短跑”可使心肌发达,心脏收缩有力。四、四个理念:新课程改革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对教改指导思想的理解水平:(一)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1.改变多年来学校体育工作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2.中外凡是有作为的仁人志士,均在青少年时代,有理想、有抱负、对待自己的身体健康有“要文事者必有武备”的意识。从青少年时代重视身体锻炼的人,也成就了他们未来的事业。中国唯有读书高的文化教育传统和当今应试教育的现实,造成每年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制度,不可能让我们很快去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但我们不能熟视无睹,在现实工作中用科学理论去关爱学生,克服当前应试教育不变,学生体质不可能改善的二元对立论思想,在一个学生身上,智育和体育相辅相成的关系是可以统一的。如我国科学院士钟南山的体育生涯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人民教育2007年第二期)可作为体育理论知识教材。(二)强调主体教育思想西方教育模式,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为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要求必须培养有创新能力,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主体教育思想有利于挖掘人的潜能,形成完善的人格品质。我们国家要走持续高速发展的道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决定因素。 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学校体育特色,要求我们首先做到“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的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已往“要我学”为“我要学,改变“请你照我这样做”为“我们应该这样做”教学关系。(三)发展学生个性的思想:作为有头脑的体育教师应深刻思考,我们用什么样的文化元素,去熏陶我们民族的灵魂(民族个性)。个性是人们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在性格、气质和能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在承认个性的基础上,发展学生个性,使其能很快融入和适应社会,完善个体社会化教育过程。西游记中所塑造的四个主人公,就是四种不同个性的人,共同和谐的完成西天取经任务。传统体育教学重视体质教育和动作技能掌握,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所忽视。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是现代教学赋予我们的使命,如一个完善的人格,所具备的顽强、拼搏、勇敢、坚毅、果断,进取精神等等,只有通过体育锻炼和活动才能形成。这一方面任何学科都无法与体育课比拟的。国家把抓学校体育作为落实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其原因就是体育不仅有强健体魄;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的功能,而且还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主要载体,是磨练坚强意志,培养优良品德的有效途径。 (四)贯彻终身体育思想:终身体育就是中小学阶段为学生终生体质与健康奠定基础。1获得终身体育意识,克服把体育教育当成一门学科来学的现象,传统学校体育这样的做法会造成学生离开学校之时就是与体育 “拜拜”之日的现象。传统体育教学只是管学生在校的“一阵子”,而现代学校体育要兼管学生的“一辈子”。学生在校期间,应学到一些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后,具有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如为自己以后到不同年龄段,会开不同的“运动处方”。奠定体育保健知识的基础。2.帮助学生完成体育过程中“苦与甜”的心理体验。(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一种行为在重复21次后就会形成习惯)体育教师帮助孩子在体育活动时体验以苦为乐,苦中有乐的感受,使学生心灵感悟到“我锻炼、我健康、我快乐。”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3.形成终身体育思想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掌握身体评价的知识,如:生长发育;寒热虚实;身体内外环境协调平衡等。二是寓体育于生活之中,如对衣食住行健康生活方式进行监督和干预。学会打开自己幸福生活健康长寿的“遗传密码”。对日常健康行为“吃喝拉撒睡,坐卧立行笑”有讲究。五、五个领域目标:以学练运动技能为载体,承载着多元化的目标。以下所谈到的五个目标是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以滚动式发展而实现的,这里要克服传统学校体育把体育当“学科”看待,造成以体育手段当目标的“短视”行为。(一)运动参与目标:体现奥运会重在参与的精神。营造孩子们愉快参加体育锻炼的情绪,让学生以“我运动,我快乐”的心境走进体育,以“我舒心,我成功”的心境离开运动场地。(二)运动技能目标:体育技术、技能广阔无限,而学生学习体育的时间有限,九年义务制教育体育课时共700余节,学生能掌握一至二项体育技能终身受用即好,不要贪多求全。 (三)身体健康目标:身体健康应表现两个方面,一是身体机能好,如心血管好(心容量大、心肌收缩有力)。二是身体适应环境能力强,如体温调节中枢灵敏度高,不易感冒。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要讲科学。 (四)心理健康目标:心理过程一般包括认识、情绪和意志完好。几千年来体育运动传承不衰,并成为发展社会文明的载体,就是他对社会人的精神素养培植极为明显。体育竞技这一社会现象,早被世界各国的社会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艺术家,商家所看好。2009年北京奥运会,就充分表现了这一点。国外社会学家有这样的说法:“多一个运动场、会少一所监狱”。“一场足球赛可看到人类社会发展的缩影”。“体育竞赛是有规则的战争,战争是无规则竞赛”讲实力。“奥运会就是对人体美和人类庄严的展示”。这些哲言是对体育的本质和对体育多元化功能的赞赏。是对体育社会意义的肯定,也是体育千百年来赖以存在的社会文化基础。 (五)社会适应目标:人们在社会发展优胜劣汰,强烈竞争的面前,心里的压力很大,不堪重负而造成心理障碍的人极多。体育活动对调节情绪,缓解工作学习的压力有积极意义。所以有人说:“球是快乐的精灵”,打起球来什么都忘了。89中学为高中学生创编放松操,每天让学生在明快的旋律中做放松体操受到学生的好评。社会适应目标和学生心理健康目标有关联之处,所以新课程标准颁布后,将这两个目标和二为一,现在备课时写教学任务一般情况下是写四个方面。六、六个水平:指新课程标准按学生年龄特点,在体育内容方面分六个水平。小学一、二年级为水平一;三、四年级为水平二;五、六年级为水平三;初中为水平四;高中为水平五;水平六有一定“自由度”。七、七个着眼点: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东西部及城乡发展不平衡差异较大,陕西农村学校要全面达到新课标要求有困难,陕西经济落后,但陕西人精神不落后,“人穷志不短”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首先着手搞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农村体育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精神和课改的方向,结合校园环境和地区特点,设计并制定出校本体育课程。 (二)把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和本校实际相结合,构成符合素质教育的体育考核评价体制。可参照不同版本的教科书所列举的项目和指标,结合农村学校体育实情制定。(见附表) (三)利用举国体制下学校体育制度仅有早操和体育课的实际状况,强化早操的文化含量,提高体育课的运动量。是目前应试教育下,体现体育教师人生价值的“金和银”。恢复学校传统体育模式“两课两操两活动、达标竞赛运动会”,就只能因校而异。这里不否认个别学校在中央七号文件精神指导下,认真落实中小学生每天在校期间保证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可能性。(四)体育教师要拓展知识面,把奥运文化(西方体育文化“健为美”)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养生之道培养人的“精、气、神”融于体育教学之中。(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农村体育教师要成为当地体育文化“高人”,对当地人及后代强体健身有奠基熔铸之责任。(六)适应地方文化特点,构建体育乡土教材如“秦俑拳”,“安塞腰鼓”,“陕南秧歌舞”等。(七)宣传新的健康理念,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积极锻炼、戒烟限酒、心态平衡等(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向人们提出的健康生活四大基石。)2009年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研修班,是在当前呼吁“救救孩子们身体健康”的悲痛心情下举办的,他要求我们审时度势,克服应试教育不变,学校体育无作为的二元对立论思想,不等不靠,见缝插针、结合本地区、本校实际,开放整合学校体育资源。体育教师要以体育精神去实践中国社会主义学校体育的特色,在创建体育校本教材的过程之中,形成自己的人格品位和工作作风。把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学生锻炼习惯渗透到我们的工作中去,满足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附表一:身体形态评价表分值等级评价等级指数比5分好0.9 1.14分较好1.11.20.8 0.93分偏胖1.2 1.3偏瘦0.7 0.82分过胖1.3.1.4过瘦0.6 0.71分肥胖1.4以上营养不良0.6以下附表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价指标测试对象分组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小学一、二年级身高标准体重0.2坐位体前屈、投沙包0.450米跑 (25米2往返跑)、立定跳远、跳绳、踢毽子0.4小学三、四年级身高标准体重0.2坐位体前屈、掷实心球、仰卧起坐0.450米跑 (25米2往返跑)、立定跳远、跳绳0.4小学五、六年级身高标准体重0.1肺活量体重指数0.2400米跑(508往返跑)、台阶试验0.3坐位体前屈、掷实心球、仰卧起坐、握力体重指数0.250米跑(25米2往返跑)立定跳远、跳绳、篮球运球、足球颠球、排球垫球0.2初中、高中、大学各年级身高标准体重0.1肺活量体重指数0.2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台阶试验0.3坐位体前屈、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握力体重指数0.250米跑、立定跳远、跳绳、篮球运球、足球运球、排球垫球0.2附表三:1215岁中国学生身高、体重、胸围、身体形态指数平均值(1995年)男女12岁13岁14岁15岁12岁13岁14岁15岁身高(厘米)150159164167152156157158体重(千克)4046515440444749胸围(厘米)7075788072757677身体形态指数294289309323263285297308附表四:年龄项目12岁13岁14岁15岁身高(厘米)体重(千克0身体形态指数比分值等级及评价身体形态记录表 性别年龄形态(反映生长发育状况)机能(反映内脏发展水平)素质(反映体制体能状况)身高cm体重kg胸围cm脉搏次/分肺活量ml50米跑s立定跳远cm耐力s力量次立位体前屈cm握力kg 男生1315543738426628”81813140.94.3191416051768328668”61893001.75.1231516454798133068”22062742.98.0301616756817836357”92152613.39.2321716857837838127”72182614.49.6351817058837739687”62192604.69.9361917059847641557”62252495.510.640女生1315241738621909”9156275256.41514155447679234010”156275246.9161515648798424049”9158268257.3181615749808425479”8160265268.41917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