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件MicrosoftWord文档 (2).doc_第1页
历史课件MicrosoftWord文档 (2).doc_第2页
历史课件MicrosoftWord文档 (2).doc_第3页
历史课件MicrosoftWord文档 (2).doc_第4页
历史课件MicrosoftWord文档 (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学设计课题复习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课时1年级七学科历史教师王小宁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认识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他的进步行改革措施,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终于促成“贞观之治”。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2、知道唐太宗及“贞观之治”和唐玄宗及“开元盛世”,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3、以唐与吐蕃交往、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个人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学习重点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学习难点通过材料进行探究,材料分析。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学习准备完成导学案。教 学 过 程学习步骤学生学习活动教师引导点拨备注一、导入新课读材料: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同西方世界腐败、混乱和分裂形成鲜明对比。 韦尔斯世界史纲6-10世纪,西方世界在宗教神学的统治下,人性被压抑、束缚,与此同时,隋唐时期的中国进入繁荣开放的隆盛时代。今天,我们就来复习隋唐时期的历史。(板书: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引导学生进行东西方对比,增强民族自豪感。二、导学案自主预习,梳理以下知识:1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2知道唐太宗及“贞观之治”和唐玄宗及“开元盛世”,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3以唐与吐蕃交往、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1、分析、写出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2、画年代尺,并标注隋朝建立的时间、统一全国的时间、唐朝建立的时间。3、分析: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4、按照“盛世、制度创新、民族关系、对外交往”四项,给“贞观之治、三省六部制、开元盛世、科举制度、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分类。6、梳理考点涉及的知识,构建知识体系。7、把自己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上课时提问。教会学生进行单元复习的方法。三、检查导学案落实情况1、以小组为单位,在小黑板上写出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并展示。2、画年代尺,并标注隋朝建立的时间、统一全国的时间、唐朝建立的时间。3、按照“统治者、制度创新、民族关系、对外交往”四项,给“贞观之治、三省六部制、开元盛世、科举制度、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分类。4、点评预习作业,发挥榜样的作用。1、引导学生说出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2、过渡:由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引发了大规模的起义,隋朝迅速灭亡。618年,李渊建立唐朝,都城长安。(突出时序性)承上启下,了解知识间的联系,把握核心知识点。四、学习新课二、深刻理解考点。1、建构知识体系: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构建知识体系。2、材料分析:(一)、分析第一组材料,充分认识唐太宗与唐玄宗的统治策略对唐朝兴盛所起的作用。(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天子者,有道则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材料三:“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的统治思想?(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征画像、姚崇画像材料二:贞观年间,他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如627年,山东大旱,他下诏免当年租赋。高中 中国古代史 教师用书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二)、分析第二组材料,分别认识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1、右图所示制度名称是( )A.三省六部制度B.郡县制C.分封制D. 科举制2、 唐朝主管官员考核和任命的机构是: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御史大夫3、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丞相权利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材料分析:材料一: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问题:材料反映的内容是什么?材料二:(1)不论平民贵族,一经考试合格,即可做官,此制最为平允,为泰西各国所无孙中山(2)科举制度体现出对公平、公开与公正精神的追求;科举制度加强了国家与民族的凝聚力温春来中山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三)、分析第三组材料,充分认识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唐朝兴盛所起的作用。(1)阅读下列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请回答:1.上述材料中“朕”指哪个皇帝?2.此话是什么意思?3.此话题体现了怎样的民族政策?(体现唐太宗实行的是比较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某网报道:(2013年)5月20日晚,海南海口1300多名观众在市人民大会堂观看了历史剧文成公主。材料二 步辇图历史剧文成公主和图片步辇图反映的是哪一朝代与哪一少数民族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和亲产生的作用。(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对加强汉藏两族的联系,发展藏族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分析第三组材料,充分认识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唐朝兴盛所起的作用。(四)、分析第三组材料,充分认识对外开放政策对唐朝兴盛所起的作用。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实际上,故事取材于中国一名高僧的真实经历?请你说出此人是谁?在何时前往何处取经?对于中外文化交流有何贡献?玄宗统治时期,哪位高僧又往何处弘扬佛法,有何作用?(五)读材料,了解唐朝的盛况。结合以上材料,探究唐朝兴盛的原因。阅读下列材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忆昔请回答:1)这是谁的诗句?2)“开元”时期在位的皇帝是哪一位?3)诗句中描写了什么景象?这一景象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景象。开元盛世)探究:唐朝兴盛的原因。联系实际:唐朝兴盛的原因对现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启示?教师肯定或纠正、补充。拓展:民贵君轻、以人为本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隋朝建立、唐朝完善的三省六部制的功能。拓展:科举制的发展历程,了解在1905年被废除。联系现在的民族政策。联系现在的对外政策。引导学生总结,强化探究题的答题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认识:统治者以民为本;任用贤才,虚心纳谏;轻徭薄赋,是唐朝兴盛的原因之一。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明白制度创新是唐朝兴盛的原因之一。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明白民族关系密切是唐朝兴盛的原因之一。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明白对外交往活跃是唐朝兴盛的原因之一。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你的困惑是什么或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总结提升教师了解学生知识和方法的掌握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完成情况。六、课堂练习材料一: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善用贤才,虚心纳谏。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安定局面,国力逐渐强盛。材料二:唐太宗说:“舟好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填一填:材料一中概述了唐太宗统治时的政治经济状况,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_”。(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3)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统治思想?这种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启示?当堂检测。(读题、链接、答题)进行答题方法的演练。七、作业布置唐朝国力强盛,民族关系融洽,中外交往频繁,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结合以上内容,谈谈你的感想。八、板书设计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2、统治者任用贤能,虚心纳谏;以民为本,轻徭薄赋,发展生产。3、制度创新促进社会进步。4、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各民族和谐发展。5、对外交往活跃。复习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反思后得出的认识:1、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本单元在中国史中的作用(整体把握);它和前一单元、后一单元之间的关系(时序性,让学生明白隋唐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后是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2、无论教学(复习)目标是什么,一定要建构知识体系。3、运用的材料形式要多样,材料的难度要有梯度,难度和中考一致。4、问题设置少而精,重视方法的指导。5、小结环节千万不能省。6、课件不能太多,一定要让每一张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样才能保证每张幻灯片都能展示,环节才能齐全。否则,一节课时间有限,节奏太快,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