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3《星星变奏曲》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浙江省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3《星星变奏曲》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浙江省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3《星星变奏曲》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浙江省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3《星星变奏曲》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浙江省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3《星星变奏曲》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意来自热爱 来自激情 来自思考 来自敏感 在一个静谧的深夜 诗人江河遥望星空 闪烁的星星勾起了他 柔软 的温情与朦胧的憧憬 是啊 谁不愿意生活像诗一样浪漫 心灵像飞一样自由 只有经历过心灵劫难的人 才更能体会到这种诗意人生与精神自由的弥足珍贵 今天我们要一起去拜读朦胧派诗人江河带给我们的 星星变奏曲 1 了解朦胧诗产生的背景 2 在熟读 背诵的过程中揣摩语言 感知 星星 的形象 领会其象征意义 3 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的优秀品质 盛夏的夜晚微风徐来 诗人坐在躺椅上凝望夜空 闪闪烁烁的星光给他带来朦胧的憧憬 那么诗人憧憬中到底是怎样的一番天地呢 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吧 1 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凝望 n ng 遥远 y o 安慰 w i 颤动 ch n 朦胧 m ngl ng 寂寞 m 僵硬 ji ng 疲倦 ju n 2 学生结合语境解释词义 凝望 目不转睛地看 注目远望 闪闪烁烁 光亮 动摇不定 忽明忽暗 文中指声音时断时续 隐隐约约 朦朦胧胧 不清楚 模糊 僵硬 呆板 不灵活 3 作者简介江河 原名于友泽 1949年生 北京人 1968年高中毕业 1980年在 上海文学 发表处女作 星星变奏曲 著有诗集 从这里开始 太阳和它的反光 等 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他的诗作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 以 纪念碑 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 太阳和它的反光 赢得社会瞩目 4 背景链接本诗写于1980年 是诗人首度发表的诗作 经历了噩梦一般的年代 诗人不能自已 写下了此诗 寄托自己美好的梦想 倾诉着他质朴的期盼 也表达了自己的苦闷和迷惘 这是表现诗人思考历史 人生和现实一首诗作 5 文体链接朦胧诗朦胧诗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 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 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 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 所以被称为朦胧诗 北岛 舒婷 顾城 江河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 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 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 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 暗示 通感等手法 丰富了诗的内涵 拓宽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一 整体感知1 诵读指导范读全诗 或放朗诵录音 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初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第一小节的朗读要处理得轻柔甜美 第二小节的朗读要处理得相对沉重悲愤 学生根据老师刚刚的范读提示再自由朗读诗歌 看看这样的处理是否恰当 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交流点拨 因为第一小节写的都是美好的事物 有诗 星星 蜜蜂 柔软的晚上 湖 萤火虫 睡莲 春天 鸟 白丁香等 而第二小节写的却是冰冷没有生机的事物 比如苦难的诗 冰雪 冻僵的夜晚 被风吹落的瘦小的星星 2 把握形象诗中的星星象征着什么 3 内容领悟两个小节中分别有这样两句对夜晚的比喻 谁不愿意 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和 谁愿意 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同样形容夜晚 诗人却用了两个不同的比喻 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点拨 象征着光明 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交流点拨 主要在于作者选择了两个不同的喻体 前者用 湖 来形容夜晚带给人的平静 柔和 温馨和安宁的感受 创造了一种恬静如梦的诗意感受 而后者用 土地 来形容孤寂夜晚那种冰冷 贫瘠 僵硬 的又何止是土地和夜晚 更是心灵劫难者所面临的内心世界 4 结构分析 学生找出两节诗中的类似句式 再分析 1 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2 诗人选择这样的结构表达还有什么用意呢 交流点拨 都用 如果 谁还需要 谁还会 开头 从第五行看 有变化 分别用 谁不愿意 和 谁愿意 交流点拨 这和诗歌的题目 变奏曲 正好是相呼应的 上下两节 结构对称 句式 修辞 用语也相近或相似 但两小节的诗歌意境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正符合 变奏曲 的基本模式 同时 这种模式所造成的强烈对比 让读者在阅读时也能深深体会到一个经历过心灵劫难的敏感诗人对诗意人生和精神自由的呼唤和珍视 可见 诗歌的结构并不是单纯是一种形式 更承载着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二 深层探究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教师巡视各组 参与学生讨论 1 这首诗以 星星 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抒情写意 那么诗中的星星有着怎样特定的情境和意味 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渴望 交流点拨 这首抒情诗以 星星 象征光明 即诗意 春天 温暖 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 但诗中的 星星 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 即它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 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 寄寓了诗人在黑暗现实中执著追求的理想 整首诗都以 星星 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抒情写意 展示了现实与理想的悖离 显示出诗人对光明的渴求 诗节之间随句式的转换 意象的丰富 诗的情境也由温馨美好转为寒冷严酷 氛围的对照 表现诗人为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 诗人愿意在天上星星疲倦的时候 燃烧自己 代替它们照亮黑暗的大地 2 多层次的意象叠加是朦胧诗的鲜明特征之一 请找出诗中其他生动的意象 并简要分析内涵 交流点拨 这首诗歌含蓄朦胧 意境优美 诗人总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 如用星星 诗 蜜蜂 萤火虫 睡莲 春天 鸟 白丁香等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用夜 冰雪 冻僵的夜晚 僵硬的土地 被风吹落的星星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 这种表现方式和我国古代的诗词非常相像 三 思想主旨小组讨论 1 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2 如何把握诗歌的主旨 交流点拨 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交流点拨 这首诗歌用星星 诗 蜜蜂 萤火虫 睡莲 春天 鸟 白丁香等来象征美好的理想世界 而用夜 冰雪 冻僵的夜晚 僵硬的土地 被风吹落的星星等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 表达了对黑暗冰冷现实的否定 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 四 写作特色 1 结构精巧 一唱三叹 两节诗的外观构造几乎相同 但内部结构稍有变化 这种一唱三叹的结构 意在营造一种诗的氛围 2 运用比喻 拟人 通感等多种修辞手法 星星 萤火虫等都是比喻的意象 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巧妙地运用了通感的手法 综合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加强了诗的跳跃性 拓宽了诗的空间 增强了诗的朦胧美 3 借助象征来表现主题 表达情感 诗人用 星星 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