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4 鉴赏诗歌的语言(讲)目标明讲1掌握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方法,准确鉴赏诗歌的语言。2了解鉴赏诗歌语言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掌握答题技巧。考点详讲考点一:炼字【真题回放】1【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登裴秀才迪小台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1)【答案】“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空”:营造空旷的意境;流露出超然心态。【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此题主要从炼结构、炼意和炼境的方面考虑。(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答案】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表现手法的题目,答出表现手法,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效果即可。【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主要从借景抒情和动静结合的角度回答。(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答案】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诗中词语并表明情感的题目,首先答出表层的含义,然后分析暗含的情感。【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分析诗歌的情感主要从诗歌的抒情方式和诗中的重点词语入手,题目所选王维的这首诗歌,其表明情感的词语就是“闲”,所以从词语的角度很难找到突破口,因此要从抒情方式的角度进行分析,借景抒情,从景物的特征“闲景”,进而分析其中所表达的情感为“闲心”和“闲情”。2(2015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卜算子张元千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张元千,宋代爱国词人(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答案】“湿”“迷”使动用法,爽风夜露使得湿气弥漫,仿佛行云亦被打湿;沙溪上氤氲着水雾之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作者用“风”“露”“云”“水”“艇”等意象,淋漓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而略显凄迷的画面,为下文抒情做铺垫。或先分析后总结等形式,首先对诗句加以解释,然后再对其作用做总体概括。(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4分)【答案】作者借用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的典故,反衬出自己的收复失地的豪壮之志的落空,唯有借酒消愁,借“潮落秋江冷”这样的凄凉之景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解答此类分析感情的题目,首先要读懂全诗大意,然后参考诗题和注释结合作者身世进行分析。此题中,对于作者,只是从注释中知道是一位爱国诗人,答题时要抓住这个关键(须知,题目的注释一般都含有解题信息)。同时要注意其中所用的典故“闻鸡起舞”,分析典故中的祖狄这个人和作者在思想的上的关联。【规律探秘】炼字是高考诗词鉴赏的热点,2016年高考北京卷和天津卷在这一考点单独设题。从最近几年高考来看,炼字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分值在48分,考查的重点是动词、形容词、词类的活用和叠音词的表达效果以及诗歌中某个词语在结构上的作用。可单独设题也可将对炼字的考查渗透在赏析诗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等考点之中,体现出一种综合命题趋势。2017年高考仍会沿袭上述命题特点。【知识梳理】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在一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体现诗人匠心的字是“炼”过的字,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一字(或几个字)炼得好而意境全出。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一般说来,所炼之字是点明主旨的关键字,或是一首诗一句诗中最精辟最灵动、最关键的字。高考炼字类试题主要是考查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所以赏析时一定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品味,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方法指导】1熟悉高考,把握规律。历年高考炼字类题目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题目(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高考炼字类试题题型及选材范围,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一些考查热点、考查频率,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2多读勤练,拓宽知识面。中国古典诗歌量多面广,而学生在整个高中学习阶段所接触到的诗歌数量却是有限的,因此在要平时复习中多读勤练,一方面增加对古典诗歌知识的储备,一方面增强应试能力。3用好课本,提升能力。高考诗歌鉴赏命题取材于课外的材料,不直接取材于课内,但其解题的依据、方法,乃至于技巧都存在于课内,所以课本古诗词中的复习也很重要,一方面,通过对课内诗词的复习,总结炼字类题目答题规律;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文化的积累,是对文明的吸纳,惟有“得法于课内”才能“得益于课外”。4掌握鉴炼字类题目解答方法:(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2)了解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对某字进行赏析。或请谈谈某字的表达效果。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个字好不好?为什么?(3)掌握解题思路:将所炼之字一定要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联系全诗的感情或主旨分析。掌握答题步骤: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该词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如梦令秦观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注】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在途中驿亭所写。驿亭是古时供传递公文的使者和来往官员休息之所。(1)该词精于炼字,请简要赏析“紧”字的妙处。(5分)【答案】“紧”字,这里是“狂”或“大”之意(字意2分,放在句中描绘为“驿门深闭也隔不断呼啸的风声”亦可)该字以动衬静(以风声之大衬托出四周之冷寂亦可),渲染了一种冷清死寂的氛围(渲染怎样的氛围2分),突出了诗人贬谪后的落寞哀伤(1分)。【训练提升】1(2016届江苏省清江中学高三上学期周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田园乐(其六)王 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1)试简要概述全诗表现了哪些田园之乐?(3分) 【答案】桃红柳绿、宿雨朝烟,清新明朗的美景之乐;寂静清幽的山居之乐;摆脱俗世牵绊的静心闲适之乐。(每点1分,共3分)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问“概述全诗表现了哪些田园之乐”,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这首诗勾画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桃红、宿雨、柳绿、朝烟、花落、莺啼等景物,“犹眠”一字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内心感受,抒发出诗人心境闲适恬静,享受田园生活的快乐,表现了诗人追求闲适宁静的生活情趣。【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本考点要求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归纳,要完成从局部到整体的全面把握,再由整体到局部的剖析理解的过程,以题目的中心,搜索信息,看归纳是否全面,分析针对点是否准确。答题主要考虑的就是全面和准确这两点。(2)王维诗素有“诗中有画”之誉,这首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4分)【答案】以色绘形:抓住桃花之红、柳丝之绿描摹春天柳暗花明的景象(1分)。层层渲染:以雨滴点染桃花,突出春色柔和可爱,空气清新(1分);以朝烟点染丝笼,突出春色的朦胧迷人(1分);以落花未扫、鸟鸣声中山客犹眠突出春色中人的闲适(1分)。这一切宛如一幅图画。(每点1分,共4分)【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首先应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有: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3)试分析诗中“未”“犹”二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案】“未”,落花遍地家童却听之任之(1分);“犹”,莺啼声声山客却酣眠不起(1分);描绘了平和安逸,顺其自然的生活状态,表达出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调(1分)。(每点1分,共3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先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然后对所在的诗句进行理解,最后要紧扣其表达效果,也就是在表达诗人心情方面的作用。“未”,落花遍地家童却听之任之;“犹”,莺啼声声山客却酣眠不起;描绘了平和安逸,顺其自然的生活状态,表达出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调。【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2(2016届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三4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南定楼遇惫雨陆 游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人语朱离逢峒獠,棹歌欸乃下吴舟。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注:陆游,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入蜀八年,先在汉中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供职,后调回成都任职。至宋孝宗淳熙五年二月,奉诏自成都东归。顺江而下,途经泸州,登南定楼作此诗。梁州:此指汉中。益州:此指成都。泸:泸水,指金沙江经泸州这一段的江流。朱离:同侏离。形容异地语音难辨。峒獠(lao):旧时称居住在西南山地的少数民族。棹歌:鼓桨而歌。棹,船桨。效乃:桨橹声。(1)颔联中“争“乱”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争”字和“乱”字。一个“争”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在风雨之中,重岩叠嶂,百川千流,竞赴眼底的情形。一个“乱”字,形象地写出暴风急雨倾入南定楼的景象。江上风大,山间雨急,风雨相挟,纵横奔突。【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常规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含义。解释含义除了说明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具体意思而外,还应当考虑语法现象和修辞手法,如活用,拟人,比喻,通感,化动为静等。第二步:把该字或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想像,再现诗句表现的图景。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如本题“争”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在风雨之中,重岩叠嶂,百川千流,竞赴眼底的情形。“乱”字,形象地写出暴风急雨倾入南定楼的景象。江上风大,山间雨急,风雨相挟,纵横奔突。(2)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哪些复杂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案】首联行踪的变化,颔联途中的风雨,隐含宦游羁旅之苦。颔联中的“江山重复”,表现出诗人对山川之胜的赞赏。颈联中的“棹歌欸乃下吴舟”,表现出诗人归乡途中的急切与喜悦。尾联表现出诗人留也难安、去也难安的矛盾迷茫的愁情(留恋蜀地与思乡的矛盾)。【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直接考查情感的比较少,一般都要求结合诗句赏析情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如此题注意注意抓住标题中的“惫雨”和注释中的“陆游”介绍以及诗中的内容来分析,首联行踪的变化,颔联途中的风雨,隐含宦游羁旅之苦。颔联中的“江山重复”,表现出诗人对山川之胜的赞赏等。3(2016届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段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长安春望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1)“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中的“闲”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5分)【答案】闲,意为悠闲、自在,(1分)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了春草的自由、舒展,(1分)春草之闲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反衬了诗人内心的愁苦,给人以深刻的印象。(2分)【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中的闲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炼字主要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几个方面考虑,一般都要有炼意,即表情达意,写景的一般有炼境,此题主要是炼意,“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开篇紧扣题目,写在长安“春望”。“东风”句,侧重写望中所见。卢纶是河中蒲人(今山西永济县人),家乡刚好位于长安的东面,说“东风吹雨”,是说东风从家乡吹来,自然引出思乡之情。“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首联是登高而望,在景语之中,流露出复杂感情。【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许多诗中都有一些值得重视的词,这些词使全诗增色不少。那么,哪些词是作者有意锤炼,用得传神的呢? 一般说来,有动词、形容词、叠韵词、运用修辞手法的词、词性改变的词、副词及数量词。炼字类答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2)诗中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分析。(6分)【答案】思乡。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懑。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伤。客居异乡的孤寂与惆怅。(答出两点得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3分)【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诗中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想准确理解作者在诗歌中蕴涵的情感和表现情感的方法,就必须先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首联“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开篇紧扣题目,写在长安“春望”。“东【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思路点拨】分析诗歌的情感,主要看以下几方面,一是诗歌的标题,二是作者,三是注释,四是涉及诗歌中的景物及其特点,五是诗句中的情感词。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解析本题一可先看标题。标题对作品而言,为眼睛,为窗口。透过标题,或能把握大意,或能感知情感。本标题中“望”就是关键字眼,一个“望”字可谓“题眼”,就暗含了“盼望”与“思念”之情。开篇紧扣题目,写在长安“春望”。 颔联正面抒发思乡望归之情。颈联又转入写景,仍然景中含情。“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这句说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尾联收束到感时伤乱和思家盼归的主题。4(2016届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别薛华王勃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注】本诗作于王勃入蜀之后,诗人因触怒唐高宗,不得重用。薛华是王勃的同乡和密友。(1)请简要赏析首联中“送送”“遑遑”二词的妙处。(5分)【答案】巧用叠词,具有音韵美。(1分) “送送”以为送了一程又一程描写送别友人的情景,表达彼此难分难舍的深厚情谊。(2分)“遑遑”想象友人独自前行时的匆忙、惶惑,写出了诗人对挚友的观念。(2分)【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主要是锤炼诗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2)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相同:都表达了送别朋友的依依深情。同为漂泊宦游之人的相互怜惜和劝慰之意。(2分)不同:别薛华情绪低落哀伤。诗人仕途受阻,客居蜀地“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辛苦”等诗句,流露出诗人羁旅飘零的伤感和怀才不遇的孤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情感高昂豪迈。一洗送别诗的悲酸缠绵之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表达了豁达乐观的胸襟和对真挚友情的深刻认识。【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同时要比较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分析诗歌的情感,主要看以下几方面,一是诗歌的标题,二是作者,三是注释,四是涉及诗歌中的景物及其特点,【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那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在平时的训练中,则应注意以下两种情况:第一,要注意不同人对同一题材的吟咏。本题两首诗都是送别诗诗,抒发的情感不同。第二,要注意运用相似手法表达相同感情、不同手法表达相同感情的诗作。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考点二:鉴赏诗句【真题回放】1【2016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可根据对诗歌整体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抓住关键词“往岁”“记今夕”可判断出时间的不同,因此选a。【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此题从选项设置来看,分别是从词语、诗句、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分析判断。例如诗歌中的关键词“往岁”“记今夕”已经表明了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往昔的回忆。所以选a。(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3分)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答案】b【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古代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复杂多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兴、对比、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等;此外,还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衬托(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欲扬先抑、欲扬先抑。)例如本题就是考查写景的角度,即视觉和听觉。思考时,应从选项诗句是从哪些写景角度来写的,是否体现出这两个角度来判断。(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答案】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不同点: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可根据两首诗歌的标题、诗歌注释、作者等来了解诗歌写作背景,然后抓住诗歌关键词,从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角度分析作答。例如两首诗歌都描写了西村的自然风景之美,由此可得出作者对西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然后再根据作者不同时期的心境,联系写作背景分析其不同点。【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本题,便可根据作者苏轼、题目及关键词语及诗句分析作答。2(2015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3分)【答案】“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3分)【解析】试题分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山谷异常安静,风声响彻山间,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幽深少人的山林,月色显得更加浓重,也是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上一句是从听觉的角度写声音,而下一句是从视觉角度描写看到的景象,视听结合,描绘了一幅幽邈、静谧的月下山林图景。【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诗句的鉴赏能力,指向明确,难度适中。题型属于传统形式,没有什么新意。这类题目考生解答时先要点明句子所写内容,然后指出该句所用手法,总结出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本题所选诗句从内容来看是写山中之景,那么手法上,首先就要考虑写景的常用手法来,如动静、声色、视听等。(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答案】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品格的追求。(5分)【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和作者观点态度的鉴赏与评价,指向明确,题型属于传统形式,难度适中。此类题目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本题就要根据平时所学习的骆宾王的诗歌,了解骆宾王的终生志向与人生际遇,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骆宾王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为借夏日之景抒发厌倦世俗、渴望归隐情志之作,与14年四川卷诗歌鉴赏题题材上接近,易于考生理解,而骆宾王也是考生所熟悉的一位诗人,总体来看,选材恰当,命题合理。考生结合对诗人生平的了解,不难得出正确答案。【规律探秘】“鉴赏诗句”这一考点是高考的一个考查热点,2016年高考北京卷、课标2卷、课标3卷、浙江卷均在这一考点单独设题。题型以主观题为主,主要考查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对某个句子进行赏析;有特殊句式的语句;比较哪一句更好等。可单独设题,也可将该考点与鉴赏诗歌的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考点结合起来考查。2017年高考仍会沿袭上述命题特点。【知识梳理】鉴赏诗句,包括对诗句句意浅层次上的理解、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深层次上的挖掘和评价、对结构上有特殊功能语句的赏析。重点要注意炼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和在结构上起特殊作用的句子。【方法指导】1熟悉高考,把握规律。历年高考赏析诗句类题目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题目(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高考赏析诗句类试题题型及选材范围,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一些考查热点、考查频率,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2多读勤练,拓宽知识面。中国古典诗歌量多面广,而学生在整个高中学习阶段所接触到的诗歌数量却是有限的,因此在要平时复习中多读勤练,一方面增加对古典诗歌知识的储备,一方面提升应试能力。3由课内而课外,迁移能力。高考诗歌鉴赏命题取材于课外的材料,但其解题的依据、方法,乃至于技巧都可通过对课内诗歌的复习总结得到,所以课本古诗词中的复习也很重要,同时,这也是一种文化的积累,是对文明的吸纳,惟有“得法于课内”才能“得益于课外”。4掌握鉴赏析诗句类题目解答方法:(1)关注诗句在诗歌的位置,分析结构上的作用:首句多为渲染氛围,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中间多为承上启下的作用;尾句以热情议论句作结多为点明主旨情感,若以景作结,则是为了收到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2)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比如,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3)掌握一般答题步骤:简析句意,明确手法。联系全诗,分析作用、效果(意境、情感)。分析表达的主旨、情感。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问题。病后登快哉亭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注】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东南角的城隅之上,由苏轼命名。本诗是诗人被贬徐州病后所作。黄华,菊花。前人评述贺铸在此诗中化用了李贺的“秋风白”一句,并点化成新句,请指出是诗中的哪一句,并赏析此句的妙处。(5分)【答案】秋风发上生(1分)李贺说秋风白,诗人说秋风发上生,不仅指秋风吹动着白发(或是吹白了鬓发),又指出了秋风萧萧,给人以萧瑟之感(2分)这一新奇的用语,也暗示着诗人凄冷的情怀。(2分)(第三条的情感必须有,可以是与凄冷类似的词语,评卷老师可酌情处理)【训练提升】1(2016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周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小题。水调歌头 定王台南宋袁去华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注:定王台:在今湖南长沙市东,相传是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瞻望其母唐姬墓而建。楚望:唐宋时按各地的位置规模、发展状况,把全国划分为若干等级。楚望就是指湘州为楚地的望郡。陵阙:皇帝的陵墓。(1)结合全词,分析“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两句的作用。(5分)【答案】结构:承上启下,收束了上片的怀古,引出下片的伤今。(3分)内容:指出从来繁华难久,盛衰无常,定王台的变迁就是历史的见证;由此联想到人世沧桑、朝代兴废,触发了反观现实的深沉思绪。(2分)【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答题方法如下:读懂句子,明白句子表达的基本意思,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句子。抓语言特点。如:有些诗句运用了表现手法,比如对比、动静结合等。有些诗句运用修辞,不如对偶、互文等。有些诗句倒装,有错位之美,有些诗句长于练字,有凝练之美。注意诗句的位置即诗句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2)这首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阐述。(6分)【答案】表达了岁月如流、生命短暂的感慨之意。“登临处”三句,写眼前看到的万古不变的乔木落叶和大江奔流,在哀叹历史的情绪上生发出岁月易逝之叹。(2分)抒发了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之情。“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直抒胸臆,写出报国无门之恨。(2分)写出了满目疮痍、山河破碎、国势日颓的忧国之思。作者借苍凉冷落的深秋景色,从侧面渲染出定王台的残破衰败,暗引南宋王朝满目疮痍、国势日颓的江山残破。(2分)【解析】试题分析:“登临处”三句,写登临之意。眼前看到的是万古不变的乔木落叶和大江奔流,使人在哀叹历史的情绪上又生岁月如流生命短暂之叹。“书生报国无地”五句,抒写自己报国无门、请缨无路的悲愤。作者心怀报国之心,但朝廷昏聩、腐败无能,使大好河山一夜之间惨遭沦丧,连象征朝廷命脉的袒陵也被敌人的铁骑所践踏。词人满腔的愤恨,难以遏止。这恨有山河破碎之恨,也有服国无门之恨,最后两句以景结情,萧瑟的秋风和昏暗的落日,更增添了词人的无限忧愁。【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易错警示】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比如本题,从题干中就可以看出,应抓住全诗品味情感;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比如本题中的“乔木”“大江”起到了暗示的作用。2(2016届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定风波暮春漫兴辛弃疾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注:此词为辛弃疾被罢官之后闲居带湖时所作。(1)词的上阕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案】作者运用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少日”与“老时”词人面对春天不同的行为表现和内心感受的对比。少年时代,“春怀似酒浓”,插花、跑马、纵情狂欢;年老的时候,“逢春如病酒”,毫无兴味,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例焚一盘香,喝上几杯茶来消磨时光。(4分)抒发了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以及被罢官后的落寞心情。(2分)【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的题目的答题方式是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解释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点明效果,分析效果时注意结合诗歌的情感作答。(2)词的下片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妙。试分析其妙处。(5分)【答案】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想象离此而去的春天与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相遇,巧妙地回答了上句的疑问,(3分)想象奇特(另辟蹊径),生动形象,(1分)含蓄地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1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赏析诗句的题目,赏析诗句注意诗句的内容和手法,此题注意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表达的情感。【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赏析诗句的切入点注意诗句的内容、手法,内容注意结合诗歌的注释表情达意的词语进行分析,手法注意结合诗歌的手法分析,注意从修辞、表现手法和情景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3(2016届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11分)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 欧阳修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会须乘醉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怀嵩楼为“昔人”唐代名相李德裕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1)请简析首句“绕郭云烟匝几重”在全诗中的作用。(5分)【答案】本句写在怀嵩楼上所见到的云烟重重叠叠缠绕城郭的景象。(1分)诗人触景生情,从而引发了追往怀人的感慨(2分),为下面进一步分写登怀嵩楼所见云雾散后的晚秋景象及由此引出的想像做铺垫。(2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诗歌内容和分子诗句作用的题目,诗歌的内容主要是概括诗句描绘的情景,答题时注意首先描绘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概括意境的特征,最后点明情感,诗句的作用主要从分析和全诗的关系以及在情感表达方面入手。【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注意题干的要求“首句绕郭云烟匝几重在全诗中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方面作答。这里就要有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征,有些同学可能对景物的特征概括的不够准确,如本题写出了“怀嵩楼上所见到的云烟重重叠叠缠绕城郭的景象”,写出了“诗人触景生情,从而引发了追往怀人的感慨”。分析诗句的作用要明确诗句的位置是开头还是中间、结尾,开头往往是做铺垫、奠定情感基调、统领全诗,中间往往是承上启下,结尾往往是以景结情、直抒胸臆、卒章显志。答题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此题为下面进一步分写登怀嵩楼所见云雾散后的晚秋景象及由此引出的想像做铺垫。(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的诗人形象。(6分)【答案】诗歌塑造了一个身处逆境,却能够自我开解、旷达、乐观的形象。(3分)诗人登楼远望,于云烟弥漫之中追怀历史,借古伤今,流露出贬谪的感触心怀。颔联写霜后“争出”的峭拔山峰和凌霜盛开的菊花,表现出作者不畏政治风霜的嶙峋风骨;颈联则以“解带西风”的举止和暮色中挺立的青松,透射出自己从容面对政治风雨的那份潇洒和从容。尾联遥想冬日重游,气象恢宏,仍是以景物暗喻人品。(3分)【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形象的性格特点,融入表达技巧,明作用形象在诗中的作用(主旨、思想感情),注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对人物的刻画,注意环境描写(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人物的烘托作用,注意前后的对比烘托,注意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如本题颔联写霜后“争出”的峭拔山峰和凌霜盛开的菊花,表现出作者不畏政治风霜的嶙峋风骨。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全诗分析,全面答题。4(2016届吉林省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摸底)阅读下面这首南宋诗,完成89题。寓居吴兴曾几相对真成泣楚囚,遂无末策到神州。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低回又作荆州梦,落日孤云始欲愁。 楚囚:左传载楚人钟仪被俘事,此指渡江南逃。世说新语载:晋室南渡后,王导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荆州,指汉末王粲见天下大乱,遂去荆州依托刘表。(1)请指出这首诗颔联的妙处,并简要分析。(5分)【答案】构思巧妙,“但知绕树”对“不解营巢”,自嘲无能,慨叹生活困难。(2分)用语巧妙。“但知”“不解”,用语自然,却极富表现力,写出了自己漂泊无依,处境艰难的窘迫;运用比喻修辞,把自己比喻成绕树的飞鹊和不善营巢拙鸟,表达了无处安身,处境艰难的伤感;用典,借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典故,写自己颠沛流离,无处栖托,表达惆怅与不平的情感。(答出2处给3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赏析诗句的题目,注意从诗句的构思、手法和标的情感入手进行分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赏析诗句的题目注意从构思,炼字、情景关系、表达的情感,手法的运用的角度进行分析,此题主要是构思、炼字、手法和情感。注意结合诗句具体的分析。(2)这首诗的最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诗的最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忧国忧己的伤感之情。(2分)江北江南,音讯断绝,成了两个世界,眼前的秋风秋雨,凄清悲冷,自己不能滞留于此,秋风秋雨,既表现自己悲秋的愁闷,也暗指国家风雨倾覆的时局;国家破亡,自己想如王粲投靠刘表一样,依靠某个有权势的人,获得暂时的安定,但也是梦想,他放眼遥天,只见到夕阳西下,孤云飘浮,不觉油然而生漂泊落魄、徘徊郁郁的愁情。(4分)注释中对王粲依托刘表的典故的解释。考点三:语言风格【真题回放】1(2013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分)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宋】辛弃疾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白苎(zh):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分)【答案】轻微、新鲜、清爽等。【解析】前两句诗的意思是:穿着白色苎麻做的新衣服在微凉的天气里端坐在考场中,他们奋笔疾书,发出了春蚕嚼桑叶的沙沙声。由此可以体会“嫩”的感觉。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分)【答案】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解析】 “鹏”“凤”意象不同于一般的鸟雀,给人豪迈之感;“北海”“朝阳”这两个景物意象,显得很开阔;携书佩剑,自然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这些意象和装扮的描写体现了辛词豪放的特点。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分)【答案】例:“白苎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2013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临 江 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答案】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久别重逢的喜悦;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离别在即的愁绪。【解析】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结合诗歌的叙述和意象以及注释来分析,从回忆新科进士的开篇两句能看到“久别重逢的喜悦”;从三、四、五句“薄宦”、“十年”和“空负”能看到别贬谪之后宦海沉浮的感慨和无奈;下阕用阆苑、寒日、红树、晚霞来渲染离别在即的愁绪。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答案】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南皮县A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预测试题含解析
- 托幼机构卫生评价申请书
- 个人工作计划2020年推销员个人工作计划3篇
- 平安车管家合同(标准版)
- 玉米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技术
- 贷款和房子合同(标准版)
- 2025年电商绿色物流行业绿色物流配送车辆尾气排放控制技术报告
- 2025年秋季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 第二版
- 智能投顾客户服务改进方案
-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同步复习测试题
- 2025年青海辅警招聘考试题及答案
- 2025新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全册课文原文翻译
- 钢结构安装安全操作规程
- 2025年高处作业特种作业操作证考试试卷:高处作业特种作业操作证考试备考攻略与技巧
- 2025年山西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解读及答案讲评课件
- 2025届云南中考化学真题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试卷
- DB54∕T 0275-2023 民用建筑节能技术标准
- 伤口造口护理新进展
- 阿托西班护理
- 脑卒中在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