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轨道理论对后发者追赶的启示研究.docx_第1页
技术轨道理论对后发者追赶的启示研究.docx_第2页
技术轨道理论对后发者追赶的启示研究.docx_第3页
技术轨道理论对后发者追赶的启示研究.docx_第4页
技术轨道理论对后发者追赶的启示研究.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技术轨道理论对后发者 追赶的启示研究 敏1,2 ,吴贵生2 ,熊鸿儒2林( 1.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2.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北京 100084)摘 要: 技术轨道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技术创新理论和实践所关注的前沿和热点。本研究在全面概述技术轨道的概念、特性和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探讨技术轨道理论在技术发展规律和后发追赶领域的应用,研 究得出以下重要启示: 累积性弱的技术轨道对后发国家而言更易于打开机会窗口,实现跨越。但也需 注意,累积性是路径依赖的来源。加强技术预警和对技术极限的预测至关重要,是研究开发战略选择和研发资源配置的基础。由于技术轨道的累积性和排他性,先发者会存在转轨时较高的转换成本,而后发者由于转换成本低而更易于实现转轨,从而实现后发优势。技术早期开发和市场规模对技术轨道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把握和利用环境也是夺取轨道竞争优势的重要环节。关键词: 技术轨道; 追赶; 机会窗口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The Enlightment of TechnologicalTrajectory Theory for LatecomersLin Min1,2 ,Wu Guisheng2 ,Xiong Hongru2(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 100083; China;2. esearch Center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Abstract: The research of technological trajectory has long been the leading topic in innovation studies and practices. Based on system-atically summarizing the concept,features and determinants of technological trajectory,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application of tech- nological trajectory theory in the pattern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catching up. This paper concludes the following important enlight- enments. Firstly,technological trajectory with weak cumulativeness is easier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open the window of opportunity to achieve leapfrog development. Meanwhile,cumulativeness is the source of path dependency. Secondly,it is essential to strengthen technical early warning and forecast limits of technology as they are the basis for D strategic choice and D resource allocation. The marginal efficiency of innovation is low when technology close to its technological limitation. Thirdly,because of the cumulativeness and exclusiveness of technological trajectory,transition cost is usually high for first movers and low for late comers which may help the later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义轨道理论: 基于后发国家视角的追赶研究” ( 7107201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 FF TP 13 027A) 。收稿日期: 2013 03 12作者简介: 林敏 ( 1982 ) ,女,福建泉州人,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 研究方向: 技术创新管理。( 2013 年 9 月) 第 9 期- 14 -中国科技论坛to achieve late comer advantage. Fourthly,Earl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market size play a key role i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cal trajectory. To grasp and use the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for obt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technologi- cal trajectory.Key words: Technological trajectory; Catch up; Window of opportunity世界 经 济 正 处于转折的关键时期, 中 国 经 济也正在转 型,实 现 对发达国家的追赶甚至超越是 中国经济 转 型 的 基本战略目标之一。根 据 技 术 创新理论,技 术 轨 道 对后发者赶超有重要的理论意 义。Perez 和 Soete 研 究 指 出, 当 新 技 术 轨 道 出 现 时,后发企业 面临更低的进入壁垒, 更 加 容 易 突 破壁垒, 创造出进入机 会1。有 学 者 认 为, 后 发 国家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累积技术创新能力, 在一定条 件 下 可 以选择接近成熟期的技术, 以 新兴技术为起 点, 在 某 些 领 域、某些产业实施技术 赶超2。Keun Lee 和 Chasung Lim 将技术追赶分为 “路 径 创 造 型 ” 追 赶 和 “路 径 跳 跃 型 ” 追 赶 两 类3。柳卸林的研究也支持了这一判 断4, 即 中 国在新技术轨道出现时诞生的 新兴产业中存在较 低的进入 壁 垒 和 更好的追赶机会; 同 时 他 也 指 出 导致出现新技术轨道的主要因 素包括产业的重大 技术突破、其 他行业的重要技术应用、消 费 观 念 的转变、国内 外政治和经济形势改变等。但 是 由 于出现新技术轨道的条件通常 是产业技术环境或 市场环境 发 生 重 大 转 变, 而这种重大转变的机会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往往是比较 少5。因 此, 对 于 后发者而 言,只 有 对技术轨道本身的演化机理有 深刻认识,并 结 合 当代的技术经济特征来审视产 业的演化 与 技 术 轨 道 的 关 系, 才能发现甚至创造 机会窗口6 7。鉴于这种认识,本文对技术轨道的 性质、形成机 理进行梳理和分析, 探 讨 技 术 轨 道 理论对后者发追赶的借鉴意义。向,一组解决 某一问题的相关联方法。傅 家 骥 进一步定义 了 产 业 技 术 轨 道5, 即在企业技术创新 过程中,同 行 企 业 不得不采取的近乎一致的技术 选择 方 法、核 心 技 术 路 线、 产品主导设计模 式、技术整合方 式、产品和工艺技术标准, 以 及 主 流 的制造流 程。技 术 轨道理论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 是技术轨道 的 性 质。综合相关理论文献, 本 人 认为技术轨道 具 有 连 续 性、有 限 性、系 统 性 和 排 他 性等基本特性。1. 1连续性技术发明创造通常是在原有技术基础上的继 承创造,技 术 的 未 来发展与企业或者国家已经拥 有的水平密切相 关11。德国著名技术哲学家 F 拉普先生认为: “技术成就有累积性,一个新获得 的见解、程 序和设计都会扩充已有的技术储备, 从而成为将来的技术革新所要 依据的技术能力和 技术知识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技术哲学家陈昌 曙在谈到 技 术 演 化的周期兴衰时是如此认为。技 术的这种继承性发展使得技术 轨道表现出明显的 连续性。技术轨道的连续性又称为累 积 性, 累 积 性 有 强弱之分。在 累积性强的技术轨道中, 企 业 往 往 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消化才能掌握核心技术,同时技术轨道变迁相对较少,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复杂的 机 械 装 备12; 在 累 积 性 弱 的 技 术 轨 道 中, 企业容易 学 习 和 追 赶, 同时在技术发展过程中容 易出现 实现跨越的机 会, 出现新技术代替旧技 术13。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实现技术突破和赶超,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累积性较 弱的技术轨道有利 于实现跨 越14。在改革开放之初,我 国 通 信 事 业十分 落 后,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 30 年 以 上。 在这种情况 下, 我国采取一步到位的策略, 先 行 引进最先 进 的 数 字 程 控 交 换 机, 在引进设备的同 时也注意 引 进 技 术, 加快对程控交换技术的消化 和吸收。1991 年 12 月,由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与邮电工业总 公 司 联 合 开 发 的 HJD04 万 门 数 字 程 控 交换机研 制 成 功。到 1995 年 形 成 了 巨 龙、大 唐、1技术轨道的概念和性质技术的 演 进 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Nelson 和Winter 认为,对规模经济和递增机制的追求形成了自然轨 道8。Dosi 受到自然轨道的 启 发, 在 库 恩 技术范式 的 基 础 上提出了技术轨道概念, 指 出 技 术轨道是 技 术 演 进 的 路 径, 由技术范式中所隐含 的对技术 变 化 方 向做出取舍的规定所决定, 它 的外部边界 由 技 术 范 式 性 质 决 定9。我 国 学 者 柳 卸 林对技术轨道做了较为直观 的 解 释10, 他 认 为,技术轨道是在某一产业技术发 展上所有可能的方 第 9 期 ( 2013 年 9 月)中国科技论坛- 15 -中兴、华为 和金鹏五朵国产交换机领域的金花,国产设备 渐 渐 占 领了国内程控交换机市场。在 程 控交换机的 基 础 上, 我国通信科研和制造业, 又 相继在移动 通 信、智 能 网、光通信等领域取得重 大突破。今天,我国通信科研和制造技术与国外 的整体差 距 不 过 两 三 年, 个别领域与世界先进水 平同步甚 至 保 持 领 先。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成功追 赶说明弱累积性的技术轨道容易实现跨越。需要指 出,技术轨道的累积性 也 是 形 成 路 径 依赖的原 因。柯 达 在照相技术领域的发展就是一 个经典的 例 子。在 传统照相技术领域柯达凭借自 己不断进 行 技 术 的 改 进 和 创 新, 在将近一个世纪 的时间里一直扮演着摄影领域 无可置疑的领先者 角色,控制 着 从 胶 卷生产到后期照片洗印价值链 的高端环节。然 而, 也正是因为在传统照相技术 上的积累 形 成 了 柯达的路径依赖, 在 竞 争 对 手 纷 纷抛弃 胶 卷 相 机,推 出 数 码 摄 影 产 品, 迎 接 “数 码消费” 时 代 的 到 来 时,柯达公司依然留 恋 于 传 统胶片市场, 拒绝激进的变革, 使其从胶片时代 的领先者变成数码时代的落伍者。因 此, 需 警 惕 累积性产生的路径依赖。轮胎帘子 布 时,在 帘子布性能改进方面的创新投 入取得了很 高 的 效 益,6000 万美元的创新投入获 得了 800% 的 回 报。但 是 到 了 20 世 纪 60 年 代 初, 由于人造 丝 技 术 已 达 到 了 极 限, 技术改进的余地 越来越小,创新的收益开始递减,2500 万 美 元 的创新投入 只 获 得 了 5% 的 回 报16。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以后,杜 邦 公 司 的投资方向从人造丝转到其拥 有专利的 尼 龙 轮 胎 帘 子 布, 从而使该技术发生了 第二次技术 跳 跃。聚 酯 的 采 用, 引起了第三次技 术跳跃。然而,杜邦不知道当时尼龙技术已接近 了技术极限,大量的 D 投入都无济于事,造成 了很大的损 失。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 对 技 术 极 限的预测和判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1. 3技术轨道的系统性技术轨道的系统性是指技术轨道往往不是由 单一技术构 成 的, 是各类技术相互渗透、相 互 促 进,并在某 些 技 术 领域围绕一个基本目标而形成 的一系列相关技术组成的技术体 系17。这 一 技 术 体系包含了所有可能的技术机会、创新的独占性、 技术进步 的 累 积 性和创新活动的知识基础等。这 种技术的体系化发展成为近代 尤其是现代以来技 术发展总趋势的一个重要方面。由此, “技术轨道 中心” 和 “技术子 轨 道” 理论逐渐受到学者们的 关注18。对企 业 而 言,是在主轨道竞争中 争 取 突 破,还是在 分 支 轨 道上寻求机会是一个重要的战 略选择问题。1. 2技术轨道的有限性任何一条技术 轨道的技术进步都会受到自然 规律的 限 制, 这 使 得 技 术 发展会出现最终极限。也就是说,技术轨 道 的 发 展存在技术极限。技 术 轨道发展的有限性是由演进过程的内 在 因 素 所 决 定的,即由于某一 特定的技术会 受其物理的或自 然的制约而使其性能参数渐趋 于 饱 和 的 上 限。技 术轨 道 的 发 展 呈 现 出 一 条 S 型 的 曲 线。 这 是 因 为,新 技术在产生的初期, 由 于 某 些 初 始 性 困 难,技术的发展 较 为 缓 慢; 困难一旦被突破, 技 术进步将会加速; 但到达一定的 界限后发展速度 开始减慢,此时技 术 的 S 形 曲 线 增长速度逐渐下 降,并趋于自然极限15。当接近技术极 限 时, 技 术继 续 改 进 的 潜 力 已 很 小, 创新的边际效率会 很低。对于企 业 来 说,了解并预测技 术 轨 道 发 展 的 极限是非 常 重 要 的。对技术极限的正确判断有助 于企业确定创新方向,形成战略优势。同时,在 S 曲线的不 同 阶 段 创新的边际效率差异明显, 采 用 何种策略 对 企 业 而言是一个重要问题。美 国 粘 胶 纤维公司和杜邦公司最初用人 造丝技术生产汽车 1. 4技术轨道的排他性和多样性技术轨道的排他性是指为达到同一目的的多 条技术轨道 互 不 兼 容、互相排斥的特性。技 术 的发展在一 定 时 期 内会集中在特定的方向上, 一 旦 某一技术 在 市 场 上占据优势以后, 它 就 会 不 断 自我强化和完 善, 成为市场的主导, 从 而 对 其 他 技术产生排斥性选择19 20。Abernathy 和 Clark 指出, 竞争性技术会减弱其他技术的影响力和发展动力,因为一项 技 术 的 发展要牺牲别的技术的发展。随 着时间的推 移, 一条轨道会成为主导, 占 据 有 利位置,减弱其他轨道的影响力和发展 动 力21。与此相一致的 是, 多西给出了轨道强度的定义: 该 技术轨道 排 除 其 他技术轨道的数量。由 于 技 术 实现存在多 种 可 能 性, 也由于研发组织技术能力特 征、偏好不同,为达到同一目的技术方向就会有 差异,实现技 术进步道路就会有多条途径, 从 而( 2013 年 9 月) 第 9 期- 16 -中国科技论坛技术轨道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技术轨道的排他性和多样性 说 明, 技 术 选 择 存在风险: 选 择一条技术轨道一旦失败, 无 可 挽 回。例如,卫星通信和蜂窝通信是两条具有互斥 性 ( 或排他性) 的技 术 轨 道。20 世 纪 80 年 代 末, 美国铱星公司选择了卫星通信技术,用 66 颗高技 术卫星编 织 起 了 手机全球通信的网络。从 技 术 角 度看,卫星通 信有蜂窝通信无可比拟的优势, 如 能够在海洋、沙漠等环境下实现通信, 保 密 性 强等。然而, 在市场上却遭受到了 冷 遇, 用 户 最 多时才 5. 5 万,而据估算它必须发展到 50 万 用 户 才 能赢利。由 于巨大的研发费用和系统建设费用, 铱星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并于 2000 年 正 式 破 产。而蜂窝通 信技术在成本费用、手 机 轻 便 性 等 方面占了 相 当 的 优 势, 拥有足够的客户基础以及 能够弥补 成 本 的 收 入 来 源, 不断发展成为主流技 术轨道。这一 例 子 说 明, 对技术轨道的选择要非 常慎重。表 1技术轨道的性质及启示造、汽车和机床技术等。我 国 在交换机技术,成功实现赶超子布的技术 极 限 缺 乏 预 测 和 感 知,轨道能网需要考虑移动通信技术发展 后发 优 势; 而 柯 达仍然坚持原有 定了技术 轨 道 的 形 成。技术范式在持续性进展中 的可控性与可复制性主要是依 托于其背后的科学 基础。科学的 进 步, 尤其是其根本性进展对技术 2技术轨道的形成机理基于大量的文献研究本文认 为,技 术、经 济、环境 和企业是影响技术轨道形 成和发展的关键 因素。1轨道形成引导性和外生性助推作用 。一般来说,技术轨道是由技术选择方法、核 心 技 术 路 线、产 品主导设计 模 式、产品和工艺技术标准、技 术 整 合方式惯性以及主流的制造流 程等要素有机构成 的。这些要 素 的 形 成首先是基于特定产业领域的 科学基础及 发 展 趋 势, 也包含了技术科学、管 理2. 1技术科学的根本性进展和技术的内生性积累奠定 了技术 轨道形成的基础。由于技术轨道是 “由 技术范式决定的常规的解决问题的活动”,它的外部 边界由技术范式本身决 定9。因 此, 技 术 范 式 决主要内容启示举例技 术 轨 道 的 性 质连续性或 累积性技术发展在时间上是一个不断累 积的历史过程,任何技术发明创 造都是在原有技术基础上的继承 和创造。技术的这种继承性发展 使得 技 术 轨道表现出明显的连 续性累积性强的技术轨道适合渐进创 新,后发者超越的难度很大; 累 积性弱的技术轨道更易于实现跨 越; 同时也需警惕,累积性是路 径依赖的来源累积 性 强 的 技 术 轨 道, 如 飞 机 制 累积 性 弱 的 技 术 轨 道 上, 如 程 控有限性技术轨道发展的有限性是由演进 过程的内在因素所决定的,即由 于某一特定的技术会受其物理的 或自然的制约而使其性能参数渐 趋于饱和的上限。技术轨道的发 展呈现出一条 S 型的曲线了解和预测技术极限对企业的研 发和创新至关重要。 接 近 极 限 时,由于创新的边际效率低,可 采用局部创新的策略或寻求新的杜邦由于对尼龙生产汽车轮胎帘 导致大量研发投入无济于事系统性技术轨道往往不是由单一技术构 成的,是各类技术相互渗透、相 互促进,并在某些技术领域围绕 一个基本目标而形成的一系列相 关技术组成的技术体系企业的战略选择需要考虑技术发 展的系统性。是在主轨道竞争中 争取突破,还是在分支轨道上寻 求机会小灵通是接入网还是发展无线智 的系统性排他性与 多样性为达到同一目的的多条技术轨道 互不兼容、互相排斥的特性技术选择具有风险,一旦选择错 误,无可挽回; 轨道变迁是后发 优势的来源传统照相技术的轨道变迁给相机 企业 带 来 了 赶 超 的 机 会, 体 现 了的 技 术 轨 道, 产 生 了 路 径 依 赖, 导致最后失利第 9 期 ( 2013 年 9 月)中国科技论坛- 17 -科学甚至行为科学等方面。 以计算机产业为 例,从 20 世纪 40 年代中诞生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晶 体管的出现、第一个硬盘、第一块集成电路起,60 年代 IBM 推 出 的 IBM System /360 计 算 机、第 一 张 软盘、软 / 硬件的区分及第一个通用操作系统的开 发,到 7080 年代施乐公司的第一台工作站样机、 微电 脑 时 代 基 石Intel8080 微 处 理 器、第 一 台 微电脑、第一台商业巨型机、第一台带彩显的 PC 机、第一台便携式电 脑、第一台个人激光打印机、 第五代芯片奔腾处理器、windows1. 0 的 字 符 操 作 系统及 Windows95 的诞生,再到 90 年 代 以 后 全 面 个性化、家用化、简单化以及后来的网络化的 PC 机新时代。计算机产业的技术轨道不断提升性能、 持续人性化和网络化的路径更 多的是归因于计算 机科学技 术 的 快 速 发 展 与 突 破。该行业每一次科 学进步都显著影响着技术轨道的演化方向和速率。除科学 进 展 因 素 外,技 术 本 身 的 累 积 也 是 技 术范式确立、技术轨道形成的重要因素, 甚 至 是 决定性因素22。当一个行业的专门技术知识和技 术能力累 积 到 一 定 程 度 时, 考虑到行业核心共性 技术和工艺创新进展的限制以 及新产品开发的方 便性,企业 往 往 不 得不规范自身的产品开发模式 ( 即所谓的 “主导产品设计”) ,从而会比较自然地 建立行业内企业共同的技术轨道。此 外, 有 研 究 指出,技 术 机 会、创新收益的独占、技 术 进 步 的 累积性及支撑企业创新活动的 知识基础的特点是 影响技术轨道形成的重要因素23。2. 2经济与经济有关的诸多因素,如市 场 需 求、规 模、 相对价格等,尤其是 需 求 的 组 成、变 化 和 增 长 率, 都会对技术轨道演化的速率、方 向、潜 在 技 术 范 式的选择机制等产生巨大作 用1。举 例 来 看, 如 果市场对 某 类 产 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企 业 就 会 扩 张产能以 批 量 化 生 产; 这就要求规范统一的产品 设计和工 艺 流 程,这会促使规范化的主导设计得 以形成; 同时 随着这种规范趋于稳定, 该 领 域 的 技术轨道也 就 逐 渐 形 成。一 般 来 说, 需 求 的 规 模 和类型决定创新产品发展的延续性 ( 即 轨 道 延 伸 的关键动力) ,当需求出现重大变化或发生选择机 制的根本性转移时,往往会促发技术轨道的变24。 同时,市场 特 征 ( 需 求 压 力、市 场 竞 争、反 馈 机 制) 的多样化和不确定性也使得技术轨道的确立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会不断地动态 “微调”,且不同时期、不同 类 型 的 市场特征下的技术进步方向和 速度往往有较大的差 异25。此 外,相 对 价 格 的 水 平及变化、成 本 等 经济要素也对技术轨道从竞争 到确立甚至是替代起着十分明显的作用。 比 如, 从前对卫 星 通 信 和蜂窝通信的分析可以看出, 在 移动通信 技 术 轨 道的演变过程中, 经 济 因 素 是 轨 道演变的 主 要 影 响 因 素。卫星通信的最终失败是 因为没有足够的用户基础和经 济来源来支撑该技 术的应用。2. 3环境技术轨道的形成演化也较多地受社会环境因 素的综合 影 响。宏 观 制 度 背 景 ( 政 策、法 规、文化等) 的变迁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作用是显而易见 的,创新 活 动 的 “自 然 轨 道” 是 技 术、制 度、市场等 “共同演化” ( 选择学习) 的结果,制度环境的动态变化也相应影响着技术进步的动态更新。 此外,从社 会化认知和社会网络分析视角来看, “社会技术体系” 也是影响技术轨道发展的关键 因素,影响技 术变迁的各种要素或参与者, 决 定 了技术轨 道 演 化 的选择和保留机制; 其 作 用 方 式 则包括了自上而下的社会经 济 架 构 变 迁、自 下 而上的细分或边缘创新以及来 自外部或其他产业 的技术 ( 重新组合或转移融合) 等多方面的对现 有轨道 的 影 响。此 外,每 个 国 家 都 是 各 自 “技 术经济范 式” 的 抉 择 者,技 术 轨道的形成与选择 往往可以由各个国家的自身国情 ( 如制度、文化、 技术 差 距、 创 新 系 统 等 ) 所 决 定。 比 如, 我 国VCD 产业的迅 速 发 展与我国版权保护松弛的内部 环境密切 相 关。初期由于片源不配套, VCD 在 市 场发展上停滞了很长的一段时间。1995 年, 盗 版VCD 大量在中国沿海城镇出现,从此中国消费者 开始接受并熟悉 VCD 这一新生 事 物。此 后 短 短 几 年的时间,VCD 的社会消费总量和产业年产值迅 猛增长。2. 4企业在熊彼 特 看 来,技术创新遵从 如 下 的 发 展 模 有一个与科学发展相关但不能确定的发明流,式:他们大半 处 在 现 有企业和市场结构之外, 基 本 上不受市场 需 求 的 影 响。一群企业家意识到这些发 明的未来潜 能, 准 备 冒 险。这种冒险是一般资本 家和经理 不 敢 采 取 的。一旦成功地做出一项根本 ( 2013 年 9 月) 第 9 期- 18 -中国科技论坛性的创新,它将使现有市场结构处于不均衡状态,促成一条技术轨道的形 成26。因 此,企 业 家 是 进 行技术选 择 的 决 策 者, 企业群体性选择是技术轨 道形成、发展的推动力 量27 28。关键企业的个体 选择也极大地影响了技术轨道的形成和发展。20 世纪 70 80 年代的磁带录 像 机 制 式 竞 争 就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例证。1975 年索尼公司推出 了世 界上第一台家用 录 像 机 Betamax。1976 年, 日 本 JVC 公司发表了 VHS 系统。于是 VHS 与 Be- ta 两个互不兼容的家用录像系统爆 发 了 “激 战 ”, CA 与松下选择支持 JVC 的 VHS,而当时已经气盛的索尼则不屑 拱 手 相 让。凭 借 索尼在家用音响 中的 技 术 优 势,1982 年 开 发 了 HiFi 立 体 声 Beta 录像机,音频动态范围超过了 80 dB,这样的 参 数 在当时是相当的了不起 的。但 早 期 的 Beta 制 式 的 录像带只能录一小时的节目,而新的 VHS 制 式 的 带子可录三个小时。尽管 Bata 录像机有许多技术 优势,但由于 JVC 企业联盟抓住了用户关心磁带 的容量胜于关心某种技术上的 性 能 的 偏 好, VHS 很快占据了市 场, 进而成为行业标准, Bata 则 宣 告失败。这个例子 说明了企业选 择对技术轨道发 展的影响。表 2 技术轨道的形成机理及启示握主动权,与我 国 较 早、持 续投入对通信技术研发密切 星通信技术败给了蜂窝通信技术起来性和排他 性,先 发 者会存在转轨时较高的转换成 本,而后发者由于转换成本低而更易于实现转轨, 从而实现后发优势。从技术轨道形成机理的研究我们得到以下管 理启示: 基于科技进展影响轨道形成的因素, 技术早期 开 发 对 获得竞争优势至关重要。因 为 早 期开发是 核 心 技 术 获 取 的 实 现, 一旦其成为主流 轨道,对竞争 态势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基 于 经济维的 形 成 因 素, 市场占有与规模具有重要意 义。当互斥的 技术轨道在技术上不相上下时, 谁 拥有了市 场 谁 就 会 成 为 主 流。 基于环境维的分 析,把握和 利 用 环 境也是夺取轨道竞争优势的重 要环节。基 于企业维度的分析, 企 业 自 身 的 战 略选择有时也能左右轨道选择的最终结果。3技术轨道理论对后发追赶的启示对技术轨道的研究给了我们许多重要的管理 启示。技术 轨道的累积性有强弱之分, 累 积 性较强的技 术 轨 道 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消化, 适 合 采取渐进性 创 新; 累积性较弱的技术轨道, 可 通 过 “引进 + 创 新” 模 式 实 现 跨 越。而 同 时 也 要 注 意,累积性是 路径依赖的来源。 技 术 轨 道 的 有 限性提醒 我 们,对 技术极限的认知是研究开发战 略选择和 研 发 资 源 配 置 的 基 础。 技 术 轨 道 具 有 系统性, 因 此, 是在主轨道竞争 中 争 取 突 破, 还 是在分支轨道上寻求机会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由于技 术 轨 道 具有排他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企 业的技术 选 择 面 临 风 险, 选择一条技术轨道一旦 失败,后果将 无 可 挽 回。 由于技术轨道的累积 参考文献:1Perez,C ,Soete,L Catching up in technology: entry barriers and windows of opportunityA Dosi,G ,C Freeman, Nelson,GSilverberg and L Soete,( eds ) Technical Change and Economic TheoryC London: Pinter Publisher Ltd,19882Elise Brezis,Paul Krugman Leapfrogging: a theory of cycles in national technological leadership J American Economic技 术 轨 道 的 形 成 机 理启示举例技术技术早期开发的重要性 技术选择的重要性我国通信技术从 2G 时代毫无话语权,到 3G、4G 逐渐掌相关经济市场占有与规模是技术轨道能否 成 为 主流的重要因素由于没有足够的规模和市场作为 支 撑,技术上更优的卫 环境把握和利用环境对产业发展影响很大中国 VCD 产业利用国内版权保护松弛的环境而迅猛发展企业企业战略选择的重要性日本磁带录像机制式之争: JVC 战胜 SONY第 9 期 ( 2013 年 9 月)中国科技论坛- 19 -eview,19933Keun Lee,Chaisung Lim Technological regimes,catching-up and leapfrogging: findings from the Korean industriesJ esearchPolicy,2001,( 30) : 459 4834柳卸林 全球化、追赶与创新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85傅家骥,雷家驌,程源 技术经济学前沿问题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6吴贵生,蔺雷 服务创新轨道概念初探: 兼评技术轨道的适用性J 技术经济,2012,31( 5) : 1 77熊鸿儒,王毅,林敏,吴贵生 技术轨道研究: 述评与展望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 7) : 21 288ichard ,Nelson Sidney G Winter In search of useful theory of innovationJ,esearch Policy,1977,6( 1) : 36 769Dosi G Technological paradigms and technological trajectories: as suggest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determinants and directions of tech- nical changeJ esearch Policy,1982,11( 3) : 147 16210柳卸林 技术轨道和自主创新J 中国科技论坛,1997,( 2) 11吴贵生,王毅 技术创新管理( 第 2 版)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33 3712Mark Jenkins,Steven Floyd Trajectories in the evolution of technology: a multi-Level study of competition in formula 1 racingJ Organization Studies,2001,22( 6) : 945 96913苏楠,吴贵生 核心元件产业追赶问题研究以我国数控系统产业发展为例J 技术经济,2011,( 8) 14Qing Mu,Keun Lee Knowledge diffusion,market segmentation and technological catch-up: The case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 in- dustry in ChinaJ esearch Po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