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3.2.4 第四讲 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课件.ppt_第1页
高中语文 3.2.4 第四讲 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课件.ppt_第2页
高中语文 3.2.4 第四讲 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课件.ppt_第3页
高中语文 3.2.4 第四讲 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课件.ppt_第4页
高中语文 3.2.4 第四讲 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讲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人 事 物 诗歌的主旨是诗人写诗的主要目的 概括内容主旨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 结合诗歌中的意象 人物 事件 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热点1概括内容主旨 2011 重庆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渡江 明 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 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 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 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 吟对沙鸥一怆神 客愁 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加以概括 4分 解题点拨 这道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回答该题 要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 抓住每一句的关键性词语 联系全诗 整体把握 由 几问津 忙于我 可知作者奔波忙碌 由 客愁 孤枕 可知作者孤身在外 由 乡国梦 可知作者思念家乡 由 交游落落 可知作者朋友很少 抓住以上关键词语分析作者的情感 那么 客愁 的内容自然能够抓住 阅卷手札 天天忙碌 一生奔波 朋友稀少 无处游玩 没有概括出作者 孤身在外 这一点 忽视题干中 客愁 这一关键信息 进而没能点出客愁另一个方面的展示 思念家乡 失2分 实际得分 2分 阅卷人点评 审题不细心 没抓住 表现在哪些方面 的关键信息 导致答案要点不全 在具体解答时没有结合诗中词语分析 客愁 的具体展现 没有结合诗词的内容分析 使得分析成为无源之水 此为答题大忌 需注意 请你组织答案 满分答案 奔波忙碌 几问津 忙于我 孤身在外 孤枕 思念家乡 乡国梦 朋友零落 交游落落 一 知人论世 把握作者的心路历程和精神世界分析作品思想内容时 要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 主要思想倾向以及创作的主要风格 如鉴赏李煜的词 就要了解李煜的创作以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二 结合时代特点 洞察作品中所表现的情志和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一个时代的风貌都会在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上打上印记 比如 宋末元初和明末清初这两个历史阶段 一方面旧王朝积贫积弱 国力衰微 另一方面异族入侵 民族矛盾激化 这些时期的作品主题多表现生灵涂炭 民不聊生的凄苦 或抒写自己怀才不遇 忧国忧民的情怀 或抒发驱逐异族 建功立业的雄心 因此我们读宋诗 宋词和明末清初诗歌 总感觉少了唐诗的雄伟气魄和高昂格调 取而代之的是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家国之愁和悲凉之气 再如 同样是离别之作 汉末文人诗中流露出的多是一种离别的哀怨 而盛唐送别诗则普遍呈现出乐观基调 三 利用暗示信息 聚焦诗歌创作的微环境 探寻蕴涵在诗歌中的情感态度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要充分利用诗词本身的暗示信息 暗示信息的范围 别人的评价 诗歌的标题 诗前的小序 诗后的注释 暗示信息的作用 这些内容 有的给我们提供了创作的时代背景 有的介绍了作者的经历 有的交代了作者的创作动机或创作经过 有的则直接指向作者的情感基调 这些信息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都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解读诗歌时必须细心阅读 充分利用 答题步骤 第一步 认定诗歌题材 整体把握内容 如山水田园诗 羁旅行役诗 思乡怀人诗 咏物寄兴诗 咏史怀古诗 边塞征战诗等 第二步 具体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分别写了什么 概述内容 作答形式为 句 联 写了 第三步 揭示主旨或诗人的感情 答题模板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 通过什么手法 描写了什么 评价 分析思想情感就是在理解诗歌的内容的基础上 把握其感情基调 分析其社会意义 评价其深层内涵 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 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热点2分析思想情感 三年2考高考指数 2010 浙江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后面的题目 定林 宋 王安石漱甘凉病齿 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 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 仍 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 悲虫亦好音 注 定林 寺院名 位于金陵 今南京 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仍 又 诗人为什么认为 悲虫 也会有 好音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分 解题点拨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即要在把握全诗内容的基础上加以分析作答 首联 写定林清凉的泉水和空旷的地处所带来的好处 山水林壑之美已在不言中 颔联写自己高兴时的脱屦和敷衾 颈联和尾联抒写自己旷达的胸怀 极富理趣 这样 再联系背景 抓住作者罢官失意后寄情山水的心理加以分析 悲虫 也会有 好音 的原因即可 答题思维轨迹 读全词找意象 析意象找修饰语 总结特点品味情感 结合注释深化理解 结合内容分析鉴赏 阅卷手札 诗人因自己悲伤而感到 虫 也悲伤 感到 好音 是因为自己有所超脱 即使身处逆境 也能自我解脱 表现了诗人被罢官后的孤独悲伤寂寞之情 能够围绕诗句本身作出相应分析 得1分 但情感分析定位不准 没有把握作者被罢官后 寄情大自然的超然物外的快乐情感 失2分 实际得分 1分 阅卷人点评 在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等类型的题目时 应结合诗词中运用的具体意象以及由此展现的意境来具体分析 否则只凭只言片语或作者的经历分析就会导致分析片面或者不当 满分答案 诗人罢官后 寄情自然 认为只要超越凡尘 便能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 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我来阅卷和点评 参考答案 我的分析 该考生能结合诗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得2分 但在分析时没有联系作者的经历 即未做到 知人论世 失1分 实际得分 2分 我的点评 组织答案应该做到 知人论世 联系诗人经历和本诗句所运用的意象和所表达的情感具体分析 不要架空分析 即脱离诗人经历和诗句内容直接 贴标签 把握内容和观点态度的 五抓 1 抓住关键内容 以一窥全把握诗歌的情感抓关键内容 主要抓诗题 抓关键词语和抓题材等 1 抓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 许多古诗的诗题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 如李白的 送友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个 送 字 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2 抓关键词有些古诗 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 抓住了这样的关键词 也就能够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如李白的 春夜洛城闻笛 中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一句 由 故园情 一词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3 抓题材古诗按题材分成若干类 不同题材的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同 思乡诗抒发思念故乡 亲人之情 如王维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送别诗写离愁别绪 如王勃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咏史诗则借古人写己情 如苏轼的 念奴娇 赤壁怀古 熟悉了古诗的题材 便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2 抓住语言 意象 领会景物蕴涵的情感诗歌借助语言描摹塑造形象 而诗歌创作讲求含蓄 凝练 作者常常借助外物来抒情言志 作品中所写之 景 所咏之 物 即为客观之 象 借景所抒之 情 咏物所言之 志 即为主观之 意 意象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如杜甫 旅夜书怀 中的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用境界雄浑阔大的远景 乐景 反衬诗人孤独寂寞的哀情 3 抓住结构 画面 把握作者感情变化梳理诗歌结构 剖析诗歌画面 进而把握诗歌作者的感情变化 是分析作者思想感情常用的方法之一 例如辛弃疾的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上阕写怀念古代英雄孙权和刘裕 这是切合题目的 下阕却写到北伐失败 扬州烽火 神鸦社鼓 廉颇尚能饭否等四件互不关联的事 抒发的是虽有雄才大略却不被重用的慨叹 4 抓住背景 动机 把握诗人的内在情感诗言志 词缘情 情感是诗歌创作的基础 鉴赏诗歌时 一定要关注写作背景的介绍 从而懂得诗人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5 抓住注释内容 提取诗歌暗示信息注释有时很短 却是命题者直接给考生的暗示 下面就注释分类及其所暗示内容列表如下 注释分类 所暗示内容 介绍写作背景 介绍相关诗句 介绍作者 介绍别人评价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内容 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 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 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 答题步骤 第一步 根据诗句的描绘 分析所涉及的诗句或词语具体写了什么内容 第二步 揭示情感 第三步 挖掘出深层内涵 评价观点态度是指在把握诗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 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评价 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主要包括 热点3评价观点态度 三年1考高考指数 观点态度 对事件 人物的态度 对社会现实的态度 对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的态度 对人生的感悟 2010 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后面的题 岁暮 唐 杜甫岁暮远为客 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 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 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 寂寞壮心惊 注 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 763 末 时杜甫客居阆州 今四川阆中 雪岭 又名雪山 在成都 今四川成都 西 雪岭临近松州 维州 保州 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 杜甫作本诗时 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 寂寞壮心惊 的感慨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 解题点拨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在鉴赏过程中 不但要细读全诗 了解诗人境遇 主观志向 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 还要做到知人论世 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 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 然后进行综合思考 才能不遗漏要点 整体感知 寻背景词句 结合诗人生平志向想原因 联系注释 明背景 晓原因 结合诗句 分条剖析 答题思维轨迹 想一想 解答该题应该遵循哪些步骤呢 解题指南 第一步 整体阅读诗歌 把握诗歌大意 本诗的主要内容是 岁尾年末 杜甫不能跟家人团聚 还是漂泊异乡 偏偏边境传来外族入侵的消息 饱经战乱的人民再一次遭受战乱之苦 颔联紧承首联 具体写吐蕃兵势的浩大 用 烟尘 和 鼓角 来借代战争 犯 动 暗示敌人来犯的气势 给人们内心带来的冲击 颈联先写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 天天在流血 情况惨不忍睹 再发出自己的忧叹 朝廷谁请缨 也让我们感受到当时朝廷中并没有能奋不顾身以身殉国难的人 尾联先用反问 济时敢爱死 如果于国有济 我敢吝惜一死吗 暗示自己渴望能赴难报国的决心 最 后一句 寂寞壮心惊 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志士的无奈和悲愤 自己为朝廷所弃 作客他乡 报国无门 但作者是不甘心这样寂寞的 所以才会有 壮心惊 的心情 第二步 知人论世 结合注释和典故 品味作者的情感 结合注释 可知作者做本诗时 雪岭临近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当时杜甫客居阆州 这样就明白了国家时局艰危 杜甫是客居他乡 孤独寂寞 请缨 用汉代终军请缨故事 也让我们感受到当时朝廷中并没有能奋不顾身以身殉国难的人 而关心国家的人却被弃置不用 寂寞之情 壮心无处可报 怎能不心惊 第三步 结合上述分析 将概括内容梳理成完整答案 阅卷手札 西南边境发生战争 朝中无忠臣良将为国分忧 国家多难 自己报国无门 寂寞忧愁 分析了 寂寞壮心惊 的外因且内容较全面 得2分 没有分析内因 失1分 没有点出作者的情感 如 崇高的责任感 强烈的爱国感情 等 失1分 实际得分 2分 请你组织答案 满分答案 边境发生战事 时局艰危 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 岁末暮年 漂泊异地 政治上被冷落 孤独寂寞 诗人崇高的责任感 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 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一 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一首诗的形成总是与作者对特定的历史事实的感悟有关 所不同的是其表现方式的差异 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社会 对生活中的某人 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 或肯定或否定 或赞美或嘲讽总是带有时代的烙印 因此 分析诗中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联系诗歌创作的特定的历史背景 结合诗的内容作细致 全面的分析 如杜甫的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杜甫居成都草堂 历经离乱之后 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 诗人为此感到欣慰 春暖花开时节 独自散步在江边 情随景生 一气写下了七首诗 此为其六 要正确地把握杜甫在这首诗中所表露的对生活的态度 即思想感情 我们只要读一读诗的注释 就不难把握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积极的 思想感情是欣喜的 因为诗的注释给我们提供了杜甫写这首诗时的特定背景 诗人 历经离乱之后 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 联系这一背景 再结合诗人在诗中给我们创设的意境 答案也就不难得出了 二 分析诗句的含蓄义或理趣义大多古诗词的作者并不是直接地在诗中表达自己的态度或观点 而是通过写景或写事来含蓄地表达自己对人生 对生活 对社会现实的态度 对这样的诗词 鉴赏时要注意分析景物或人物的特点 把握其含蓄义 由此入手析出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如赵翼的 论诗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作者用简略的文字 万口传 来描述了李杜诗作的魅力及影响 然后又通过后面的两句诗表达自己对文学创作的愿望与主张 文学创作应该是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这是两个理趣句 它隐含的意义是深刻的 理解了这一层 那么对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愿望与主张也就明确了 即反映了作者对文学创作应超越前人的愿望 表现出文学创作要创新发展的主张 三 分析诗歌的意境诗的主旨是通过一组组的意境来构成的 因此 体味涵泳诗的意境 有助于我们把握诗作的观点与态度 诗作的意境可以从诗的意象组合 色彩组合等来表现 如 欧阳修的 丰乐亭游春 红树青山日欲斜 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 来往亭前踏落花 这首诗描写的是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景 前两句写景 后两句抒情 诗中写景 鲜艳斑斓 多姿多彩 抒情明朗活泼而又含意深厚 红树 青山 绿草 落花 构成暮春既缠绵又酣畅的意境 通过这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眷恋春景的情感 从这组意境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生活 对生命的热爱 四 借助诗歌中典故 把握诗人的观点与态度用典 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 又可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生动性 含蓄性 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因此 诗人往往借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辨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诗作所表达的观点与态度 古典诗词的用典是多样的 有引用点化前人诗句的 有引用神话传说的 有引用历史故事的等等 如辛弃疾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词中就提到了孙权 刘裕 刘义隆 廉颇等历史人物及他们的故事 借以曲折地表明了自己对时事的看法 表达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感叹 五 准确概括 全面归纳 不挂一漏万对诗词作品中作者的观点与态度的概括要准确 恰当 归纳要全面 有的诗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不是单一的 要求我们在分析概括时要注意完整性 全面性 诗词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所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概括到 不能遗漏信息或以偏赅全 六 恰当评价 因事论诗 不机械套用评价观点态度要因诗论诗 因人论诗 因事论诗 不能随便 套用 某首诗的评价内容 尤其是要防止 想当然 式地搬用某些现成的词语 使得评价出现似是而非 言不及义的现象 如有的同学一提到辛弃疾 马上就想到抗金报国 收复失地 怀才不遇 如果在分析他的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 时 也用这个观点去套 就会张冠李戴 驴唇不对马嘴 想一想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还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结合自己遇到的问题 交流一下吧 拓展延伸 第一 要紧扣原诗的内容 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必须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 千万不能脱离原诗泛泛而谈 第二 注意点面结合 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 也要有点上的细致剖析 避免架空分析 第三 注意把观点态度的评价和表达技巧的分析结合起来 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一起回答 既分析表达了什么 也分析是怎样表达的 答题步骤 第一步 概括诗人的观点态度 结合相关的诗句或词语具体分析 第二步 用历史的眼光去客观评价诗人的观点态度 附口诀 概括内容评主旨 人物事件不可缺 诗人语言有特色 表达技巧要结合 标题序言和注释 暗示信息分外多 整体阅读抓背景 知人论世多揣摩 不夸大来不缩小 恰当评价才准确 表面意思分析到 深层内涵再挖掘 整合答案有步骤 盲目套用也不可 1 概括内容要全面 一定根据题目要求答题 不要有遗漏 2 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评价 不要离开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 3 在头脑中理清答案后 再去阅读原诗 重新审读诗歌的标题 小序 注释等暗示信息 最后再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4 答案要有条理 如果是结合表达技巧综合考查 要先分析表达技巧 后概括内容 分析评价观点态度 一 概括内容主旨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 题竹石牧牛并引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 伯时 增前坡牧儿骑牛 甚有意态 戏咏 野次 小峥嵘 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 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 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 牛斗残我竹 注 伯时 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 野次 郊野 棰 鞭子 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 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 解析 此题考查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 回答此题 主要看意象和关键词 由前四句的 峥嵘 幽篁 阿童 老觳觫 等意象可知前四句分别写了石 竹 牧童 老牛四个物象 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为第一层次 由第三联关键词语 爱 可知 全诗由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转入了对感想的抒发 后四句可为第二层次 答案 分为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 分别写了石 竹 牧童 老牛四个物象 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后四句为第二层次 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 二 分析思想情感2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 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 蟾宫曲 叹世马致远东篱半世蹉跎 竹里游亭 小宇婆娑 有个池塘 醒时渔笛 醉后渔歌 严子陵 他应笑我 孟光台 我待学他 笑我如何 倒大 江湖 也避风波 注 小宇 小屋子 婆娑 优美 严子陵 汉代隐士 少有高名 与光武帝同学 光武帝即位后思慕他 召至宫中 他却执意归隐 孟光台 指孟光举案齐眉之事 台 指食案 孟光 东汉文学家梁鸿之妻 梁鸿与妻隐居霸陵山中 不仕 倒大 非常大 这首元散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 作简要赏析 答 解析 此题考查分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回答这道题 要结合对古代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去分析 如以 竹里游亭 小宇婆娑 池塘 等事物表明景物的优美 恬静 以此反衬出作者内心的不平静 严子陵 孟光 两个典故 反映作者孤独的心灵在历史深处找到知音 运用古代贤者的形象反衬出作者失意落魄 透露出作者对于人生深深的失望和无奈 还要结合篇中关键词语分析 如 醒时 醉后 表现出作者痛苦的内心 答案 开篇 蹉跎 一词慨叹一事无成 醒时 醉后 表现出作者痛苦的内心 结尾一句 对不得用世的感慨进行反讽 全曲以 叹世 为题 抒写了曲折的心态和情感变化历程 透露出作者对于人生深深的失望和无奈 3 阅读下面的宋词 然后回答问题 南柯子 忆旧 宋 仲殊十里青山远 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 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 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注 注 家 句末语气词 加强语气 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根据作品简要分析 答 解析 此题考查分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回答这道题 先要结合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去理解全词 如 数声啼鸟怨年华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怨 绿杨堤畔问荷花 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作者故地重游既喜悦又感慨的复杂心情 其次结合对古诗词语言的赏析去分析 如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一句中的 凄凉 表现了作者的厌倦 孤寂 答案 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 青春易老的忧伤之情 数声啼鸟怨年华 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 抒发了作者天涯漂泊的厌倦之情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一句可以看出 抒发了作者故地重游既喜悦又感慨的复杂心情 绿杨堤畔问荷花 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写的是作者站在荷塘边 突然想起来原来有一年 也是这个时候 他到过此地 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 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 三 评价观点态度4 阅读下面诗歌 完成题目 偶成萧立之雨妬游人故作难 禁持闲了下湖船 城中岂识农耕好 却恨悭晴放纸鸢 有人说这首诗的主题是斥责朱门大户只知享乐 不顾民生疾苦 你认为呢 结合最后两句加以说明 答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题干已给出了作者的态度 要求结合后两句分析说明 解题时 先判定是否 再抓住最后两句中 城中岂识 却恨悭晴 以及 农耕好 放纸鸢 等关键词语理解 分析 原句意思为 下雨了 城中的人不懂得农家盼雨之情 只恨没有晴天 放不了风筝 句中 岂识 却恨 形成对比 写出了人们对雨的不同态度 从而突现了主题 答案 同意这种说法 从诗的最后两句看 农人对雨急切盼望 下雨了好去耕田 而城中富贵人家却恨老天吝啬晴天 耽误了他们去放风筝 作者正是通过这种对比 斥责了那些只知玩乐 不识农时 不顾民生疾苦的人 一 高考题组5 2009 浙江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 完成后面的题目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 王旭两种风流 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 细看不是雪无香 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 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 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 萼 花萼 这里指花瓣 1 词中的 两种 指的是 一家 指的是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词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关键是关注词的题目 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第一空根据上片 两种风流 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 可判断出来 第二空要分析作者为何说雪花和梅花是 一家制作 的 显然是要求归纳二者的共同点 答案 梅花与雪花大自然 2 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作品思想情感 解答此类题目要有整体意识 首先要审读题目 诗句和注释 其次要用相关鉴赏知识对原诗句进行分析 最后按题目要求进行解答 第一问只要求指出手法 不要求具体分析表达效果 第二问可通过这样的模式作答 通过什么内容 抒发 寄寓 揭露 表达 什么感情 答案 手法 对比 反衬 情感 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 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6 2010 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宋词 根据提示 完成赏析 好事近 陆游湓口放船归 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蘋红蓼 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 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 任江南江北 注 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 赏析上片 映一蓑新绿 句中 蓑 映 二字的巧妙之处 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 赏析 蓑 映 的妙处 需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理解词意 品味 白蘋 红蓼 新绿 的意象 二是唤起自己对 蓑 映 的形象体验 二者结合 自能体会其用字之传神生动 作答时一般先结合对作品的体验理解进行描述 然后评说其达到的效果 答案 蓑 字勾连 新绿 新绿 如蓑 引人联想 近观长短参差 远望绵延润泽 形象生动 映 字体物甚细 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 红蓼相映衬 构成一幅深浅对比 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 足以怡悦人心 2 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有沽酒处便为家 表现出陆游的洒脱和以酒为伴的特点 菱芡四时足 表现出生活的简单 无求 明日又乘风去 任江南江北 表现出其随流东西 处处无家又处处是家的豪放旷达情怀 本题较简单 作答其实就是对下片的翻译理解 只是在翻译的基础上要正确理解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 下片紧扣江行特点 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 生活上别无奢求 乘风顺流 随意飘荡 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二 浙江模拟题组7 2012 浙大附中一模 阅读下面两首诗 完成后面的题 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 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 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 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 故宫惟有树长生 1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 请指出它们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 并作简要说明 答 答案 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 或对照 映衬 手法 第一首诗为宫外宫内 或空间 对比 宫外飞雪阴云 分外寒冷 宫内绿树掩映 温暖如春 第二首诗为今昔 或时间 对比 昔日霓裳羽衣 歌舞升平 今朝杂树丛生 宫殿荒凉 2 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 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 鞭挞无视人民疾苦 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 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 感叹王朝的兴衰 意思对即可 8 2012 杭州一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后面的题 秋雨叹三首 其一 杜甫雨中百草秋烂死 阶下决明 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 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 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 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 决明 一种植物 有羽状复叶 秋日开黄花 1 前四句运用了 和 手法描写决明的形象 答案 对比 或 衬托 比喻 2 清代仇兆鳌在 杜诗详注 中评说这首诗 语虽微婉 而寓意深切 你认为诗中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 答案 前两联表现了作者对像决明一样的怀有高尚情操的君子的欣赏与赞美 第三联 传达出对于富有才华却遭受摧残的君子的关爱与担心 更是对他们难逃悲剧结局的同情与哀叹 尾联 表现出诗人对自己徒然白首却无所成就的自伤 面对动荡 混乱的社会现实 无奈而忧虑 体现了他的忧世情怀 9 2012 温州十校联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后面的题 宿许天植 见山楼 清 严遂成绿树疏灯落烬迟 梦醒如中薄寒时 风通花气全归枕 月转楼阴倒入池 如此夜深犹有笛 可因春尽竟无诗 开门便赴寻山约 酒熟茶香短簿祠 注 许天植 作者友人 生平不详 见山楼 楼的名称 短簿祠 又称东山庙 在苏州虎丘东山浜 1 诗句 风通花气全归枕 月转楼阴倒入池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 拟人 春风 花气 月转楼阴 本是春的气息 夜的景色 诗人感受的客体 但是春风 花气 月却呈现出人的主动之态和情感 微风与花气相通 将阵阵花香送进楼中 全归诗人枕上 似乎特意来与孤客做伴 本是楼影随明月移动 倒映于碧池 但似乎是明月有意转动楼影倒映池中 来为山水增色 为梦中惊醒之人消除寂寞 描写自然生动 富有情趣 切时切景 衬托 春风 花气和月转楼阴构成的动态画面衬托春夜的静美 铺垫 春风将花气送至诗人客房 明月随时间推移转动楼影 暗示良辰的悄悄流逝 为下文赏春 惜春的情感作了铺垫 2 结合全诗 分析本诗作者的情感变化 答 答案 在友人 见山楼 夜宿 春寒逼人 惊醒了梦中人 只见窗外树影婆娑 楼头疏灯闪烁 室内微火已见余烬 作者内心感到阵阵寒意和孤独 春的气息 春的花香 春夜笛声 引发了作者对春天的依恋 珍惜之情 春是挽留不住的 于是诗人为春尽而歌 写诗送春 为了追上行将逝去的春光 诗人离开见山楼 赶赴友人的游山之约 共同探春 赏春 表现出惬意愉悦之情 10 2012 舟山一模 阅读下面这首词 完成后面的题 浪淘沙令李煜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词中三处运用对比 联系作者经历 分别说明对比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 梦境与现实的对比 表现对昔日 贪欢 的怀念和今天囚居的愁怨 别 易 与见 难 的对比 表现国破被囚转眼之间 故土故人消逝的无限悲哀 天上与人间的对比 表现由帝王沦为囚徒的厄运不可逆转的惨痛 11 2012 丽水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后面的题 枕上作陆游一室幽幽梦不成 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 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 残年但欲慕初平 注 不然短楫弃家去 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 孟博 即东汉范滂 后汉书 记载他 有澄清天下之志 初平 即黄初平 神仙传 说他 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1 颔联在景物描写上运用了什么手法 有何作用 答 答案 从听觉的角度写 以动衬静 表现深夜的静谧凄清 烘托诗人内心的悲凉 2 从颈联和尾联可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答 答案 诗人早年希望能够为国效力 然而报国无门 晚年希望学得长生之术 而亦自知不能 遂生归隐之心 就产生逍遥江湖纵情山水的想法 1 读下面一首唐诗 回答诗后问题 塞下曲李益伏波 惟愿裹尸还 定远 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 仍留一箭定天山 注 伏波 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为抵御北方民族的侵犯 宁肯战死沙场 以马革裹尸而还 定远 东汉定远侯班超年迈时曾在西域上书皇帝 说 但愿生入玉门关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这首诗运用马援 班超等人的典故 表达了诗人为国立功 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 2 2010 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后面的题 雨陈与义 潇潇十日雨 稳送祝融 归 燕子经年梦 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 四壁 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 西风吹客衣 注 陈与义 1090 1138 字去非 号简斋 洛阳人 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 1118 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祝融 火神 这里指夏季 四壁 家徒四壁 指穷困 衮衮 众多 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 繁华地 指京城 1 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二联主要是借景抒情 明确传统意象燕子 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 燕子经年梦 较难理解 答案 秋已来临 燕子将要南归 一年恍若一梦 梧桐经一场雨打 已与昨晚的不同了 作者借燕子 梧桐在雨中的感受 表达了自己怀旧 失落的感情 第一句如理解为 燕子将要南飞 想到一别就是一年 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 也可给分 2 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 若即若离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简述理由 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 主要是理解 若即若离 的含义 好像接近 又好像不接近 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 形容事物含混不清 即 指接近 始终体现在题目上 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 离 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 雨 而是通过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的 答案 同意 虽然诗题是 雨 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 雨景 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 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若答不同意 只要言之成理 也可酌情给分 3 2012 浙江名校联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后面的题 赠少年 唐 温庭筠江海相逢客恨多 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 注 月照高楼一曲歌 注 淮阴市 暗用 淮阴市井笑韩信 的典故 1 月照高楼 与 月上柳梢 晓风残月 中的 月 分别有什么意味 答 答案 月照高楼 中的 月 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豪气 月上柳梢 中的 月 极尽缠绵之意 晓风残月 中的 月 含有悲凉之情 2 清代徐增认为温庭筠此诗是写其 不遇 和 侠气高歌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简述理由 答 答案 我同意这种说法 酒酣夜别淮阴市 一句借用淮阴侯韩信的少年不得志时贻笑于淮阴一市的典故 暗写诗人才华出众 素有大志 但因恃才傲物 不为世用 别 字寓有以韩信的襟怀抱负期待自己功成名就 向昨天的耻辱告别之意 月照高楼一曲歌 一句和少年以壮志共勉 表达一种豪放不羁的情怀 如果答 不同意这种说法 能自圆其说也可 4 2012 温州一模 阅读下面这首词 完成后面的题 点绛唇林逋金谷 年年 乱生春色谁为主 余花落处 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 一阕长亭暮 王孙 去 萋萋无数 南北东西路 注 金谷 即金谷园 指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别墅 因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 石崇曾在此为其饯行 而成了送别 饯行的代称 王孙 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 后代指出门远游之人 1 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 中赞这首词为 咏春草绝调 词中借咏春草表达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 借咏春草抒发离愁别绪 上片写荒园 暮春 残花 细雨 无一字写草 却令人自然联想到草 园既无主 草必与花争春 花随雨去 草便更盛 如此荒芜之状渲染了浓郁的离别氛围 下片 萋萋无数 南北东西路 一句描绘了草接天涯 蔓连阡陌的情景 表现了绵绵不尽的离愁 2 这首词用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 请选择其中两种 结合具体词句进行赏析 答 答案 上片前两句用典 写人去园空 草木无情 年年逢春而生的情景 乱生 二字 显出荒芜之状 谁为主 的叹问 设问 点明园的荒凉无主 蕴涵着词人对人世沧桑的慨叹 三 四句渲染衬托 描写无主荒园在细雨中的情景 春色凋零 花朵纷坠 枝头稀疏的余花 也随蒙蒙细雨飘逝 满地 境界开阔而情调婉伤 虽写雨中落花 却含草盛人稀 无可奈何的惆怅 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 下片写离情 又 是离歌 一阕长亭暮 此句情景交融 长亭 亦称十里长亭 古人送行饯别之地 此处暗指别意绵绵 难舍难分 直到日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