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1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1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1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2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1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3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1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4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1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马关条约 香港岛 领事裁判权 片 面最惠国待遇 开设 工厂 北京东交民巷 北京到山海关 主权完整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马关条约 胶州湾 旅顺口和大连湾 租借地 门户开放 第一次自发 伊犁 改订 条约 行省 威海卫军港 邱逢甲 徐骧 袁世凯 京津地区 落垡 廊坊 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 中外反动势力 反帝爱国斗争 列强瓜分中国 续表 a 垄断贸易的要求b 商品输出的要求c 瓜分殖民地的要求d 资本输出的要求 解析b世界史观是近年高考涉及的重要问题 是近年高考的方向 本题以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的言论为问题情境 考查提取材料获取信息和阐释问题的能力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 以廉价商品打开中国大门 把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这是列强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 b项符合当时西方国家的要求 a项与题目无关 c d两项主要体现19世纪末以后列强侵华的要求 2 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 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 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 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a 割占中国大片领土b 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重金属c 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d 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解析d本题考查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a b c三项内容仅体现 残忍的破坏和掠夺 列强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一方面是经济上对中国的侵略 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 另一方面它使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促进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二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 失败原因 1 从主观上看 制度落后 清朝处于封建社会末期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封建专制统治腐朽 统治者又闭目塞听 愚昧无知 造成政治 经济 军事等方面的落后 政策不利 清政府战前不做认真的准备 战争爆发后 清政府或战和不定或片面求和 组织抵抗不力 未动员民众 清政府是地主阶级的代表 不可能也意识不到人民的反侵略力量 因而不可能发动人民全面参加反侵略战争 2 从客观上看 敌我力量对比悬殊 西方国家先后完成工业革命或第二次工业革命 在经济 军事等方面处于优势地位 20世纪以前 资本主义国家在侵华问题上的关系以勾结为主 中国人民面临列强的共同侵略 3 根本原因 落后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 2 趋势 1 由人民群众的自发斗争逐步向有组织 有准备的自觉斗争转变 2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规模不断扩大 水平不断提高 由附属于政府逐步走向独立 3 影响 1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显示了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不屈的斗争精神 2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a 主张武力解决争端b 抨击西方殖民侵略c 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d 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 解析b本题考查对义和团运动的理解 既然讽刺打打杀杀 故a项排除 因为义和团有盲目仇外的倾向 外国侵略客观上传播了先进思想文化 故c项排除 d项虽然正确 但与b项相比 b项更是作者的深刻用意所在 考点一两次鸦片战争 例1 2012 北京文综 t15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 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若对此进行补充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西方国家希望通过 最惠国待遇 获得更多权益b 西方国家想借 修约 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 清朝政府没有遵守 南京条约 各项条款的规定d 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思路点拨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 英国联合美法两国 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 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 遭到拒绝后 就决定采取武力解决问题 b项正确 鸦片战争后签订的 南京条约 附件中规定了 最惠国待遇 a项不正确 c项与史实不符 总理衙门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设置的 排除d项 答案 b 考点二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例2 2011 全国课标文综 t31 1900年6月21日 清政府颁布 向各国宣战懿旨 6月26日 两江总督刘坤一 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 东南保护约款 规定 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 长江及苏 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 两不相扰 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 这表明 a 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 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 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 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东南保护约款 强化而非遏制了列强在华势力 a项错误 清政府宣战 而地方政府勾结列强充分表明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答案 b 一 选择题1 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 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 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 这是可以断言的 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次战争 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 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a 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b 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c 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d 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解析a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 是要开拓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 它是在清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 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工业革命后进行全球扩张的结果 2 安德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记载 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 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 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 强迫中国接受 中国被迫接受他们的 条件 后发生的变化有 外国商船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 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权利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a b c d 解析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变化的把握 实际考查的是 南京条约 的内容及其影响 外国商船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和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权利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有关 3 从17世纪中期开始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 西方列强为拓展商品市场 加快对外殖民掠夺 把亚非拉地区很多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 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 从下图所示的废墟中 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图片内容见证了 a 近代中国主权的完全沦丧b 英法联军的暴行c 洋务运动的破产d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解析b通过图片 可以看出反映的是火烧圆明园的历史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英法联军接连攻陷天津 北京 在北京火烧圆明园 犯下滔天罪行 4 某年 英国伦敦一本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新闻漫画 描绘了日本人的形象 解析图片 该新闻事件应该是 a 甲午中日战争b 巴黎和会c 抗日战争d 明治维新解析a从漫画中日本人 中国人的穿着等可判断 当时的中国人应是 清朝官员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这件事应该是1894 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 5 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的某运动时说 其勇锐之气 殊不可当 真是令人惊奇佩服 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 外国人才知道 中国还有民族精神 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他所评价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b 义和团运动c 五四运动d 国民革命运动解析b1898年开始的义和团运动 使西方列强看到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 皆无此脑力与兵力 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 故瓜分一事 实为下策 从而使列强放弃了变中国为完全殖民地的企图 6 上谕以永禁设或入与诸国 即列强 仇敌之会 违者皆斩 这项规定出自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解析d材料内容是 辛丑条约 的规定 意思是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故应选d项 二 非选择题7 阅读下列材料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 全球通史 中写道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 骄傲自满 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1839 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 第二次是1856 1858年同英 法的战争 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 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 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 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 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请回答 1 斯塔夫里阿诺斯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的叙述正确吗 为什么 2 说明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 为什么说 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产生了一个新中国 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因素 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近代史上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失败原因及列强入侵所产生的客观影响 第 1 问 材料中对三次战争失败的原因只归于中国人闭关自守 骄傲自满 很明显没有归结到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与资本主义的强大 第 2 问 三次战争的灾难结合教材知识归纳即可 第 3 问 要从列强入侵时带来的西方文明及中国人的抗争精神及民族意识的觉醒等方面综合认识 新中国 的产生 答案 1 不完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