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从线性到非线性 企业成长 理论回顾 现状与展望 张玉明 刘德胜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0 摘 要 从最初企业是生产函数 契约到企业是复杂适应系统的认识深化 企业成长的理论研究开始 从线性向非线性过渡 本文以企业成长理论从线性到非线性转变为主线 梳理企业成长理论的演进脉络 通过对众多理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及其适用边界和应用性分析发现 非线性在企业成长过程发挥了主导 作用 并指出从内生和外生两方面互动的视角建立非均衡 非线性有机统一的企业成长机制 可对企业成 长规律给出更合理的理论解释 关键词 线性分析 非线性分析 复杂性 企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285 2010 01 0023 06 收稿日期 2009 06 12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机制研究 编号 07BJ Y008 山东省自然科 学基金项目 山东省企业自主创新的资金支持模型构建及其效用分析 编号 Y2006H06 阶段性成 果 项目主持人张玉明教授 作者简介 张玉明 1962 男 山东济南人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经济学博士后 博士生导师 刘德胜 1980 男 山东淄博人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一 引言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 经历了线性到非线性的 发展 线性科学认为因果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有 什么样的因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果 以线性时间可 逆和还原论的均衡为特征 20世纪60年代后 通过对混沌 孤子和分形理论的研究 关于部分 如何到整体的解释与传统理论已有很大区分 事 物 系统 关系的生成不再是简单的从量变到质 变的必然过程 而是通过不断竞争 跌代 突 变 从无序到有序 非直线性 具有较高波动性 的过程 以静态 可逆 孤立 还原为主要特征 的线性分析模式已难以解释纷繁复杂的社会现 象 所以有必要建立和形成新的研究范式 渐渐 地以还原论 简化论和机械决定论等为主要理念 和方法的牛顿力学线性思维方式 开始向建立在 耗散结构 协同论 突变论等基础上的非线性分 析范式转变 从企业成长理论的研究历程来看 对企业的认识经历了从生产函数 契约 到生物 体 再到后来的复杂系统等的转变 这实际是我 们对世界的认识在企业中的反映 通过重新审视 企业成长理论 分析其演进的内在逻辑 探索企 业成长理论研究的方向 即从线性到非线性 认 为企业成长应当从内外互动的角度建立起非线性 成长机制 方可有效解决企业成长中存在的问 题 二 回顾 线性企业成长理论形成 企业成长理论思想渊源久远 从马歇尔对企 业成长规律的阐述到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 以及 彭罗斯的企业成长论和钱德勒现代工商企业成长 论 再到纳尔逊和温特的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 爱迪斯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等 对揭示企业生存 和成长规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世纪以斯密 1776 1 为代表的古典经济 学诞生 他认为企业存在的理由是获取规模经济 利益 企业成长取决于市场范围和分工程度 可 以用企业雇佣人数和分工程度作为企业成长的度 量标准 这实际上是从企业外部来看待企业成 长 不重视要素之间的深层次关系 在以牛顿力 学为主导的时代 经济学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难 免受到牛顿力学的影响 分析和处理问题过程中 2010年第1期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No11 2010 总第160期 Journa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General No1160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带有机械论的痕迹 19世纪新古典经济学出现 此时是经典物 理理论的鼎盛时期 学者在研究经济问题时会自 然地 借 用 本 体 论 和 机 械 论 隐 喻 马 歇 尔 1890 2 在坚持规模经济决定企业成长古典观 的同时 从规模经济 市场结构和企业家理论等 方面论述了企业成长 指出经济学家的目标在于 经济生物学等 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家把企业抽 象成一个同质的 黑箱 致力于建立一般均衡 体系和机械力学式的科学 属于简单性世界观 事物运动过程都是可逆的 20世纪初的新制度经济学派打开了企业 黑箱 科斯 1937 3 开创了交易费用理论先 河 他认为企业成长动力源自交易费用的节约 威廉姆森 1975 4 用资产专用性理论来解释企 业规模或边界 企业边界的扩张或收缩服务于最 大限 度 节 约 交 易 成 本 目 的 格 罗 斯 曼 等 1986 5 通过强调资产所有权重要性 进一步 明确纵向一体化的含义 他们的研究丰富了企业 理论研究 但不忽视企业生产属性 仍是一种静 态或比较静态分析 没有考虑企业与环境的互 动 企业的出现具有机械式的决定性等 新制度 经济学还处于线性范式框架下 20世 纪50年 代 彭 罗 斯 Penrose 1959 6 对企业成长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 析 认为企业成长是纯粹的内因成长 后来学者 对其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完善 沃 纳 菲 尔 特 1984 7 认为企业是通过创新 变革和强化管 理等手段积蓄 整合并促进资源增值进而实现企 业持续成长的过程 普拉哈拉德等 1990 8 认 为企业竞争优势来自于企业配置 开发与保护资 源的核心能力 上述理论主要从企业内部进行研 究 没有关注外部环境变化产生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 钱德勒 1977 9 分析了 大型工商企业的成长历程 得出工商企业诞生和 成长是市场和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他认为真正 的企业成长或企业成长为大企业是现代工商企业 出现以后的事情 钱德勒的研究对企业成长理论 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0世纪80年代 纳尔逊等 1982 10 在借 鉴生物进化论的遗传 变异 自然选择思想的基 础上 建立了惯例 搜索 选择环境的分析逻 辑 他们认为在企业的组织活动中 资源 能力 或知识在组织的分工协作过程中表现为具体的惯 例 构成了企业组织成员决策活动的前提 是推 动企 业 成 长 演 化 的 关 键 因 素 陈 敬 贵 2005 11 爱迪斯 1989 12 则指出企业有自己 的生命周期 并将生命周期分为孕育期到死亡期 共十个阶段 生命周期理论是将企业作为一个整 体来考察其成长和发展 强调了企业发展的阶段 性和作为整体的生命有限性 常见的企业生命周 期模式是有限增长曲线 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呈现 出来的多样性 复杂性和企业发展未来可能遵循 的路径 尚缺乏相应的理论依据 以上说明 企业成长研究呈现出从外部向内 部 从同质性向异质性 从静态分析向动态分 析 从企业是生产函数到企业是契约再到企业是 生物体的演进特征 具体而言 斯密等思想中所 蕴含的企业成长理论萌芽以及科斯的交易费用理 论 从企业外部寻求企业成长的原因 彭罗斯等 的研究逐渐转向了企业内部 对企业的认识更加 深入 找到了成长的根源所在 这对企业成长理 论发展有重要意义 无论是新古典经济学还是新 制度经济学主要采用静态分析方法 用线性函数 来表示企业的投入产出 构成生产函数的不同要 素作用是线性的相互作用 企业系统的未来性质 就可以根据生产函数和初始状态预测出来 这是 用决定论的方式处理企业成长问题 尽管马歇尔 运用了进化论思想解释企业存在和成长问题 但 受当时经济力学思想的限制 他仅把企业的生存 竞争当作是一种数字化的机械运动 后来的企业 内生成长论 企业演化理论以及生命周期理论 主要开始借鉴进化论等研究成果从仿生化的角度 对企业成长和发展问题进行动态分析 把企业作 为一个生命体来看待 尤其是演化理论引入不确 定性 初始条件差异等分析企业行为 有助于深 化对企业成长的认识 但如何将企业系统与周围 世界相结合 寻找该过程的非线性规律 建立完 善的理论体系 还是一个难题 三 现状 由线性到非线性转变 企业作为人造系统 具有类似于人的生命的 诸多特性 是一个复杂系统 要素之间呈非线性 相互作用 随着复杂性理论在企业成长研究中的 应用 才使得对企业成长的理论研究从 线性 上升到 非线性 从 均衡论 上升到 非均 衡论 的新范式 一 产生背景 线性企业成长理论多以一般的系统理论或经 42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验为依据 强调企业系统的相关性和开放性 忽 视其非线性运行机制所导致的复杂性 对企业成 长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涉及较 少 线性关系在不确定性 复杂性和动态性等特 征的现实世界中并不多见 建立在其之上的理论 是扭曲了的图景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随着 耗散结构论 协同论和突变论 混沌理论 分形 理论 超循环理论等的诞生与发展 人们认识到 以还原论 机械决定论等为主要理念和方法的分 析范式 只适合描绘简单的 线性的世界 对非 线性和复杂的现实世界显得无能为力 以桑塔非 研究所 SFI 为代表的研究将企业理解为复杂 适应系统 从不同层面分析企业系统内各要素及 企业系统与环境的非线性作用 研究企业成长过 程 这使得对企业成长的研究从线性逐渐上升到 非线性 非线性是相对线性而言的 是指变量之间没 有数量上的严格比例关系和图形上的直线关系 多数学者认为非线性是复杂性产生和演化的动力 机制 这表明非线性不等于复杂性 而是非线性 导致了复杂性 目前非线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 几个方面 1 耗散结构 它是在远离平衡态的 非线性系统中所产生的一种稳定的自组织结构 其形成需要具备系统的开放性 远离平衡态 具 有正负反馈的非线性动力学过程三个条件 2 混沌是指来自确定系统中的随机现象 具有表观 的无序 有序有律以及无序与有序的互补等性 质 3 分形 通常把在结构 功能 和信息等 方面具有自相似的研究对象统称为分形 陈忠 等 2005 13 具有自相似 层次化结构 非线 性等特征 4 自适应 学习与演化 主要分析 生命系统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 通过环境变化来 调整行为模式和内部结构 二 企业成长理论的非线性研究现状 企业是一个复杂性系统 将复杂性理论应用 到企业成长研究中将可能对企业成长理论发展带 来新启示 据此以非线性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在 企业领域中的应用为线索 分析企业成长理论的 演进逻辑 11 系统动力学 福瑞斯特 1961 14 最早 把系统动力学应用于企业研究 这对国内外学者 从系统动力的视角研究企业的成长问题起到了很 好的推动作用 使得系统动力学在企业成长理论 的研究中应用获得高度重视 圣吉 1990 15 提 出了九个系统动力学 基模 其中成长上限 舍本逐末等系统 基模 的形象描述 推动了系 统动力学在企业成长研究中的应用 国内学者杨 文斌 2006 16 认为企业成长是一个复杂的动态 过程 涉及的所有变量相互关联和作用 构成了 一个 复 杂 的 非 线 性 反 馈 系 统 许 晓 明 等 2007 17 指出要通过各种制度安排来激发企业 动力系统内各因素的活力 还要注意各动力要素 间的协调配合 方可为企业成长提供持续的动 力 动力学理论为研究企业成长提供了一种动态 分析机制 使得对企业的理论研究更加贴合实 际 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但从现有成果来看 将 系统动力学理论运用到企业成长的研究中还很不 完善 仍有很多问题尚需进一步深化 21 耗散结构 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化发展 趋势 企业所处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如何适 应环境变化 推动企业成长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 题 耗散结构理论 普利高津 1969 18 的出现 为企业的成长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 国内已有学 者开始运用耗散结构理论研究企业 任佩瑜 2001 19 以企业管理为研究对象 提出了管理 熵 管理耗散结构的概念 并分析了企业组织演 化的规律 史修松 2006 20 认为管理熵 管理 耗散结构与企业组织之间 在环境影响下存在着 非线性的此消彼长 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的复杂 的矛盾关系 从而构成一个企业开放复杂的系 统 以上分析表明 我国学者主要以企业管理为 研究对象 没有将企业成长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 系统进行细致研究 但耗散结构理论在企业管理 中的应用 却使得人们更好地认识了企业的开放 性和自组织等特性 为深入研究企业成长问题提 供了基础 31 混沌与分形 企业系统本质上是一类非 线性的复杂系统 混沌理论为研究企业系统提供 了新的范式 彼得斯 1987 21 指出现有 牛 顿 型的组织必将为 混沌 型组织所代替 20 世纪90年代的管理将逐渐从控制走向混沌 日 本学者野中郁次郎 1988 22 通过分析日本企业 历史演变发现 混沌理论可以用来说明这一发展 过程 中 呈 现 出 来 的 复 杂 性 现 象 刘 洪 等 1998 23 应用混沌理论分析了企业系统的演化 范如国等 2002 24 通过数量分析揭示了分形在 企业制度创新中的作用 阐述了企业制度分形研 究的价值 尽管利用混沌理论对企业成长的研究 52 第1期张玉明 刘德胜 从线性到非线性 企业成长理论回顾 现状与展望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较少 也不够深入 缺少从数据分析中揭示企业 成长中的混沌问题 但可以看到 混沌理论与企 业的结合 为探索不确定环境中的企业成长规律 提供了新思路 41 复杂系统 随着对复杂性问题的研究 多数人认识到企业应是一个具有生物特性和社会 属性的复杂系统 事物之间的非线性作用打破了 空间和时间的对称性 呈现对称破缺 对企业成 长的研究应纳入非线性演化的新范式中 运用非 线性方法分析企业成长规律及寻求促进其成长的 发展机制 陈士俊等 2004 25 分析了高技术企 业的复杂性 指出应运用复杂性科学研究高技术 企业成长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马若鹏等 2006 26 认为高科技企业是在各子系统间矛盾 运动的内生动力和环境影响的外生动力推动下 并通过知识管理加强了各要素间 系统与外部环 境间的信息和知识的交流 实现企业持续发展 杨淑娥等 2006 27 认为高科技企业成长是系统 内各要素以非线性的方式相互作用 耦合 同时 在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 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过程 中 进行自组织 自适应和自演化实现的 从企业成长理论的非线性研究看 企业系统 各元素以非线性方式相互作用 相互制约出现协 同效应 使整体系统呈现子系统所不具备的性 质 使企业成长过程呈现复杂性 成长过程的复 杂性是由于要素之间的非线性作用引起的 运用 非线性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才可能揭示企业成长的 内在规律 通过从线性分析逻辑到非线性分析逻 辑回顾有关的企业成长理论 目的是为厘清学者 在深层次的思维分叉 从科学哲学的层面分析比 较企业成长理论异同 将不同的企业理论分别兼 容到两种分析范式下的理论框架 贯通不同流派 的研究范式 探索企业成长理论完善和发展的新 方法和新思路 但这种分析仅是尝试性的 如何 更清晰地分析企业理论间的内在逻辑 在实际中 能有针对性的选择加以应用 还需要一个较长的 过程 四 展望 企业成长理论非线性研究 前述分析表明 用非线性理论和方法对企业 成长进行多角度 多层面的系统研究还不完善 从这层意义来说 将非线性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揭 示企业的成长机制 不仅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种新 的视角 从而把企业成长的理论研究引向深入 并在促进其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方面获得更多地 启示 一 成长机制 经济过程或经济现象都可能受其它经济因素 的影响 不会孤立地存在或发生 各种经济过程 或活动构成一个复杂系统而存在 复杂系统中既 存在线性关系又存在非线性关系 非线性在系统 演进中起主导作用 企业成长中呈现的复杂多变 性正是由于非线性所导致 企业是由不同的行为 主体 人所组成 这是企业开展活动的智能 体 能够产生自组织 涌现等行为 通过适应环 境来维持生命 实现成长和发展 企业发展是系 统自适应的复杂过程 不仅要受内部条件作用 还要受外部环境影响 企业系统内部要素与外部 环境要素以非线性方式相互耦合 相互影响 使 得企业不断从一种有序达到另一种有序 也正是 要素之间的非线性作用 构成了影响企业的非线 性成长机制 该机制包括内生机制和外生机制 把企业内部要素耦合产生的拉动作用称为内生成 长机制 而把外部环境所带来的竞争压力 迫使 企业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推动作用称为外生成长机 制 其中 内生机制是成长的根本动力 而外生 机制是必要条件 外部要素通过影响内部要素作 用于企业 此外 企业也会对外部环境产生影 响 二 非线性成长轨迹 非线性作用是企业产生复杂行为的根源 不 仅表现为影响企业成长的要素多样 还表现为企 业成长过程中出现突然由盛转衰等现象 为描述 要素间的非线性作用所导致的企业成长路径变化 特性 引入函数关系并通过几何图形分析其演进 轨迹的变化 式 1 G X Y K f Xm Yn 1 其中 X Y分别表示内生机制和外生机制 K是与X Y两个量相关的综合变动量 为 X Y的系数 m n分别为内生和外生机制的构 成要素个数 G X Y 表示内生 外生机制的耦 合作用产生的参量 在式1基础上 引入表示企业成长状况的成 长性向量Z 以G为横坐标 Z为纵坐标 构建 G Z坐标系 简单描述企业在空间中的演进轨 迹特征 如图1所示 图1表明 随着G逐渐增加 企业呈现波 动性成长和演进态势 长期发展中可能出现持续 成长 有持续无成长 迅速衰退直至死亡等情 62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图1 非线性作用下企业成长路径图 形 虚线表明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从成长到 迅速衰退 这是由于在发展过程中 企业系统从 外部引入的负熵流不足以抵消熵增的增加 即企 业系统不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结 构 使企业系统处于一种紊乱的状态 或者是因 为没有 涨落 的出现 使企业陷入了 动态停 滞 状态等 下面根据变量 Xm Yn的变化 分别分析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路径特点 首先 假定Xm恒定 当Yn发生变化时 即 外部环境发生改变 由于K是一个与自变量有关 的量 设在该情形下为K1 这样可以把式 1 改 写为 G X K1 f Yn 2 对于外部环境发生变化 分两种可能的情形 讨论 一种是外部环境恶化带来威胁 如果企业 不做出及时调整 可能导致企业内部结构无法与 变化了的环境相匹配 诱发系统熵增增强 无序 增强 有序衰弱 导致企业成长变缓甚至衰退 图1虚线 另一种是外部环境朝着有利方向发 展 使企业系统内部达到新的有序 呈现较快的 发展趋势 图1下凹实线 随着Yn的继续变 化 可能导致企业内部结构无法与之匹配 成长 放缓甚至走向衰亡 其次 假定Yn恒定 当Xm发生变化时 即 企业的内部条件或结构发生变化 由于K是一个 与自变量有关的量 设在该情形下为K2 这样可 以把式 1 改写为 G X K2 f Xm 2 仍分两种情况讨论 一种是企业初始内部条 件差 不能适应环境变化 随着企业发展 内部 结构得以调整 逐渐适应环境变化 即企业从无 序到了一种新的有序 或企业可以不断地从外部 环境中引入负熵流 但熵增与负熵流无明显地悬 殊变化 即企业系统在达到质变的阈值前 没有 随机 涨落 因子的出现 系统落入有持续无成 长的 停滞 陷阱 在图形上主要表现为一段近 似水平的曲线 这说明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应结合自身特点 优化内部结构 建立完善的内生机制 同时要甄 别外部环境中的重要要素 促进内生和外生要素 发生持续的交互作用 通过自组织 涌现等方式 促进企业快速成长 其次 要保持一个 活 的 有序结构 即要不断与外部环境发生物质流 能 量流和信息流交换 要使开放体系始终处于远离 平衡和非线性的状态 保证企业出现耗散结构的 可能性 最终能否出现还需要达到一定的阈值 因此 一个耗散结构出现的触发器就是必须的 即在开放的 远离平衡的 非线性体系内要有 涨落 产生 这是防止企业落入有持续无成长 或有成长无持续 陷阱 的关键 由于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众多 致使其成长 中呈现出大量非线性现象 这也说明只有运用非 线性科学方法研究其成长问题 客观上才会有助 于揭示其成长规律 从而为建立推动企业发展的 持续成长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无论从理论 依据还是从方法论上来说 运用非线性科学的方 法研究企业成长 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但要完善 非线性企业成长理论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立 足企业是具有生命体特征的复杂系统的假设 运 用复杂性科学方法 从企业与环境互动 内生机制 与外生机制相结合的角度 建立非线性 非均衡有 机统一的成长机制 可能会成为真正解决企业成 长的非线性理论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亚当 斯密 国民财富的原因和性质研究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7年 2 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1年 3 Coase R H The Nature of the Firm J Economic 1937 4 386 405 4 Williamson O Markets and Hierarchies Analysis and Anti2Trust Implications 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75 5 Grossman Hart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Ownership A Theory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Integration J Journal of 72 第1期张玉明 刘德胜 从线性到非线性 企业成长理论回顾 现状与展望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Politic Economy 1986 4 691 719 6 Penrose E T 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9 7 Wernerfelt B A Resource2based View of the Firm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84 2 171 180 8 C K Prahalad Gary Hamel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0 3 79 91 9 小艾尔弗雷德 D 钱德勒 看得见的手 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7年 10 理查得 R 纳尔逊 悉尼 G 温特 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7年 11 陈敬贵 企业性质的演化经济学解释 基于对正统经济学解释基础的批判 经济问题 2005年第2期 第 5 7页 12 伊查克 爱迪斯 企业生命周期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年 13 陈忠 盛毅华 现代系统科学学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5年 14 Forrester J W Industrial Dynamics M Cambridge MA MIT Press 1961 15 彼得 圣吉 第五项修炼 上海 上海三联出版社 1997年 16 杨文斌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企业成长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复旦大学 2006年 17 许晓明 张咏梅 企业成长动力系统模型及其动力学分析 上海管理科学 2007年第5期 第65 69页 18 普利高津 尼克里斯 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6年 19 任佩瑜 张莉 宋勇 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管理熵 管理耗散结果理论及其在企业组织与决策中的作用 管 理世界 2001年第6期 第142 147页 20 史修松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组织演化分析 现代管理科学 2006年第6期 第41 43页 21 Perry Pascarella Management Tom Peters Invites Chaos for Survival J Industry Week 1987 2 48 53 22 Nonaka Ikujiro Creating Organizational Order out of Chaos Self2Renewal in Japanese Firms J California Manage2 ment Review 198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山西吕梁市融媒体运营有限公司招聘4人笔试历年常考点试题专练附带答案详解试卷3套
- 2025山东山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集团总部及部分权属单位招聘310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题库附带答案详解试卷3套
- 2025安徽安庆市建筑工程施工图有限责任公司招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人笔试历年备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试卷3套
- 污水处理厂及应急事故水池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2025四川成都九洲迪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结构工程师等岗位测试笔试历年备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试卷3套
- 老旧小区改造及城市更新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氯化镁(药用辅料)行业全景评估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2025三峡能源启动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历年常考点试题专练附带答案详解试卷3套
- 2025年及未来5年市场数据中国铜阀门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雨水资源化利用与管网系统建设方案
- (14)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日常修订版(2017年版2025年修订)
- 【MOOC】《创业团队建设与管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章节期末慕课答案
- 急危重症护理PPT高职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医学遗传学(第3版)课件 7-8系谱上课
- 新概念二Lesson7TooLate知识点总
- 操作工操作考核评分表 - 焊装
- 护理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 GA 576-2018防尾随联动互锁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
-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作业设计
- 计票结果报告单工会
- 食品留样表 (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