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相关介绍 免疫因素在许多人体疾病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肾脏疾病中常有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局部原位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以及T细胞免疫介导的免疫损伤的出现 自身免疫已经成为内分泌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I型糖尿病 Addison综合症均存在自身免疫介导的病理损伤风湿热 病毒性心肌炎和血管炎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复合物形成 自身抗体产生 以及T细胞的活化有关 1 第一节免疫与肾脏疾病 许多肾脏疾病 包括大部分肾小球肾炎和部分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涉及到免疫介导的病理损伤机制 2 发病机制 通常主要包括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局部原位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T细胞免疫介导的损伤 以及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在肾小球肾炎的直接作用 表7 1 这些免疫损伤机制一旦启动 将产生一些重要的炎症介质参与疾病的进程 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3 表7 1肾脏疾病中的免疫参与机制 4 肾脏疾病的免疫学特征 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引起肾脏损伤局部原位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引起肾脏损伤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的作用引起肾脏损伤T淋巴细胞介导的肾脏损伤炎症介导的肾脏损伤炎症细胞浸润见图二 5 图二炎症细胞浸润 6 特征一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机制部分外源性抗原 内源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 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 易沉积在肾小球或被肾小球捕获 可引发炎症介质的释放 导致肾小球的损伤 影响因素免疫复合物的性质 包括复合物所带电荷 大小及循环物存在的持续时间 都能影响其在肾脏中的沉积 7 特征二局部原位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机制通常发生在血循环中游离抗体与肾脏内的抗原结合 这些抗原既可能来源于肾脏组织成分 如IV型GBM胶原 也可能是转移到肾脏内的成分 如电荷吸引带阳离子的蛋白结合到带阴离子的GBM或上皮细胞 这种免疫复合物可激活补体系统 引起免疫病理损伤 8 常见免疫复合物类型 抗肾小球基底膜沉积物针对细胞组分的抗体转移抗原成分图三为原位免疫复合物 9 特征三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介绍该抗体最初是在脉管炎和肾小球肾炎中发现的 其靶抗原分别是髓过氧化物酶 MPO 和蛋白酶 3 PR3 10 机制由于所有的中性粒细胞的颗粒中都含有ANCA抗原 当受到细胞因子刺激后 ANCA抗原可表达到中性粒细胞的表面 并与ANCAs结合 结果导致中性粒细胞粘附到血管内皮细胞上 同时ANCAs也可能与ANCA抗原形成复合物定位于内皮细胞 导致细胞凋亡和坏死 导致疾病Wegener s肉芽肿 显微型多脉管炎及Churg Strauss综合症等系统性脉管炎 11 特征四T淋巴细胞介导的肾脏损伤 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都需要T淋巴细胞的参与 在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T淋巴细胞通过局部的直接损伤和全身的调节机制发挥重要作用 常见的疾病有急性肾小管组织间隙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 12 特征五炎症介导的损伤 炎症的产生都离不开炎症细胞和炎症分子炎症细胞中性粒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肾小球系膜细胞等炎症分子细胞因子 粘附因子 趋化因子 补体等表7 2列出了一些重要细胞因子和其他免疫分子 13 表7 2肾小管肾炎中的细胞因子和其它免疫分子 14 炎症因子对肾小球的损伤的作用 白介素 1 和TNF 能诱导或加剧肾小球肾炎粘附因子可促进淋巴细胞粘附于损伤表面 使淋巴细胞易于从毛细血管中渗透出来并进入肾小球系膜或间质趋化因子也能吸引效应细胞到损伤部位补体能够结合到沉积有免疫复合物中的组织上引起组织损伤 补体的膜攻击复合物能导致细胞溶解 同时补体C3a和C5a的片段具有趋化淋巴细胞的作用 15 表7 3参与肾病的趋化因子 16 2020 2 4 17 常见的与免疫相关的肾脏疾病 膜性肾小球肾炎感染后肾小球肾炎IgA型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的疾病T细胞介导的TIN 18 重点介绍 狼疮性肾炎 SLE 临床表现可能表现为无症状的血尿或蛋白尿 其他一些病人出现肾脏病变 有些人则表现为急性肾衰竭 其致病因素和临床表现均较为复杂 图为狼疮细胞 19 狼疮性肾炎 SLE 发病机制典型的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病 病人体内存在许多抗自身DNA 组蛋白和核糖体的抗体于肾小球的不同成份交叉相互作用 有研究证明 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组蛋白 与肾小球有相同的成份 一旦与肾小球接触 循环的自身抗体就与其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免疫病理损伤 分型见表7 4 20 表7 4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分类 21 第二节免疫与内分泌疾病 介绍自最初证实甲状腺疾病与免疫因素有关以来 自身免疫已经成为内分泌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今 这些原发性疾病如原发性Addison综合症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和多腺体内分泌病综合症等都有共同的自身免疫病理基础 22 内分泌疾病的免疫学特征 发病机制内分泌器官感染炎症阶段 腺体中的炎症细胞产生 干扰素和其他细胞因子 诱导内分泌腺细胞异常表达HLA 分子 增强了局部抗原提呈细胞的功能 表达HLA 的内分泌腺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提呈自身的蛋白给自身反应性T和B细胞识别 通过凋亡导致了内分泌细胞的破坏 并释放其它的能被提呈细胞处理的蛋白 最终产生了自身免疫应答 23 内分泌疾病的免疫学特征 诊断依据免疫组化或免疫测定的方法或生物学活性测定机体内存在的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常见的与免疫相关的内分泌疾病桥本甲状腺炎一过性甲状腺炎综合症Graves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Addison综合征自身免疫性多腺体综合征 24 表7 5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疾病相关抗原 25 重点介绍 自身免疫性多腺体综合征具有明显遗传倾向 包括多种内分泌紊乱的自身免疫性器官功能障碍主要免疫学表现机体产生针对多种器官的循环抗体 局部细胞表达HLA DR 近年来重新对该类疾病进行了新的分型和归类 见表7 6 26 表7 6自身免疫性多腺体综合征的分型 27 第三节免疫与心血管疾病 介绍随着心血管病学及免疫学的发展 现已证实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有免疫病理损伤有关 大多涉及自身抗原 抗体因素 并且早在上世纪70年代 已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发现抗心肌抗体 28 心血管疾病的免疫学特征 感染成为致病的重要因素甲型链球菌感染导致机体免疫异常会引发风湿热 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免疫损伤所致心肌损害导致心肌炎的发生 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在血管壁内膜损伤和脂质代谢失调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免疫调节可影响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而且在主动脉粥样硬化发现有IgG及补体C3成分的沉积 对自身抗体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一步发现 由自身抗体介导的心肌损伤及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可最致心肌功能不全 29 常见的与免疫相关的心血管疾病 风湿热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多发性大动脉炎 30 重点介绍 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 viralmyocarditis VMC 主要是由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灶性或弥漫性急性或慢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爆企业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民法总则课件律师
- 初中选班考试题目及答案
- 新质生产力教育发展中心
- 语文教研组工作方案
- 小学庆祝教师节活动方案
- 清明节小学教育活动方案
- 民族纹样简笔画课件
- 民族法的实施课件
- 民族文艺课件
- 高中教师支教工作计划
- JJF 2180-2024婴儿辐射保暖台校准规范
- 教师信息技术运用与教学创新
- 常益长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 龙门铣床操作规程(3篇)
- 《冠心病》课件(完整版)
- 标志设计(全套课件88P)
- 数字货币投资入门指南
- HG-T 5367.5-2022 轨道交通车辆用涂料 第5部分:防结冰涂料
- 原油加工承揽合同
- QCT268-2023汽车冷冲压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