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孝直中学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同步练习.doc_第1页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孝直中学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同步练习.doc_第2页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孝直中学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同步练习.doc_第3页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孝直中学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同步练习.doc_第4页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孝直中学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同步练习.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孝直中学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同步练习(一)永某氏之鼠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值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又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衣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 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日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导读:永某氏之鼠以为其饱食无祸为可恒,窃时以肆暴,虽能得意于一时,终究要被扫除干净. 注释 :拘忌:拘束和禁忌.值子:值,碰到.子,农历的子年.僮:未成年的仆人.仓廪庖厨:仓廪,粮仓.庖厨,厨房.衣:衣架.累累:一个接一个.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不畜猫犬( ) 2.悉以恣鼠不问( )3.某氏室无完器( ) 4.假五,六猫( ) 二,翻译 1.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_ 2.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_ 三,这则寓言故事中的永某氏之鼠比喻_. 译文:永州有个人,怕犯日忌,拘束禁忌特别过分.他认为自己出生的年份正值子年,而鼠是子神,所以爱护老鼠,不养猫狗,又禁止仆人击杀老鼠.粮仓厨房中,都放纵老鼠恣意妄为而不过问. 从此,老鼠互相传告,都来到某氏家,吃得饱饱的却没有危险.某氏家里没有完好的物品,衣架上没有完好的衣服,吃的大都是老鼠剩下的东西.白天老鼠们成群结队与人并行,晚上撕咬打架,发出各种声音,让人不能安寝,可是他总是不厌烦. 过了几年,某氏搬到了别的州郡,后面的人来居住,老鼠仍和过去一样猖獗.那人就说:老鼠是在阴暗角落活动的可恶动物,这里的老鼠偷咬吵闹又特别厉害,为什么会达到这样严重的程度呢 他借来了五六只猫,关上屋门,翻开瓦片,用水灌洞,奖励仆人围捕老鼠.捕杀到的老鼠堆得像座小山,把它们丢弃在隐僻的地方,臭气散发了数月才停止. 唉!那些老鼠还以为它们吃得饱饱的没有灾祸是可以长久的呢! 答案:一,1.养 2.全,都 3.完整 4.借 二,1.粮仓厨房中,都放纵老鼠恣意妄为而不过问. 2.从此,老鼠互相转告,都来到某氏家,吃得饱饱的却没有危险. 三,窃时以肆暴的得志小人 二.临江之麋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外,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导读:麋在主人的骄宠下,稍大则忘己之麋也,欲与外犬嬉戏,终于被食却至死不悟.可见恃宠而骄终不会有好下场. 注释 :临江:地名,江西省清江县.怛(d ):恐吓.稍:渐渐.使与之戏:即使其与之戏,让狗和小鹿一起玩耍.良:的确.俯仰:周旋,应付. 一,解释加点的词 1.畋得麋麑( ) 2.自是日抱就犬( ) 3.习示之( ) 4.然时啖其舌( ) 5.麋至死不悟( ) 6.走欲与为戏( ) 二,翻译 1.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 _ _ 2.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 _ _ 三,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译文:有一个临江人,打猎时捉到一只小鹿,便把它饲养起来.带进门时,一群狗馋得直流口水,都摇着尾巴跑了过来.那个临江人很生气,把狗吓跑了.从此以后,他每天抱着小鹿接近狗,经常让狗看,叫狗不可乱动,渐渐地又让狗和小鹿玩耍.时间长了,狗都能顺从主人的心愿.小鹿渐渐长大,忘了自己是麋了,认为狗的确是自己的朋友,和狗互相碰撞翻滚嬉戏,越来越亲热.狗怕主人,就跟小鹿周旋玩耍,表现得很友好,但是经常舔着自己的舌头.三年以后,鹿走出门外,看见别家的狗在道上很多,就跑过去想和它们玩耍.那些狗看见鹿,又高兴又愤怒,一起把鹿吃掉了,路上一片血肉狼藉.鹿到死也没觉悟到这是怎么回事. 一,1.打猎 2.靠近 3.给看 4.但是 5.醒悟 6.跑 二,1.麋麑逐渐长大,忘记自己是麋,认为狗真的是我的朋友,互相顶撞翻滚,越来越亲热. 2.那些别家的狗看见它,又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了,路上一片血肉狼藉. 三,恃宠骄横的人决没有好下场.三.盲人识日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 导读:要想了解某种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通过实践了解它.单凭道听途说,走马观花,只能是一知半解. 一,解释加点的词 1.生而眇者不识日( ) 2.他日揣龠,以为日也( ) 3.而人之未达也( ) 4.扪烛而得其形( ) 二,翻译 1.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_ 2.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 _ 三,盲人识日的错误在哪里译文:一生下就眼瞎的人不知太阳是什么样子,便去询问有眼睛视力的人.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像铜盘.盲人敲了一下铜盘,听到了铜盘的响声.有一天他听见钟声,以为那就是太阳.又有人告诉他:太阳的光亮像蜡烛.盲人摸了摸蜡烛,感知了它的形状.有一天他摸到短笛,以为那就是太阳.太阳与钟,短笛相差太远了,而盲人不知道它们的不同,因为他未曾见过而只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事物的道比太阳还要难以发现,而人没有洞晓,那么与瞎子没有什么两样.通达道的人告诉他,即使有巧妙的譬喻,好的引导,也超不过盘和烛的比喻.从盘到钟,从烛到短笛,辗转推求下去,还会有终结吗 一,l.眼瞎 2.古代乐器,形状像笛 3.洞晓 4.用手摸 二,l.即使有巧妙的譬喻,好的诱导,也超不过盘和烛的比喻.2.从盘到钟,从蜡烛到短笛,辗转推求下去,还会有终结吗 三,只了解事物的局部,甚或是皮毛.它告诫我们,单凭道听途说或者走马观花,至多不过是一知半解;要真正了解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亲自实践. 四.牧竖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导读: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狼所表现的母爱令人感动.两牧竖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未免过于残酷.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母爱永远是伟大的. 注释:少顷:不一会儿工夫.致:使.舍此趋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前树又鸣:指前树上的小狼又叫. 一;解释加点的词 l.两牧竖入山至狼穴( ) 2.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 3.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 4.既而奄奄僵卧( ) 二,翻译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_ 三,请说出阅读后的感受. _ 译文:两个放牧的小童进山来到狼洞前,狼洞里有两只小狼,他们商量后分别捉了,各自登上一棵树,两树相隔数十步.不大工夫,大狼回来,进洞见狼崽不见了,神情十分着急慌张.牧童在树上抓扭小狼的脚,耳,故意使它痛叫;大狼听到声音抬头一看,愤怒地跑到一棵树下,一边号叫一边往上爬.其中一个牧童又在另一棵树上使小狼着急地呜叫;狼听到声音四下里看,终于望见,于是放弃这里跑到那里,一边跑一边叫,往树上爬去.刚到这里,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大狼又转身奔去.嘴里不停地叫,脚不停地跑,这样往返数十次,大狼奔跑渐渐迟缓,叫声渐渐减弱;不久气息微弱,很长时间不动了.牧童下树一看,大狼已断气了. 一,1.僮仆 2.着急慌张的样子 3.距 4.不久 二,狼听到声音四下里看,才望见小狼,于是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奔跑号叫如同先前的样子. 三,狼虽是凶残之物,但它表现出的疼爱子女的母性,也令人感动. 五.傅显迂缓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 或指所在,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导读:本篇通过对傅显的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一个个恪守礼教而误事的迂腐书生形象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注释:雅:美好不粗俗.比:等到.适:刚才.假寐:不脱衣服小睡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亦稍知医药( ) 2.或指所在( )3.比相见,喘息良久( ) 4.似乎可虑( ) 二,翻译 1.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 _ 2.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 _ 三,请找出文中关于傅显迂腐,恪守礼教的描写. _ 四,你认为傅显不直接叫醒兰嫂,而最终导致孩子落井的原因是什么 _ 译文:傅显喜欢读书,很能了解文章的意思,也稍微懂得医药方面的知识,本性迟钝,看起来就像迂腐萎靡的老书生.一天,他迈着四方步到集市上,碰到人就问:见到魏三兄没有 有的人指点他在什么地方,傅显就迈着四方步前往.等他见到魏三,喘息了很长时间.魏三问找他有什么事.傅显说:刚才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做针线活,疲倦了在打盹.小儿在井旁玩耍,离井口三五尺远,似乎让人担忧.男女有别,不便把三嫂喊醒,所以跑来找您.魏三非常惊恐,奔往井边,到了那里三嫂已经趴在井口上哭儿子了. 一,l.稍微 2.有的人 3.很长时间 4.担忧 二,l.一天,迈着四方步走在集市上,碰到人就问:看见魏三兄没有 2.刚才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做针线活,疲倦了在打盹. 三,望之如偃蹇老儒. 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 雅步以往. 喘息良久. 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 四,傅显恪守封建礼教,碍于男女有别,舍近而求远. 六.李氏之鸠 (陈子龙)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晋人贾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易焉.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主人绐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至贾家,则舍之去.鸠竟不食,哀号告归.贾人怜其志,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鸩乃食. 导读:李氏鸠鸟对主人忠贞不二,当商人重金买它时,它眷恋故主,绝食抗议,而且整天哀号,表现了誓死不屈的坚强意志.这只人格化的鸠鸟,正寄托了作者陈子龙忠于明朝,忠诚不渝的节操,同时也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向满清屈膝投降的逆子贰臣连禽兽都不如. 注释:陈子龙:明末的一位忠臣义士.明亡以后,他被清兵逮捕,自杀殉国.楹:堂屋前的柱子.贾(g ):做买卖,经商.十金:十两银子.绐(d i):欺哄.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慧( ) 市( ) 且( ) 去( ) 竟( ) 怜( ) 捐( ) 乃( ) 二翻译 1.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_ 2.主人绐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 _ 三,作者在人格化的鸠鸟身上歌颂其美德,寄托其志向.试概括本文的主旨. _ 译文:李氏有一只鸠,能说人话,说话的能力超过鹦鹉,非常聪明,李氏已经养它好几年了.它每天就在走廊厅堂的帘幕之间飞来飞去,从不飞远,晚上就睡在笼子里,来躲避狸猫,老鼠的侵扰.它看到男女仆人有私下里偷拿东西的,摘花毁绿的,一定要报告给它的主人. 有个晋国人在吴地经商,见到了这只鸟,愿意拿十两银子把它买下来.鸠已经觉察到他的意图,就告诉主人说:我住在这里已经好久了,不忍心离开.你果真要把我卖到别的地方去,我将绝食.主人哄骗它说:我有二个朋友想要看看你,看完了就带你回来.到了那个商人家里,主人就抛下它离开了.鸠整天不吃东西,哀呼号叫,要求回去.商人很同情它的忠诚和意志,而且还担心鸠死了而又不能取回银子,于是留下了十分之二的银子作为补偿,把鸠还给了李氏.鸠才吃东西. 一,慧(聪明) 市(卖掉) 且(将要) 去(离开) 竟(始终) 怜(同情,怜悯) 捐(耗费,花费) 乃(才) 二,1.鸠鸟每看到僮仆婢女中有私自拿东西或采摘花朵的情况,就一定报告它的主人. 2.主人骗它说:我有个朋友想要看看你,看了以后马上就带你回家. 三,李氏鸠对故主忠诚不二的坚贞情志,寄托了作者誓死忠于明朝的气节情操,又辛辣地讽刺了那些逆子贰臣,连禽兽都不如. 七.楚人养狙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 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 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ku )者,其如狙公乎 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导读:此篇是一个寓言故事,说明当大众受蒙蔽时,有权势者尚可得逞于一时,一旦大众觉醒,那么蒙蔽大众的人必将被抛弃. 注释:养狙以为生:靠养狙来维持生活.狙(j ),猴类.旦日:(每天)早晨.部分:安排.赋什一以自奉:分给它们十分之一用来自己吃.相与:一起.破栅毁柙:打破栏杆,捣毁笼子.柙(xi ),关兽的木笼.惟其昏而奉觉也:正因为他们还糊涂而没有觉醒.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或不给,则加鞭棰焉( )( ) 2.山之果,公所树与( ) 3.狙公卒馁而死( ) 4.众狙皆寤( ) 5.一旦有开之( ) 二,翻译 1.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_ 2.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 _ 三,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 译文:楚国有一个靠养猴来生活的人,楚国的人称他为狙公.每天早晨,狙公一定在院里分派猴子们干活,派老猴率领小猴往山中采摘草木的果实,上交十分之一用来自己吃,有的猴子不给,狙公就用鞭子抽打它.群猴都害怕他,不敢有违.有一天,有个小猴对众猴说:山上的果树,是狙公栽种的吗 大家说:不对,是天生的.小猴说:不是狙公就不能摘取吗 众猴说:不对,都可以摘取.小猴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靠他分派(去采)为他干活呢 话未说完,众猴都醒悟过来.那天晚上,众猴一起等狙公睡了,打破栏杆,捣毁笼子,拿走了他储存的食物,互相拉着进入树林,不再回来.狙公终于饿死了.郁离子说:世上有用权术来统治百姓而没有道德准则的人,差不多和狙公一样吧!只是他们还糊涂没有觉醒,一旦有人开导他们,使之明白,那狙公之类的欺诈权术就行不通了. 一,1.有的猴(无定指代词) 鞭子 2.种 3.终于饿死了 4.同悟,醒悟 5.开导他们 二,1.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倚靠他而被他役使呢 2.世上有用权术来统治百姓而没有道德准则的人,他们像狙公吗 三,被剥削者一旦觉醒过来,造了反,统治者必将术穷而死. 八.正午牡丹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 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导读:画家善于观察,才能画出常人所不见之处.而要想识画之妙,也非善于观察不可.人做任何事皆如此,岂止一画而已. 注释:其:它,指古画.房敛:花房紧收.善求:善于探求.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其下有一猫( ) 2.何以明之( ) 3.日渐中狭长( ) 二,翻译 1.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_ 2.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_ 三,古人的画惟妙惟肖和丞相吴公能一眼指出画的是正午牡丹的原因,都是_的结果. 译文: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牡丹丛,花下有一只猫,不知道这幅画是精妙还是粗糙.丞相吴公,与欧阳修是儿女亲家,一见这幅画就说:这画的是正午牡丹.怎么证明它呢 牡丹花朵松散下垂颜色发干,这是太阳在中天时的花,猫眼中的黑眼珠像一条线,这是正午时候的猫眼.如果是带着露珠的花,那么花房一定紧紧收敛而且色彩鲜丽润泽.猫眼在早晨和傍晚,眼珠都是圆的,渐近中午就变得又窄又长,到正午时就像弓条线了.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笔下的意境. 一,1.指牡丹丛 2.证明 3.逐渐 二,1.猫眼中的黑眼珠像一条线,这是正午时候的猫眼; 2.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笔下的意境. 三,善于观察 九.三上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导读:名人大家读书尚且做到未尝顷刻释卷,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注释 :钱思公:即钱惟演,吴越王钱俶的儿子,从其父归宋,宋景枯中以枢密副使任西京留守.西洛:西京洛阳.僚属:官府的佐助官.当时,欧阳修,谢绛等都是钱惟演的僚属.经史:经书和史书.小说:杂记类书籍.小辞:指短小的诗词.谢希深:即谢绛,欧阳修的朋友.宋公垂:即宋绶,家富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著名.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钱思公虽生长富贵( ) 2.在西洛时尝语僚属( ) 3.讽诵之声琅然( ) 4.闻于远近( ) 5.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 6.亦笃学如此( ) 二,翻译 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_ 三,文中介绍钱宋两人读书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读书的共同点是( ) a.都喜欢在上厕所时读书. b.都是抓紧时间勤奋读书的. c.都是边读边诵,声音洪大响亮. 四,作者介绍了钱惟演,宋绶两人的读书故事,又补充了自己三上的写作经历,目的是告诉我们_的道理. 译文:钱惟演虽然出生长大在富贵人家,却很少有特别的爱好.他在西京洛阳时曾经对自己的下属官员说,自己一生惟独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书和史书,躺着的时候就读笔记小说,上厕所的时候就读短小的诗词,不曾有一刻放下书. 谢绛也说:宋绶和他同在史馆任职,每次上厕所一定带着书去,诵读的声音洪大响亮,远近都能听见,他专心好学到了这种地步.我于是对谢绛说:我一生所写的文章,大多写于三上,即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这是因为这些时候更有利于构思. 一,1.虽然2.对说 3.形容清脆响亮 4.使听见 5.周密思考,构思 6.也 二,我一生所写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即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写的. 三,b 四,成功来自于勤奋 十.孔子见罗雀者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 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导读:文章借罗雀者之口,说明善惊远害,贪食易得的道理,孔子告诫弟子以所从为祸福,君子慎其所从,可谓警世之言. 注释 :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又借指雏鸟.独:表示转折,相当于却.戆(zhu ng):愚.败:祸乱,祸害.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大雀从黄口( ) 2.孔子顾谓弟子曰( ) 3.利食而忘患( ) 4.善惊以远害( ) 二,翻译 1.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_ 2.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_ 三,孔子教育其弟子要慎其所从,与亲_而远_有相似之义. 译文:孔子看到张网捕鸟的人,捕到的都是黄口的小鸟.夫子问捕鸟人:唯独大鸟捕不到,为什么呢 捕鸟人说:大鸟容易警觉,所以不易捕到;小鸟贪吃,因此容易捕到.如果小鸟跟从易警觉的大鸟,就捕不到;如果大鸟跟从贪吃的小鸟,也能捕到.孔子回头对弟子说:容易警觉就远离了祸害,贪吃就忘记了灾患,这是出自它的本性啊.但是因为所跟随的不同就变成了福或者祸.因此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他所要跟随的人,靠年长者的谋虑就有了保全性命的凭借,跟随年少者的鲁莽就会有灭亡的祸患. 一,1.跟随 2.回头 3.贪图 4.远离 二,1.大鸟容易警觉故难以捕到,小鸟贪吃因此容易捕到. 2.因此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他所要跟随的人,靠年长者的谋虑就有了保全性命的凭借,跟随年少者的鲁莽就会有灭亡的祸患. 三,君子 小人 十一. 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掘:挖.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 ) 2.迷惑失道( ) 3.遂得水( ) 二,翻译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_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_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的来历,现比喻_. 译文: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去征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归途.管仲说: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于是放开老马,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归途.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蚁窝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按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 一,1.通返,返回 2.道路 3.找到 二,1.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2.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三,老马识途 有经验, 能带领新手工作 十二.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无闻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的危害. 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一,1.等到 2.说,讲 3.不如 二,1.得到,获得 2.找到 3.能够 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以讹传讹 十三、陆元方卖宅陆少保,字元方2,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注释】陆少保:字元方,唐朝人,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文化常识】“东都”与“西都”在中国历史上是相对而言的。上文说陆少保“曾于东都卖一小宅”,这是唐朝人说的“东都”,实指洛阳,西都是指长安(今西安市);汉朝人也以洛阳为东都,因为它在国都长安的东西。再往上推,周武王建都镐,称西都,也把洛阳称为东都。后代也有以开封为东都的。东都一度曾被称为“东京”,那么长安便是“西京”。1、解释:直 但 遽 辞2、翻译:子侄以为言 不尔,是欺人也3、说说陆元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十四、钱货入瓶唐扬州有丐者,曰胡媚儿。其有一瓶,与人言:“若钱施满此瓶,则永世福矣!”观者见瓶但容半升,故有施十钱、百钱者,然瓶未见满,人怪之。一富人过,施千钱,仍未见满。有好事者牵一驴,曰:“施驴。”丐者颔之,驴随变之类细绳而入瓶,一市人皆惊。其时有货车过,货主闻之戏言:“能令诸货车入瓶否?”曰:“可。”丐微侧瓶口,货车一一入瓶。货主大驴骇,欲捽丐,而丐已潜入瓶。货主击碎其瓶,一无所有。【注释】瓶:陶制的盛器。施:施舍。好事者:喜欢新奇的人。捽:揪住。【文言知识】“欲”是个多义词。一、指“欲望”。如“求知欲”。成语有“欲壑难填”,意为贪欲像巨大的沟壑难以填满。二、指“要”、“想要”。上文“欲捽丐”,意为想要揪那乞丐。三、指“将要”。成语“摇摇欲坠”中的“欲”即是。1、解释:但 颔 类 骇2、翻译:人怪之 一市人皆惊3、成语“欲盖弥彰”中的“盖”、“弥”、“彰”,分别解释为 、 与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十五、田真兄弟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资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木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知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遂为孝门。【注释】京兆:京城地区。生资:生活资料。然:同“燃”。斫:砍。孝门:此指孝顺父母、兄弟和睦之家。【文言知识】“就”在现代汉语中作副词或连词用,而在文言中多作动词用。上文“明日就截之”,看似可以理解为明天就锯断它,但错了,应理解为明天“走近”它准备锯了。“就”有“走近”、“踏上”、“到”之义。“就学”、“就业”、“就职”中的“就”,均作动词用。1、解释:惟 诸 憔悴 胜 解2、翻译:树木同株 是人不如木也3、成语“行将就木”中的“就”,解释为 ;这个成语意思是十六、樵夫毁山神康熙十五年,余姚有客山行,夜宿山神寺。夜半,有虎跪拜,作人言,乞食,神以邓樵夫许之。明晨,客伺于神祠外,果见一樵夫过之,逆谓曰:“子邓姓乎?曰:“然。”因告以夜所闻见,戒勿往。邓曰:“吾有母,仰食于樵。一日不樵,母且饥。死生命也,吾何畏哉?”遂去不顾,客随而觇之。樵甫采樵,虎突出从竹间。樵手搏数合,持虎尾盘旋久之。虎不胜愤,乃震哮一跃,负痛遁去,樵遂而杀之。客逆劳之。樵曰:“感君高义,盍导我至庙中。”既至,大诟死虎斥神曰:“今竟如何?”遂碎其土偶。【注释】康熙:清圣祖玄烨的年号。余姚:古地名,在今浙江余姚县。觇:悄悄地看。甫:刚。高义:深厚的情义。盍:何不。土偶:指泥塑的山神。【文言知识】上文“有客山行”中的“山行”,是指在山中赶路。“山”作状语用,修饰“行”。又,上文“作人言”中的“人言”,是指像人一样说话“人”也作状语用,修饰“言”。这类现象叫名词用作状语,或名词活用状语。1、解释:作 乞 许 伺 祠 逆 然 且 合 遁 遂 劳 诟 竟2、翻译:仰食于樵 遂去不顾3、上文“因告以夜所闻见”中,“告”后省略了4、山神与考虑合伙谋害樵夫,请用两个成语来概括 ;十七、奇鹰楚文王少时好猎。有人献一鹰。文王见之,爪距利,殊绝常鹰。故文王猎于云梦,置网云布,烟烧张天。毛群羽族,争噬竞搏;此鹰轩颈瞪目,无搏噬之志。王曰:“吾鹰所获以百数,汝鹰曾无奋意,将欺余邪?”献者曰:“若效于雉兔,臣岂敢献。”俄而,云际有一物翔,不辨其形。鹰遂竦翮而升,矗若飞电。须臾,羽堕如雪,血下如雨。有大鸟坠地,度其两翅,广数十里。众莫能识。时有博物君子曰:“此大鹏雏也。”文王乃厚赏之。【注释】距:禽爪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分。云梦:古地名。楚国的大湖泽,在今湖北境内。毛群羽族:此指其他的鹰。轩:高高昂起。竦翮:展开翅膀。【文言知识】“以百数”按原文解释,即用百来计算,那么就是几百,从一百到九百。上文“吾鹰所获以百数”,意为我的鹰捕获的猎物有好几百只。又,“以十数”,即数十;“以千数”、“以万数”,即数千、数万。1、解释:利 噬 曾 坠 雏2、翻译:殊绝常鹰置网云布,烟烧张天3、上文有“俄而”,请在本文中找出它的同义词。十八、雉鸟报复有猎于山者,射雄雉而置雌雉,或扣其故,曰:“置雌者留以招雄也,射雌则雄者飏,并获则绝矣。”数月后,雌果招一雄雉来,猎者又射之。如是数年,获雄雉无数。一日雌雉随猎者归家,以首触庭前香案而死。后其家人死相继,又为讼累而荡其产,未几猎者亦死,竟绝后。或曰:“人莫不爱其伉俪,鸟亦然耶。”猎者之计虽狡,而雉鸟之报更惨矣。【注释】:雉:俗称野鸭。飏:飞扬。香案:放香炉的长条的桌子。【文言知识】“置”是个多义词。上文“射雄雉而置雌雉”中的“置”,是指“放下”、“留下”。又指“设立”,如“清初置该县”,意为清朝初年设立该县。又指“搁开”,如成语“置之不理”、“置之度外”。又指“购办”,如“置小屋数间”。1、解释:未风 伉俪2、翻译:或扣其故 并获则绝矣 又为讼累而荡其产鸟亦然耶 ;而雉鸟之报更惨矣3、成语“置若罔闻”中的“置”与“罔”,分别解释为 与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十九、桑中生李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