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篇 第五单元 专题二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生态环境保护课件.ppt_第1页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篇 第五单元 专题二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生态环境保护课件.ppt_第2页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篇 第五单元 专题二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生态环境保护课件.ppt_第3页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篇 第五单元 专题二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生态环境保护课件.ppt_第4页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篇 第五单元 专题二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生态环境保护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功能及生态环境保护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 2014 全国课标 31 某陆地生态系统中 除分解者外 仅有甲 乙 丙 丁 戊5个种群 调查得知 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 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20 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 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 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 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 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 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 3 一般来说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 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碳在 和 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解析 1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传递效率为10 20 据表中能量值可以确定戊是第一营养级 乙和丙为第二营养级 甲为第三营养级 丁为第四营养级 进而确定食物网应该是 2 由 1 中可知 甲和乙为捕食关系 在此食物网中戊是生产者 其他种群乙 丙 甲 丁均为消费者 3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主要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就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如c h o n p s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流动 碳主要以co2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答案 1 2 捕食消费者 3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群落无机环境 2 2014 全国卷 33 现有a b两个密闭 透明的生态瓶 其生物组成和光照条件见下表 一段时间后 发现a瓶的生态系统较b瓶的稳定 注 表示有 表示无 请回答 1 a瓶中微生物 浮游藻类 水草和浮游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 浮游藻类和水草的种间关系为 2 一段时间后 b瓶中浮游藻类种群密度 原因是 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 原因是 3 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 解析 1 一定区域中全部生物的总和构成生物群落 因此a瓶中的微生物 浮游藻类 水草和浮游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浮游藻类和水草都为生产者 会争夺光照 生态瓶中的无机盐等 因此两者为竞争关系 2 b瓶缺乏光照 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因此一段时间后浮游藻类的种群密度将降低 藻类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但使其数量减少 也会导致瓶内o2含量减少 而浮游动物以植物为食 因此浮游动物会因食物和氧气不足导致其种群密度降低 3 在生态系统中 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最终分解成无机物 重新供生产者利用 答案 1 生物群落竞争 2 降低没有光照 藻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降低氧气与食物不足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 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最终分解成无机物 本考点属于高考热点 考查内容涉及生态系统的成分 营养结构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等 考查题型多样 内容丰富 近年高考对依据情境信息自行构建食物网及能量分流模型考查更多 再根据两者中有 3 个指出箭头的d为 有 3 个指入箭头的c为 最后根据d a a b d b 确定a为 b为 2 若问d a b具体是什么生物 则d主要为绿色植物 a主要为动物 b主要为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生产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消费者 分解者 2 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的 三个角度 1 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 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 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 甚至可能不属同一物种 2 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 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3 在食物网中 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 如狼和狐之间既有捕食关系 又有竞争关系 3 能量在各营养级间流动过程分析由此可见 1 摄入量 粪便量 2 用于生长 发育 繁殖量 3 一个营养级粪便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量 而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同化量 同化量 呼吸量 4 信息传递的 三种类型 与 三类功能 1 三种类型 物理信息 信息 信息 强调肢体语言 2 三类功能 个体生存所必需 种群所必需 调节 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化学 行为 繁衍 种间关系 1 2014 江苏卷 10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 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b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c 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 20 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 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再悟高考 解析蓝藻水华是大量无机污染物排到江湖中导致藻类大量繁殖 为物质循环而不是能量流动 a错误 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主要为太阳能 也可能来源于化学能 如硝化细菌 硫铁细菌等化能自养型生物 b错误 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中10 20 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 c错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和循环往复性 因此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群落被生物利用 d正确 答案d 2 2014 天津卷 3 图a 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 生命物质总量 金字塔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b 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c 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低d 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解析信息传递普遍存在于生态系统中 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a正确 图a和b中的动 植物的种类不确定 无法判断两图中有几个营养级 b错误 城市生态系统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c错误 图b中人的数量明显多于植物的量 应有外界能量流入 d错误 答案a 3 某最高消费者为三级消费者的生态系统中的 食物网 如图所示 其中各物种 甲 戊 间的连线表示两者存在捕食关系 且戊是唯一一个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物种 图中代表生产者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创新预测 解析由 戊是唯一一个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物种 可知 图中所有食物链的终点均为戊 除丁不能做食物链的起点外 其余三个物种均可为食物链的起点 但结合 最高消费者为三级消费者 即该生态系统只有4个营养级可知 该 食物网 中各食物链的起点只能是乙 即乙为生产者 b正确 答案b 4 2014 湖北天门调研 甲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 乙图表示在该生态系统中 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 请据图分析回答 1 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 形式进行循环的 2 pm2 5及雾霾的形成主要与图中 填数字或字母 过程有关 3 乙图中a表示 的能量 b比a的能量少的原因是 4 如果乙图中的初级消费者为猪 为提高猪的生长速度 有人在猪舍播放轻音乐 可使猪心情愉快 减少疾病 音乐属于信息传递中的 信息 这种方法的运用涉及到猪的体内稳态调节中的 调节机制 解析 1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 2 化学燃料的燃烧是当今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因 3 图乙中a表示初级消费者摄入量除去其粪便后的能量 应为初级消费者同化量 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总会有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 所以b比a的能量少 4 音乐 属 物理信息 该物理信息被猪接受 可提高其免疫能力 此可反映猪的内环境稳态调节中的神经 体液 免疫调节网络 答案 1 co2 2 3 初级消费者同化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4 物理神经 体液 免疫 1 生态系统中三大类生物成分的作用 1 生产者 是自养生物 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 消费者 是寄生或捕食型异养生物 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 分解者 是腐生型异养生物 是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 2 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并不全部参与构成食物链一条食物链起点一定是生产者 分解者与无机环境不参与构成食物链 3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三点提醒 1 10 20 是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 不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传递效率 2 某营养级的 粪便 中的能量不同于 尿液 中的能量 前者应归于上一营养级 是未被该营养级利用的能量 含在上一营养级同化能量的80 90 中 后者则归于该营养级 是该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中的一部分 含在上一营养级传递来的10 20 的能量中 3 流经各营养级的总能量 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 固定 而不能说 照射 对各级消费者而言强调关键词 同化 而不能说 摄入 或 储存 4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不仅发生于生物与生物间 也发生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生态环境保护 1 2013 全国卷 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 分别是鳙鱼 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 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 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 回答下列问题 1 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 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 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 的种群数量 捕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对 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 2 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 则短时间内会导致 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3 若池塘施肥过量 一段时间后 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个 它们是 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 再经过一段时间后 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 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 使水体变黑发臭 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解析 1 施肥能够为浮游植物b提供矿质元素 有利于其生长 从而直接提高浮游植物b的种群数量 小型野杂鱼以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为食物 和鳙鱼争夺食物 氧气 生活空间 与鳙鱼存在竞争关系 2 池塘中存在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b 浮游动物a 鳙鱼 大量捕捞鳙鱼后 浮游动物a被捕食的量减少 导致其对浮游植物b的摄取量增大 因此短时间内浮游植物b的数量大量减少 3 池塘施肥过量 导致浮游植物b大量繁殖 覆盖水面 水中溶氧量降低 使水中的浮游动物和鳙鱼无法正常生存而逐渐死亡 题目中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答案 1 浮游植物b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食物氧气 或溶解氧 2 浮游植物b 3 浮游动物a和鳙鱼氧气 或溶解氧 分解者 2 2010 全国新课标 假设a b c 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 其a c d的营养关系为a c d a与b的关系如图 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 请回答 1 该生态系统中 a和b的种间关系是 2 若d大量死亡 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 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 3 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 c和d种群密度将会 4 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 经过一段时间 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说明该系统具有 与热带雨林相比 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填 低 或 高 5 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 捕获了50个个体 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 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 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 c种群的数量约为 个 解析a和b曲线呈现 你死我活 为竞争关系 在食物链中c的天敌d减少 因而c在短时间会增加 a会减少 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 抵抗力稳定性差 答案 1 竞争 2 ca 3 降低 或快速降低 4 恢复力稳定性 或自我调节能力 低 5 400 高考对本知识点的考查多渗透于生态系统结构 功能中进行综合性考查 内容涉及生态系统稳定性原理 两种稳定性内涵及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防范等 1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 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其基础是 即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1 生态系统的成分单纯 营养结构简单 自我调节能力 2 生态系统的成分复杂 营养结构复杂 自我调节能力 负反馈调节 弱 强 2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解读 3 生态系统稳定性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迅速丧失 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4 几类常考的环境问题 1 温室效应 过量排放 2 酸雨 等过量排放 3 臭氧层破坏 过度使用 4 水体富营养化 n p等无机污染所致 5 水体发黑发臭 生活污水等有机污染所致 6 生物多样性锐减 生活环境的改变和破坏及外来物种入侵 co2 so2 氟利昂 5 生物多样性三个层面 三种价值与四类保护 1 三个层面 多样性 同物种内 多样性 多样性 生态系统 遗传 物种 1 判断正误 1 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一定存在反馈调节 2014 广东卷 2 2 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一定存在反馈调节 2014 广东卷 2 3 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2012 江苏 24b 再悟高考 4 互花米草原产美洲 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 属于生物入侵 2011 江苏 20a 5 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2010 北京 5d 6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福建 2c 2 2014 江苏卷 17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 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c 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d 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 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 解析捕食者往往捕食老弱病残的个体 可使被捕食者优胜劣汰 使各物种生存能力提高 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a正确 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降低生物多样性 b错误 无经济价值的物种还有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保护生物多样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c正确 农田人工生态系统运行的目的是为满足人类的需要 而不是为维持自身的平衡 清除杂草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农作物 d正确 答案b 3 2013 广东高考 5 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 其中鱼a 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 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 将出现的情况是 a 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 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 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 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解析由于鲈鱼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 根据 某一营养级只有10 20 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 的知识可推知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a正确 土著鱼和鲈鱼为捕食关系 b错误 鲈鱼引入会导致土著鱼先减后增 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 c错误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浮游植物的变化为先减少后上升 d错误 答案a 4 原创题 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受到相同强度的干扰 若y甲 y乙 则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为甲 乙 填 或 对同一生态系统来说 x和y的关系为 填 正相关 负相关 或 无关 一般来说 ts值越小 则该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 大 或 小 则 依次为 a 负相关小b 正相关大c 正相关大d 负相关小 创新预测 解析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受到相同强度的干扰 若y甲 y乙 说明甲生态系统偏离正常范围大 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 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正常作用范围的大小 y值越大 表示干扰程度越大 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 一般干扰程度越大 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就越长 因此对同一生态系统来说x和y之间是呈正相关的 ts值是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偏离正常水平的程度 该值越小 则表示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大 答案b 5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多样性b 生物界的多样性是由蛋白质的多样性体现的c 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的植物 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d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解析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的植物 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答案c 6 2014 潍坊一模 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描述 不正确的是 a 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 酸雨等环境问题b 引入外来物种不一定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c 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草地等d 保护森林就是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解析大量开垦草地可导致水土流失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答案c 1 自我调节能力大小包括 自身净化能力 物理沉降 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 完善的营养结构 自身的反馈调节 维持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相对稳定 2 抵抗力稳定性高低比较 生物圈 海洋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 温带草原 极地荒漠 3 某一生态系统在彻底破坏之前 受到外界干扰 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恢复的过程 应视为抵抗力稳定性 如河流轻度污染的净化 若遭到彻底破坏 则其恢复过程应为恢复力稳定性 如火灾后草原的恢复等 4 描述生态系统稳定性时 必须指明抵抗力稳定性或恢复力稳定性 在通常情况下 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的生态系统 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但就某些特殊生态系统而言 其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均较弱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解读及计算整合 研判规律 1 务必关注能量流动最值计算中的两对 题眼 进行能量流动计算不仅应关注 最多 最少 题眼 还应关注 需要 与 获得 具体分析如下 以a b c d为例 1 最多需要植物 此时d的能量为已知项 设为x 计算时应 逆推 能量传递效率应按10 计算 公式为x 10 n 此处n为食物链中 数 如上述食物链中n为 3 2 最少需要植物 此类计算与 1 方法相同仍需 逆推 但需将传递效率换为20 即x 20 n 3 最多获得多少能量 此时a的能量为已知项 设为y 计算时应 顺推 能量传递效率按20 计算 公式为y 20 n n仍为 数 4 最少获得多少能量 此类计算与 3 方法相同 仍需 顺推 但需将传递效率换为10 即y 10 n 5 在食物网中求 最多 与 最少 在多条食物链并存的食物网中 最多 与 最少 除应考虑 10 20 外还应考虑 食物链长短 与 能量损耗 的关系 如以 顺推 为例 最多传下多少能量 应按最短食物链 并按20 相乘 求 最少传下多少能量 时 应按最长食物链 并按10 相乘 同理可进行 逆推 计算 此外 若题干信息中已给出食物网能量分流比例 则计算某一生物获得的能量或需要某一生物提供的能量时 首先 要清楚某一生物从不同食物链中获得能量的比例或某一生物给不同生物提供能量的比例 其次 要结合每条食物链中的能量传递效率予以计算 2 能量流动模型解读 1 能量分流模型 2 正确理解 粪便 中能量归属某营养级 粪便 中能量 不属此营养级的同化量 而属其 食物方 的同化量 3 利用 拼图法 巧解能量流动难点 1 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 w1 即生产者的同化量被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a1 一部分则用于生产者的生长 发育和繁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