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乐东民族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海南省乐东民族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海南省乐东民族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海南省乐东民族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海南省乐东民族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乐东民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文科历史试题【考试范围】: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梭伦改革 2.商鞅变法 3.北魏孝文帝改革 4.王安石变法 5.俄国农奴制改革 6.明治维新 7.戊戌变法【题型】:材料解析题(按照高考命题要求命制)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1) 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2分) 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4分)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4分)(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4分)两场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8分)2(1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请回答:(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2分)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4分)(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2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4分)3 (16分) 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 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请回答:(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8分)(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2分)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分)(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4.(2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 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请回答:(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10分)(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10分)5(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柏利在1800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惟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国家。 科尔顿近代世界史中册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 1872年日本第一列火车 1876年日本的新式学校 官办八幡制铁所材料二 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材料三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材料四 19世纪末,年轻皇帝光绪意识到有必要对帝国进行一切彻底的改革。1898年夏,他颁发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被称为“百日维新”。他们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的生产方法,按西方式建立一支军队。请回答:(1)从当时日本的外交政策角度,说明材料一中柏利访日不受欢迎的政策原因。(2分)“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何在? (2分)(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些方面的改革措施。(6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2分)(4)根据材料四,概括“百日维新”中维新派学习西方的主要措施(6分)。与材料三相比,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2分) 6. (10分)改革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相伴而生。在历史课上,老师让同学就“改革在中外历史上的作用”展开讨论。(1)以下是几位同学讨论的记录,请将其补充完整。(6分) 王辉: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19世纪60年代, 和 都是通过这种形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 李强:我同意王辉的观点。这两个国家的改革方式是一样的。都是 的改革,而且改革结果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在 。 张亮:改革也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自强御侮的一种选择。比如中国近代的 和_。(2)除以上观点外,改革还有什么作用呢?请你参与讨论并发表你的看法,同时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高二文科历史答题纸1 (22分)(1)政治权利:途径:(2)策略:梭伦: 商鞅:(3)性质:梭伦: 商鞅:作用:梭伦: 商鞅2.(12分)(1)问题:措施:(2)(3) 影响:3.(16分)(1)主张: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2)影响:(3)目的:4(20分)(1)目的:结果:影响:(2)举措: 积极作用:局限性:5(20分)(1)政策:目的:(2)改革措施:(3)特点:(4)措施:不同:6.(10分)(1)王辉: 李强: 张亮:(2)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22分)【解析】本题是对梭伦变法和商鞅变法内容的考查,考生如对这两部分改革的背景、内容掌握不好的话,得高分不易。第1小问要注意梭伦变法中关于公民享有权利和参与政治管理的资格由财产决定,而不是取决于出身的规定;回答秦国商鞅变法中提高政治地位的内容时,应结合秦国的时代背景和变法的具体内容回答。【答案】(1)政治权力: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2分) 途径:立军功;努力耕织。(4分)(2) 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2分) 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2分)(3) 性质: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的改革运动;(2分)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改革运动。(2分) 作用: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4分);商鞅变法推动了封建制的确立(或从经济、政治、军事具体作用作答)。(4分)2(1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分析提炼归纳概括能力。第(1)问体现汉与鲜卑之间存在矛盾;第二问考了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第(2)、(3)问主要考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和概括,体会改革的艰难和改革起到的效果。【答案】(1)问题: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2分)。 措施: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4分)。(2)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2分)(3)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4分)3(16分)【解析】此题比较简单,以这几年的教育改革为大背景,以北宋改革科举考试为切入点,考查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第、问考查考生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第问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答案】(1)范仲淹: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苏轼:主张考诗赋;王安石:主张考经义(时务策);司马光:主张考经义,论、策。(8分)(2) 统一编纂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教科书(主持编纂三经新义作为统一的教科书和考试依据);(2分)禁锢了思想自由;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4分)(3)统一思想;为改革培养人才。(2分)4(20分)【解析】第(1)问考查的是对克里米亚战争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目的对外争霸,对内维护统治;结果:战败;影响:激化矛盾,导致国际地位下降。第(2)问考查的是对俄国浓浓制改革的评价。第一问: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第二问:可以从经济、生产关系等方面考虑;第三问可以从措施内容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答案】(1)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4分)结果:战败。(2分)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4分)(2)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2分) 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4分)局限性: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4分)5.(20分)(1)闭关锁国政策。(2分) 摆脱外来侵略,实现富国强兵。(2分) (2)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的建设人才;政府投资兴办近代工业。(6分)(3)向西方学习规模大,领域广;学习西方不是照搬照抄,全盘西化;而是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地、有侧重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