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五中高三历史总复习 秦国的崛起课件.ppt_第1页
四川省德阳五中高三历史总复习 秦国的崛起课件.ppt_第2页
四川省德阳五中高三历史总复习 秦国的崛起课件.ppt_第3页
四川省德阳五中高三历史总复习 秦国的崛起课件.ppt_第4页
四川省德阳五中高三历史总复习 秦国的崛起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从 世卿世禄 到 军功地主 1 世卿世禄制 1 基础 与宗法制和联系在一起 2 特点 各级贵族按照 可以世世代代沿袭高官享受厚禄 同时享有许多特权 3 作用 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分封制 等级 2 军功爵制 1 背景 战国时已开始实行 并和官制紧密联系 2 内容 制定二十级爵 按功授爵 无军功不得授爵 有功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3 作用 出现军功地主 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 出现一批军功地主 增强战斗力 废除了世卿世禄制 打破了贵族 创造了灵活用人机制 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赐爵制 宗室贵族 世袭制 二 从 夷狄遇之 到 虎狼之国 1 夷狄遇之 1 起源 秦国最初是从 戎狄 中分化出来的 2 建国 公元前771年 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而被封为诸侯 至此秦才成为诸侯国 3 地位 秦国地处西部边陲 经济文化上落后于各诸侯国 一直处于弱势地位 不能参加中原各国的盟会 秦襄公 中原 2 虎狼之国 1 原因 商鞅变法 使秦国综合国力大增 2 表现 公元前341 前340年打败魏国 一跃成为军事强国 3 影响 六国采取 运动 秦国完成统一的趋势已经不可抵挡 合纵 三 商鞅虽死 秦法未败1 商鞅之死 1 原因 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 遭到强烈反对 商鞅采用铁腕手段 加强统治 打击旧贵族 加剧了二者的矛盾 公元前338年 去世 商鞅失去支持 2 过程 保守势力诬陷商鞅 谋反 商鞅被迫起兵反抗 被秦惠王大兵击败 思想 秦孝公 2 秦法未败 1 表现 秦国基本上建立起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变法使秦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变法时期形成的崇尚的风气得以延续 2 影响 秦国实力增强 兼并战争开始演变成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 封建专制 耕战 三 商鞅变法的结果 商鞅虽死 秦法未败 思考 为什么商鞅被车裂而死 其变法措施却依然保持下来 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 秦孝公死后 商鞅失去了生存的主要屏障 三 商鞅变法的结果 商鞅虽死 秦法未败 思考 为什么商鞅被车裂而死 其变法措施却依然保持下来 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 秦孝公死后 商鞅失去了生存的主要屏障 变法符合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 顺应历史潮流 迎合生产力发展需求 成功 商鞅变法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废除了旧制度 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 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壮大了国力 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 因此 商鞅变法是成功 四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 秦孝公变法图强的决心 以及对商鞅的支持 重用是变法的后盾 2 变法的历史条件成熟 表现在 改革的大环境 改革成为一股潮流 改革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成熟 即井田制进一步瓦解 土地私有制得到进一步发展 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发展壮大 强烈要求变革 法家思想形成 有变法的指导思想 人心思变 变革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变革旧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 3 变法顺应了当时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以及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变的历史潮流 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4 商鞅既有改革的智慧 又有改革的胆识 勇气和决心 五 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1 对秦国来说 1 政治上 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始 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 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 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如 县制 什伍制 连坐法等 五 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1 对秦国来说 2 经济上 废除旧的生产关系 确立土地私有制 激发农民积极性 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增强国力如 废井田开阡陌 奖励耕织 重农抑商等 农业生产发展 实力增强 五 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1 对秦国来说 3 军事上 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如 奖励军功 禁止私斗 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五 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2 对后世 对中国历史发展起重要作用 如统一度量衡 推行县制 逐步建立中央集权制 3 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 a 轻视教化 轻罪重罚 b 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压迫 c 法律严苛 容易造成暴政 d 改革不彻底 e 重农抑商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f 文化高压政策 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 g 对忠孝 诚信 仁义 贞廉等伦理道德的蔑视 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 使政权失去了社会道德的支持 如 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 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1 战国时期 世卿世禄制开始向赐爵制转变 这一转变适应了 a 新兴奴隶主的需要b 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c 奴隶主贵族的需要d 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需要解析 战国时期 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 新兴地主阶级为了争取自身的政治权力与地位 要求废除旧贵族按宗法等级关系世袭各级官职爵位的制度 促使原来的世卿世禄制开始向赐爵制转变 答案 b 2 商鞅虽死 秦法犹存 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 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a 影响深远b 体恤百姓c 改革彻底d 法令严酷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商鞅虽死 秦法犹存 反映了商鞅变法影响深远 答案 a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 移风易俗 民以殷盛 国以富强 百姓乐用 诸侯亲服 获楚 魏之师 举地千里 至今治强 史记 李斯列传 材料一对商鞅变法持何态度 如何看待 民以殷盛 的说法 民以殷盛 是过分夸大的溢美之词 但它说明变法确实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公元前338年 孝公死 惠王代后 人说惠王曰 大臣太重者国危 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 莫言大王之法 是商君反为主 大王更为臣也 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 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 秦策一 材料二中的 人 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 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重大改革总会遇到阻力 要经过反复斗争才能胜利 示例 阅读下列材料 战国中叶 楚国 大臣太重 封君太众 他们 上逼主 下虐民 以致 贫国弱兵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 公元前383年 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 变法的主要特点是 限制旧贵族 改革世袭的分封制 废公族疏远者 主张对封君的子孙 三世而收爵禄 减削官吏的禄序 精减裁汰 无能 无用 和 不急之官 下令 贵人往实广虚之地 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 公元前381年 楚悼王死 旧贵族杀害吴起 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了 中国通史 商鞅变法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成效最为显著 变法使秦国日益强大 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1 概括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2 分析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重点是利用所给的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概括 第 1 问属于基础 根据材料分析吴起变法主要在政治领域 而商鞅变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一次全面的改革 答案可从背景 内容和影响等角度总结 第 2 问分析一成一败的原因则需要一定的概括与总结材料的能力 可以从人物性格 阶级立场 采取的方式和手段 所受的阻力 民众的支持等方面思考 材料中暗含了吴起失败的因素 政治改革触动旧势力 树敌太多 时间短暂 急于求成 楚悼王死后失去支持导致失败 对应吴起变法适当变通可总结出商鞅成功的原因 答案 1 吴起变法主要是针对时弊 以政治改革为主 商鞅变法是全面的改革 建立了较完善的制度 2 商鞅变法历时19年 分先后两次逐步推行 注意取信于民和制度保证 吴起变法抑制贵族 打击对象明确 但使自己孤立 变法急于求成 时间短暂 许多措施难以实施 探究示例 材料一夫秦卒与山东之卒也 犹孟贲与怯夫也 以重力相压 犹乌获之与婴儿也 夫战孟贲 乌获之士 以攻不服之弱国 无以异于堕千钧之重 集于鸟卵之上 必无幸矣 战国策 韩策一 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 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五月而秦孝公卒 太子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 发吏捕商君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曰 莫如商鞅反者 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 商君列传 问题生成 1 材料一中的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这一现象对后世影响如何 2 据材料二 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你从中有何认识 探究思路 对于第 1 问 出现 夫秦卒与山东之卒也 犹孟贲与怯夫也 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商鞅变法的军事措施得力 即军功爵制的实行 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 对于第 2 问 要从商鞅的悲剧中认识到改革难免触动守旧势力 阻力重重 作为改革家要有牺牲精神 尝试解答 1 说明了 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制 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 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 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建立什伍组织又保证了国家的兵源 影响 为秦灭六国 统一全国提供了军事保障 2 原因 变法触及了旧贵族的势力 遭到其反对 秦孝公死后 变法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持者 认识 改革要除旧布新 难免会触及旧贵族和特权者的既得利益 在改革的道路上荆棘丛生 障碍重重 改革家不仅需要远见卓识 而且需要无私无畏的品质 一 学习思考1 世卿世禄制的废除是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材p22 提示 1 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 从奴隶制逐渐进入封建制 奴隶制的一系列社会制度也必将被废除 2 世卿世禄制是新兴地主阶级谋求政治权利的巨大障碍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获得政治权利与地位 而世卿世禄制使他们无法得到官职爵位 因此 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世卿世禄制必然被废除 2 秦成为 虎狼之国 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教材p22 提示 商鞅变法后秦国生产力得到大发展 实现了富国强兵 秦完成统一的趋势势不可挡 二 自我测评为什么说 商鞅虽死 秦法未败 商鞅变法得以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 商鞅死后 变法措施继续实行 影响深远 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秦孝公的支持 商鞅的个人因素 三 材料阅读与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 对商鞅及其变法做一客观的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