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单元考点复习课件第11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高考历史单元考点复习课件第11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高考历史单元考点复习课件第11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高考历史单元考点复习课件第11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4页
高考历史单元考点复习课件第11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 新文化运动1 背景 1 政治 辛亥革命后 袁世凯专制独裁 复辟帝制 2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根本原因 3 思想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直接原因 一 新文化运动2 兴起 1 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2 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等 3 运动中心 北京大学 4 指导思想 民主和科学 前期 3 性质 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文化启蒙运动 思想解放运动 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 代表人物 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 先后发表了 庶民的胜利 和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8年发表的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 传播的社团及刊物 北京创办了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 劳动者 劳动界 劳动音 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根本原因 是指引起事物发生 发展 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键作用 决定作用的原因 根本原因一般是生产力 经济基础 社会存在 阶级本质 客观规律等 一般按照先经济 后政治的顺序思考和确定 在引起事物发生 发展 变化的诸多原因中 根本原因只有一个 根本原因属于主要原因 分清根本原因 主要原因 直接原因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主要原因 是指在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原因中占支配地位 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而在人为和自然因素 内因和外因中 人为因素和内因是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 通常主要原因一般不与根本原因并列于题中 另 试题中 最主要的原因 一般等同于 根本原因 引起某些事物发生 发展 变化的诸多原因中 主要原因并不止一个 在回答非选择题的主要原因时 一般要从几个方面 如政治 经济 思想等 分析 分清根本原因 主要原因 直接原因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直接原因 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近期表面现象 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 一般指时间关系或逻辑关系上最为接近的因素 主观原因 主观与客观是相对而言的 主观原因是指在引起历史事件或现象发生 发展 变化的诸原因中 与历史事件或现象与所在的区域 阶级 阶层 团体 个人关系最密切相关的那一方面因素 分清根本原因 主要原因 直接原因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 是指主观原因之外的原因 如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 因抗战发生在中国 因此中国方面的因素为主观原因 包括阶级 党派 个人因素 中国以外的因素为客观原因 分清根本原因 主要原因 直接原因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1 新文化运动内容与影响 1 德先生 与 赛先生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民主思想 涵盖的范围较广 不仅指人民享有主权 政府由人民投票选举产生 权力制衡等政治民主 也包括反专制反特权的共和 宪政 人权 自由 平等 博爱等理念 科学 主要指与迷信 蒙昧无知相对立的科学思想 科学精神 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具体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 同时还包括反对迷信 反对偶像崇拜 宣传进化论 唯物论 无神论等内容 1 新文化运动内容与影响 2 打倒孔家店 与批判旧礼教 旧礼教 旧道德 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 维护专制制度 打倒孔家店 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 思想体系 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 鲁迅 对旧礼教 旧道德的抨击最为猛烈 利用文学作品深刻地揭露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的黑暗 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 还发表了 我之节烈观 一文 揭露 忠 孝 节 伦理道德的危害性 陈独秀也撰文批判传统的贞节观念 指出这种观念与资产阶级的人格独立观根本对立 1 新文化运动内容与影响 3 胡适与白话文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 提倡白话文 反对文言文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 不仅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还主张推倒陈腐 雕琢 迂晦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 平易 明了的新文学 从而使文学革命的旗帜更加鲜明 1 新文化运动内容与影响 4 文化平民化 平民教育 民国初年 通俗教育和社会教育初步发展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 形成了平民教育思潮 白话文作品 内容 反映了当时流行的社会改造 妇女解放 劳工神圣 风土人情等 形式 出现了政论 杂文 随笔 游记 寓言 短评等体裁 体现出崭新的时代特色 1 新文化运动内容与影响 5 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 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 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对促进中国人民 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 成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它促使人们追求真理 追求进步 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2005年9月15日 新青年 创刊90周年纪念 新京报 发表题为 新青年 一份永远值得纪念的媒体 的评论 这是因为它 彰显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宣传了民主和科学的价值观 倡导变法自强 掀起了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a b c d c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及影响原因 1 国际原因 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 国内原因 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资产阶级斗争的失败和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问题 与 主义 的论战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更多知识分子的拥护 先进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 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及影响影响 1 陈独秀 蔡和森 瞿秋白 周恩来等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先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2 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0年春 李大钊 陈独秀等开始酝酿组织工人阶级的政党 以领导中国革命 1920年8月 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 1921年7月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 2009 四川卷 1918年底到1919年4月 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 但1919年4月后 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 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a 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b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c 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d 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 c 2010年10月9日 陈独秀纪念铜像在上海福寿园揭幕 与章士钊 胡适 蔡元培 张元济 顾维钧等大师的纪念像同处一苑 构成了一处二十世纪文化名人的独特风景线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 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陈独秀在中共成立前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天翻地覆的大时代 陈独秀和中共创建者们一起在上海掀起天翻地覆的革命 为中华崛起开天辟地 热点溯源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创办 青年杂志 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 发表 敬告青年 一文 提出民主和科学口号 发表 文学革命论 主张推翻旧文学 建设新文学 为纪念陈独秀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 上海有关方面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举行 陈独秀在上海的战斗岁月 图片展 下列图片主题 按时间顺序排列应该是 一枝独秀 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 开天辟地 创建中国共产党 星火燎原 组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功不可没 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a b c d a 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民主主义者对待孔子和儒学的态度的特点及原因特点 康有为等维新派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 主张变革的先师 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以儒学的形式进行宣传 使二者统一 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孔子进行绝对否定 加以批判 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预防陷阱 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民主主义者对待孔子和儒学的态度的特点及原因原因 维新变法时期 顽固派仍有很强大的力量 康有为等借用孔子的名义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 与资产阶级上层的两面性及康有为等人的家世 教育和经历有关 新文化运动时期 北洋军阀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古复辟的政治目的 使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 与辛亥革命后的思想潮流及陈独秀等人的学说 经历有关 预防陷阱 1919年6月20日 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 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 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 那是难以想象的 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 其主要原因是 a 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b 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c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b 孔子与宪法 渺不相涉者也 吾今以此标题 宁非怪诞之尤 然于怪诞标题之前 久已有怪诞事实之发现 怪诞之事实者 何也 则宪法草案中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之事是也 孔子者 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宪法者 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 专制不能容于自由 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 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 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 将为专制帝王之宪法 非为解放人权之宪法也 此专制复活之先声也 李大钊选集 史料解读 史料解读 解读 材料中 李大钊认为孔子是专制的象征 宪法是民主的象征 反映了李大钊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的思想 康有为撰写 孔子改制考 传播西学 宣传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竖起了 打倒孔家店 的大旗 他们的共同点是 a 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b 否定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c 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d 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b 1 2009 浙江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苟有新民 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 何患无新制度 无新政府 无新国家 非尔者 则虽今日变一法 明日易一人 东涂西抹 学步效颦 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 新民说 1902年 新文化运动 1 2009 浙江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吾国之社会 其隆盛耶 抑将亡耶 予所欲涕泣陈词者 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 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青年乎 其有以此自任者乎 谨陈六义 一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四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 敬告青年 1915年9月 新文化运动 1 2009 浙江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 俾之脱胎换骨 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 他者吾无望矣 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 其或有以自觉 此 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 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 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 1915年10月 新文化运动 1 2009 浙江卷 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 二 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 新民 与 新青年 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 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 新青年 新 在哪里 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3 根据以上材料 概括梁启超 新民 理念与陈独秀 新青年 理念之间的关系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参考答案 1 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 使他们意识到 以旧国民 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 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 培育新的国民 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2 新 在成为自主的 进步的 务实的 开放的 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 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新文化运动 参考答案 3 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 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 社会进步之间的主要关联 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 新民 思想 将目标具体锁定在 新青年 上 更符合实际 2 2009 广东单科 1929年5月4日 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 五四特刊 认为 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 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过火 的思想指的是 a 马克思主义b 自由恋爱观c 实业救国论d 民主和科学思想 a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 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 革命派 激进民主派比较 2 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特点 1 第一阶段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 主要内容 主要学习以船坚炮利为中心的西方物质文明 即 器物 观 代表 林则徐 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以及洋务派创办近代军用 民用企业 兴办海军的实践 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 特点 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 挽救民族危机 停留在 器物 的表层阶段 对封建旧文化的根基并未有任何触动 2 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特点 2 第二阶段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 主要内容 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变革旧的封建体制 代表 康 梁君主立宪政体方案以及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方案 指导思想 由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发展为 三民主义 特点 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 还要学习政治制度 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 已发展到学习西方的 制度 的深层阶段 但对封建文化没有进行全面彻底的批判 2 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特点 3 第三阶段 新文化运动时期 主要内容 前期主要宣传民主 科学思想 后期宣传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