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钙离子b、唾液淀粉酶 c、葡萄糖 d、血浆蛋白2、手偶然碰到针尖时产生的反应是a痛和缩手同时出现 b先感觉到痛,接着缩手c先缩手,接着感到痛 d无法确定先后顺序3、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与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表示重吸收作用 c表示的器官是皮肤d内的葡萄糖通过进入血浆至少需穿过4层磷脂分子层4、在正常情况下,从毛细血管滤出的液体a,被毛细血管重吸收的液体b和进入毛细淋巴管的液体c之间的关系是 aabbabccacdabc5、科学家在研究甲状腺代偿性肿大时发现,将狗甲状腺的大部分去除,残留部分不久就会肥大并恢复到原来大小,其原因发生的顺序是 垂体大脑皮层 甲状腺肥大 甲状旁腺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减少a b c d6、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7、下图表示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电流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b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 b刺激b点,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c刺激c点,电流表的指针只会偏转一次 d若ab=bd,则兴奋由a到b和由b到d的传递速度相同【答案】d【解析】8、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会出现相应的抗体。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分别是a、氨基酸和核糖体 b、氨基酸和高尔基体 c、核苷酸和核糖体 d、核苷酸和高尔基体9、下列不属于植物向性运动的是 a、植物的根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b、植物的根向地心方向生长 c、含羞草的小叶受触摸合拢 d、植物向光生长10、“秋风扫落叶”,但路灯下的树叶总是迟于其他部位脱落,最主要的原因是a、路灯下的树叶照光时间长,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养料多b、光照抑制了脱落酸的合成c、夜晚的光照抑制了顶端优势 d、光照促进了生长素的合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路灯下的树叶受光照时间长,树叶的脱落与脱落酸有关,路灯下的树叶总是迟于其他部位脱落,最可能的原因是光照抑制了脱落酸的合成,故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的激素调节,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1、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素已被广泛使用。下列各项中与植物生长素应用无关的是a、培育无子番茄 b、棉花保蕾、保铃 c、促进插枝生根 d、延长种子寿命12、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该种群数量为:a88只 b86只 c90只 d92只13、当一条鲤鱼被钓鱼人诱骗上钩后,能迅速分泌一种化学物质遗留在钓钩中,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鲤鱼的这种习性是一种 a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 c种间斗争 d种间互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于鲤鱼分泌的这种化学物质遗留在钓钩中,帮助其他的鲤鱼不上钩,从而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这属于种内互助,故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物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4、如下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做实验,可使其发生向右弯曲生长的是【答案】b15、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d.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16、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池塘编号捕食者数量/只蝌蚪存活率甲乙丙1087740225830253442321148203710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斗争可能导致乙消失c.蝌蚪的种间斗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17、在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这条食物链中,鲸增加1 kg体重,至少消费浮游植物的量为( )a1 kg b10 kg c125 kg d1000 kg18、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b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c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19、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20、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时间k种群大小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a b c d21、如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图解(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则下列选项中,能使该森林生态系统中物种c获得能量最多的是aa减少、d增多、e减少 bd减少、b减少、a减少ce减少、d减少、a减少 de增多、d增多、a减少22、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受到外来干扰后,数量变化的幅度越小,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时间越短,因此比较题中四个选项,可知c的抵抗力稳定性最高。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3、如下图所示中,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a 蛇和狼b狼和鹰 c鹰 d鼠和兔24、海水退潮后露出的海边岩石上有各种海藻附着,它们从上到下呈带状水平分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不同深度的海水 ( ) a温度不同 b盐度不同 c含氧量不同 d光谱成分不同25、在一条食物链中,共含有三个营养级。若每个营养级每日每小时的耗氧量如图中曲线所示,则曲线a、b、c所反映的营养级依次是 a.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b.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c.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二、非选择题(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50分)26、回答下列有关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的问题图1为中枢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图2是图1中a结构的放大图。靶腺(1)、若图1甲方式中靶腺为甲状腺,则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分泌 激素到达垂体,调节垂体某激素的分泌,进而再影响和调节甲状腺的分泌。(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中 方式,使其分泌量增加的适宜刺激是 。(3)、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 ,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模式调节分泌量,兴奋在a处传递的主要特点是 。(4)、图2中当兴奋传递到a部位时,此处膜外电位的变化过程是由 ;结构的名称是 。结构处的液体成分属于 。【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2)乙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3)胰岛b细胞 单向传递(4)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突触小泡 组织液27、请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回答下面的问题(1)甲图中,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胚芽鞘c发生的现象是 ,这一现象说明_。(2)乙图中胚芽鞘d不能发生胚芽鞘c所发生的现象,这说明 _。(3)上述实验说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是_ ,运输方式是_ _。【答案】(1)向左弯曲生长 生长素由胚芽鞘的上端运输到下端,促进生长(2)生长素不能由胚芽鞘的下端运输到上端(3)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 主动运输28、(10分)稻田中除了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样方编号123456样方面积()111111田螺数量(只)151815191514(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 _。根据右侧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 _ 。(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图中曲线 (填“”或“”)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 点时收益最大。(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 _ 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 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 以促进水稻的生长。【答案】(1)随机取样 16(2)i b(3)农药 分解者(或细菌、真菌等) 无机物29、(10分)课题:“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变化的关系”实验材料、用具: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滴管、显微镜等。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小方格(2mm2mm0.1mm)刻度的玻璃片,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滴在计数板上,计算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d,并记录每天的数量。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 ,酵母菌呈“s”型增长。(2)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的原因是 。(3)本实验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振荡几次试管的目的是 (4)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方格的酵母菌数为a,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约为 (5)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有 (填下列操作的序号)。将适量干酵母放人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 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答案】(1)环境中资源和空间逐渐变得有限 (2)该实验进行前后自身对照 (3)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以减少实验误差(4)2.5103 a (5)30、右图为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类群。请据图回答(12分)(1)图中甲表示 ,乙表示 丙表示 。(2)图中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和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3)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 形式在生物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