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doc

汽车离合器精密锻压模具设计【优秀锻造模具全套课程毕业设计含10张CAD图纸】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汽车离合器精密锻压模具设计【优秀锻造模具全套课程毕业设计含10张CAD图纸】.rar
正文.doc---(点击预览)
摘要 目录.doc---(点击预览)
开题报告.doc---(点击预览)
封面本.doc---(点击预览)
图纸目录.doc---(点击预览)
前期材料.doc---(点击预览)
任务书.doc---(点击预览)
副本图纸
粗锻
上模座.dwg
下模垫块.dwg
下模座.dwg
冲头.dwg
冲头固定板.dwg
凹模.dwg
压圈.dwg
压紧套圈.dwg
垫圈.dwg
垫圈2.dwg
垫板.dwg
导模.dwg
导模压圈.dwg
弹簧.dwg
弹簧垫圈.dwg
拉杆.dwg
粗锻总装图.dwg
螺钉 (2).dwg
螺钉.dwg
顶杆.dwg
精锻
上模.dwg
上模压板.dwg
上模垫板.dwg
上模座.dwg
下模.dwg
下模压板.dwg
下模垫圈.dwg
下模座.dwg
冲头.dwg
冲头固定板.dwg
垫片.dwg
导套.dwg
导柱.dwg
弹簧.dwg
拉杆.dwg
盖板.dwg
精锻总装图.dwg
螺钉.dwg
顶杆.dwg
外文文翻译
A0粗锻总装图.dwg
A0精锻总装图.DWG
A1粗锻上模座.DWG
A1粗锻下模座.DWG
A1精锻上模座.DWG
A1精锻下模座.dwg
A3上模套圈.dwg
A3下模压紧圈.DWG
A3导套.DWG
A3导柱.DWG
粗装.png
精装.png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48001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40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5-10-12 上传人:QQ14****9609 IP属地:陕西
45
积分
关 键 词:
汽车 离合器 精密 锻压 模具设计 锻造 铸造模具 课程毕业设计 汽车离合器精密锻压模具设计
资源描述:

汽车离合器精密锻压模具设计【优秀锻造模具全套课程毕业设计含10张CAD图纸】

【带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翻译】【62页@正文30500字】【详情如下】【需要咨询购买全套设计请加QQ1459919609】

A0粗锻总装图.dwg

A0精锻总装图.DWG

A1粗锻上模座.DWG

A1粗锻下模座.DWG

A1精锻上模座.DWG

A1精锻下模座.dwg

A3上模套圈.dwg

A3下模压紧圈.DWG

A3导套.DWG

A3导柱.DWG

任务书.doc

前期材料.doc

图纸目录.doc

外文文翻译

封面本.doc

开题报告.doc

摘要 目录.doc

正文.doc

粗装.png

粗锻

精装.png

精锻

任务书

毕业(论文)题目:    汽车离合器精密锻压模具设计      

任务书

1.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应达到的目的:

(1)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提高资料的收集与分析能力;

(2)提高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3)培养对工程图的识别与绘制能力;

(4)完成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

(5)撰写的论文要有条例,并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

内容:

(1)工件加工工艺分析;

(2)用Solidworks建立模具的三维总装图及其爆炸图;

(3)确定模具材料,设计整体结构;

(4)分析模具工作时的受力情况;

(5)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要求:

(1)在分析工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设计模具;

(2)完成零件及模具的三维造型;

(3)充分阅读文献,收集已有的相关资料;

(4)论文要规范有条理,各有侧重,同时又相互配合,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3.对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成果的要求(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图表、实物样品等):

(1)实习报告;

(2)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3)外文翻译;

(4)模具装配图与零件图;

(5)三维造型;

(6)设计说明书(论文);

4.主要参考文献:

1、机械设计手册

2、模具设计手册

3、模具图册

4、冲压工艺

5、Solidworks2007应用指导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已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工具。汽车的需求量在不断增长。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替代品之前,对汽车而言汽车离合器一直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汽车的性能与汽车离合器质量有着密切相关。因此怎样找到一种加工方法使离合器加工精度高,加工质量好,生产成本低是目前最重要的。而精密模锻是一种相对而言比较有优势的加工方法。针对啮合套结构特点,提出了模膛设计加工的要素及制造锻模齿形模的工艺,确定了其精锻成形工艺。在模具设计过程中,利用三维设计软件Solid Works完成了啮合套模具和零件的几何形状造型和二维工程图,通过AutoCAD对其二维工程图进行修改完善。

关键词:啮合套;加工方法;精密模锻;Solid Works

Abstract

As the economy develops, cars have gradually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tool in daily life. The demand for automobiles is ever-increasing. Before an alternative could be found, the clutch will always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cars—since the performance of a car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its clutch. Therefore, at this point,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is to find a way in which clutches can be produced in high precision, superior quality, but at the same time, at a lower cost. Relatively speaking, the precision die forging process is a better method. Considering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shing bush—the core structure of a clutch,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designing mold chambers and the process of making bevel gear mold, which together decide both the design and making of the meshing bush’s precision die forging mold. The solid modeling software Solid Works was used to produce the geometric designs and 2-D engineering drawings of the mold and its product, facilitated by AutoCAD in revising and improving the 2-D drawings.

Keywords:clutch;mold;Processing method;Precision forging;Solid Works

目    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1

第一章 模具的概述   ··········································· 2

1.1 模具的概念、作用和优点··········································  2

1.2 模具的分类和成形特点············································ 3

1.3 模具的加工方法和发展趋势 ········································7

1.4模具的材料选择  ················································  8

第二章  模锻生产工艺  ·····································  11

2.1 模锻成形方法  ············································ 11

2.1.1模锻成形过程 ········································11

2.1.2模锻时金属的流动方向判别································ 13

2.1.3模锻的分类    ······································ 13

2.1.4锻造工艺的基本工序和工步   ························· 14

2.2 模锻变形的力学与金属学基础  ····························· 18

2.2.1基本物理量  ·······································  18

2.2.2 塑性变形  ········································· 18

2.2.3塑性条件(屈服准则)   ····························· 19

2.2.4塑性变形体积不变条件   ····························· 20

2.2.5 塑变图············································· 20

2.2.6金属的塑性和塑性指标································ 21

2.3锻模的基本失效形式及外观检查······························ 22

2.4模锻工艺制定的主要内容   ································· 24

2. 4. 1 制定与模锻变形相关的工艺   ······················ 24

2. 4. 2  制定模锻变形前和变形后的工艺  ·················  25

2.5 模锻件图设计   ·········································· 26

2.5.1 分模面设计········································· 26

2. 5. 2 加工余量、锻件公差和锻造余块   ·················· 26

2. 5. 3 模锻斜度   ······································ 29

2. 5. 4 圆角半径   ······································ 30

2. 5. 5 冲孔连皮   ······································ 31

2. 5. 6飞边槽的设计  ····································· 31

2. 5. 7 技术条件   ·······································33

第三章 啮合套的精密锻压模具设计   ·······················34

3.1 课题主要设计内容   ·······································34

3.2主要设计步骤   ············································34

3.3具体设计分析计算···········································35

3.4预锻模膛设计···············································44

3.4.1 预锻模膛作用········································44

3.4.2 预锻模膛设计········································45

3.5 终锻模膛设计    ··········································45

3.6 原毛坯尺寸的确定··········································47

3.7 模锻变形前的热处理工序····································48

3.7.1加热的目的   ········································48

3.7.2加热的方法    ·······································48

3.7.3锻件温度的选择  ·····································49

3.7.4锻件的冷却      ·····································50

3.7.5钢在加热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50

3.8模具材料的选择 ···········································51

第四章 模具的三维实体造型·····································53

4.1 Solid Works功能简介········································53

4.2 SolidWorks三维造型·········································53

第五章  总结 ···················································56

致谢    ·················································57

附录:参考文献    ·······································57

引言

锻造是金属加工方法之一,在现代制造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锻造一般属于体积成形,是通过金属体积的转移和分配,来获得机械零件或接近于零件尺寸的毛坯,锻造的产品称为锻件。模锻是适合于大批量生产锻件的锻造方法。模锻时,使用特制、开设有与锻件形状一致或相近的型腔(模膛)的锻模,将锻模安装在锻造设备上,金属毛坯置于锻模的模膛中,锻造设备通过锻模对毛坯施加载荷,是毛坯产生塑性变形,同时变形流动又受到模膛空间的限制。

金属材料通过模锻塑性成形,可以获得形状尺寸精确、表面光洁程度较高的锻件,同时其内组织能够得到显著改善,使用性能得到提高。并且,模锻具有很高的生产率,模锻件机械加工余量较小,材料利用率较高;锻件流线分布合理,零件使用寿命高;生产操作简单方便。在工程应用中承受较大或复杂载荷的零件,常采用模锻方法进行大批量生产。

模锻成形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汽车、拖拉机、机械、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某些需要考虑形状尺寸和内部质量的稳定性,以及有某些特殊性能要求的零件,也经常采用模锻方法生产。由于社会需求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各种先进的、特殊的模锻方法不断产生和发展。例如精密模锻、液态模锻、粉末锻造、摆动辗压、自动辗环、高速模锻、超塑模锻等,所加工的材料,也从普通钢和一般的有色金属,发展到特殊钢、高温合金、铝镁合金、复合材料等。

参考文献:

[1]李小明,李彦生,韩景芸,陆丽丽等.·一种新的精密高效低成本模具加工与成形方法·模具工业,2006,·32(8):

[2]金康,陈东,褚作明,王晓辉.·新型热精锻专用模具钢的成分设计及热处理工艺·金属热原理,2011,·36(4):·

[3]刘颖.·我国机械产业模具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前景·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12)

[4]王晶.·模具材料的分类及其应用·工程技术科技资讯,2010(08)

[5]模具加工新方法[J]. 模具制造,2004,(09)

[6]卢险峰.·关于模具的一级分类问题·中国机械工程,2002,·22:

[7]李海平.·国内模具工业的现状及研发趋势[J]·科技资讯,2006,(26):

[8]祝新.·模具加工技术的一些新进展[J].·洪都科技,1998,(03) .

[9]张海渠.·模锻工艺与模具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0 70~100

[10]高为国.·模具材料·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1]傅建军.·模具制造工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2]模具实用技术丛书编委会·模具材料与使用寿命·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3]程里.·模锻实用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 55~60

[14]罗秀文.·模锻工工艺学·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4.5 1~3

[15]吕炎.·锻造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16]张志文.·锻造工艺学[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3.

[17]李永堂等.·锻压设备理论与控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18]李冬.·国内模具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

[19]编著责任者不祥.锻压模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4.

[20]作者不详.高速加工技术及其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J]?.出版地、出版社不祥.2008

[21]作者不详.面向模具制造系统的电火花线切割DNC系统研究[J].出版地、出版社不祥.2009

[22]作者不详.模具制造领域中的表面工程技术应用综述及展望[J].出版地、出版社不祥.1972

[23]罗薇红.Auto CAD与模具设计[J].出版地、出版社不祥.2000

[24]李德有.RTM模具的手糊制作[J].出版地、出版社不祥.2000

[25]袁根华.绿色的模具[J] .出版地、出版社不祥.1972

[26]余小鲁.绿色制造技术在模具中的应用[J].出版地、出版社不祥.1998

[27]彭建声,秦晓刚.模具技术问与答.第二版.北京: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8]中国锻压协会.锻造模具与润滑[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29]模具实用技术丛书编委会.模具材料与使用寿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0]编著责任者不祥.锻工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78.

[31]编著责任者不祥.精密锻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

[32]陈锡栋,.周小玉.实用模具技术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

[33]锻模设计手册编写组.锻模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34]孟繁杰,彭其风.模具材料[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

[35]高为国.模具材料[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6]林法禹.特种锻压工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内容简介:
附件六: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 生 姓 名: 张 宇 学号: 100007145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设计(论文)题目: 汽车离合器精密锻压模具设计 指 导 老 师: 宋爱平 2014 年 4 月 15 日nts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核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的教科部审核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本学院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 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 15 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 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 2005 年 3 月 21 日”或“ 2005-03-21”。 nts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 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 2000 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 nts文 献 综 述 引言 : 据中国汽车 工业 协会统计, 2012 年我国汽车产销突破 1900 万辆,连续四年蝉联世界第一。汽车工业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标志之一,是国家大力发展的产业。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汽车生产中,汽车发动机曲轴、连杆、凸轮轴、离合器、齿轮等大量汽车零部件都需要依靠锻压模具成形。锻压模具技术直接推动着汽车工业的发展。 随着用户对汽车 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汽车工业对汽车零部件中精密、复杂锻 压件 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汽车工业是锻压件企业最重要的用户,汽车锻压件企业的发展与汽车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提高我国锻压模具及汽车锻压件的技术水平,既是推动汽车工业发展的需要,又是增强锻压模具及汽车锻压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一离合器 : 离合器是汽车传动系统中直接与发动机相联系的部件,它负责着动力和传动系统的切断和结合作用,所以能 够保证汽车起步时平稳起步,也能保证换挡时的平顺,也防止了传动系统过载。离合器安装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是汽车传动系中直接与发动机相联系的总成件。通常离合器与发动机曲轴的飞轮组安装在一起,是发动机与汽车传动系之间切断和传递动力的部件。汽车从起步到正常行驶的整个过程中,驾驶员可根据需要操纵离合器,使发动机和传动系暂时分离或逐渐接合,以切断或传递发动机向传动系输出的动力。它的作用是使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能逐渐接合,从而保证汽车平稳起步 ;暂时切断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联系,以便于换档和减少换档时的冲击 ;当汽车紧急制动时 能起分离作用,防止变速器等传动系统过载,从而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二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2.1 我国模具行业的总体状况 近几年来,我国轿车市场发展十分迅猛, 2002 年在轿车销售超过 100 万辆的基础上,2003 年则向 200 万辆大关迈进,达到了 197 万辆。然而,在轿车热迅速升温的同时,不得不尴尬地面对这样的现实 市场上热销的绝大多数车型是直接从国外引进的。由于国内轿车覆盖件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从总体上看还比较薄弱,为了生产这些车型,各大汽车公司不得不耗资几亿、十几亿元采购海外模具。与国外大汽车公司相比,由于 生产规模比较小,这就造成单车均摊的模具成本远高于国外车,这也是造成国产车整车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 我国政府对模具工业和模具技术发展非常重视,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充分肯定了模具工业和技术在制造业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基础地位。国家投入 大量资金 , 已取得不少 技术成果,大大缩短了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概括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 1) 我国模具工业从基本上是以企业内部自产自配为主的、附属于产品生产的工装行nts业,发展成了有相当规模的,具有高技术行业特征的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装备制造产业。 ( 2) 模具的生产从主要以传统的、钳工师傅为主导的技艺型手工生产方式,进入到了普遍采用数字化、信息化设计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时代。 ( 3) 我国模具行业已从单一的公有制企业形式,发展成为以民营企业为主、多种所有制企业形式共存的新格局。 ( 4) 制造业的发展拉动了模具工业的发展,模具业的发展给予制造业以有力的支撑。 现在,我国已成为制造业的大国, 也 是模具生产大国。 ( 5) 模具产品结构更趋合理。重点骨干模具企业队伍已经形成。一批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大幅的提高。企业装备水平普遍提高,加工中心等数控机床、 CAD CAM技术普遍采用, CAE 技术也逐渐被采用。 现在国内汽车覆盖件模具生产企业普遍采用了CAD/CAM 技术 /DL 图的设计和模具结构图的设计均已实现二维 CAD,多数企业已经向三维过渡,总图生产逐步代替零件图生产。 ( 6) 企业研发,创新能力有所提高,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如三维设计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研发应用,双料 (色 )注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高光无痕注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塑代钢产品的成型技术的开发、应用,高强板、不等厚焊接板的冲压成形技术、高强板热压成形技术、氮气弹簧的研发应用,等等。 ( 7) 为模具制 造配套服务的体系日趋完善,我国模具工业体系基本完整。模具产业布局有所改善。 但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模具工业还有较大差距,主要是,我国还处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中低端,模具产品也处于中低档。 2.2 国外模具制造业的现状 目前,国外汽车公司为了降低模具开发、制造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将除轿车外覆盖件之外的人部分轿车冲压件的模具都交由专业模具公司设计和制造,这些公司都有很强的开发能力,并在某些零件的模具制造方面拥有独到的优势。但作为整车厂,考虑到新车型开发过程中的 保密,对诸如翼子板、行李箱盖、车门、侧围、车顶、前盖等敏感零部件的模具,则都由自己的模具制造部门来设计和制造。 ( 1) 在组织模具开发、生产方面,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并行工程和项目管理等技术和管理方法,加强了对工作流的控制,缩短了模具开发周期,保证了质量;在专业化生产方面,发达国家更加普遍。专业化分工是提高生产效率,缩短模具设计制造周期和保证产品质量的必然发展趋势,它有利于突出自己的核心业务,有利于积累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及服务的经验,以在短期内提供高质量、低威本模具 ; ( 2) 在高新技术的应用方面,发达国家对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更加深入,水平也较高,包括数字化模 具技术 (三维设计、 CAPP、 CAM、 CAT) 、成形过程模拟 (CAE)技术、高速加工技术、自动化加工技术、新材料成形技术、表面处理技术、新型模具技术、信息化管理技术等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广泛应用使得模具的设计制造水平达到空前的高度 .目前 3D 设计已达到了 70% 89%。 PRO/E、 UG、 CIMATRON 等软件的应用很普遍。应用这些软件不仅可完成 2D 设计,同时可获得 3D 模型,为 NC 编程和 CAD/CAM的集成提供了保证。 ( 3) 在新技术研发创新方面,包括威形方法的创新,成形品质改善的创新,新材科成形技术的创 新等 三 我国模具行业的 发展方向 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高技术行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冲压技术发展方向满足产品开发在T(Time)、 Q(Quality)、 C(Cost)、 S(Service)、 E(Environment)的要求。 nts(1)冲压成形理论及冲压工艺:加强理论研究,开展 CAE 技术应用。开发和应用冲压新工艺。 (2)模具先进制造工艺及设备:数控化、高速化、复合化加工技术、先进特种加工技术、精密磨削、微细加工技术、先进工艺装备技术、 数控测量; (3)模具新材料及热、表处理:提高使用性能 ,改善加工性能 ,提高寿命。 (4)模具 CAD/CAM 技术:二、三维相结合的数字化设计技术与数字化制造技术。 (5)快速经济制模技术:加快模具的制造速度,降低模具生产成本。适应小批量试制。 (6)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并行工程思想、标准化、专业化生产。 四 .参考文献 ( 1)模具实用技术丛书编委会塑料模具设计制造与应用实例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 2)赖新建,杜智敏 CimatronE 8 0 产品模具设计入门一点通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 2007 ( 3)宋玉恒塑料模具设计实用手册 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8 ( 4)张荣清模具设计与制造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 5) 张 鼎承主 编 . 冲模设计 手 册 .北京 : 机械工业 出版社, 1988 ( 6) 王孝培主编 . 冲压 手 册 (第二版 ). 北京 : 机械工业 出版社, 1999 ( 7) 陈锡栋 等 编 . 冲模设计应 用 实 例 . 北京 : 机械工业 出版社, 1999 ( 8) 胡灿如等编 . 汽车冲压标准汇编 . 北京 . 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 1993 ( 9) 袁定福 编 著 .PRO/ENGINEER WILDFIRE2.0 模具设计 . 北京 : 清华 大 学 出版社, 2003 ( 10) 杨占尧编著 . 冲压模具图册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 11) 李发致编 . 模具先进制造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 12) 赵振译等编著 . 实用冲裁技术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 13) 叶佩青,赵慎良微小直线段的连续插补控制算法研究 ( 14) 中国机械工程, 2004, 15(15): 1354 1356 ( 15)张得礼,周来水 数控加工运动的平滑处理 J航空学报, 2006, 27(1): 125130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nts2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一研究内容 离合器精密锻压模具 设计 二课题 意义 离合器位于 发动机 和变速箱之间的 飞轮 壳内,用螺钉将离合器 总成 固定在飞轮的后平面上,离合器的输出轴就是变速箱的输入轴。在 汽车 行驶过程中, 驾驶员 可根据需要踩下或松开离合器踏板,使发动机与变速箱暂时分离和逐渐接合,以切断或传递发动机向变速器输入的 动力 。 1 保证汽车平稳起步 这是离合器的首要功能。在汽车起步前,自然要先起动发动机。而汽车起步时,汽车是从完全静止的状态逐步加速的。如果 传动系 (它联系着整个汽车)与发动机 刚性 地联系,则变速器一挂上档,汽车将突然向前冲一下,但并不能起步。这是因为汽车从静止到前冲时,具有很大的 惯性 ,对发动机造成很大的阻 力矩。在这 惯性阻力 矩的作用下,发动机在瞬时间转速急剧下降到最低稳定转速(一般 300-500RPM)以下,发动机即熄火而不能工作,当然汽车也不能起步。 因此,我们就需要离合器的帮助了。在发动机起动后,汽车起步之前, 驾驶员 先踩下离合器踏板,将离合 器分离,使发动机和传动系脱开,再将变速器挂上档,然后逐渐松开离合器踏板,使离合器逐渐接合。在接合过程中,发动机所受阻力矩逐渐增大,故应同时逐渐踩下加速踏板,即逐步增加对发动机的燃料供给量,使发动机的转速始终保持在最低稳定转速上,而不致熄火。同时,由于离合器的接合紧密程度逐渐增大,发动机经传动系传给驱动车轮的转矩便逐渐增加,到 牵引力 足以克服起步阻力时,汽车即从静止开始运动并逐步加 速。 2 实现平顺的换档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为适应不断变化的行驶条件,传动系经常要更换不同档位来进行工作。实现 齿轮 式变速器的换档,一般是拨动齿轮或其他挂档机构,使原用档位的某一 齿轮副 推出传动,再使另一档位的齿轮副进入工作。在换档前必须踩下离合器 踏板,中断动力传动,便于使原档位的啮合副脱开,同时使新档位啮合副的啮合部位的速度逐步趋向同步,这样进入啮合时的冲击可以大大的减小,从而实现平顺的换档。 3 防止传动系过载 当汽车进行紧急制动时,若没有离合器,则发动机将因和传动系刚性连接而急剧降低转速,因而其中所有运动件将产生很大的 惯性力矩 (其数值可能大大超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所发出的最大扭矩),对传动系造成超过其承载能力的 载荷 ,而使机件损坏。有了离合器,便可以依靠离合器主动部分和从动部分之间可能产生的相对运动来消除这一危险。因此,我们需要离合器来限制传动系所承受的最大扭矩,从而保证安全。 三研究手段 利用 solidworks三维设计软件完成离合器精密锻造模具的三维实体建模。根据空间设计眼球分析计算,选出合适的材料等。 四主要内容 1.离合器锻压工艺性分析 2.模具主要结构设计 1.离合器锻压工 艺性分析 nts 根据图 1的尺寸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汽车离合器精密锻压模具设计【优秀锻造模具全套课程毕业设计含10张CAD图纸】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80018.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