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求谏 唐 吴兢 教学目标1 了解 贞观政要 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 2 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 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 3 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 从中汲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 4 积累 寻 理 信 遇 等实词词义 失败 在中国远古洪荒时代 洪水泛滥 猛兽横行 天下百姓苦不堪言 尧帝与舜帝统治时期 先后出现了两位治水英雄 他们是父子 可是命运却迥异不同 鲧 成功 堵 疏 周厉王姬胡是周朝的第十代国王 他荒淫无道 宠幸奸佞 为了增加税收供其挥霍 便巧立名目 无论是王公大臣还是平民百姓 只要他们采药 砍柴 捕鱼虾 射鸟兽 都必须纳税 甚至喝水 走路也得缴纳钱物 一时民怨沸腾 在当时就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硕鼠硕鼠 无食我黍 三岁贯汝 莫我肯顾 逝将去汝 适彼乐土 大老鼠啊大老鼠 不要再吃我的粮食 多年来我纵惯着你 而你却对我们毫不照顾 我们发誓要离开你 到那欢乐的乐园去 召公虎见形势危急 多次劝谏 可厉王根本听不进去 他让卫国的巫师去监视老百姓 如果发现有人谈论朝政 咒骂厉王 就立即抓来杀头 从此 人们虽然牢骚满腹却只好往肚子里咽 谁也不敢再说出来了 熟人在路上遇到也不敢交谈 只是以目示意 成语道路以目由此而来 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 厉王却以为自己的残暴统治产生了效果 沾沾自喜对召公虎说 你看 还有谁在说什么吗 召公虎听了 对厉王说 百姓们的嘴虽被勉强堵住 但使他们的抱怨变成怨气了 正如把水堵住 一旦决口 伤人更多 而应采用疏通河道的治水方法 治民也是这个道理 应该广开言路 如今大王以严刑苛法 堵塞言路 不是很危险吗 厉王对召公的话置之不理 反而变本加厉地实行残暴的统治 公元前841年 不堪重压的百姓发动了国人暴动 西周灭亡 古人云 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 一个好的君主一定要 虚怀若谷广开言路从谏如流问计于人 切忌 贪婪暴戾刚愎自用好大喜功独断专行自以为是 苦口的可能是良药 逆耳的可能是忠言 秦王李世民 这部书以记言为主 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 王珪 房玄龄 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 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 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节选第一段 太宗威容俨肃 百僚进见者 皆失其举措 太宗知其若此 每见人奏事 必假颜色 冀闻谏诤 知政教得失 贞观初 尝谓公卿曰 人欲自照 必须明镜 主欲知过 必藉忠臣 主若自贤 臣不匡正 欲不危败 岂可得乎 学生自主或者合作 借助工具书解决掉红体字 庄重严肃 官 慌了手脚而举止失当 改换脸色 表现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希望 直言规谏 曾经 宾前照自 借助 自以为是 怎么 呢 节选第一段 故君失其国 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至于隋炀帝暴虐 臣下钳口 卒令不闻其过 遂至灭亡 虞世基等 寻亦诛死 前事不远 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 必须极言规谏 保全 闭口不说 最终 不久 被诛杀 避讳 民 竭力陈说 第一段翻译1 太宗仪表威武 面容严肃 百官中进见的人 都举止失当 太宗知道大家这样 每次接见臣下启奏事情 必定做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希望听到臣子的直言规谏 知道政治教化的得失 贞观初年 太宗曾对王公大臣们说 一个人想看到自己的面容 必须要有一面明镜 一个国君想知道自己的过失 必须借助于忠臣 国君如果自以为贤能 臣子又不匡正 想不陷入危亡失败的境地 怎么可能呢 所以 国君失掉国家 臣子也不能单独保全他的家 至于像隋炀帝那样残暴淫虐 臣下都闭口不说话 终于听不到自己的过失 结果国破身亡 他的大臣虞世基等人 不久也被诛杀 前朝的事情不远 你们今后凡看到我做的事不利于百姓的 一定要直言规劝 第一段翻译2 第一段中唐太宗的论述包含几层意思 他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一节主要有两层意思 论证方式 唐太宗的 三镜说 以铜为鉴 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鉴 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鉴 可以明得失 朕尝宝此三镜 用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 遂亡一镜矣 李世民 太宗纳谏故事 魏征能够犯颜直谏 即使唐太宗在大怒之际 他也敢面折廷争 从不退让 所以 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 有一次 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 行装都已准备停当 但却迟迟未能成行 后来 魏征问及此事 唐太宗笑着答道 当初确有这个想法 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 所以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 还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 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 很是得意 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 便赶紧把它藏在怀中 魏征故意奏事很久 致使鹞鹰闷死在怀中 一次 唐太宗怒气冲冲地回到后宫对皇后长孙氏说 总有一天 我要杀掉这个 乡巴佬 长孙皇后忙问杀谁 太宗说 魏征常常在朝堂上当众刁难他 使他下不了台 皇后听了 连忙向太宗道喜说 魏征之所以敢当面直言 是因为陛下乃贤明之君啊 明君有贤臣 欢喜还来不及 怎能妄开杀戒呢 太宗恍然大悟 此后更是 励精政道 虚心纳谏 对魏征倍加敬重 太宗纳谏故事 选文第二段 贞观元年 太宗谓侍臣曰 正主任邪臣 不能致理 正臣事邪主 亦不能致理 惟君臣相遇 有同鱼水 则海内可安 朕虽不明 幸诸公数相匡救 冀凭直言鲠议 致天下太平 谏议大夫王珪对曰 臣闻木从绳则正 后从谏则圣 任用 使国家太平 只 相互对待 圣明 多亏 多次 通 耿 耿直的议论 君主 选文第二段 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 言而不用 则相继以死 陛下开圣虑 纳刍荛 愚臣处不讳之朝 实愿罄其狂瞽 太宗称善 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 必使谏官随入 预闻政事 有所开说 必虚己纳之 通 诤 虚指 多人 相继以死诤谏 开启圣明的思虑 柴禾借指粗野之人 忌讳 用尽 谦辞 狂妄无知瞽 瞎子 商议 参与其事并知其内情 进言 陈述 贞观元年 太宗对侍臣说 正直的国君任用了奸邪的臣子 不能使国家太平 忠正的臣子侍奉邪恶的国君 也不能使国家太平 只有 正直之 君遇上 忠正之 臣 如同鱼得到水 这样天下才可以安定 我虽然不聪明 幸而有你们多次匡正补救 希望凭借你们耿直的议论 使天下太平 谏议大夫王珪说 我听说木头经过墨线斧锯加工就能变直 国君采纳规谏就会圣明 第二段翻译1 所以 古代的圣明君主一定有直言谏诤的臣子七个 向国君进言不被采纳就要以死相谏 陛下开启圣明的思虑 采纳我等鄙陋之人的意见 愚臣处在这个不避忌讳的朝代 实在愿尽自己愚劣的能力 大宗称赞王珪说得好 下令从今以后宰相进宫筹商国家大事 一定让谏官跟随进去 让他参与其事并知其内情 如果有什么进言 一定虚心采纳 第二段翻译2 第二段中君臣的谈话时围绕什么内容进行的 两人在表达自己观点时用了什么方法 1 唐太宗发挥了他君臣互相配合的观点 把君臣比之为鱼和水的关系 鱼水 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唐太宗这个君主对于臣子重要性的认识 2 谏议大夫王珪一席话是承接唐太宗的话而来的 他首先用比喻类比论证的方式开始议论 用木头经过墨线斧锯加工就能变直 比喻国君采纳规谏就会圣明 接下来用古圣先王的事例来阐发自己的观点 从君道转到臣道 过渡点在 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 但王珪发言的重点不在圣主 而在 争臣七人 言而不用 则相继以死 的忠直精神 这番议论既颂扬了唐太宗 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为唐太宗所称赞 由此产生了一个积极的后果 下令从此让谏官 预闻政事 凡有所陈奏 一定 虚己纳之 问题研讨 1 唐太宗在论述 纳谏 时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采用的论证方法有 比喻论证 惟君臣相遇 有同鱼水 则海内可安 类比论证 人欲自照 必须明镜 主欲知过 必藉忠臣 假设论证 主若自贤 臣不匡正 欲不危败 岂可得乎 事实论证 至于隋炀帝暴虐 臣下钳口 卒令不闻其过 遂至灭亡 虞世基等 寻亦诛死 贞观五年 太宗谓房玄龄等曰 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 喜则滥赏无功 怒则滥杀无罪 是以天下丧乱 莫不由此 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 恒欲公等尽情极谏 公等亦须受人谏语 岂得以人言不同已意 便即护短不纳 若不能受谏 安能谏人 节选第三段 放任情性 随意 s ng遭受死亡祸乱 从早到晚 常常 怎么能 因为 庇护 怎么 贞观五年 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 自古以来 帝王之中多有放纵情性 喜怒无常的 高兴时就任意赏赐无功的人 发怒时就乱杀无罪的人 因此 国家遭受损失 造成混乱 没有不是从这里开始的 我现在从早到晚 无时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常常希望你们尽情极力规谏 你们也要接受别人的规谏 怎能因为别人的话不符合自己的心意 便立即庇护自己的短处而不采纳呢 假若自己不能接受别人的规谏 又怎能规谏别人呢 第三段翻译 第三段中唐太宗的话又包含几层意思 唐太宗先列举了帝王 任情喜怒 的现象 喜则滥赏无功 怒则滥杀无罪 指出这样做的结果就会导致 天下丧乱 为避免这种情况 唐太宗认为大臣们应该 尽情极谏 不仅如此 唐太宗还把纳谏的意义扩展到大臣身上 指出不仅我做皇帝的要接受劝谏 你们做大臣的也要虚心接受别人的 谏语 不能因为 人言不同己意 便即护短不纳 接着又用一个反问做了进一步强调 若不能受谏 安能谏人 这就使得求谏 纳谏的意义扩充了 泛化为听取意见和建议的意思 这对于今天我们每个人的为人处事无疑都有借鉴意义 贞观八年 太宗谓侍臣曰 朕每闲居静坐 则自内省 恒恐上不称天心 下为百姓所怨 但思正人匡谏 欲令耳目外通 下无怨滞 又比见人来奏事者 多有怖慑 言语致失次第 寻常奏事 情犹如此 况欲谏诤 必当畏犯逆鳞 所以每有谏者 纵不合朕心 朕亦不以为忤 若即嗔责 深恐人怀战惧 岂肯更言 节选第四段 从 常常 对上 被动 只 怨结于心而阻滞不通 旧读b 近来 言语的顺序 先后 触犯君主的威严 以之为 冒犯触犯 很 贞观八年 太宗对侍臣说 我每次闲居静坐 就自己从内心反省 常怕自己的所作所为 上不符天意 下为百姓怨恨 只想得到正直的人来匡扶规谏 希望自己的视听能与外界相通 使百姓不在心里埋怨郁结 另外 近来看见前来奏事的人 大都心怀恐惧 致使语无伦次 普通奏事 情况尚且如此 更何况想直言规谏 一定会畏惧触犯君王 所以每有前来进谏的 纵然所奏之事不合我的心意 我也不认为是他冒犯 假若当即对他喝斥责怪 我深怕奏事人心怀恐惧 怎敢再说话呢 第四段翻译 第4段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唐太宗 谨慎 勤奋 为了得到 正人匡谏 唐太宗采取了很多措施 贞观之治 局面的开创 不能不说与他点点滴滴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贞观十六年 太宗谓房玄龄等曰 自知者明 信为难矣 如属文之士 伎巧之徒 皆自谓己长 他人不及 若名工文匠 商略诋诃 芜词拙迹 于是乃见 由是言之 人君须得匡谏之臣 举其愆过 一日万机 一人听断 虽复忧劳 安能尽善 常念魏征随事谏正 多中朕失 如明镜鉴形 美恶必见 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 节选第五段 了解 确实 的确 zh 连缀 ch ng长处 比得上赶得上 通 呵 呵斥 杂乱无章的文辞 通 现 显现 过错 审查决断 怎么 切中 名作动照出 通 现 于是 勉励 贞观十六年 太宗对房玄龄等说 能正确了解自己的人是明智的 但确实很难做到啊 就像写文章的人和从事技艺的工匠 都自以为有超人之术 别人赶不上 如著名的工匠和文士 互相品评比较 诋毁斥责 杂乱无章的文词 低劣的技艺于是就暴露出来了 从这点说来 国君必须得到匡扶规谏的大臣 指出他的过失 每天国事纷繁 由一个人听政决断 虽再三思虑劳神 又怎能件件事都处理得好呢 我经常想到魏徴遇事随时规谏纠正 许多事都切中我的过失 就像明镜子照见自己的形体一样 美丑一定会显现 于是举起酒杯 赐酒给房玄龄等几人 来勉励他们 第五段翻译 唐太宗首先从人性的弱点出发阐述纳谏的必要性 他说 自知者明 信为难矣 也就是说人贵有自知之明 但这却是很难做到的 由此 他得出结论 人君须得匡谏之臣 举其愆过 这是他从自身的实际体会中得出的经验 实际上已经触及到了君主专制政体的弊端 他当然不可能有这种超前的认识 因为他不可能否定自己的存在 因此只能在现有的体制内寻找合理的措施消除这种弊端 纳谏是他的第一选择 接下来 他想起了魏征这位经常 随事谏诤 的忠臣 认为他的谏诤 多中朕失 他的存在就像一面镜子一样 使自己的优缺点都显露无遗 唐太宗在不同的场合无数次提到过魏征 无疑这是唐太宗树立的一个纳谏的典范 一个群臣学习的榜样 结尾唐太宗举起酒杯 赐酒给房玄龄等人以勉励他们 勉励什么呢 自然是期望他们能像魏征一样 随事谏诤 贞观十七年 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曰 昔舜造漆器 禹雕其俎 当时谏者十有余人 食器之间 何须苦谏 遂良对曰 雕琢害农事 纂组伤女工 首创奢淫 危亡之渐 漆器不已 必金为之 金器不已 必玉为之 所以诤臣必谏其渐 及其满盈 无所复谏 节选第六段 过去 案板 通 又 这 耽误 丝带 系燕父子以组 伶官传序 停止 满足 等到 太宗曰 卿言是矣 朕所为事 若有不当 或在其渐 或已将终 皆宜进谏 比见前史 或有人臣谏事 遂答云 业已为之 或道 业已许之 竟不为停改 此则危亡之祸 可反手而待也 节选第六段 对 开始 应该 近来 说 已经 最终 这一节记录的是一次君臣的对论 话题还是围绕为何 事无巨细 进谏以及进谏的时间上展开的 贞观十七年 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说 过去 虞舜制造漆器 夏禹雕镂案板 当时规谏禹舜的有十几个人 装饰食物器具这些小事 何必要苦苦规谏 褚遂良说 雕刻器物会贻误农业生产 织造五彩丝带会耽误妇女织布做衣的工作 首先倡导奢侈淫逸之风 这是国家危亡的开始 漆器不停做下去 一定又会用金来做 金器不停做下去 一定又用玉来做 所以刚正的大臣一定在事情开始时加以劝阻 等到过失已多得不能再多时 就没有再规谏的必要了 第六段翻译1 太宗说 你说得对啊 我所做的事 如果有不妥当的 有的正在开始 有的已快结束 不管哪种情况 都应进言规谏 我近来看前代的史书 有的大臣向国君规谏事情 国君就回答说 已经办过了 或者说 已答应过了 竟然不为之马上停止并改正错误 这样做的话 那国家危亡的灾祸 可以像翻转手掌那样很快就会到来啊 第六段翻译2 造漆器 雕镂俎 这都是无关国家大政方针的小事情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苦苦规谏呢 造漆器 雕镂俎影响了农业生产 所以群臣会苦谏 更重要的是此种行为从性质上来讲是 首创奢淫 而这恰恰是 危亡之渐 因为人的贪欲是无穷无尽的 久而久之 小的错误就会发展成大的错误 唐太宗为何对古代的谏者的 及其满盈 无所复谏 的行为有所不满 他对大臣提出了什么要求 朕所为事 若有不当 或在其渐 或已将终 皆宜进谏 就是说不管是刚有苗头 还是快要终结了 都应该进谏 即使不能防微杜渐 也要做到亡羊补牢 从课文中 我们可看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 采用的论证方法有 问题研讨 唐太宗在论述 纳谏 时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惟君臣相遇 有同鱼水 则海内可安 常念魏徵随事谏正 多中朕失 如明镜鉴形 美恶必见 类比论证 人欲自照 必须明镜 主欲知过 必藉忠臣 假设论证 主若自贤 臣不匡正 欲不危败 岂可得乎 对比论证 如属文之士 伎巧之徒 皆自谓己长 他人不及 若名工文匠 商略诋诃 芜词拙迹 于是乃见 事实论证 至于隋炀帝暴虐 臣下钳口 卒令不闻其过 遂至灭亡 虞世基等 寻亦诛死 问题研讨 从课文中 我们可看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 勤于政事 他希望得到大臣的规谏 以匡救自己的过失 对此 夙夜未尝不以此心 虚怀若谷 为了求谏 他放下架子 每见人奏事 必假颜色 为了防止大臣因恐惧堵塞言路 每有谏者 纵使不合他的心思 也 不以为忤 宽厚体谅 处事谨慎 对大臣进谏时的心情和处境表示理解 努力创造一种君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如何正确做汇报
- 牙科种植牙新技术应用与进展
- 无缝拼接技术讲解
- 团建活动策划方案纲要
- 2026届江苏省扬州市示范初中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血栓影像扫描技术
- 速度与激情7讲解
- 小组交流小组汇报
- 新概念第一册第83课讲解
- 输液泵课件讲解
- 催收作业管理制度
- 2025年云南红河州红产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高清版)DG∕TJ 08-2165-2015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 《早期诊断前列腺癌》课件
- 2025年新媒体运营考试题及答案
- 职业技术学校护理-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
- 国企出纳笔试试题及答案
- 回弹法表格自动生成计算表-F9-刷新.文件
- 第3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答案
- 沉香文化课件
- 2025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试讲稿(教师招聘面试)桃花源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