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袁沟特大桥混凝土墩身外观质量控制.doc_第1页
大袁沟特大桥混凝土墩身外观质量控制.doc_第2页
大袁沟特大桥混凝土墩身外观质量控制.doc_第3页
大袁沟特大桥混凝土墩身外观质量控制.doc_第4页
大袁沟特大桥混凝土墩身外观质量控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铁路桥梁混凝土墩身外观质量控制- 1 -提高桥梁混凝土墩身外观质量小组名称: 宁西二线项目部第二工程队QC小组 注册号: 小组类型: 企业名称: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 日期: 2013年1 月 一.工程概况大袁沟特大桥是宁西二线铁路的主要控制性重点工程,起讫里程为:DyK335+835.21DyK336+501.82,桥全长为666.61m,中心里程DyK336+169。设计孔跨布置为1-24m+1-32+3-24+16-32m简支T梁,设计时速为160km/h,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桥墩高度从416m不等,桥墩为1类圆端型实体墩,桥台为T形桥台,墩台基础均采用钻孔桩基础。混凝土标号为C35,环境等级为T2。本桥为单线,位于河南省西峡县袁店村距312国道约500米,为排洪兼立交而设。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水位、水量随季节变化较明显,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根据设计对水质化验分析表明地表水和地下水对砼不具有侵蚀性,可以用做施工用水。二.QC小组概况QC小组概况表 表1小组名称铁路工程桥梁墩身外观质量控制QC小组成立时间2013年3月22日小组类型现场型小组注册号活动时间2013.32013.9活动次数注册时间课题名称提高桥梁混凝土墩身外观质量序号姓名性别年龄职务职称职责小组分工受TQC教育时间1侯龙江男队长工程师组长全面负责90h2任元杰男总工工程师副组长策划组织90h3张盼力男试验室主任工程师副组长方案制定90h4张小涛男工程部部长助理工程师组员技术负责、落实方案90h5呼红梁男试验员助理工程师组员现场控制、检查、资料整理80h6张琦男安质部部长助理工程师组员质量检查80h7范虎男技术员助理工程师组员现场施工,技术负责80h8傅兴武男调度员助理工程师组员拌合站调度统计80h平均受TQC教育时间:85小时 制表: 日期:2013.3.21三.选题理由理由1:大袁沟特大桥距312国道300米,附近为第一号拌合站,交通便利,质监站及业主每次检查都极为关注。墩身外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公司的信用评价结果。理由2:大袁沟特大桥墩身采用C35(T2)高性能混凝土,而我们以前从事的高速公路施工较多,高速公路对混凝土耐久性没有特别的要求。致使我们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认识不足,了解不多。高性能混凝土对墩身外观质量的影响如何,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理由3:混凝土的冻融破坏、化学侵蚀、钢筋锈蚀等与混凝土的表面状态息息相关。表面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长期性和耐久性。因此,必须解决好墩身的外观质量问题。为了展示企业形象、建造精品工程、强化施工质量、保证耐久性能要求、满足标准要求,我们成立大袁沟特大桥墩身外观质量控制QC小组,致力于提高桥梁混凝土墩身外观质量,争创优质工程,为我公司以后从事混凝土施工在外观质量控制上积累经验。四.现状调查2013年3月20日2013年4月5日,我们组成专项检查组,对大袁沟大桥墩身的外观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记录、打分和汇总,归纳了出现的问题,共计49个。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数据统计,其结果如下:(一) 影响墩身外观质量的因素统计如下表: 外观质量问题调查表 表2序号存在问题频数(次)频率(%)累计频率(%)1表面起砂2346.9 46.9 2接缝处错台612.2 59.1 3表面气泡1224.5 83.6 4色差36.1 89.7 5起皱12.0 91.7 6漏浆48.2 100.0合计49100.0 100.0 制表: 2013年4月5日现状调查图片有水纹 表面起砂气泡 错台色差 起皱漏浆 对以上问题绘制排列图如下:图一 排列图 制图:张琦 2013年4月5日 结论:从调查表和排列图中可以看出,墩身外观质量的主要问题是表面起砂、表面气泡和接缝处错台,这三个因素占总原因构成的83.6%,是影响墩身外观质量的最主要因素。所以,这些影响墩身外观质量的因素是我们小组今后攻关的主要对象,要对它们作更为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五.设定活动目标经QC小组讨论,我们制定本攻关小组的主要目标是:改善施工工艺,调整施工配合比,控制施工流程,加强关键环节的控制,使墩身的外观质量达到:无表面起砂,表面平整、清洁、色泽一致;无错台、漏浆,线条顺直;无明显气泡、蜂窝、麻面,达到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的标准,优良率达到90%以上,让铁路墩身外观质量好起来,争创优质工程。六.目标可行性分析1.领导重视:业主单位和我工程指挥部对本工程都极为重视,对该工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力量,并投入了专项的科研攻关经费,对本QC小组的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2.人员优势:本QC小组成员有丰富的桥梁施工经验和QC攻关经验,而且,本课题的特点是“小、实、活、新”,所以本小组完全有能力开展工作,为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3.队伍优势:本工程的施工队伍参与过多座桥梁施工,训练有素,在墩身施工中积累了较多的施工经验。4.设备优势:本工程在混凝土生产上采用本单位内部供应的三一重工120型搅拌站集中供应混凝土,具有搅拌质量好、生产效率高、操作简便及安全的特点;在混凝土运输上采用810m3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能保证混凝土的性能稳定。结论:目标一定可以实现!七.原因分析为进一步找出更为具体的影响因素,我们QC小组开会研究,通过绘制因果图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人 员振捣工经验不丰富砼搅拌时间短机 械振捣棒不符合要求工艺环 境温度不符合要求 材 料 碎石质量差粉煤灰质量差砼坍落度不稳定 砼粘聚性差砼运输时间长砼振捣时间长砼滞后泌水砂质量差水泥质量差水质量差外加剂质量差表面起砂 制图:范虎 2013年4月6日八.要因确认根据以上图表,我们共得出15项影响墩身外观质量的末梢原因。我QC小组多次进行了现场调查验证,对这些末梢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进行了要因确认,详见下表: 要因确认 表3序号末梢原因验证方法确认过程负责人确认时间是否要因1混凝土振捣工经验少调查分析对施工队的振捣工进行调查后分析发现:在4个振捣工中,工作年限2年者1人,2-5年者1人,5-10年者2人。5年以下工作经验者占50%,不能满足施工需要。混凝土气泡排放不干净,容易导致混凝土表面气泡。范虎2013年4月7日要因2振动棒不符合要求现场检查对施工队的振捣工进行调查后分析发现:4台50型振动棒均是在本工程开工时新购置的,目前电机、棒头均可正常使用。范虎2013年4月7日非要因3水泥质量差试验对3月5日至3月30日共进场的6批次的水泥试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所检指标均符合GB175-1999标准及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补充验收标准要求。呼红梁2013年4月7日非要因4粉煤灰质量差试验对3月5日至3月30日共进场的5批次的粉煤灰试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所检指标均符合GB/T1596-2005标准及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补充验收标准要求。呼红梁2013年4月7日非要因5河砂质量差试验对3月5日至3月30日共进场的5批次的河砂试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所检指标均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补充验收标准要求。呼红梁2013年4月7日要因6碎石质量差试验对3月5日至3月30日共进场的3批次的碎石试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所检指标均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补充验收标准要求。呼红梁2013年4月7日非要因7拌合用水质量差试验对地下水取样并洛阳市四通工程检测公司进行化学分析,所检水质指标均符合JGJ63-2006标准及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补充验收标准要求。张盼力2013年4月7日非要因8外加剂质量差试验对1月5日至4月5日共进场的3个批次的外加剂试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1批外加剂的坍落度保留值偏小,其它所检指标符合GB8076-1997标准及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补充验收标准要求。呼红梁2013年4月7日要因9混凝土坍落度不稳定调查分析对3月10日至3月30日生产的混凝土的坍落度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坍落度要求值为16020mm的 70次中有67次符合要求,认为混凝土坍落度稳定性达到96%,可以满足墩身混凝土浇筑需要,在加强现场和拌合站的联系后,可以达到现场要求。呼红梁2013年4月7日非要因10混凝土粘聚性差观察分析对3月5日至3月30日生产的混凝土的粘聚性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60次中有48次符合要求,认为有20%的混凝土的粘聚性无法满足墩身混凝土浇筑需要,导致了表面起砂。张盼力2013年4月7日要因11混凝土滞后泌水观察分析对3月5日至3月30日生产的混凝土的泌水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60次中有18次存在滞后泌水,占30%,直接导致了表面起砂。张盼力2013年4月7日要因1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调查分析对3月5日至3月30日生产的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60次中有12次低于90s,不符合要求,占20%,导致搅拌出的混凝土粘聚性差和坍落度控制不准。呼红梁2013年4月7日要因13混凝土运输时间长调查分析对3月5日至3月30日生产的混凝土的运输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60次中仅有4次因堵车使得运输时间超过1h,其它均能正常运输、准时到达,可以满足墩身混凝土浇筑需要,在加强现场和拌合站的联系后,可以达到现场要求。范虎2013年4月7日非要因14混凝土罐车调查分析对3月5日至3月30日生产的混凝土的运输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60次中仅有1次因为混凝土罐车内部存水未能及时排净,导致混凝土坍落度偏大,经调整可以满足墩身混凝土浇筑需要,1次因为混凝土罐车控温降温措施不到位,导致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后经过调整后满足施工要求。呼红梁2013年4月7日非要因15混凝土振捣时间长调查分析对3月5日至3月30日生产的混凝土的振捣时间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60次中有35次高于30s,不符合要求,占58%,过振直接导致了混凝土表面起砂。范虎2013年4月7日要因16温度不符合要求调查分析对3月5日至3月30日的气象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气温均在5-25的范围内,混凝土入模温度均在5-30的范围内,符合标准要求。范虎2013年4月7日非要因17脱模剂不合格调查分析对现场进行调查发现脱模机使用的脱模剂为机油柴油勾兑而成,模板支好后数几天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工地上灰尘较大,机油变成黑色,导致混凝土表面色差范虎2013年4月7日要因18钢模板变形或者安装不牢固调查分析对现场的钢模板进行检查发现钢模板有变形情况,导致混凝土表面错台。范虎2013年4月7日要因19通过上述确认,找到了影响墩身外观质量的要因,如下表所示: 要因确认结果表 表4序号项目要因1表面起砂混凝土振捣工经验少2外加剂质量差3混凝土粘聚性差4混凝土滞后泌水5混凝土搅拌时间短6混凝土振捣时间长九.制定对策根据以上要因分析及确认结论,并针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如下表所示: 对策措施表 表5序号要因对策目标措施责任人地点完成时间1混凝土振捣工经验少提高振捣工的技能水平振捣技能满足现场施工需要(1)将5年以下工作经验者中水平较差的3人调整岗位,重新聘请3人补充进来。(2)编制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振捣作业指导书,规范操作。(3)对振捣工进行技术培训和考试,成绩达到优良。范虎现场职工夜校2013.4.102013.4.202外加剂质量差提高外加剂质量外加剂满足标准及施工要求(1)外加剂进行复配,增加缓凝组分,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保留值满足施工需要。(2)调整引气组分,保证含气量在36%,并且气泡细小、稳定。呼红梁试验室2013.4.7 2013.4.103混凝土粘聚性差提高混凝土粘聚性混凝土粘聚性满足泵送要求(1)对外加剂进行复配,增加粘塑剂,提高混凝土粘聚性。(2)调整配合比。(3)增加水泥存放时间。张盼力试验室拌合站2013.4.102013.4.154混凝土滞后泌水提高混凝土保水性杜绝混凝土滞后泌水(1)对外加剂进行复配,增加粘塑剂,提高混凝土粘聚性。(2)调整配合比。(3)增加水泥存放时间。张盼力试验室拌合站2013.4.102013.4.205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延长混凝土搅拌时间混凝土搅拌时间不低于90S(1)对搅拌机司机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得低于90S。(2)实行监督机制,由试验人员监督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并作好记录。张小涛拌合站全过程6混凝土振捣时间长减少混凝土振捣时间泵送混凝土的振捣时间控制在2030S(1)对振捣工进行技术培训。(2)对振捣工进行明确的技术交底。(3)混凝土浇筑时必须由质检员旁站值班,控制混凝土的振捣时间。张琦职工夜校现场2013.4.10前培训完毕十.对策实施我们按照对策措施表,由各责任人分别组织人员进行对策实施:实施一:提高振捣工的技能水平2013年4月10日将5年以下工作经验者中水平较差的2人调整岗位,重新聘请3人补充进来。2013年4月11日编制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振捣作业指导书,规范操作。2013年4月11日对振捣工进行技术培训和考试,成绩达到优良。实施情况振捣工考试成绩优秀,实际操作技能满足施工需要。实施二:提高外加剂质量2013年4月10日至15日对外加剂进行复配,以葡萄糖酸钠作为缓凝剂,并调整掺量,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保留值满足施工需要。实施情况外加剂13项指标均满足验收标准及施工要求。2013年4月7日至10日对外加剂进行复配,以进口材料A作为引气剂,使得气泡细小、稳定,含气量控制在36%。由于针对要因三、四所采取的措施相同,因此合并实施。实施三、四:提高砼粘聚性和保水性2013年4月10日至4月20日对外加剂进行复配,掺加工业蔗糖作为粘塑剂,并调整掺量,提高混凝土的粘聚性。实施情况混凝土粘聚性满足泵送施工需要,杜绝了混凝土的滞后泌水。2013年4月10日至4月20日调整配合比,调整内容为:(1)调整砂率,依据铁路混凝土标准将砂率增加1%;(2)将减水剂掺量降低0.1%;(3)将坍落度由160200mm调整为14020mm。从2013年4月10日起要求拌合站对现有的4个水泥罐轮流使用,及时进场水泥,使水泥的存放时间至3天以上,保证水泥品质稳定提高混凝土的粘聚性。延长混凝土搅拌时间2013年4月10日对两名搅拌机司机下发混凝土搅拌工艺及质量控制技术交底书,明确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得低于90S,并且根据原材料和混凝土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混凝土搅拌时间。实施情况墩身混凝土搅拌时间全部设定为100S,满足要求。2013年4月10日制定搅拌机操作制度,并制作表格记录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