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子 仁者之道 一 三才合一 什么是三才 宋王应麟所编的 三字经 中说 三才者 天地人 所以 三才合一 就是天地人合一 最早是易经提出来的 庄子最早提出的是天人合一 北宋理学家陈颢认为 仁者以天下万物为一体 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那么 如何以天下万物为一体 又是如何浑然与物同体 下面引用两个例子 让大家思考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是大家所熟知的 其中有一个就是杜康醉刘伶的刘伶 曾为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的参军 晋武帝泰始初 他对朝廷策问 强调无为而治 致使自己以无能而被罢免 平生嗜酒如命 常乘鹿车 携一壶酒 使人荷锸 ch 而随之 谓曰 死便埋我 世说新语 中说 刘伶有时会一个 人脱衣裸形于房间里 有人来拜访 进到他的房间 就会怪他不穿衣服的无礼行为 可他却说 我是以天地为住宅 房室为衣裤 你怎么要跑进我的裤档中来 另一则是 庄子 列御寇 讲到 庄子将死 弟子欲厚葬之 庄子曰 吾以天地为棺椁 以日月为连璧 星辰为珠玑 万物为赍送 吾葬具岂不备邪 何以加此 弟子曰 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 庄子曰 在上为乌鸢食 在下为蝼蚁食 夺彼与此 何其偏也 问题一 他们两人的思想和行为可以说是与天地浑为一体吗 问题二 他们可以说是一个仁者吗 我们先从 仁 这个字来说起 仁之道 隶书 小篆 金文 甲骨文 尸 字代表身体 死者的身体叫屍体 这本来是两个不同的字 汉字简化后 屍 字由尸取代 便造成了字义的混乱 比如居 屋 尿 屎等字 就无法用简化字 尸 的意思来解释 其实 居 字从尸从古 尸 意为 身体不动 古 指 古代 尸 与 古 联合起来表示 自古以来未曾挪动身体 本义 土著 土人 自古以来就住在本地的家族 屋 从尸 从至 尸指 人体 至 表示最终落地 处 尸 与 至 联合起来表示 来到最终落脚处后可以躺下身体的地方 本义 个人寝室 所以 尸二 所组成的字的意思就是 人身二 即现在 仁 字 千 会意 从一 从人 一 表示 起步 人 指 活人 人 与 一 联 合起来表示 人起步朝南走 这是根据 南生北死 的观念 所以 千 特指 人起步朝南走 那么 千心 就是 一人心 表示活着的 人 要有一颗爱人之心 所以 仁 就是人与人之间必须具备有爱心 也有人认为 仁是从人从二 二 在易经中 上一是天 下一是地 所以 仁 是天地人三者合一 正因如此 才有宋代程颢把仁同天地万物混为一体 也才有近代谭嗣同的 仁学 把仁视为天地万物的根源 用王阳明 传习录 中有个故事 可以体现人 仁 如何同天地万物混为一体 传习录 记载 先生游南镇 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 天下无心外物 如此花 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 于我心亦何关 先生曰 你未看此花时 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你来看此花时 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认为仁者具有 一体之仁 具有仁爱之心 故能与鸟兽 草木 瓦石同为一体 不管是有知觉的动物 有生命的 植物 还是如瓦石之类无生命的物体 当它们受到破坏或损害时 每个人都会从内心产生 不忍之心 怜恤之心 和 顾惜之心 并把它们视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而加以爱护 在 大学问 中 王阳明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 大人者 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 其视天下犹一家 中国犹一人焉 是故见 鸟兽之哀鸣觳觫 而必有不忍之心焉 是其仁之于鸟兽而为一体也 鸟兽犹有知觉者 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悯恤之心焉 是其仁之于草木而为一体也 草木犹有生意者也 见瓦石之毁坏而必有顾惜之心焉 是其仁之于瓦石而为一体也 万物一体 是视万物的存在价值为同一 它们与人同在 但是这并不等于人类因与万物具有同 等的存在价值而不能合理利用万物 比如 有人问王阳明 大人与物同体 如何 大学 又说个厚薄 先生曰 惟是道理自有厚薄 比如身是一体 把手足捍头目 岂是偏要薄手足 其道理合该如此 禽兽与草木同是爱 把草木去养禽兽 又忍得 人与禽兽同是爱 宰禽兽以养亲 与供祭祀 宴宾客 心又忍得 至 亲与路人同是爱 如箪食豆羹 得则生 不得则死 不能两全 宁救至亲 不救路人 心又忍得 这是道理合该如此 及至吾身与至亲 更不得分别彼此厚薄 盖以仁民爱物 皆从此出 在王维 积雨辋川庄作 中有 野老与人争席罢 海鸥何事更相疑 诗句 就引用了两个典故 一是 庄子 杂篇 寓言 二是 列子 黄帝经 在 列子 黄帝经 载 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 互不猜疑 一天 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 当他又到海滨时 海鸥便在空中久久盘旋不落 不再与他亲近了 这说明 心术不正 不能与物浑为一体的时候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我在 我在讲中国谜语的时候 出了一则谜面 佯 孟子 句二 谜底是 何可废也 以羊易之 故事出自 孟子 梁惠王上 臣闻之胡龁 h 曰 王坐于堂上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 曰 牛何之 对曰 将以衅钟 王曰 舍之 吾不忍其觳觫 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 然则废衅钟与 曰 何可废也 以羊易之 所以 孟子说 君子之于禽兽也 见其生 不忍见其死 闻其声 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这就是我们前面说到 仁 应该是人与人之间必须具备有爱心 而且必须从爱人拓展到爱物 最终使人达到 仁与万物浑为一体 的最高境界 儒家所倡导的这种博爱是伟大的 其影响也是深远的 吕氏春秋 孟冬纪 异用篇 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该文曰 汤出 见野张网四面 祝曰 从天堕者 从地出者 从四方来者 皆入吾网 汤曰 嘻 尽之矣 非桀其孰为此也 汤收其三面 置其一面 更教祝曰 昔蛛蝥作网罟 今之人学 纾 欲左者左 欲右者右 欲高者高 欲下者下 吾取其犯命者 汉南之国闻之曰 汤之德及禽兽矣 四十国归之 人置四面未必得鸟 汤去其三面 置其一面以网其四十国 非徒网鸟也 另可见 史记 殷本纪 孔子也有这样的仁爱行为 比如在 论 语 述而 中载 子钓而不纲 弋不射宿 洪氏曰 孔子少贫贱 为养与祭 或不得已而钓弋 如猎较是也 然尽物取之 出其不意 亦不为也 此可见仁人之本心矣 待物如此 待人可知 小者如此 大者可知 比如 论语 乡党 有 厩焚 子退朝 曰 伤人乎 不问马 朱熹认为 非不爱马 然恐伤人之意多 故未暇问 盖贵人贱畜 理当如此 李敖认为 孔子不是不问马 而是后问马 所以文中的 不 就是 后 的意思 不 和 后 是通假字 他还引用 论语 子罕 第二十八章来进一步证实 子曰 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他说 钱复对这句话有翻译等于没有翻译 又说 谁都知道松柏是不会凋零 因此 句中的 后凋 应当是 不凋 的意思 所以 后通不 严格地说 李敖翻译的意思其实也很不准确 特别是 不 与 后 是通假字的说法 更是遭到很多人的质疑与抨击 依我之见 不问马 的意思应当是 说 孔子不是不想问马 而是先问人伤否 这就与朱熹注释的意思相吻合了 对于 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实 后凋 并不是 不凋 的意思 这是李敖理解的错误 后 与 不 并不是通假字 真正的意思应当是 经过严寒 万物凋零之后 才更显出松柏不畏严寒的傲然品质 孔子其实是借物咏志的 只有这样 解释 才符合孔子的思想 也才会与朱熹的注释 范氏 宁 曰 小人之在治世 或与君子无异 惟临利害 遇事变 然后君子之所守可见也 谢 上蔡 氏曰 士穷见节义 世乱识忠臣 欲学者必周于德 相一致 困于陈蔡之间 这也可以用 子夏问曰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 子曰 绘事后素 八佾 来证实 因为 考工记曰 绘画之事后素功 谓先以粉地为质 而后施五采 犹人有美质 然后可加文饰 所以 后素即有素地以后 才可以饰以彩色 现在我们重新回到前面所说的 仁 在 中庸 第二十章 中 孔子说 仁者 人也 亲亲为大 义者 宜也 尊贤为大 亲亲之杀 尊贤之等 礼所生也 故君子 不可以不修身 思修身 不可以不事亲 思事亲 不可以不知人 思知人 不可以不知天 谢良佐在解读 论语 中说 圣人辞近指远 辞有尽无微旨无穷 有尽者可求助于训诂 无穷者要领会深远的精神 犹如观人 他日识其面 今日见其心 虽改容更貌 人则如故 所以难读 他的这段话 从另一个侧面也告诉我们 知人难 所谓的训诂就是解释的意思 即用易懂的语言解释难懂的语言 用现代的语言解释古代的语言 用普通话解释方言 但是 如果没有理解 微旨无穷 的思想 就不能准确地领会论语中的每一句话 事实上 有很多人在学习论语的时候就存在这个问题 常常会简单地以现在的常用字义或词义来解读 所以出现很多的缪误 比如季氏 益者三友 损者三友 孔子所说的 仁者 人也 就是 仁者爱人 的意思 爱自己的父母亲人就是行仁之爱中的最大的爱 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修 身 修身不可以不事亲 事亲的重点就是孝悌 这是因为如 论语 学而 中所载 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 而好犯上者 鲜矣 不好犯上 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 这段话关键是 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 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见下一讲 仁者之道 二 为仁之本 上一讲 我们说到 孔子所说的 仁者 人也 就是 仁者爱人 的意思 爱自己的父母亲人就是行仁之爱中的最大的爱 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修身 不修身何以齐家 修身不可以不事亲 事亲的重点就是孝悌 这是因为在 曾子 子思子 中曾子曰 夫孝 德之始也 弟 德之序也 又如 论语 学而 中所载 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 而好犯上者 鲜矣 不好犯上 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 这段话关键是 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 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很多人都把这句话理解为 孝弟是仁之本 朱熹认为 其为仁之本与 中的 为仁 是 行仁 所以 孝弟应当说是 行仁之本 才正确 程氏注 或问 孝弟为仁之本 此是由孝弟可以至仁否 曰 非也 谓行仁自孝弟始 孝弟是仁之一事 谓之行仁之本则可 谓是仁之本则不可 盖仁是性也 孝弟是用也 性中只有个仁 义 礼 智四者而已 曷尝有孝弟来 仁主于爱 爱莫大于爱亲 孝弟行于家 而后仁爱及于物 这就是所谓的亲亲而仁民 故为仁以孝弟为本 就如 子曰 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述而 李毓秀 贾存仁 孝的故事 二十四孝中的 百里负米 说的就是孔子的弟子子路特地跑到百里之遥的地方为其父母买米的故事 这就是被载入史册的子路的孝道 诗曰 负米供旨甘 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殁 犹念旧劬 q 劳 又如有一次 颜渊 季路侍 子曰 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 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 敝之而无憾 公冶长 这就是子路之弟 就是这样孝弟的子路 是否可以算是一个 仁者 答案是 不知也 比如有一次孟武伯问 子路仁乎 子曰 不知也 又问 子曰 由也 千乘之国 使治其赋也 不知其仁也 公冶长 从这个例子可以说明 为仁者首先一定是一个孝弟者 孝弟者不一定就是一个仁者 如果说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孝敬的话 又怎么能成为一个仁者呢 我们用一个例子来予以论证 论语 阳货 中有这么一段故事 宰我问 三年之丧 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 礼必坏 三年不为乐 乐必 崩 旧谷既没 新谷既升 钻燧改火 期可已矣 子曰 食夫稻 衣夫锦 于女安乎 曰 安 女安则为之 夫君子之居丧 食旨不甘 闻乐不乐 居处不安 故不为也 今女安 则为之 宰我出 子曰 予之不仁也 子生三 年 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 天下之通丧也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孔子就因为宰我所说的这些看法而认为 宰予真不仁啊 孔门十哲 昼寝 那么 我们又该如何评判一个人的孝弟 如何履行孝弟的行为准则 其实 这个问题早在两千多年前 孔子也已经给出了答案 当然 他的答案是 因人而异的 其主要是 顺与敬 顺 就是 无违 在 礼记 中曾子曰 孝有三 大孝尊亲 其次弗辱 其下能养 在 论语 为政 中记载 子游问孝 子曰 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 不敬 何以别乎 大家看看丰子恺的一幅漫画就清楚了 知道被古人称为孝鸟的是什么鸟吗 它是乌鸦 这是丰子恺所作护生画中的一幅 慈乌反哺 图 图中小乌鸦捕食归来 正为巢中老乌鸦喂食 它就是一个自古以来被人们所称颂的 孝鸟 这种情景 我相信 一定会给人一种触及灵魂深处的撼动 也是给那些不孝者的警示和鞭挞 砖头 看到丰子恺的这幅画 是否会想到唐代诗人白居易 慈乌夜啼诗 所写的 慈乌失其母 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 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 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 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 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 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 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 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 鸟中之曾参 吴起是卫国人 通晓兵家 法家诸家思想 一生历仕鲁 魏 楚三国 在 内政 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 但母逝而没有回家奔丧 曾参以孝母著称被后人称颂 朱荃 吮指痛心 说苑 立节 载 周游列国回来后 曾子敝衣以耕 以养父母 不去为官 鲁君使人往致邑焉 曾参辞而不受 曰 臣闻之 受人者畏人 予人者骄人 纵君有赐 不我骄也 我能勿畏乎 曾参三十八岁 武城大夫聘曾参为宾师 设教于武城 他的家乡 韩诗外传 卷一记 曾参为养活父母仕于莒 曾当过 得粟三秉 的官职 又记曾参五十岁时 齐聘以相 楚迎以令尹 晋迎以上卿 皆不应命 曾点 蒧 死后 以孝著称的曾参为其举行了简单的丧礼 被历代奉为厚养薄 葬的典范 汉代三符在 论侈丧 中说 南城之冢 曾子非不孝 曾皙嗜羊枣 一种小柿子 而曾子不忍食羊枣 公孙丑问曰 脍炙与羊枣孰美 孟子曰 脍炙哉 公孙丑曰 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 曰 脍炙所同也 羊枣所独也 讳名不讳姓 姓所同也 名所独也 孟子 尽心下 昔者孔子没 三年之外 门人治任将归 入揖于子贡 相向而哭 皆失声 然后归 子贡反 筑室于场 独居三年 然后归 他日 子夏 子张 子游 以有若似圣人 欲以所事孔子事之 强曾子 曾子曰 不可 江 汉以濯之 秋阳以暴之 乎不可尚已 滕文公上 第四章 论语中还有孟懿子问孝 子曰 无违 樊迟御 子告之曰 孟孙问孝于我 我对曰 无违 樊迟曰 何谓也 子曰 生 事之以礼 死 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 孝妇谚 论语 里仁 子曰 事父母几谏 见志不从 又敬不违 劳而不怨 几谏 熟谏 讽谏 显谏 原谷谏父 其实 孔子关于孝道的论述还很多 有些是根据不同人的个性而提出针对性的要求 比如 子曰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可谓孝矣 子曰 父母之年 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 一则以惧 父母在 不 等等 至于弟的故事 历史的传说和记载也很多 比如 汉朝时候 有一个人姓赵 单名叫孝的 表字常平 和他的弟弟赵礼 很是友爱的 有一年 年成荒歉得很 强盗马武占据了宜秋山 把赵礼捉去了 并且要吃他 赵孝就赶紧跑到了强盗那里 求恳那班强盗们说道 赵礼是有病的人 并且他的身体又很瘦 是不好吃的 我的身体生得很胖 我情愿来代替我的弟弟 给你们 吃 请你们把我的弟弟放走了 强盗还没有开口说话 他那弟弟赵礼一定不肯答应 他说道 我被将军们捉住了 就是死了 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 哥哥有什么罪呢 两兄弟抱着 大哭了一番 马武也被他们感动了 就把他们兄弟俩都释放了 后来马武投汉 把这件事告知了光武帝 刘秀就下了诏书 给他们兄弟两个都做了官 隋朝时候 有一家人家姓田的 他家里同胞弟兄们 一共有三个 大的名叫田真 第二个名叫田庆 小的名叫田广 弟兄们三个人 要想分家了 家里的钱财产业 都已经议定平均分派 但是堂前素来有一棵紫荆花树 长得来非常的茂盛 因此议定把这棵紫荆花树 也匀均分做三份 哪里晓得这棵紫荆树 还没有等他们来分 就顷刻枯死了 大哥田真见了 叹口气说道 树木呢 原来是同株连根的 一知道将要分砍了 所以顷刻憔悴 照这样看起来 那末我们的人 还及不来这株树木呢 因此悲伤得了不得 兄弟们仍旧同住不分 大家更加友爱了 那棵紫荆树竟依旧照从前一样的荣茂起来 有关孝弟的故事枚不胜举 这里就不一一作具体的评述 在弟子规中说明得更具体 比如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就是根据孔子所说的 弟子入则孝 而编写的 阐述得既规范又详细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我们都知道 论语的核心思想就是 仁 仁 字在一万五千九百个字左右的论语中就出现了一百多次 几乎平均每一百五十个字左右就会出现一个 仁 字 前面我们说过 程颢认为 仁为性 孝弟是行仁之一事 那么 程颢及其儒家学者是如何解释 仁为性 的观点 请参见下一讲 仁者之道 三 人之四端 程颢认为 仁为性 孝弟是行仁之一事 性 有禀性和伪性 禀性就是天性 伪性是后天修行而成的 孟子 公孙丑上 中 孟子说 人皆 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 行不忍人之政 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 无恻隐之心 非人也 无羞恶之心 非人也 无辞让之 心 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 非人也 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 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 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 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自贼者也 谓其君不能者 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 知皆扩而充之矣 若火之始然 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 足以保四海 苟不充之不足以 事父母 明王阳明认为 无恶无善心之体 有恶有善意之动 知恶知善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他提出的 致良知 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 一次他被盗贼所困 盗贼问 盗贼可有良知 他答有 盗贼不信 他说 你们把衣服脱下来 我一层层证明给你看 脱到裤衩时 盗贼不愿脱了 王阳明说 你看 这知耻就是你们的良知 心之体 事实上就如 源之泉 一样 泉水本是清纯之水 但是 当它经过长途跋涉 最终汇入江河湖海的时候 有的会变得浑浊 有的甚至变得污秽 究其原因 就是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 同样 心之体 本是无善无恶 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的 心之体 不就是 无善无恶 吗 有这么一件事 公元前523年 孔子28岁 的一天 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 周之守藏室史老聃 博古通今 知礼乐之源 明道德之要 今吾欲去周求教 汝愿同去否 南宫敬叔欣然愿往 随即报请鲁君 鲁君准行 遣一车二马一童一御 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 老子见孔丘千里迢迢而来 非常高兴 交谈之后 又引孔丘访大夫苌弘 苌 弘善乐 授孔丘乐律 乐理 引孔丘观祭神之典 考宣教之地 察庙会礼仪 孔丘感叹不已 获益不浅 居数日 孔丘向老子辞行 老聃送至馆舍之外 与孔子曰 吾闻之 富贵者送人以财 仁义者送人以言 吾不富不贵 无财以送汝 愿以数言相送 当今之世 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於死 在於好讥人之非也 善 辩而通达者 其所以招祸而屡至於身 在於好扬人之恶也 为人之子 勿以己为高 为人之臣 勿以己为上 孔丘拜曰 弟子定谨记于心 行至黄河之滨 见河水滔滔 浊浪翻滚 老子手指浩浩黄河 对孔丘说 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 孔丘曰 水有何 德 老子曰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此乃谦下之德也 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 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於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此乃柔德也 故柔之胜刚 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 故能入于无间 由此可知不言之教 无为之益也 孔丘闻言曰 众人处上 水独处下 众人处易 水独处险 众人处洁 水独处秽 所处尽人之所恶 夫谁与之争乎 此所以为上善也 君子无所争 无为而治者 其舜也与 老子说 与世无争 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 此乃效法水德也 水几於道 道无所不在 水无所不利 避高趋下 未尝有所逆 善处地也 空处湛静 深不可测 善为渊也 损而不竭 施不求报 善为仁 也 圜必旋 方必折 塞必止 决必流 善守信也 洗涤群秽 平准高下 善治物也 以载则浮 以鉴则清 以攻则坚强莫能敌 善用能也 不舍昼夜 盈科后进 善待时也 故圣者随时而行 贤者应事而变 智者无为而治 达者顺天而生 变通 所以 仁道几如河道 随着时间的变迁 随环境的影响 人的意动必然经受着 世间的百态冲击 产生不断的变化 有的变善 有的变恶 这就是由 意动 取向的不同而形成的 所以 人必须要有良知 必须具备为善去恶的格物精神这就是要修身 使自己只从善而不从恶 从而汇入仁道 就如曾参所说 吾日三省吾身 但是 为善去恶是不容易的 如在 礼记 礼运 中 子曰 饮食男 女 人之大欲存焉 死亡贫苦 人之大恶存焉 故 欲恶者心之大端也 那么 人该如何正确地对待贪欲 特别是对饮食男女 死亡贫苦的欲与恶 见下讲 仁者之道 四 心之大端 杜男女之事 则人类不能承继 绝饮食起居 则人们无以生存 这本是无可厚非的 但如果变成孔子所说的 已矣乎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罕 卫灵公 那就不行了 那真正就成了孔子所说的 已矣乎 了 孔子是在卫国见南子之后不久说这句话的 谢良佐用 生意 来解释仁 他说 活者为仁 死者为不仁 身体麻痹不知痛谓不仁 桃杏之核可种而生者称仁 所以 仁体现为万物生意 故仁者为天之理 非为杜撰 天理为当然而已 当然而为之 即是天之所为 圣门学者 要以克己为本 无私心 便使人浑然与物同体 所谓 天理是自然而然的道理 无丝毫杜撰 他引用了 孟子 公孙丑上 的例子 如人之乍见孺子入于井 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其心怵惕 即是 天理 天理 人人皆有 是自然而然的 天理 与 人欲 相对立 要恢复 天理 必须扫除心中的人欲 有一分人欲 则灭一分天理 有一分天理 则战胜一分人欲 人欲放肆 则天理泯灭 学者必须穷其理 因物物皆有理 穷理才能知人所为 知天的所为 知天的作为 则人与天合一 天与人合一 则无往而非理也 所以天 理也 人亦理也 在 论语 为政 中孔子说 视其所以 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 人焉廋哉 这其实也是穷理的一个方面 在 孟子 离娄下 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 其良人出 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 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 良人出 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问其与饮食者 尽富贵也 而未尝有显者来 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 施从良人之所之 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卒之东郭墦间 之祭者乞其余 不足 又顾而之他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 告其妾 曰 良人者 所仰望而终身也 今若此 与其妾讪其良人 而相泣于中庭 而良人未之知也 施施从外来 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 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 其妻妾不羞也 而不相泣者 几希矣 由此可见 如果齐人之妻不穷其理 则可否知齐人之所为 又何为之相泣 所以人之大欲存焉的饮食男女之事 应当符合天理 正因为如此 故 朱元璋四菜一汤齐人归女乐 季桓子受之 三日不朝 孔子行 微子 孔子秉持的就是他所说的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 也 君子去仁 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造次必于是 颠沛必于是 他认为 富而可求也 虽执鞭之士 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提倡安平乐道 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所以 他对颜回非常欣赏 夸赞他说 贤哉 回也 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 回也 朱熹注 程子曰 颜子之乐 非乐箪瓢陋巷也 不以贫窭j 累其心而改其所乐也 故夫子称其贤 又曰 箪瓢陋巷非可乐 盖自有其乐尔 其字当玩味 自有深意 又曰 昔受学于周茂叔 每令寻仲 尼颜子乐处 所乐何事 愚按 程子之言引而不发 盖欲学者深思而自得之 今亦不敢妄为之说 学者但当从事于博文约礼之诲 以至于欲罢不能而竭其才 则庶乎有以得之矣 朱熹和程颐没有明确地指出颜回其所乐是何指 今人多明确指出其乐为 道 关于这种理解 我们可以用子贡与孔子的 对话来予以证实 子贡曰 贫而无谄 富而无骄 何如 子曰 可也 未若贫而乐道 南朝梁皇侃 论语义疏 有 道 字 朱熹鲁论语集注则无 道 字 当是疏漏 富而好礼者也 所以 孔子认为 士志于道 而耻恶衣恶食者 未足与议也 老子 俭欲第四十六 罪 过 莫大于可欲 祸 害 莫大于不知足 咎 灾难 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 常足 由 可欲 而引发出人的 不知足 由 不知足 又进一步引发出 欲得 即贪得无厌 而贪得无厌 就会导致自己陷入身败名裂的境地 戚夫人 伊索寓言中有一则 狗和影子 的故事 有一只狗从一家肉铺里偷了一块肉 当它走到一座小桥上 看见水中也有一条狗叼着一块肉 它很想把那块肉也归为己有 便张开嘴吧 去抢水中那只狗的肉 这时 它嘴里的肉却掉进了水里 被流水给冲走了 结果它最终一无所有 这则 寓言 让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 人 不能有太多的贪欲 人的欲望太多 不仅想让自己拥有原有的东西 而且会更加不择手段地去占有原本不属于自己所不该得到东西 其结果必将落个一无所有的下场 是故 贪欲生忧 贪欲生畏 无所贪欲 何忧何畏 知足之足 常足矣 贪欲是人生之通病 因此必须修德 使之成为品德高尚的仁者 如何成仁 孔子针对不同的人又有哪些不同的具体要求 请参看下一讲 仁者之道 五 弟子问仁 我们前面已经讲过 论语的核心思想是 仁 那么 仁 的定义是什么 孔子在不同场合 不同对象有时会有不同要求 比如 樊迟 在论语中三次向孔子问到了 仁 一次是在雍也中 樊迟问仁 子曰 爱人 因此 人们都把什么是 仁 简单地解释为 爱人 正如 韩非子 解老子 中所说 仁者 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 其 其喜人之有福 而恶人之有祸也 生心之所不能已也 非求其报也 故曰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第一次 樊迟问仁 子曰 居处恭 执事敬 与人忠 虽之夷狄 不可弃也 第二次 樊迟问知 子曰 务民之义 敬鬼神而远之 可谓知矣 问仁 曰 仁者先难而后获 可谓仁矣 子曰 志士仁人 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子贡问为仁 子曰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 事其大夫之贤者 友其士之仁者 樊迟问仁 子曰 爱人 问知 子曰 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 举直错诸枉 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 见子夏 曰 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子曰 举直错诸枉 能使枉者直 何谓也 子夏曰 富哉言乎 舜有天下 选于众 举皋陶 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 选于众 举伊尹 不仁者远矣 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颜渊曰 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 子曰 出门如见大宾 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 在家无怨 仲弓曰 雍虽不敏 请事斯语矣 司马牛问仁 子曰 仁者其言也讱 曰 其言也讱 斯谓之仁已乎 子曰 为之难 言之得无讱乎 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 能行五者于天下 为仁矣 请问之 曰 恭 宽 信 敏 惠 恭则不侮 宽则得众 信则人任焉 敏则有功 惠则足以使人 樊迟问仁 子曰 居处恭 执事敬 与人忠 虽之夷狄 不可弃也 樊迟问知 子曰 务民之义 敬鬼神而远之 可谓知矣 问仁 曰 仁者先难而后获 可谓仁矣 子曰 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 知者动 仁者静 知者乐 仁者寿 韩非子 解老子 仁者 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 其喜人之有福 而恶人之有祸也 生心之所不能已也 非求其报也 故曰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仁 是说内心自然而然地爱人 是说喜欢别人得到幸福 而不喜欢别人遭到祸害 是出自内心抑制不住的感情 并不是为了求得别人的报答 所以 老子 上说 上仁有所表现 不是为了表现而表现的 韩诗外传 问者曰 夫仁者 何以乐於山也 曰 夫山者 万民之所瞻仰也 草木生焉 万物植焉 飞鸟集焉 走兽休焉 四方益取与焉 出云道风 嵷乎天地之间 天地以成 国家以宁 此仁者所以乐於山也 诗曰 太山巖巖 鲁邦所瞻 乐山之谓也 为什么 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 呢 有云 知者 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 有似于水 故乐水 仁者 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 有似于山 故乐山 又有将 五行 之说引入者 云 知者属土 故乐水 仁者属木 故乐山 一 郑玄的注释 欲一以穷之 舍礼何以哉 者 一 谓专一 穷 谓穷尽 言人君欲诚悫专一 穷尽人美恶之情 若舍去其礼 更将何事以知之哉 礼记正义 贪欲生忧 贪欲生畏 无所贪欲 何忧何畏 法句经 孟子 万章上 男女居室 人之大伦也 礼记 礼运 饮食男女 人之大欲存焉 死亡贫苦 人之大恶存焉 故 欲恶者心之大端也 出自 易经 原文 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比较虚 形而下比较实 形而上与形而下学是不同的 形而上是指思维和宏观的属于虚的范畴 形而下学则是指认识事物走到了极端 是僵化的 老子有谓 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 意为形而上的东西就是指道 既是指哲学方法 又是指思维活动 形而下则是指具体的 可以捉摸到的东西或器物 作为中国新的民族服装 孙中山阐述该服装的思想和政治含义 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 四维 即礼 义 廉 耻 前襟的五粒纽扣和五个口袋 一个在内侧 分别表示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 行政权 立法权 司法权 考试权 还有监察权在领口 纽扣 和内侧 口袋 以彰显监察权的人民监督作用 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 民族 民权 民生 和共和的理念 平等 自由 博爱 衣领为翻领封闭式 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 衣袋上面弧形中间突出的袋盖 笔山形代表重视知识分子 背部不缝缝 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不忍人之心 怜悯心 同情心 乍 突然 忽然 怵惕 惊惧 侧隐 哀痛 同情 内交 内交即结交 内同 纳 要 yao 誉 博取名誉 要同 邀 求 端 开端 起源 源头 我 同 己 然 同 燃 保 定 安定 1 作品译文孟子说 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 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 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 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是因为 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 必然会产生惊奇同情的心理 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 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 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 由此看来 没有同情心 简直不是人 没有羞耻心 简直不是人 没有谦让心 简直不是人 没有是非心 简直不是人 同情心是仁的发端 羞耻心是义的发端 谦让心是礼的发端 是非心是智的发端 人有这四种发端 就像有四肢一样 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 是自暴自弃的人 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 是暴弃君主的人 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 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 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 泉水刚刚开始流淌 如果能够扩充它们 便足以安定天下 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 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1 鱼 我所欲也 熊掌 亦 1 我所欲 2 也 二者不可得兼 3 舍 4 鱼而取 5 熊掌者也 生 亦我所欲也 义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 6 于 7 生者 故 8 不为苟得 9 也 死亦我所恶 10 所恶有甚于死者 故患 11 有所不辟 12 也 如使 13 人之 14 所欲莫 15 甚于生 则 16 凡 17 可以得生 18 者何不用也 19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 20 也 由是则生而 21 有不用也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 22 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 23 贤者 24 有是 25 心 26 也 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 27 耳 一箪 28 食 一豆 29 羹 得之则 30 生 弗 31 得 32 则死 呼尔 33 而与之 34 行道之人 35 弗受 蹴 36 尔而 37 与之 乞人不屑 38 也 万钟 39 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 40 焉 为宫室 41 之美 妻妾之奉 42 所识穷乏者 43 得我 44 与 45 乡 46 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 47 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 48 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49 1 孟子 告子上 鱼是我所想要的 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 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 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 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 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 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 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 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 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 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 哪一桩不可以干呢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 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 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 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 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 那就是 义 他们所厌恶的 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 那就是 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 人人都有 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一碗饭 一碗汤 吃了就能活下去 不吃就会饿死 可是呵叱着给别人吃 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 用脚踢着给别人吃 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 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这样 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是为了住所的华丽 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从前 有人 为了 道义 宁愿 死也不愿接受 别人的施舍 如今 有人 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 从前 有人 为了 道义 宁愿 死也不愿接受 别人的施舍 如今 有人 却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 从前 有人 为了 道义 宁愿 死也不愿接受 别人的施舍 如今 有人 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 这种 行为 难道不可以停止吗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 指羞恶廉耻之心 1 国有四维 一维绝则倾 二维绝则危 三维绝则覆 四维绝则灭 倾可正也 危可安也 覆可起也 灭不可复错也 何谓四维 一曰礼 二曰义 三曰廉 四曰耻 礼不逾节 义不自进 廉不蔽恶 耻不从枉 故不逾节 则上位安 不自进 则民无巧诈 不蔽恶 则行自全 不从枉 则邪事不生 管子 牧民 国有四维 缺了一维 国家就倾斜 缺了两维 国家就危险 缺了三维 国家就颠覆 缺了四维 国家就会灭亡 倾斜可以扶正 危险可以挽救 倾覆可以再起 只有灭亡了 那就不可收拾了 什么是四维呢 一是礼 二是义 三是廉 四是耻 有礼 人们就不会超越应守的规范 有义 就不会妄自求进 有廉 就不会掩饰过错 有耻 就不会趋从坏人 人们不越出应守的规范 为君者的地位就安定 不妄自求进 人们就不巧谋欺诈 不掩饰过错 行为就自然端正 不趋从坏人 邪乱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 原文 孟子 离娄下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 1 者 其良人 2 出 则必餍 3 酒肉而后反 4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 5 则尽富贵 6 也 其妻告其妾曰 良人出 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问其 7 与饮食者 尽富贵也 而未尝 8 有显者 9 来 吾将瞷良人之所之 10 也 蚤 11 起 施 12 从良人之所之 遍国中 13 无与立谈者 卒之东郭墦间 14 之祭者乞其余 15 不足 又顾而之他 16 此其为餍足之道 17 也 其妻归 告其妾 曰 良人者 所仰望而终身也 今若此 与其妾讪 18 其良人 而相泣于中庭 19 而良人未之知也 施施 20 从外来 骄 21 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 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 其妻妾不羞也 而不相泣者 几希 22 矣 注释 1 处室 居家过日子 共同生活 2 良人 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3 餍 满足 饱食 4 反 通 返 5 所与饮食者 与他在一起吃喝的人 6 富贵 指富贵的人 7 其 指良人 8 未尝 不曾 9 显者 有地位有声望的人 10 瞷 ji n 良人之所之 暗中看他所去的地方 瞷 窥视 暗中看 前一个 之 是助词 后一个 之 是动词 所之 所去的地方 11 蚤 通 早 12 施 y 通 迤 逶迤斜行 这里指暗中跟踪 13 国中 都城内 国 国都 京城 14 卒之东郭墦 f n 间 最后到了东门外的墓地 卒 最后 之 去 往 东郭 城之东门外 墦间 坟墓间 15 之祭者乞其余 向祭墓的人乞讨剩下来的食物 16 顾而之他 掉头到另一个墓地去 17 道 方法 18 讪 sh n 讥讽 19 中庭 庭院中 20 施施 y y 喜悦自得的样子 21 骄 骄傲 22 希 通 稀 译文齐国有一个人 家里有一妻一妾 那丈夫每次出门 必定是吃得饱饱地 喝得醉醺醺地回家 他妻子问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么人 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 他妻子告诉他的妾说 丈夫出门 总是酒醉肉饱地回来 问他和些什么人一道吃喝 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 但我们却从来没见到什么有钱有势的人物到家里面来过 我打算悄悄地看看他到底去些什么地方 第二天早上起来 她便尾随在丈夫的后面 走遍全城 没有看到一个人站下来和她丈夫说过话 最后他走到了东郊的墓地 向祭扫坟墓的人要些剩余的祭品吃 不够 又东张西望地到别处去乞讨 这就是他酒醉肉饱的办法 他的妻子回到家里 告诉他的妾说 丈夫 是我们仰望并终身依靠的人 现在他竟然是这样的 二人在庭院中咒骂着 哭泣着 而丈夫还不知道 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 在他的两个女人面前摆威风 在君子看来 人们用来求取升官发财的方法 能够不使他们的妻妾引以为耻而共同哭泣的 是很少的 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 子路 载 子路性鄙 好勇力 志伉直 冠雄鸡 佩暇豚 集解 说 冠以雄鸡 佩以暇豚 二物皆勇 子路好勇 故冠之 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 孔子自谓 自吾得由 恶言不闻于耳 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 仁者安仁 知者利仁 唐以前古注 皇疏 此明不仁之人居世无宜也 约 犹贫困也 夫君子处贫愈久 德行无变 若不仁之人久居约 则斯滥为盗 故不可久处也 乐 富贵也 君子富贵愈久 愈好礼不倦 若不仁之人久处富贵 必为骄溢也 辨行仁之中有不同也 若禀性自仁者则能安仁也 何以验之 假令行仁获罪 性仁人行之不悔 是仁者安仁也 智者 谓识昭前境 而非性仁者也 利仁者其见行仁者若于彼我皆利 则己行之 若于我有损 则使停止 是智者利仁也 典出 清 杜文澜 古谣谚 卷四十二 人为孝妇谚二则 笋谱 昔有新妇 不得舅姑意 姑一日岁暮而索笋羹 妇答即煮送上 妯娌问之曰 今腊月中 何处求笋 妇曰 且应为贵 以顺攘逆责耳 其实何处求笋 姑闻而后悔 倍怜新妇 故又谚曰 腊月煮笋羹 大人道便是 恭敬不如从命 受训莫如从顺 以财交者 财尽则交绝 以色交者 华落而爱渝 战国策 楚策一 以权利合者 权利尽而交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底店合租合同范本
- 全款新房赠与合同范本
- 花纹钢板加工合同范本
- 下水管施工合同范本
- 网店经营授权合同范本
- 网络平台合同范本
- 合作建房的合同范本
- 乱石买卖合同范本
- 房屋出售分期合同范本
- 施工劳务合同范本2017
- 2025年邮政柜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第8课 认识TCP-IP 课件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浙教版
- 足球裁判规则讲解
- 2025年重庆对外建设集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信访工作心得及改进措施总结报告
- 老年人基础照护护理协助协助老人床椅转移
- 班组人工协议书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答案(3套涵盖95-试题)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 2025至2030中国公路养护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沉淀池安全操作规程
- 职业规划杨彬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