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看不见的光(预习导学+例题精析+当堂训练+课堂检测+课后练习)(无答案) (新版)苏科版.doc_第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看不见的光(预习导学+例题精析+当堂训练+课堂检测+课后练习)(无答案) (新版)苏科版.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人眼看不见的光 【目标】(1)知道红外线、紫外线的性质及作用。(2)了解红外线、紫外线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应用。(3)尝试运用转换的方法去感觉看不见的物质,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重点】认识红外线与紫外线的性质及作用。【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红外线与紫外线是真实存在的。【要点1】认识红外线思考冬天可以晒太阳取暖,而且太阳光是由 、 、 、 、 、 、 这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太阳的热主要是以 的形式传递到地球上的。 1. 红外线:太阳光中色散区域, 外侧的不可见光。2.红外线的特点:能使某些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 。3.红外线的应用:(1)红外线加热;(2)红外线照相;(3)红外线医疗; (4)红外线遥感;(5)红外线夜视仪。总结红外线温度计红外线拍照红外线感应水龙头红外线夜视仪【要点2】认识紫外线思考红光外侧存在红外线,那么紫光外侧是否也存在不可见的紫外线?如何来验证你的 猜想? 1.紫外线:太阳光中色散区域, 外侧的不可见光。2.紫外线的特点:能使 ,能 。紫外线的应用:(1)紫外线灭菌;(2)紫外线验钞机;(3)紫外线拍照;(4)紫外线防护帽总结紫外线验钞机紫外线灭菌灯太阳紫外线照片灯防紫外线帽类型一: 认识红外线例1 在预防“非典”期间,汽车站、火车站、机场等场所安装了一种体温测度仪,它是利用 -来测量温度的。 类型二: 认识紫外线例2验钞机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变式在太阳发出的光中,只有 具有消毒灭菌作用,因此在一些医院、饭店中常用紫外线灯来灭菌。但是它极易被大气中的 吸收。课外练习1下列有关不可见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不可见光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b 不可见光也能传递能量c 不可见光也可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d 不可见光也能发生反射和折射2.地球周围包围着厚厚的大气层,在大气层的上部有一层臭氧层,它对地球的保护作用( ) a 将射向地球的可见光大部分吸收b 将射向地面的阳光中的红外线大部分吸收,使其不能达到地面c 将射向地面的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吸收,使其不能达到地面d 防止地球上水分蒸发 3 目前,在地球的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空洞,其元凶是( )a地球的温室效应 b人类使用的空调,冰箱中逸出的氟利昂等物质 c阳光中的大量紫外线作用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超标4关于物理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视遥控系统使用的红外线是不可见光 b医院杀菌用的紫外线是可见光c雷达天线发射和接收的是无线电波 d医生用超声波为人们检查身体5下列选项中,并非红外线应用的是( )a烘烤食物 b鉴别古画 c监视森林火灾 d电视遥控器6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最重要来源.如果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全部到达地面,地球上的植物、动物和人类都不可能生存,地球的周围包围着厚厚的大气层,在大气层的上部,距地面20km到50km的高空有一层叫做臭氧的物质,它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来的对生命有害的紫外线,是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和进化的重要条件.由于电冰箱内长期使用氟利昂,当电冰箱损坏后,其中的氟利昂就将散到大气中,破坏臭氧层,对地球的生态环境构成威胁.为了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1987年在世界范围内签署了限量生产和使用这类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现在已经研制出氟利昂的代用品如r134a、环戊烷等.我国在1991年签署了蒙特利尔议定书,并在2002年停止生产氟利昂.(1)天然紫外线的最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