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向复习-标点符号的使用.doc_第1页
中考专向复习-标点符号的使用.doc_第2页
中考专向复习-标点符号的使用.doc_第3页
中考专向复习-标点符号的使用.doc_第4页
中考专向复习-标点符号的使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专项复习标点符号的使用教学设计 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阿里河中学 韩晔娜教学目标:复习巩固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了解常见的标点符号误用情况并能正确改正。教学重点:了解常见的标点符号误用情况并能正确改正。教学难点:辨析并改正标点符号的错误用法。教学过程:这节课我们复习标点符号的使用。本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复习巩固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了解常见的标点符号误用情况并能正确改正。首先我们看一下 一、常用标点符号的分类 标点符号有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主要用来表示语言中的停顿和语气。 主要有七种: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 分号(;)、冒号(:)。点号用在句末的有句号、问号、叹号三种,表示句末的停 顿, 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点号用在句中的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四种,表示 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标号主要用来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 常用的有七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 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 )。 本堂课我们要复习的重点就是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及使用中常见的错误 先看问号的使用选择性的问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只在全句末尾用一个问号。选择问虽然包括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只有一个问题,因此通常只在句末用问号。例:你打算到西安去呢,还是到广州去呢?倒装性的问句,问号也只用在全句末。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连续性的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用问号。例:你叫什么名字?你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有些句子的局部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的语气是陈述语气,这样的句子就不能用问号。例: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 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使用问号常见的错误 1选择问句多用了问号。中间的停顿误用问号 误例:你是喜欢李白的诗呢?还是喜欢杜甫的诗?这个句子中的第一个问号需改为逗号。2非疑问句错用问号。当疑问短语或疑问词作句子成分时,误用问号。 误例: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问号需改为逗号。3倒装句中问号前置错误 误例:怎么了?你。倒装句中的问号只能用在全句结束处,句子中间应该用逗号。 4、连续疑问句少用了问号 茫茫宇宙到底有没有外星人,生命能不能合成,人果真由命运主宰?这一切都引起人们深深地思考。 本例中问号前面的三个句子都是疑问句,所以应将两个逗号都改为问号。顿号 (1)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例如:过去、现在、未来、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你要不断地进步,识字,生产。 他的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2)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顿号不能和“和”“或”连用。 如: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3)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如:近期我观看了许多出色的电影,如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4)若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大的并列词语之间改用逗号。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 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5)并列词语后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例: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6)集合词语是紧密的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如: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等。 (7)表概数的地方不用顿号,但表示确数的地方必须用顿号。例:他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例:今天下午一、二组的同学打扫教室,三、四组的同学打扫清洁区。(8)较长的并列成份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顿号使用中的常见错误1概数中间用了顿号。误例: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分析:“三四”表概数,中间不能用顿号分开。2集合名词中用了顿号。误例: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的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分析:“公安干警”是集合名词,不能用顿号将其分割开来。3并列成分不同层次之间用了顿号。误例: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汇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分析:“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淮剧”后用逗号,“安徽的黄梅戏”又是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也应改为逗号。4连词前面用了顿号。误例:我国的科学、文化、文艺、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事业都有了很大发展。分析: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及”“或”“或者”等,这些词语之前不必用顿号。 5并列词语之间有“啊”“哇”“啦”“呀”等语气助词时用了顿号。误例:我喜欢吃的水果有葡萄啊、苹果啊、梨啊、西瓜啊。6并列谓语之间用了顿号。误例:一群年轻人在唱歌、跳舞。分析:并列谓语和并列补语中间不能用顿号,而应该用逗号。冒号的使用 (1)用在提示的词(如说、想、证明、宣布、指出、决定、透露、发现、反映、例如、如下等)的后面,引出具体内容。如: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越来越淡薄了。注意这些表提示性的词的后面,也可以直接使用逗号引出下文。如:大量事实证明,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用在总括性的句子前,表示总结上文。(前面常常是几种并列的情况)如: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3)句中冒号不连用。同一句中不能两个冒号。 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剩里表扬,二是两个冒号中应有一个改为逗号。 (4)句中短暂停顿不能用冒号本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三位女杰”和“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是同位词组,中间只需短暂停顿,不必用标点符号。使用冒号常见的错误1当“某某说”用在引话中间时,误用冒号。误例: “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冒号应为逗号。当说话人的话被分成两部分放在“某某说”的前后时,“某某说”之后只能用逗号。2 不是说话而在“说”字后误用冒号。误例: 咱才学了一个月,谁敢说:我全会了,不用再学了。这里的“谁敢说”是句子的插说成分,故不能用冒号,应该用逗号。3概括性句子前应该用冒号而未用。误例: 要有意思才有话说。没有意思硬要说,就是瞎说;意思没想清楚随便说,就是乱说;那都是没有把话说好。“那都是没有把话说好”前的分号应该改为冒号。4. 句中短暂停顿误用冒号。 误例:本省三位中年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在一起畅谈往事。 是同位词组,中间只需短暂停顿,不必用标点符号。5. 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误例: 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两个冒号中应有一个改为逗号。破折号 (1)破折号用来解释的时候,不能与“即”“就是”等词并用。(这点和冒号用法相同) 生长在人际罕至之处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即一种难得的良药。( )(2)冒号中总说与分说的用法和破折号表示解释的用法容易相混淆。 今天晚会上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二重唱、相声和杂技。 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贡献。引号的使用(1)引号里边的话是独立的,后面的句号是引文的一部分,应点在引号里边。(通常会与冒号一起)如: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2)引号里边的话不独立,它是整个句子的一个成分,句末的句号是整个句子的句号,放在引号外面。如: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引用的话末了的标点如果是问号或叹号,那么,即使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一般也要予以保留。应点在引号里边。 例:他把“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个回?”两句反复吟诵了好几遍。例:那天晚上,我刚走到胡洞口,就听到“啊呀!”一声。 (3)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面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的一层用单引号;如果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则又用双引号,以此类推。如:他走上前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字是什么意思?” (4)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是直接引述,不用引号。误例:吴名早上跟我说,他脚崴了一下,今天不能来上课了。此处显然是间接引用(转述)。如果是直接引用只能是“我脚不能来上课了。”因此,应去掉例句中的引号并改冒号为逗号。 (5)一般的专有名词上不用引号,但含有概括性的、有特定含义的名词要加上引号。如: 三峡工程 京广铁路 “三个代表” “一国两制” “四化”建设使用引号常见的错误1后引号与句末点号位置错误。 李白的诗多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句号应当在后引号里面。 祖冲之从小就“专攻数术,搜炼古今。” 句号应当在后引号外面。2间接引用误用引号。误例 同志们来信说:“他们都很好,要留在家里的同志不要为他们担心。”依句子内容判断这是转述而不是直接引用,因此不能用引号。3问号和感叹号应当放在句子里面,却误用在外面。误例 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引文末尾处用的是问号或叹号的句子,应把问号和叹号放在后引号内。省略号(1)省略号后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因为省略也包括了文字与标点。 这商店有许多东西卖,如电视机、电冰箱、录像机、空调机 (2) 一般来说,省略号前是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允许保留。 大雨后,山更青,树更绿了。 那么带了箱子逃吗?赶快跑! 什么?怎么啦?哪会有这样的事? (3)省略的是列举的内容时,一般要列出三项后方可用省略号。 (4)省略号就表示“等”“等等”,所以,省略号后面不再用“等”“等等”。 如:上超市买了牙刷、牙膏、毛巾等生活必需品。() 使用省略号常见的错误1表示列举省略时,出现省略号与“等”“等等”连用的错误。例 继狂人日记后,鲁迅又发表了小说故乡药一件小事等。应当去掉省略号或“等”字。2省略号后误用标点符号。例 雄伟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著名的建筑之。省略号后面一般不能再加点号。省略号后的句号应当去掉。因为连文字都省了,点号自然也不必保留。3省略号前误用标点符号。省略号前的句子如果不完整,那么省略号前不加任何标点。例 沙滩上有无数的贝壳,红的、黄的、彩条的、应当去掉最后一个顿号。分号(1) 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 例:墙上芦苇, 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如果分句比较简单,内部没有出现逗号,分句间也就用不到分号。 例: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分号误用,分两种情况(1)不该用而用。 误例: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例句并不是多重复句,故不能用分号。(2)该用不用。误例:长此下去,在不久的将来,南部较浅的地方,海水将会消失,较深的北部,数百年后也可能干涸。该句从“消失”后边划分开,前后形成并列关系,故该处应用分号,不能误用成逗号。括号 (1)括号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句内括号,注释句子里某些词语,括号紧靠被注释的词语。例1:皮之不存,毛将焉(哪里)附。(左传)一种是句外括号,注释整个句子。例2: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使用括号常见的错误1括号未紧靠被注释的词语。括号离开了被注释的文字。例 大多数教育不存在供求关系(如中小学教育),校长也不是厂长。括号内容应该移到“教育”之后。2、句内括号放在了句外。例如:新桂系批评和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认为“中国除武装抵抗日本的侵略外,决无第二条死里求活的出路”。(南宁民国日报1936年6月9日)此句的括注是注释引文的,应紧跟引文,放在后引号和句号之间。句外括号改为句内括号。3、句外括号放在了句内。例如:这一带岩石较为破碎,地震较多,致使河(沟)床坡降加大,山坡陡峭,而且夏季暴雨很多,这就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条件(一次大型的泥石流)。“一次大型的泥石流”是注释全句的,而非注释最后一个分句,因而括号应置于句号外。书名号(1)、表示书名、篇名(文章、规章制度等)、报刊、歌曲、电影剧作等。我们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电视、报刊的栏目,会议、讲座、主题、标语、考试、活动等的名称不能用书名号,可用引号。 例1:要想受教育,可以去看 “焦点访谈”。例2:以 “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完成。 (3)书名号内还有书名时,外用双书名号,内用单书名号。如:读石钟山记有感 使用书名号常见的错误把书名号当引号用。例 试以鲜花与鸦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应当把书名号改为引号。产品名、奖品名、单位名、活动名、科技成果名、课程名、会议名不能用书名号而要用引号。这堂课我们复习了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了解了常见的标点符号误用情况。下面我们做一下练习。(做不完留做作业) 标点符号练习题一、判断下列句子中的标点使用是否正确。1.“地球1小时”接力活动意义在哪里呢?在于唤醒人们保护地球的意识。2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醉酒驾车要被刑拘的规定在现实执法中能否落实?3本来约好下午四点钟见面,可我足足等了二、三个小时,他才来。4、“怎么了?”一个关切的声音传来:“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助吗?”5开班会时,班主任正式向全班同学宣布:学校这次征文比赛确定了两个主题:一是支持奥运, 二是抗震救灾。6.“五四”前夕,温家宝寄语青年:“要善于独立思考,继承发扬五四精神。” 7写文章应力求“句无余字,篇无长语”。8社区组织离退休职工在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登山观赏红叶。 9看到招生简章,他满怀希望地报名参加暑期养生文化讲习班。10他写的文章鲁迅故乡中闰土形象分析受到读者的好评。11中秋节的月饼种类很多,有枣泥的、五仁的、豆沙的、椰蓉的等。二、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满意!” C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D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以人为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顺应民心,而不是修正民心。 B别人没想到的事,你想到了;别人想到的事,你做到了。C我们今天谈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D这所学校的规模不算太大,全校只有五、六百名学生。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假若我们都能对那些给我们提供方便的人说声“谢谢”,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尽到自己的力量,我们这个社会还会不和谐吗?还会不温暖吗?B“作为文明的传播者,我们的传媒界,不能只考虑经济利益,”他顿了顿,接着说:“更应该清楚自身的社会责任,坚决抵制低俗之风,弘扬时代精神的主旋律。”C美国的纽约、洛杉矶、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中国 的北京、上海,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特大城市,都有申办大型国际会议的实力。D不少人失去了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一味去追逐名牌,用有名的香水、 手机、服装等来显示自己生活品质高人一等,这也正是现今名牌泛滥的主 要原因。4.选出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欲望太多,反成了累赘,还有什么比拥有淡薄的心胸,更能让自己充实、满足呢?B大树南面见阳光多,枝叶就长得茂盛;北面见阳光少,枝叶也就稀少。C电视以自己强大的冲击力,推出了众多的明星歌星、舞星、体坛名将等。D一位文学家说:“得意时,应准备一条退路;失意时,要寻找一条出路”。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这是值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B每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人们总要用吃粽子、划龙舟等方式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C“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D今年暑假,爸爸打算带我到小说“边城”中故事发生的原型地湘西茶峒镇去旅游。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B、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崇高的教育目标对老师提出了一个十分有意义的问题:老师是应当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呢,还是应当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C、要问这座城市每年新增多少产值?我不知道;每年新盖多少座大楼?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 D、此刻的萨达姆已经不是原来的公众形象,(总统、独裁者、民族英雄)而是一个众叛亲离的失败者、一个提克里特乡下土地的儿子。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潘长江的小品魔幻奥运在鸡年春节晚会节目审查中一路“绿灯”,在进入联排阶段却反复被“修理”,剧本改了又改。 B、畅销海内外的名贵药材:三七、天麻、红花等,已被抢购一空。 C、对扩大向中国输出石油的建议,普京总统很感兴趣,声称“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应该迅速实施。” D、一丛树,一小丘,一抹浮云,都具有生命;都具有诱人的魅力。 8、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读过你写的每一本书。”母亲拉开一个书橱说:“你看,你写的书,一本也不少,都在这里。”我一看,不禁一惊:这大概是全世界收藏我的著作最完整的地方了。 B、山路崎岖,很不好走,可我不相信自己还走不过这个背着三十多斤东西的山村女孩子(她才只有十四岁)。 C、轰轰烈烈的“彩屏旋风”尚未停歇,围绕摄像手机市场展开的新一轮“中洋大战”又已是 “山雨欲来风满楼。” D、是如此秀美的自然风光孕育了馥郁的人文资源?还是如此绵长的文脉书香守护了这里的山 山水水?其实,这两者本来就是一体,只有两者的融合“天人合一”才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 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时期,越来越多的农民脱离家族宗族协作生产组织,成为独立耕作的个体农户,使原来的大宗族体制走向崩溃。 B、伊拉克反美武装力量不断制造袭击事件,许多选举工作人员也遭到恐吓,国际社会非常关注1月30日的大选将怎样进行? C、毫无疑问,目前农村的物质条件、农民的收入和社会地位、所享受的社会福利,都远远胜过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D、什么是尊严?词典上的解释是“尊贵,庄严;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 其实,尊严更是一种高尚的人格。 10、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生存?还是毁灭?”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揭示出一个最基本的哲学命题,那就是人的生存价值是什么? B、有人断言,先生这样的天才,“在号称有四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才出现一个,恐怕能跟他伦比的一个也没有”。这句话说得未免夸大。 C、至今为止,我们仍无法准确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像非典、禽流感这类闻所未闻的疾病? D、央视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对冯小刚的贺岁片手机表示不满,而冯小刚对此则保持沉默。 1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围城播出后,钱钟书成了媒体追逐的对象。人人谈“钱”为荣,见“钱”眼开,引得无奈的钱老戏称:“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鸡呢”? B、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 C、元好问认为陶渊明诗歌“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苏轼也说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都是对陶诗艺术特色的准确的评价。 D、美中教育联合会主席认为,中国的发展不是看精英怎么样,而是看社会民众怎么样? 1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从今年1月1日起,建筑企业必须 “两证”齐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