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访李政道博士 语言建构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斑斓()洗漱()答案lnsh(二)多音字落混答案lullohnhn二、写对字形 答案缪谬漱嗽煌惶徨精粳旌三、积累词语1理解辨析(1)斑斓斑驳两者都是形容词。“斑斓”指灿烂多彩。“斑驳”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2)年青年轻“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强调年龄正是青年时代。“年轻”指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强调相对来说年龄处于较小的状态。也指年纪比相比较的对象小。(3)精确精准两者都是形容词,都有“准确”的意思。“精确”指非常准确,非常正确。“精准”指非常准确;精确;时间感念中精准、空间位置上的准确。2明确词义神通广大:_答案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语言运用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和成语运用的正误,并改正。在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四楼一间大会议室里,墙上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仔细观看,这副画原来是一幅双面绣,是根据模拟宇宙大爆炸的实验图创作的。图下方是李政道先生的题诗:“问君家何处,来自混(hn)沌初。”改正:_答案这幅画混(hn)沌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一个年轻人是做自然科学的, 十七八岁进大学, 如果在美国的话,_。但是,在国内不一样,一进校就分专业,我对此持保留意见。A后两年才分专业,什么课都可以选,头两年是不分科的B后两年才分专业,头两年是不分科的,什么课都可以选C头两年是不分科的,后两年才分专业,什么课都可以选D头两年是不分科的,什么课都可以选,后两年才分专业D按照事理应先说“头两年”,再说“后两年”,排除A、B两项;“什么课都可以选”应紧跟在“头两年”后边,排除C项。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世界著名的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博士多年来与中国密切的保持着联系,并以他独特的影响力为中国科技发展乃至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改正:_答案“李政道博士多年来与中国密切的保持着联系”中语序不当,应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资料链接闵捷,北京青年报特约记者。曾对李政道博士进行专访。2001年12月10日,是诺贝尔奖设立100周年纪念日。为此,北京青年报社与发现图形科普杂志社联合推出了大型采访活动到诺贝尔奖获得者所在国家或地区,与大师们面对面访谈。北京青年报每周以3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所有的报道。本文即为这次系列人物专访与诺贝尔大师面对面的节选。本文是记者2001年10月12日,在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对李政道博士作的专访。 文本鉴赏这篇访谈录向人们介绍了李博士对中国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及其在物理学领域的突出成就,展现了李博士虚怀若谷的人性魅力和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李博士的谈话,使人们认识到作为科学家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并解答了存在于大多数中国人心中的普遍的几个疑问,视角新颖,见解独到,使人们对于科学、科学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答案人才培养人文与自然获奖原因 文本深读一、读“记者:您在获诺贝尔奖后的演说中,给瑞典的大学生们讲了一个孙悟空的故事可相对来说,与科学的真理还相差很远”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1记者为什么要从“您在获诺贝尔奖后的演说中,给瑞典的大学生们讲了一个孙悟空的故事,您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这个问题谈起?_答案获得诺贝尔奖是对李政道博士科学成就的承认和肯定,对此他有着切身的体会,从这个问题引入,比较自然,并且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2李政道所讲的孙悟空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这是什么样的说理方法?_答案故事说明的道理:我们所了解的科学知识还很少,就像孙悟空对于“七十二般变化”这种本领的认知与拥有一样,真正的科学真理恰似无边的佛法,还有很多很多是我们所尚未了解的。说理方法是比喻说理法。二、阅读“记者:我查到新华社1974年5月发的一条很短的新闻稿主任汤超就是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计划培养出来的”部分,回答下面问题。3李政道博士怎样评价“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计划”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意义?_答案李博士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列举了两个人才数字,举了一个人才特例,从而说明这一计划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人才。三、阅读“记者:您31岁获得诺贝尔奖,您认为获奖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是天才、幸运,还是其他应该说,宇称不守恒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4李政道博士如何看待他获奖的最重要的因素?_答案他不承认自己是“天才”,但他肯定自己做这方面工作有才能,且要得到很好的培养,有好的研究环境,自己具备很强的分析能力,也就否认了是“幸运”。四、结合全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5结合全文,仔细阅读李政道博士的“答”语,你能体会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吗?_答案李政道博士认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有谦逊、创新、平和、博而专、勤勉、坦然面对功利、为科学献身的素质。6李政道在采访中说:“辉煌是我的心里感觉,得奖时我很高兴,但得奖是几天的事情,以后又要如常工作。工作对我来说跟呼吸一样,做基础科学是我一生的工作,它与我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能从李政道这种工作观和荣誉观中学到些什么?_答案(观点一)可以享受荣誉,感受成功的喜悦,但不可沉溺其中。正如李政道所言,得奖只是几天的事,生活还要继续,我们不能被一时的荣耀冲昏头脑,陶醉于过去的辉煌之中。真正的强者,荣誉只是点缀,我们要追求的,是强大自身、探索世界的过程,而非结果。(观点二)把工作视为本能。什么才叫热爱工作,李政道用自己的语言给我们做出了诠释:工作对我来说跟呼吸一样。如果我们能够将工作变成个人的本能,无时无刻不想着去工作,不计较时长,不计较报酬,不抱怨辛苦,还有什么工作能难得倒我们吗?一如我们学习,将学习变成如吃饭、睡觉、喝水一般,基本却又必不可少的事情,又何愁不能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 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对话描写通过作者与李博士的对话描写,我们看到了作者提问的艺术性推动了访谈的不断深入,体会到了李博士虚怀若谷的人格魅力和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李博士的回答,让我们认识到作为科学家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使我们对于科学、科学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要把人物写具体、写活,就得让人物说话,即对人物语言进行细致的描写。人们常说,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正是人物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心灵表述,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透露,它最能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等。所以,语言描写就成为刻画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段。2写法指导(1)语言描写要注意什么人说什么话,人物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思想、性格等,要有个性特点。(2)要选择与话题有关的语言来写。写语言不是有话必写,而是要选择与中心话题紧密相关的内容来写,选择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语言来写。(3)要写清楚人物到底是怎样说的,即写好“提示语”。人说话时脸上会出现相应的表情,身体各部位还会出现相应的动作。写人物语言时,如果能适当地写点神态、语气、语调、手势、眼神、动作,人物所说的话就会更逼真、更传神,人物的特点就会更鲜明。3迁移运用请写一段吃饭时和妈妈的对话。200字左右。_【写作示例】吃饭时,我和老妈一边吃一边说话,不经意间聊到了她的童年。我:妈妈,您小时候都吃什么?妈:我们那时没有你们现在吃得好,都是吃你外婆在食堂蒸的饭。菜呢?不是拌豆腐,就是蒸茄子,里面一点油都没有,那菜太难吃了。我又挑食,所以每天都是茶泡饭,再加上你外婆自己做的泡菜。我:那你们那时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妈:我们家过年的时候才煮一些肉,也就几块。来客人也买点羊肉,我们只能喝上几口汤,那是最好吃的了。你太姥姥早上喜欢吃豆腐脑,她年纪大了,不方便,我们早上去帮她买豆腐脑,我们还偷吃了几次,还好没有被发现。今天,饭吃得好快。我现在这么幸福,吃得比那时好,而且每天都有肉吃,为什么成绩却没有妈妈那时好呢!我要好好学习,不让爸妈失望。 素材采撷1课内素材李政道的机遇因为不愿在日寇刺刀下读书,15岁的李政道开始了在大后方的流浪学习。在浙江大学的时候,束星北、王淦昌给了他物理知识最初的启蒙。到西南联大以后,才读大二的他被选入当时的国民政府选派的数理化九人小组,去美国学习制造原子弹,而另外一个与他同去的物理学者是当时已任助教的朱光亚。李政道常说:“如果没有西南联大叶企孙、吴大猷老师的推荐,给我赴美深造的机会,我个人的成长将是另一番景象。”正是这个难得的机会,改变了李政道的一生。【应用角度】“机遇”、“心愿”、“胸怀”等。2精彩应用努力是船,机遇是风,待到风起时,努力着必将扬帆起航,乘风破浪。正如我们著名的科学家李政道,自15岁开始在各地流浪学习,醉心于色彩斑斓的物理世界,努力让他在西南联大崭露头角;而此时,国民政府选派九人小组赴美国学习制造原子弹则是助其扬帆的东风。他争取到了联大仅有的两个名额,并以此为契机,在物理的海洋里尽情徜徉,最终在31岁时,成为最年轻的摘取诺贝尔物理学奖桂冠的科学家。 群文阅读导读:同样都是科学家,屠呦呦从古老的传统文献中寻求灵感,并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实验,屠呦呦用她特有的中西合璧借肘后备急方和个人智慧实现了对整个世界的改变。李政道先生多年致力于倡导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他认为两者的融合必将促进、加速文化的进展,而且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规律。他告诉人们,无论是正在从事科学或艺术事业的人,都要具备创造精神和提高创造力,都要以追求真理的普遍性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世界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开堂坐诊的父亲摘引诗经中的一句话“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为她取名。“苹”指的是蒿类植物,人们惊叹于从取名开始,屠呦呦的命运就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受父亲影响,屠呦呦从小就喜欢翻看医书,对中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树立了治病救人的理想。带着这个理想,1951年,屠呦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大学四年,屠呦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以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由于实验室没有配套的通风设备,加上经常和各种化学溶剂打交道,屠呦呦很快就患上了结核、肝病等多种慢性疾病。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 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她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尝试在不同摄氏度的条件下制取青蒿提取物。在失败了一百九十次之后,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终于如愿以偿地从第一百九十一号样品中获得了抗疟效果达到百分之百的提取物。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05的无色结晶体,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为进一步完善这种新型特效药物,屠呦呦还率队历时六年,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成功开发出了一种抗疟疗效比青蒿素高十倍,但复发率却极低、用药剂量更小、使用起来更方便的抗疟新药物,即双氢青蒿素。1990年3月,双氢青蒿素一举通过了技术鉴定,成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2011年9月,81岁的屠呦呦登上了拉斯克医学奖的领奖台,斩获临床医学研究奖,那是彼时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奖项。在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的描述里,屠呦呦是一个靠“洞察力、视野和顽强的信念”发现了青蒿素的中国女人。拉斯克医学奖认为,屠呦呦是第一个把青蒿素引入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到100%活性,第一个做临床实验,这三点中的任何一点都足够支撑她得这个奖。四年后,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这位中国女科学家,以表彰她发现青蒿素,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并不认可集体成就的诺贝尔奖,把奖项颁给了在青蒿素研究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个人屠呦呦。论科学与艺术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在咏诵李白的把酒问月和苏轼水调歌头的时候,它们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同样感动着读者。尽管李白、苏轼生活的时代和今天的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了,但这些几百年乃至一千年前的诗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感情共鸣。同样,我们现在阅读莎士比亚的著作,或者观赏莎士比亚的戏剧,不论是原文或译文,也有着和几百年前英国的读者和观众相似的情感共鸣。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科学,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这种抽象通常被称为自然定律。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是一种人为的,并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现,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健康管理实务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建筑环境设计师专业水平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航空安全管理专家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机关消防演练测试题及答案
- 机电润滑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企业员工安全考核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慈善基金会招聘笔试预测题
- 2025年安全生产安全文化测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工程造价师资格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复工复产安全培训测试题含答案
- 国网面试模拟题:电网运营与规划类面试题目及答案
- 关于外墙维修的方案(3篇)
- 医院空气净化标准
- 2025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会考复习必背词汇表
- 2025年高考日语试卷及答案详解
- 软件需求分析师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军事上的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二战历史教育
- 减盐减糖减油烹饪技巧培训
- 民航英语说课课件
- 教师数字提升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