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5 第3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课件.ppt_第1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5 第3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课件.ppt_第2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5 第3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课件.ppt_第3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5 第3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课件.ppt_第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5 第3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讲植物的激素调节 1 2011 海南单科 取某植物的胚芽鞘和幼根 切除胚芽鞘尖端和幼根根尖的尖端 即切除根冠和分生区 然后将胚芽鞘 近尖端向上 和幼根 近尖端向上 直立放置 分别在两者切面的左侧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 生长素浓度为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 培养在黑暗条件下 幼根和胚芽鞘弯曲生长且方向相反 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 合理的是 a 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 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b 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 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c 幼根向左弯曲生长 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非极性运输d 幼根向右弯曲生长 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非极性运输 解析 生长素由胚芽鞘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属于极性运输 去尖端的胚芽鞘左端放含生长素的琼脂块 胚芽鞘左侧得到促进生长的生长素可向右弯曲生长 由于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而对幼根来说 该浓度的生长素具有抑制根生长的作用 所以根向左弯曲生长 答案 b 1 生长素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 原则 对照原则 受单侧光与不受单侧光 有尖端与无尖端 琼脂块接触与不接触胚芽鞘尖端 单因子变量 除操纵的因子外 其余的因子均相同 2 方法 2 植物激素有关的实验设计 1 验证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尖端实验组 取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 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如图甲 对照组 取未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空白琼脂块 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如图乙 2 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实验操作 如下图 现象 装置a中胚芽鞘直立生长 装置b和c中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3 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实验操作 如下图 实验现象 a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 b组中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4 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 实验操作 如下图所示 注 a盒下侧有开口 可以进光 结果预测及结论若a b中幼苗都向上弯曲生长 只是b向上弯曲程度大 说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单侧光 若a中幼苗向下弯曲生长 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 说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重力 2 2011 浙江温州八校联考 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 芽和茎生长的影响 此图给你的信息是 a 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低浓度促进生长 高浓度 例如10 2ppm 抑制生长b a b 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 芽 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c 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却抑制芽的生长d 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 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 解析 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低浓度促进生长 高浓度抑制生长 但浓度为10 2ppm时 对根和芽起抑制作用 但对茎却是促进作用 a b 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 芽 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芽和茎的生长都具有促进作用 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 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 图中没有体现这样的信息 答案 b 1 生长素的作用机理通过促进细胞纵向伸长而促进植物生长 2 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两重性 既能促进生长 也能抑制生长 既能促进发芽 也能抑制发芽 既能防止落花落果 也能疏花疏果 3 生长素发挥生理作用的影响因素 1 生长素浓度与器官种类从曲线图可看出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上 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 促进效果不同或抑制效果不同 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 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 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敏感性大小 根 芽 茎 也说明不同器官正常生长要求的生长素浓度也不同 曲线在a b c 点以上的部分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不同的促进效果 而且a b c三点代表最佳促进效果点 aa bb cc 段表示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a b c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相应的器官无影响 超过a b c 点的浓度 相应器官的生长将被抑制 切记 不能把aa bb cc 段当作抑制作用区段 2 细胞成熟程度 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 老细胞则比较迟钝 3 植物种类 一般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敏感 如下图 2011 安徽合肥一模 为了探究光照和重力对横放状态下植物生长的影响 某同学对刚萌发的盆栽燕麦分别进行下列处理 一段时间后 均明显弯向上生长 弯曲生长不明显 根据上面实验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和 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 单侧光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b 和 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 重力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c 和 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 单侧光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d 和 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 重力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解析 燕麦横放 重力引起生长素向地侧多于背地侧 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背光侧多于向光侧 上方照光以及重力影响都使向地侧生长素多促进生长得快 弯向上生长 弯曲生长不明显 说明重力与单侧光的共同作用使向地侧和背地侧生长素分布量差别不大 只受重力影响 中光照不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受重力影响弯向上生长 结合选项判断d对 答案 d 1 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 若测得茎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为b点浓度 则背光一侧的浓度一定在de之间b 若c点表示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 则ce段可表示最靠近顶芽的侧芽中的生长素浓度c 在利用生长素作用原理来培育无子番茄时 所用生长素浓度应低于e点浓度d 若c点表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则a d点分别表示促进根 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解析 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 若测得茎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为b点浓度 则背光一侧的浓度一定在bd之间 因为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 背光侧多于向光侧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 导致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其生长 越靠近顶芽生长素浓度越高 抑制越厉害 e点之前生长素的作用均是促进 培育无子番茄时是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特点 因此其浓度应该是低于e点浓度的 根 芽 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是越来越低的 生长素发挥促进作用的最适浓度是越来越高的 答案 c 2011 苏北四市二次联考 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插条生根的作用 结果如下图 有关实验的分析和评价 正确的是 a 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应不同b 本实验可以不设用蒸馏水处理扦插枝条的对照组c 使扦插枝条产生相同根数的吲哚乙酸浓度相同d 吲哚乙酸超过一定浓度范围能抑制扦插枝条生根 解析 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应相同 因为设计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本实验需要设用蒸馏水处理扦插枝条的对照组 使扦插枝条产生相同根数的吲哚乙酸浓度不一定相同 吲哚乙酸超过一定浓度范围能抑制扦插枝条生根 答案 d 2 2011 衡水市模拟 如图表示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 赤霉素溶液和6 甲基嘌呤 mrna合成抑制剂 混合液 赤霉素溶液和脱落酸混合液分别对细胞内 淀粉酶含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一定浓度的赤霉素能促进细胞合成 淀粉酶b 6 甲基嘌呤能抑制转录过程 进而抑制淀粉酶的合成c 细胞内的脱落酸能抑制 淀粉酶的合成d 在植物细胞内 赤霉素能抑制脱落酸的合成 解析 由图可知 随着时间的延长 单独使用赤霉素溶液处理的细胞 细胞内 淀粉酶的含量逐渐增加 6 甲基嘌呤能抑制mrna的合成 即抑制转录过程 转录过程中断后 淀粉酶的合成也不能进行 赤霉素和脱落酸混合后 细胞内 淀粉酶的含量远不如单纯使用赤霉素时高 说明脱落酸阻碍了 淀粉酶的合成 从题图中不能看出赤霉素和脱落酸合成之间的关系 答案 d 1 如图是关于生长素发现的相关实验过程 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和图示实验过程判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序号 所示的实验探究植物的感光部位在尖端还是尖端下面的一段b 序号 所表示的实验验证的结论是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块传递给下部c 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序号 所表示的实验的单一变量是琼脂块是否与胚芽鞘尖端接触过d 序号 所表示的实验都能验证单侧光照射能够引起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 物质 发生横向移动 解析 序号 所示的实验能够验证胚芽鞘的向光生长与胚芽鞘的尖端有关 序号 所示的实验能够验证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答案 d 2 2011 南京学情检测 对燕麦胚芽鞘尖端进行如图所示的处理 将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 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 在尖端纵向插入云母片 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 切去胚芽鞘尖端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单侧光照 实验结果说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b 给予左侧光照时 仍直立向上生长的是 c 把 放在匀速转盘上 给予右侧光照 将向右弯曲生长d 如果把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 的一侧 则其向同侧弯曲生长 解析 胚芽鞘尖端被遮盖不见光 单侧光照 直立生长 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被遮盖 单侧光照 弯曲生长 二者对比说明感光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单侧光照射下 由于中间纵向有云母片隔断 生长素不能横向传递 所以直立生长 生长素能透过琼脂块 左侧光照射下 右侧生长素分布多 所以弯向左侧生长 如把 放在匀速转盘上 给予右侧光照 胚芽鞘四周受均匀照射 直立生长 如果把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 的一侧 则其向对侧弯曲生长 答案 a 3 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茎秆伸长的作用 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遗传学研究表明 赤霉素对矮生玉米的作用效果明显 而对正常株高玉米的作用效果不明显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 图中的a过程表示促进 b过程表示抑制b 图中的c过程可能是促进 也可能是抑制c 赤霉素缺乏的植物体无法完成生长素的合成d 控制玉米茎秆高度的基因可能与赤霉素的合成代谢有关 解析 控制玉米茎秆高度的基因可能与赤霉素的合成代谢有关 故赤霉素可以促进植物茎秆的生长 结合图示知 赤霉素可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 抑制生长素的分解从而影响植物生长 因生长素具有双重性 所以图中c过程可能促进生长 也可能抑制生长 在缺乏赤霉素情况下植物也可以合成生长素 答案 c 4 2011 青岛市质量检测 取相同长度 去除尖端的小麦胚芽鞘切段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并培养一段时间后 逐一测量其长度 实验进行两次 结果如下图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一和实验二互为对照b 浓度大于0 001mg l 都能促进胚芽鞘伸长c 浓度大于10mg l 会抑制胚芽鞘的伸长d 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最适浓度在0 1 10mg l之间 解析 培养小麦胚芽鞘切段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就属于相互对照 故a错 浓度为0 1mg l时 实验二是抑制生长 故b错 浓度大于10mg l 没有实验结果 不能说明会抑制胚芽鞘的伸长生长 故c错 在0 1 10mg l之间 小麦胚芽鞘切段最长 说明是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最适浓度 故d正确 答案 d 5 2011 临川二中一模 下图是科学家对水稻根进行单侧光照光后的生长状况 下表是处理后的实验结果 下面各选项是对该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 正确的组合是 茎具有向光性 而由上面结果可知 根具有背光生长的特性 背光侧生长素对根的生长一般起抑制作用 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既可能与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有关 也可能与光照加快了生长素的分解有关 水稻根弯曲的角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a b c d 答案 a 6 一位同学在探究nahs溶液对柳条不定根发生及其生长的影响时 根据实验数据 得到下图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0 1 1mmol l的nahs溶液对柳条生根均有促进作用b 0 6mmol l的nahs溶液抑制柳条生根而促进其根的生长c nahs溶液促进柳条不定根生长的最适浓度一定是0 2mmol ld 一定浓度范围内的nahs溶液对柳条生根和根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解析 左图中 当横坐标为0时 纵坐标为4 当横坐标为1时 纵坐标为3 说明1mmol l的nahs溶液对柳条生根起抑制作用 当横坐标为0 6时 两图的纵坐标都高于没有使用nahs溶液的情况 说明0 6mmol l的nahs溶液既能促进柳条生根又能促进其根的生长 从右图中只能判断在0 2mmol l时 nahs溶液促进柳条不定根生长的效应较强 而不能确定是最适浓度 答案 d 7 2011 江苏卷 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 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生根和侧芽生长的影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由图1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甲和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分别是 2 由图1的结果 填 能 或 不能 判断0 5 mol 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生根的影响 为探究3 mol 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 5 mol 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 应设计 种培养基 3 已知甲为生长素类似物 图2为其x y和z三种浓度下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 则 x浓度的甲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具有 作用 x浓度 y浓度和z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是 解析 1 由图示可知 在适宜范围内 随甲浓度的增加 月季插条生根的数量逐渐增多 而随乙浓度的增加 月季插条生根数量逐渐减少 说明甲促进月季插条生根 乙抑制月季插条生根 2 从图示可以看出 该实验设置的试剂浓度梯度较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