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20 古诗两首_第1页
第六单元20 古诗两首_第2页
第六单元20 古诗两首_第3页
第六单元20 古诗两首_第4页
第六单元20 古诗两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 古诗两首授课时间:5/13 5/16 课时数:66 67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中的两首古诗均传神地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池上描绘小娃偷采了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小儿垂钓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解、一道、遥、应”的意思。 3、逐字逐句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难点: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小儿垂钓,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蓬头稚子”、“草映身”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准备:光盘、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池上,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过程: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想到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4、学生齐读题目。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读准后鼻音:撑、艇、萍;学习新词: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2)齐读诗歌。 (3)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 “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完成习字册。 板书 古诗两首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趣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小儿垂钓,背诵古诗。2、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激趣)1、揭题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胡令能的一首诗:小儿垂钓。跟着老师书空是个好习惯。“垂”字的横画比较多,中间这一横最长;“钓”字这里面是个点儿。2、一起读,知道题目意思吗?钓过鱼吗?3、很多同学钓过鱼,钓鱼是件很有趣的事,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又别有一番情趣呢!二、初读探趣1、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上两遍,读正确,有不理解的词儿打上问号。2、反馈。谁来读给大家听听。评:不错,三个生字全读正确了,我们一起读一遍。(课件出示三个生字) 诗读得不错,还能读出那么一点味道来了,不错,果然会读诗。3、有不理解的词吗?让学生说,教师一一界定。垂纶就是垂钓,那为什么不说“学垂钓”呢?映/应:看来这个词一时半会还说不清楚,待会我们边读边理解。板书应?4、小结:诗读正确了,词语也理解了,那么诗中的趣味有没有读出来呢?再轻轻地读一遍诗,你一定能看到许多有意思的画面。(生自渎)你看到哪些有意思的画面呢?小结:同学们边读诗,边想象画面,真会读书。四、细读品趣1、其实,要真正地体会这首诗的情趣和意境,还需要好好地读一读,抓住诗中的词语好好体会体会,可以把自己认为有趣传神的词圈画出来。2、反馈:选择一个最有趣的同座交流交流。3、全班交流蓬头。 “蓬头”中品出了淘气,“蓬头”透着野性本真可爱感兴趣侧坐。从“侧坐”中品出了小儿垂钓的悠闲。一个“侧坐”,把小儿垂钓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闲趣中又透着一丝情趣!草映身(可见小孩子身子小) “草映身”可以想象小儿垂钓之处是花红柳绿,生机勃勃,生趣盎然。“稚子”,稚嫩,可爱,天真。“学”非“玩”,似懂非懂,专注认真,趣味无穷。同学们从一二两行诗中体会出了小儿垂钓的种种乐趣,能把你体会到的“趣”读出来吗?教你方法:边读边想形象。过渡:从小儿的摸样垂钓的姿态垂钓的环境“遥招手”“不应人”让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之上教师小结:是啊,“路人”那是因为“怕得”“怕”写出了小儿垂钓的有趣心理,他在想什么呢?小结:这正是儿童独特的心理,“遥招手”、“不应人”。(板书)方法:借助手势。一起来读好它!(齐读)(教师加手势“嘘”提前渗透。)4、演一演心理疏导:会钓鱼吗?(那你是真正“学垂伦”哪!别紧张,老师教你,双手紧握鱼竿,随时关注水画上浮漂的动静,一下子就学会了!/那好,来,把鱼钩甩到河里,真是有模有样!)快看,一条鱼儿游过来了我就是那个路人了,我就站这儿行吗?那我还得远远的,到哪边呀?师自言自语:今天到牛家庄去买牛,可是这牛家村该往哪儿去呢?(师用手张望)奇怪!一个小孩蹲在草丛里干嘛呀?在钓鱼。我来问问他:小朋友,请问到牛家村怎么走?师走上讲台:我来问问你,你这个动作什么意思?为什么不应声?谢谢你,谢谢你,你在享受钓鱼的乐趣时,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机灵又可爱!握握手!下去吧小机灵鬼。小结:一个“招手”,有的这么表演,有的这么表演,有的这么表演,各有各的情趣,同学们的理解都可以,专家们也一直在争议呢?甚至连是小孩招手,还是路人招手,都有不同的意见,这个呀就是学古诗给我们带来的乐趣!等我们长大后再去研究。5、刚才我们通过抓词语,想画面,品意境感受到了小儿垂钓的野趣、乐趣、生趣、情趣。这些便是难得的童趣!五、吟诗诵趣小儿垂钓这首诗,短短四行,却给我们勾勒了一位天真浪漫,稚气可爱的小儿的形象。闭上眼睛,(音乐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充满童趣的小儿垂钓指名吟诵整班吟诵六、总结明趣1、今天,我们学习了小儿垂钓,诗人为什么能写出我们儿童的种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