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应懂的虚实手法.doc_第1页
中学生应懂的虚实手法.doc_第2页
中学生应懂的虚实手法.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生应懂的虚实手法从对面写来:诗人写诗时常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自己思念对方却偏偏写成对方思念自己,我们暂且把这种写法称之为“从对面写来”,最有名的从对面写来的诗是杜甫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月夜)。中小学课本选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也是这种手法的巧妙运用。王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诗人十七岁时的作品,当时诗人正在长安谋取功名,但不管长安城是多么繁华,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异乡。头句重复使用“独”字,就把作者思乡的心情展露无遗,可是后两句却转换思路,“遥想”故乡的兄弟们重阳登高、佩插茱萸时,发现少了一位伙伴诗人。好像作者并不怎么遗憾,遗憾是故乡的兄弟们佳节团聚时还缺少点什么。这就和我们的常情不相符,但正是这出乎常情的地方,也就是这首诗的深厚之处、新颖之处。这首诗语言的平淡、质朴正是因有了这从对面写来的两句,才使得作者的浓浓深情和我们的心理感受达到一种共鸣,也是此诗留传千古的原因。记梦: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全词描写都是军中生活,但都是些梦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上片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可是“梦回”一词道出了词人心中的无限烦恼,无限悲凉,这些梦里的事情如果发生在现实中,那对词人来说是多么惬意啊!这些都是虚的,现实是“可怜白发生”,虚实的对比,更见词人的悲,辛词和苏词最大的区别也在此,前者是悲壮后者是豪壮。李清照的渔家傲记梦是语文课标修订本新补充的词,原词“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断句以韵脚为依据)。从词题看,整首词都是写梦境。封建时代,女子被种种陈规束缚,像李清照这样有高度修养和才华的女天才也不能摆脱这种命运,这无疑会使她感到烦闷和窒息。她要求解脱和有广阔的精神境界,这首词就充分表示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但这种愿望和追求在她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她只有把希望寄托于梦中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想象:以上的“从对面写来”和“记梦”从广义上说都是想象,我们这里讨论的是诗人(词人)从眼前看到的事物想象(或联想)没有出现的事物。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此诗是题画诗,诗人看到的是竹、桃、水、鸭、蒌蒿、芦苇。欣赏一幅画,如果只局限在目所能见的范围之内,那么,这还仅仅是一般的欣赏而已,所以,苏轼还写了凭触觉才能感到的“暖”、用思维才能想出的鸭之“知”、靠经验判断才能预言的河豚之“欲上”。这些无论是在自然界或画幅上,都不是目所能见,是通过诗人的想象和联想得之于视觉之外、画面之外的。留白: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站在黄鹤楼上,目送滔滔江水中的一片孤帆,直到它没入天际,只剩下一片浩瀚的波涛,他还站在那里。他站在那里想什么,他会想些什么,诗人都没有说,留给我们读者。初三语文课本选录一首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词,描写一个女子等待所爱的人而终究失望的心情。整首词仅仅写一个人站在楼上望,望见的都是一些景物,但正像王国维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