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短歌行》课件 粤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短歌行》课件 粤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短歌行》课件 粤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短歌行》课件 粤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短歌行》课件 粤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操 短歌行 曹操 155 220 沛 国谯郡人 是三国 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和文学家 据考证 这首诗作于曹操晚年 大败赤壁之战后 当年曹操已经53岁了 年事渐高 面对战乱连年 统一中原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 因而忧愁幽思 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 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 决心广泛廷揽人才 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短歌行 创作背景 请欣赏 具体研讨重要字词 1 诗中用 朝露 比喻什么 为什么要用 朝露 比喻 2 你认为 苦 应如何解释 研读一 如何理解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在这四句诗中 诗人的主要情感特征就是一个 愁 字 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的地步 假如诗由于自私 颓废的缘故而愁 那么这种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情感 反之 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追求而愁 那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 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 这个愁是追求中的痛苦 是远大理想还没实现时产生的烦恼中一种积极的情感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 1 作者究竟忧什么 2 诗中曹操是如何抒发这种忧 抒情的两种方式 1 直接抒情2 间接抒情 研读二 诗人是如何间接地表达出他求贤若渴 礼贤下士的心情 先引 子衿 写求贤不得 故反复沉吟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语出 诗经 郑风 子衿 原文为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这原是一首情诗 诗句的大意 情人青色的衣衿 令我情思悠长 纵然我没有去你那里 难道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联系 诗经 成句 引用 后引 鹿鸣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原是周代宴请宾客的诗句 写求贤既得 故尽礼娱宾 这里用以表达对贤才的礼遇 运用的手法 1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比喻人才难得 这里写求贤不得 2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饶树三匝 何枝可依 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 流露出诗人惟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 比喻 3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借用 管子 形势解 之语 原文 海不辞水 故能成其大 山不辞土石 故能成其高 明主不厌人 故能成其众 诗意比喻执政者能宽宏大量 广纳贤才 这里暗喻曹操自己像山一样不厌其多容纳土壤 像水一样不厌其大而容纳众水 表明要宽宏大量 广纳人才 引用 周公吐哺 的典故 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 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引用典故 课后思考题 历史上 对曹操的评价众说纷纭 他曾讨董卓为汉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