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1页
浙江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2页
浙江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3页
浙江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4页
浙江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浙江省高技雒口鲍国荣一,浙江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近年来,随着浙江省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升级不断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评价,使用工作得到较大发展.(一)政府重视.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技能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把高技能人才培养列入省委省政府考核目标,2004提出”三年三万新技师”培养目标,2007提出每年培养8万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评价能力得到增强.经过几if-努力已经形成院校,企业,实i)11基地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机制,到2009年底为止,全省已建成高职高专49所,年招生13万人,在校生35万人.在院校和企业建立了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8个.在高技能人才评价方面,实施了技能人才高端带动计划,2004f-起,对汽车修理,焊工,数控车工等20多个从业人员多,通用性强的职业(工种)实行统一鉴定.在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方面,我们改变传统的技能鉴定考核方法,在试点企业采取企业鉴定,直接认定等评价方式,收到明显成效.在职业技能竞赛工作中,每年举办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30多项.2O09年全省有60多人获得”浙江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3000多人获得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资格;(三)高技能人才使用环境得到改善,中国培”112010年第6期的坝状与又lI策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得到提升.据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统计,19971J2O09年全省共有5362455A.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其中高级工306621人,技师74267万人,高级技师2917fl.二,浙江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总量偏少.浙江省自1997年以来已有383805人取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在技能人才中的比例仅为7.15%,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取证人数仅指通用职业(工种)的人数,如将行业特有工种高技能人才计算在内,比例会有所提高,但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25%的目标相差甚远.根据2009年浙江劳动和社会保障年鉴资料,到2O08年浙江省从业人员3486.53万人,高级工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为0.9%,技师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为0.2%,高级技师的比例为0.01%,也就是说100个从业人员中不到1个高级工,500个从业人员中只有1个技师,10000个从业人员中只有1个高级技师,这种状况与浙江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不相称,高技能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利于企业提升竞争力,也将影响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二)结构不合理.第一,分布不合理.技师,圃高级技师多分布在事业单位,20O5年到2009年参加全省技师统考的考生70%左右来自机关,事业单位,从职业行业分布来看大都集中在传统行业和通用职业,2009年汽车驾驶,维修电工技师考生占技师统考人数的60%;第二,等级结构不合理,技师,高级技师所占的比例显然偏低;第三,文化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9.5%,大专占16.9%,中职以下占73.6%.受高等教育人数比例偏小.(三)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浙江民营企业占多数,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普遍存在重”用”轻”培”的现象.(四)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不健全.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单一,评价内容与企业实际联系不够紧密,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步履缓慢.院校学生评价与课程考试不能有效对接,学生参加技能鉴定的积极性不高.三,高技能人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从政策,技术,文化三个层面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整体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一)在政策层面上,加大政策支持和执法力度.目前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企业高技能人才缺乏,政府应把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们对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缺乏刚性的政策制度,对技能人才的激励仅是企业的自觉,自=三行为,政府缺少配套政策支持和资金倾斜政策,不利于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广泛推行.第一,落实经费渠道.企业要按照国家规定提取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用于职工教育,并保证职工教育经费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比例,建议政府拿出专项经费用于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企业要发挥好资金的效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第二,加大执法力度.对国家规定的职业许可的工种,企业职工必须参加培训和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才能聘用上岗.人力社保部门要进行专项用工检查,对违反职业许可制度的企业和职工采取处罚和限期取证等措施,强化执行职业许可制度的行政约束力;第三,将高技能人才培养,激励与劳动合同管理等相结合,调动劳资双方的积极性,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与职工技能水平提升的和谐统一.(二)在技术层面上,加大高技能人才评价方法的研究和技术资源的开发力度.第一,加强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方法的研究.选择不同所有制性四质的企业进行高技能人才培训,鉴定试点,进一步扩大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试点范围,针对试点中的新情况,不断改进评价方式.企业评价考核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工作业绩,综合评审等项目,以工作业绩和综合评定考核为主,在技能操作考核上采用典型工件加工,模拟操作,现场作业等方式;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内鉴定所站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作用;在鉴定时间安排上妥善处理生产和考试的矛盾,尽可能结合企业生产进行鉴定;在评价内容上将企业生产工艺,生产特点和工序进程与国家职业标准相结合,技师,高级技师主要考评技术创新,解决关键性生产难题,指导作业等能力:第二,改革院校技能评价方式.理论考试采用学分制,技能考试模块化,把技能鉴定与课程考试相结合,通过鉴定评价引领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促使院校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贴近企业生产.对于教学计划符合相应国家职业标准高级要求的专业允许报考高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发挥院校所站的作用,建立起”学校主体,企业参与,政府监督”的院校技能评价新模式;第三,开展新职业开发.在现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框架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有职业标准的按照标准组织鉴定,与标准相近的要就近挂靠职业标准,没有标准的要根据相关要求开发标准.在职业标准与相关技术资源的开发中,要以工种为主,突出岗位技术要求,突出实用兼顾通用.(三)在文化层面上,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提高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技能人才地位低下是由于受传统观念及社会价值观影响,还和技能人才成长路径有关,因此,必须加强宣传.利用政府和社会对技能人才高度重视和关注的契机,宣传技能人才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介绍先进技能人才典型事迹,鼓励职工岗位成才,逐步改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干人”的传统思想,这是其一:二是为技能人才搭建舞台,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成绩优异的选手破格晋升,条件成熟时开设教授级职业资格,改变技能人才的成才路径:三是为高技能人才提供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