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2015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doc_第1页
安徽省黄山市2015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doc_第2页
安徽省黄山市2015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doc_第3页
安徽省黄山市2015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doc_第4页
安徽省黄山市2015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黄山市2015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历史)第I卷(选择题,共11小题,44分)12公元前594年,鲁国推行“初税亩”,同一年梭伦当选为雅典执政官,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这两次改革认识正确的是( ) A都推动了两国社会形态的更替 B都打破了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C都有利于新的社会阶层力量发展 D都促进了中西文明的交流融合【答案】C【考点】本题旨在考查鲁国“初税亩”改革、梭伦改革。【解析】鲁国推行“初税亩”,客观上承认了私田主人对私田的合法所有权,加速土地私有化,推动新的地主阶级的形成。梭伦改革则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使新兴工商业者阶层发展壮大,获得政治权利。两者相同点是C项。A项不符合梭伦改革;B、D项两者均不符合。13. 2013年复旦大学课题组发布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最新成果。根据现代基因和古DNA的双重验证,课题组得出最终结论-100%确定曹操家族DNA。通过比对,证实曹操祖辈墓葬遗骨与现代曹操后人紧密关联,并推断出曹操父亲并非过去所流传的夏侯氏的后人,更不是西汉第二任相国曹参的后人,而很可能是宦官之首曹腾在自己家族内部过继的。这表明( ) A民间传说口述历史毫无史学价值 B史籍记载未经科学考证不能作为史料 C现代科学可以解决所有历史悬疑 D科学手段可以提供历史研究新方法【答案】D【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史学研究方法。【解析】通过现代DNA鉴定判断曹操的出身,说明科学手段能够为历史研究增加真实性,可以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法,D项正确。A、B、C三项所述存在绝对化,不准确。14汉书循吏传记载:“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 “修起学富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富弟子,为除更徭,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一种主管德行教化的官职)”。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文翁因家庭身世受重用 B儒学在当时备受重视 C郡县官员都可自行任命 D汉代教育只有官学体系【答案】B【考点】本题旨在考查西汉儒学的发展。【解析】由“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可知文翁因好学而被推荐察举的,A项错误;也反映出儒学是当时选官的一个标准,B项正确。郡县官员的任命必须经过中央和皇帝,C项错误;从文翁在成都办学的史实可看出汉代除了官学之外,还有私学体系,D项错误。15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 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 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年)以来已见 端倪了。”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A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B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 C. 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D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答案】D【考点】本题旨在考查闭关锁国政策。【解析】依据“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可知中国以闭关锁国对付西方的殖民扩张是造成鸦片战争后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年)以来已见端倪了”可知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就已经使中西历史按照不同的脉络发展,必然导致西强中弱。D项正确。A、C项不符合史实;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16右图为某一时期的标语口号(落款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印行),该标语口号对 应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国民大革命:打倒列强、除军阀 C土地革命战争:打土豪、分田地 D抗日战争:全民抗战、一致对外【答案】B【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国民大革命。【解析】注意“落款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印行”的信息,说明这一标语口号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国民革命时期的革命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可知选B项。17“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日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 者。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风景不殊,晋 人之深悲;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吾人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于不十年间,收恢复之 全功此其可纪念者四也”。这是近代中国某一学校纪念碑碑文部分,纪念的是( ) A洋务运动中的京师同文馆 B戊戌变法期间的京师大学堂 C新文化运动中的北京大学 D抗战期间三校合并的西南联大【答案】D【考点】本题旨在考查抗日战争。【解析】抗战初期,北方各省相继沦陷,北大、清华等名校南迁昆明,成立新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这段话讲述当年一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而后再回归中原的故事。可知该碑文应纪念的是抗战期间三校合并的西南联大。D项正确。18. 1957年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主张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确税, 不让人口增殖拖经济的后腿,1958年被扣上了“经济学界的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而 1979年光明日报发文肯定马寅初的人口主张,认为过去“错批一人,误增三亿”。对马寅 初人口思想及对其评价认识正确的是( ) A该思想的提出是学术领域贯彻“百花齐放”方针的结果 B该思想的提出不利于当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展 C前者否定该思想是因为它超越脱离了中国的现实国情 D后者肯定该思想得益于思想解放、纠正了“左倾”路线【答案】D【考点】本题旨在考查新中国的人口政策。【解析】A项贯彻的应是“百家争鸣”的方针;马寅初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符合,符合中国的国情,有利于经济建设,B、C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左倾”路线的纠正,思想的解放,使得马寅初的人口主张重新被重视和肯定。D项正确。19罗马法学家莫特斯丁称:“婚姻是一夫一妻的终身结合,神事和人事的共同关系”,查士 丁尼法学阶梯中则提到:“婚姻或夫妻关系是男女的结合,它包括不能分开的生活的 亲密交往”,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罗马法的核心是调整公民人身关系 B罗马法追求男女关系的平等 C神学思想在罗马社会影响日益式微 D罗马法有利于调整社会关系【答案】D【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宗罗马法。【解析】由“婚姻是一夫一妻的终身结合,神事和人事的共同关系” “婚姻或夫妻关系是男女的结合,它包括不能分开的生活的亲密交往”可知罗马法关注社会成员之间关系的界定,从而有利于调整社会关系。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材料信息无关。20,下表反映了19世纪世界贸易总额 的发展趋势。对影响该现象形成的因素表述正确的是( ) 两次工业革命的相继开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最终确立交通运输方式的革新进步 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普遍建立 A B C D【答案】B【考点】本题旨在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解析】从图表信息来看,19世纪世界贸易额持续增长。结合19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主要影响因素有两次工业革命的相继开展、交通运输方式的进步。B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建立是在20世纪初。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建立是在二战后。错误。21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答案】A【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宗教改革。【解析】英国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主要目的是加强国王的权力,B项错误;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是美国独立宣言,C项错误;1787年宪法的颁布确立了美国的政治制度。A项解读符合史实。【易错警示】宗教改革是以一种新的宗教反对天主教的精神独裁,而不是反对宗教信仰本身,不可能彻底摆脱宗教思想的影响。221945年英国工党以其标榜为“社会主义”的竞选纲领(包括国有化,增加就业,推行社会保障等)赢得大选。对这一纲领认识正确的是( ) A外交上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 B本质上超越了资本主义改良方案 C手段上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结果上解决了社会贫富分化问题【答案】C【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解析】竞选纲领的内容包含了国有化,增加就业,推行社会保障等措施,体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项正确。1945年,美苏冷战尚未开始,A项错误;该竞选纲领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修补,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不可能彻底解决社会贫富分化的问题,B、D项错误。【举一反三】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由于是资产阶级统治者自发进行的,目的是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故其改革不可能从根本上彻底改变制度本身,这体现为改革的局限性。罗斯福新政、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福利政策等措施都是这一改革特征的反映。第卷(非选择题,共56分)36(3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中国近代农业生产的发展(19世纪80年代-20世纪30年代 币值:1936年元)材料三 1953年2月15日,中共中央正式通过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向全党公布。 决议指出:党在目前对于发展互助合作运动的方针,是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可能,稳步前进。要在新区和互助运动薄弱的地区,应有领导地大量发展临时性的、季节性的互助组。要在有初步互助运动基础的地区,应逐步推广常年互助组,要在群众有比较丰富的互助经验,而又有比较坚强的领导骨干的地区,应有领导地、重点地发展土地入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决议还指出要防止农业互助合作过程中的消极和急躁两种不同倾向。 该决议的颁布,大大推动了互助合作运动的向前发展。到这一年年底,中共中央又颁布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在这两个决议指导下,农民生产互助的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农业合作化运动稳步前进。 一一红旗飘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今天 (1)根据材料一,读图指出明代农业与宋代农业相比较有何新发展,分析其成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近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导致这 种现象出现的原因。(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开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的必要性及其重大影响。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对当今加快农业发展的启示。(11分)【答案】(1)新发展: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外来农作物品种传入。(4分)原因: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初现。(6分)(2)特征:近代中国农业的发展极其缓慢(3分)出现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政局动荡战乱频繁、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占统治地位、捐税沉重、近代工业滞后影响农业劳动力提高。(三点即得6分)(3)必要性:改造落后的小农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开辟道路。(3分)影响: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4分)启示:加快农业科技发展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不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的前提下,进行土地的流转,发挥规模效应。(4分)【考点】本题旨在考查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解析】(1)第一问注意比较两幅图的不同,从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空间分布以及经济作物新品种(注意有的是从国外引进)思考。第二问形成差异的原因注意从商品经济发展与新航路开辟加强世界各地联系的角度思考。(2)第一问注意比较19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30年代各项数据,得出增长极其缓慢的特征。第二问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可从社会性质、环境、近代工业发展的角度归纳。(3)必要性主要是从满足工业化道路的需要角度分析。影响从对生产关系改造方面分析,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启示可从利用科技提高生产效率,土地流转与规模效应方面思考。37(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修昔底德陷阱”几乎已经被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修昔底德陷阱”,这一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如雅典与斯巴达之间战争的爆发。“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 一一根据百度百科整理材料二 2013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美国,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就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等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重要共识。习近平在会晤中明确告诉奥巴马,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他指出,中国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奥巴马也表示,美中双方需要了解对方战略目标。 “中美元首首次会晤达到了目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说,这次会晤为今后一段时期的中美关系全局定下基调,即避免冲突、加强接触、密切合作。此间专家认为,这是一次历史性会晤,两国元首共同规划今后一个时期中美关系发展,进一步确立了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战略共识,对中美两国乃至亚太地区和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一一新华网历史性会晤战略性共识(1)根据材料一,归纳“修昔底德陷阱”的内涵,并试以世界近现代史实评析该观点。(10分)(2)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当代新型大国关系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时期中国 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主要原因。(16分)【答案】(1)内涵:崛起大国与原有霸主必然冲突,并引发战争(4分)。该观点符合史实,英国崛起过程中相继挑战并击败过西班牙、荷兰与法国,从而成就霸业。19世纪末至20世纪的中期,德国两度崛起并发动两次世界大战。该观点不符合史实,19世纪末美国崛起过程中,没有与原有霸主英国爆发战争和冲突;二战后两极格局下,美苏激烈对抗,但始终没有爆发战争。(任选一观点解答,观点2分,史实正确一例即得4分)(2)新型大国关系特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6分)中国倡导新型大国关系原因:古代中国“和为贵”的历史传统;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需要;国家性质的影响;全球化和多极化的世界环境;和平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