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docx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docx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docx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英才学院2012/10/20读孟子有感摘要: 孟子包含了孟轲很多重要的思想,本文主要依据自己读书的心得并参阅相关资料,粗略阐述孟子的民本思想、仁政学说和性本善思想、教育思想以及人格论等方面。关键词:仁政;教育;人民;人格;引言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追随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现在看孟子一书,是一部华冠千古的散文集,其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气势磅礴,宛若黄河之水奔腾万里,不可遏制之壮观。对孟子周游列国、遍说诸侯宣扬其政治主张的实际行动和为实现自己远大抱负所付出的努力,感慨赞叹良久。在那个既充满活力又动荡不安,既追求进步,又精神迷茫的时代,有法家谋国,有纵横家得势,有如白圭者从商而可敌国,然迂腐而坚韧的孟夫子却行走在自己的路上孟子包含孟轲一生所追求和提倡的思想,很多观点对现在社会依然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命题的提出,代表了孟子朴素的民本思想。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对君主可废可弑。如“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这旷古未有的言论,更鲜明地反映了他的民本思想,是闪现于中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道强光。更深层次说明民心的向背,是关乎政权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然而这一论点并不利于封建政权的统治,所以遭到各代统治者的封杀,更有明太祖朱重八者,竟恬不知耻删略孟子一书,将亚圣先君轰出孔庙,使天下文人士大夫呼天抢地耳!仁政学说和性本善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为行仁政,他首先提出了人性本善的主张。孟子滕文公上说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这话既包括了他的哲学思想,又包括了他的政治思想。他讲人性本善,是为他的仁政理论提供哲学上的依据。这是对孔子仁政学说的一个重大发展。孟子讲人性本善,是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说起的。公孙丑上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这就是说,这种不忍人之心,每个人都有。既然人人都有,也就人人都可行不忍人之政。如此推论下去,自然可以得出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的结论。告子下就说: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既然人皆可以为尧舜,则当时的诸侯自然都可以成为圣君,都可以推行仁政了。孟子言必称尧舜者,是以尧舜孟子的哲学思想是他的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时代的仁政为标准的。但尧舜时代的仁政究竟是什么样子,孟子未必清楚,他只是虚构自己的一套仁政理想,而且说得相当具体。例如梁惠王上讲到发政施仁的时候,他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是孟子所谓仁政的一个理想轮廓。这一套理想虽多属虚构的,但也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当时的现实是: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面对这样的现实社会,孟子才构想出一套不忍人的仁政来。孟子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具有不忍人之心,能够忧民之忧,与民同乐。这是春秋以来重民思想的继续和发展。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的提出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并制定了森严的等级制度,这是利于封建统治的地方;然而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孟子以“仁政”为基础,主张恢复西周时的“井田制”。这一项观点的提出对后世确立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的治国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及指导意义。教育思想孟子作为古代著名的教育家,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培育出大批优秀的弟子如乐正子、公孙丑、万章等,当他的观点不为诸侯所接受时,索性退居讲学,广收门徒,著书立说,传之后世。若孟子得用于诸侯,我后世之人怕得不到如孟子之绵绵纯音教诲。苦难对一个圣人,对于我等化内之人未尝不是一种幸运。孟子主张易子而教、学生应专心有恒,老师应教亦多术。这些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依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所谓易子而教,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意思是说父子之间由于感情深厚,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往往不严,对于儿子的一些错误和毛病也因为溺爱和骄惯而放任,从而使正确的教育难以为继。所以,“父子之间不责善”,易子让别人来教育,既能从严要求,也能保持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伤害感情。孟子很推崇古代这种易子而教的教授方法,认为这样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并深深影响其门徒。记得小学的时候学过孟子一篇文章,子曰:“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认为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心不在焉。智力差异很小,更多的是由于专心与否的缘故。这个论点是孟子长期执教,在实践中总结提炼的。孟子又告诫学生说: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学习未尝不是如此,若间断学习,学到的知识也会遗忘。又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这说明有为者必须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废。孟子反对一曝十寒的学习态度,他说: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都是反复强调学习要持之以恒。 教师并非无所作为的,教师的作用在于积极引导,启发学生思维,因此,教学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而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他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又说: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其认为教法很多,教室要因人而异。人格论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他认为人格的重要远远高于财富、权力、地位,主张做人要做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怎样蓄积“浩然之气”?首先是崇高的志向追求,然后逆境中磨砺意志,只有经受过磨难才能越加坚强;最后是清心寡欲,让心态平和。孟子的这些主张和理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贡献。做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自古以来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诚如冯友兰先生所说“懂得了这个词汇,才可以懂得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士大夫阶层可称之为大丈夫者众矣,若颜真卿怒视叛军,慨然赴死者;若文宋瑞铮铮铁骨,无所畏惧者;若方孝孺面高爵显位,纵死十族也不判君者;皆受孟夫子之影响也。然而无耻文人也不乏其人。结论:孟子思想是一个完整体系,只有让自己沉浸其中才能发现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很多观点即使跨越千年也依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通过阅读孟子,我们应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