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 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 鸦片 赔款 1 背景 1 鸦片战争后 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 冲击中国的传统经济结构 2 3 战费和 输入量连年激增 白银外流更加严重 的分摊使得吏治更加腐败 4 自然灾害不断 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创立 拜上帝会 号召群众进 2 酝酿与准备 行反抗斗争 3 兴起和发展 洪秀全 金田村 太平天国 1 发动起义 1851年1月11日 洪秀全率众在广西桂平 县 起义 建号 2 发展壮大 太平军相继攻克广西 湖南 湖北等地 沿长江东下 攻克 定都于此并改称 天京 3 达到全盛 1853 1856年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并颁布了纲领性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 南京 二 太平天国的失败1 转折 天京变乱 太平天国由此元气大伤 由盛转衰 2 重建领导集团 天京事变后 洪秀全起用年轻将领陈玉成 李秀成指挥军事 任命洪仁玕主持朝政 洪仁玕提出了具 资政新篇 有色彩的施政方案 3 失败 1 1863年 在英 法联军支持下 兵分三路 围 困天京 曾国藩 2 1864年7月 天京陷落 太平天国在 的联合 剿杀下失败 中外势力 资本主义 4 影响 1 太平天国扫荡了王朝秩序 冲击了旧纲常名教 动摇了 清朝统治的 政治基础 2 太平天国颁布的 天朝田亩制度 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其提出的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 革方案 资政新篇 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 寻求真理 的智慧结晶 西方 1 拜上帝会创立后发展迅速 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a 拜上帝教有创造精神c 宗教迷信严重 b 人民渴望平等平均d 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解析 洪秀全宣传 皇上帝 是唯一的 真神 清朝最高统治者实乃 阎罗妖 世间一切苦痛均是 阎罗妖 的罪过 号召群众 共击灭之 农民纷纷加入拜上帝教 这反映当时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答案 d 2 2011年广东佛山高一质检 天朝田亩制度 是太平天 国的纲领 它的核心内容是 a 反对封建土地制度b 主张男女平等c 发展工商业d 与外国自由贸易 解析 天朝田亩制度 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答案 a 3 2011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一期末 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发展 资本主义方案的中国人是 a 洪秀全c 孙中山 b 洪仁玕d 李鸿章 解析 洪仁玕的 资政新篇 是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改革方案 答案 b 4 太平军攻占绍兴后 地主 向佃户收租 如乞丐状 善 者给数斗 黩者不理 这反映了 a 凡天下田 天下人同耕 的原则b 太平天国否定了地主土地所有制c 农民拥护太平天国 有饭同食 的原则d 农民依靠太平天国政权进行抗租斗争 解析 解读材料 从地主向佃户收租 如乞丐状 及佃户 善者给数斗 黩者不理 可以看出农民在进行抗租斗争 答案 d 5 下列关于 天朝田亩制度 与 资政新篇 关系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a 资政新篇 继承了 天朝田亩制度 反封建的主张b 资政新篇 继承了 天朝田亩制度 废除私有制的主张c 资政新篇 改变了 天朝田亩制度 在改造社会方案上的落后性d 资政新篇 改变了 天朝田亩制度 所倡导的社会模式 解析 资政新篇 是太平天国时期洪仁玕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施政方案 是保护和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的 而 天朝田亩制度 则是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建立平均主义的 大同 社会 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 因此二者是矛盾的 答案 b 问题一 太平天国运动的新时代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有哪 些 引思 太平天国属农民起义运动 但与以往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相比又有新的特点 其新特点可以从其兴起的背景 发展状况 主张等方面进行分析 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等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 问题详解 1 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1 太平天国运动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农民阶级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 2 太平天国的领袖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 案 3 太平天国同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互相配合 共 同构成了亚洲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4 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2 形成原因 1 鸦片战争后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国人民肩负着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2 鸦片战争后 一股向西方学习 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已经萌发 洪仁玕在香港的个人经历是 资政新篇 产生的重要条件 3 太平天国颁布了 天朝田亩制度 在思想上 组织上比以往农民战争都高出一筹 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1 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不曾有过的新情 况是指 a 内部变乱导致分裂b 中央军队与地方武装的联合围剿c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d 敌人的长期封锁 解析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的任务也发生了变化 即反侵略反封建 这是和以往农民起义最大的不同 新情况是指它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答案 c 2 太平天国运动是当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除了具备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特点外 又赋予了时代新 特点 这主要是因为 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 向西方学习 寻求强国御侮之 道的新思想的萌发 太平天国颁布了 资政新篇 农民阶级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a c b d 解析 项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不是它具有新特点的原因 答案 a 问题二 天朝田亩制度 与 资政新篇 相比 两者的相 同点与不同点有哪些 引思 两者的共同点 可从两者的颁布者 意义 是否得到了实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不同点主要从两者的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 问题详解 1 相同点 两者都是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 都带有 反封建的意义 但都没有得到真正实施 2 不同点 1 天朝田亩制度 颁布于定都天京后 是太平天国走向全盛之时 资政新篇 颁布于天京变乱后 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之时 2 天朝田亩制度 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 实行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公有制 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 资政新篇 主张保护私有财产 鼓励私人投资 用资本主义代替平均主义 比 天朝田亩制度 进步 3 天朝田亩制度 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资政新 篇 并没有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 3 在江苏吴县 太平天国 监军提各乡卒长给田凭 每亩钱三百六十文 领凭后租田概作自产 农民窃喜 陆续完纳 这段材料表明太平天国在一些占领区内 a 承认耕者有其田 保护农民劳动果实b 认可封建剥削 巩固地主土地所有制c 根除私有制 实现土地完全公有d 消灭地主 实现 耕者有其田 解析 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在一些占领区内 采取没收地主土地 禁止地主收租 承认耕者有其田 保护农民劳动果实的措施 答案 a 4 下列太平天国的主张 直接体现抗灾意愿的是 解析 由题目中所给材料可知c项的 丰荒相通 此处荒 则迁彼丰处 兴办保险事业 符合题目意思 a b d三项中的内容涉及政治制度 土地制度 社会建设等方面 答案 c 教材p55思考题 参考答案 1 天朝田亩制度 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革命思想的结晶 但其试图在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实行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等生产 生活资料 建立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的经济主张是一个空想 加之当时正处于战争状态 缺少必要的条件 根本无法实行 2 太平天国内讧 滥杀 石达开出走带来了严重后果 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它破坏了太平天国内部的团结 动摇了天平军将士的宗教信仰和对太平天国理想的坚定信念 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丧失了乘胜歼灭清军的有利时机 太平天国运动中发生的内讧 滥杀 是农民政权封建化的必然结果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农民革命不可能完成社会革命的任务 1 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 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 目前显得较可取的唯一政策 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 层面的瓜葛 这则材料反映出 a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b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c 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d 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解析 从材料最后一句可以看出所持态度为 中立 再联系 内战双方 即可判断材料描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初期 侵略者采取中立观望的态度 准备坐收渔利 答案 a 2 四川大渡河门楼两侧有一副对联 翼王悲剧地 红军 胜利场 这副对联 a 上联不符合史实 下联符合史实b 上联符合史实 下联不符合史实c 都符合史实d 都不符合史实 解析 翼王悲剧地 是指天京变乱后 石达开出走 在大渡河遭到清军镇压 红军胜利场 是指红军强渡大渡河 使敌人凭借天险消灭红军的企图破灭 答案 c 3 某班小组讨论 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结果出现以下四种理由 你认为最恰当的 理由应该是 a 颁布了 天朝田亩制度 b 规模大 时间长 影响深远c 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d 担负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解析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封建反侵略 太平天国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 是中国民主革命前期的主力军 故选d项 答案 d 4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 这主要表 现在它 a 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 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c 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d 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解析 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太平天国的 天朝田亩制度 虽然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但希望建立的小农经济并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 后来颁布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资政新篇 也没有付诸实施 在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已经严重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背景下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 从而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答案 b 一 单项选择题1 广西曾流传一首民谣 姊妹亲 同个房睡共口针 如 今姐随洪杨去 妹也跟随一路行 民谣反映姐妹俩参加 a 抗英斗争c 义和团运动 b 太平天国起义d 抗日战争 解析 由材料中的 洪杨 可知与洪秀全 杨秀清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有关 答案 b 2 马克思说 推动了这次大爆炸 太平天国运动 的毫无 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理解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 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要目的c 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d 民族矛盾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解析 因为鸦片战争进一步激化了战前已经相当尖锐的阶级矛盾 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答案 a 3 柳亚子 题太平天国战史 楚歌声里霸图空 血染胡天烂漫红 煮豆燃萁谁管得 莫将成败论英雄 其中对 煮 豆燃萁 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 是指 天京变乱 b 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到衰的转折c 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狭隘性和局限性d 作者认为 因为 煮豆燃萁 所以对洪秀全的评价难以定论 解析 煮豆燃萁 是兄弟相残的典故 在这里就是指太平天国内部的互相残杀的内讧 煮豆燃萁 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造成的 不是个人所决定的 答案 d 4 2011年黑龙江五校联谊考 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太平天国颁布的 天朝田亩制度 a 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与愿望b 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d 是太平天国的反帝革命纲领 解析 天朝田亩制度 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b项错在 调动了生产积极性 因为 它只调动革命积极性 相反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项是对 资政新篇 而言 d项中的反帝是错误的 当时帝国主义还没有形成 只能说是反侵略 答案 a 5 下列关于 天朝田亩制度 和 资政新篇 的表述 正 确的是 a 二者都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迫切愿望和要求b 二者在发展经济上的主张是一致的c 二者都未得到真正实行d 二者都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解析 天朝田亩制度 反映了农民阶级对土地的迫切愿望和要求 主张旧式的小农经济 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而 资政新篇 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经济主张 顺应了近代历史发展的潮流 但是两者都没有得到真正实施 答案 c 二 非选择题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 不论男妇 算其家口多寡 人多 则多分 人寡则寡分 杂以九等 如一家六人 分三人好田 分三人丑田 好丑各一半 凡天下田 天下人同耕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皇上帝大福 有田同耕 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小弟杨秀清 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 缘蒙 天父父兄大开天恩 差我主二兄建都天京 兵士日众 宜广积米粮 以充军储而裕国课 弟等经思安徽 江西米粮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招标代理合同履行情况评估表
- 月嫂服务合同法律条款详解
- 评价体系评估-洞察及研究
- 资阳市高新区2025年公开招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50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外汇资格从业考试及答案解析
- 成都市新津区天府牧山学校(嘉祥教育集团领办)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从业监理员考试大全及答案解析
- 光响应药物释放-洞察及研究
- 回收网络规划研究-洞察及研究
- 金融科技生态与移动互联网结合研究-洞察及研究
- 《铝及铝合金》课件
- 临床问诊技巧及病历书写要求(临床诊断课件)
- GB/Z 45115-2024太阳能光热发电站直接与间接式主动显热储热系统特性
- 弹性延迟退休协议书示范文本
- 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创新
- 反对自由主义-全文-原文
- 2025年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WPS Office高级应用与设计试题与参考答案
- 卧式椭圆封头储罐液位体积对照表
- 身体素养评价指南 第2部分:儿童青少年
- 2024装修施工安全合同样本
-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前后上下左右专项练习题(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