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导航】福建省高考历史第1轮复习 第2单元 考点4古代中国的屈辱与抗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1页
【学海导航】福建省高考历史第1轮复习 第2单元 考点4古代中国的屈辱与抗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2页
【学海导航】福建省高考历史第1轮复习 第2单元 考点4古代中国的屈辱与抗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3页
【学海导航】福建省高考历史第1轮复习 第2单元 考点4古代中国的屈辱与抗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4页
【学海导航】福建省高考历史第1轮复习 第2单元 考点4古代中国的屈辱与抗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 五四运动1 背景 1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2 北洋军阀对内独裁 对外出卖国家主权 3 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 4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2 经过 6月初以前五四运动中心在北京 主力是学生 6月初以后 五四运动中心转移到了上海 工人阶级开始成为运动主力 3 斗争口号 外争主权 内惩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等 4 初步结果 北洋政府最后释放被捕学生 免除了亲日卖国贼职务 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5 影响 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 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它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 中国共产党成立1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 代表有 毛泽东 董必武 张国焘 李达等13人 会议通过了党的纲领 确定了党的名称 决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 领导工人运动 这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2 中共二大 1922年 在上海召开 大会指出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 是打倒军阀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是中共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三 国民革命运动1 背景 国共合作的实现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2 过程 1924年 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开始 1926年 北伐战争是高潮 1927年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 这标志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3 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它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4 教训 必须掌握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并坚持武装斗争 四 国共十年对峙1 背景 1 1927年8月 周恩来 贺龙 朱德等领导南昌起义 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 1927年在汉口召开秘密会议 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 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了秋收起义 2 开辟 1927年10月 毛泽东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点燃了 工农武装割据 的星星之火 3 实践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 武装斗争和政权建设 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 但由于王明 左 倾错误的领导 第五次反 围剿 失败 红军被迫长征 五 解放战争1 争取和平民主 1945年8月 国共双方在重庆谈判 签订了 双十协定 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 2 军事斗争 1946年 蒋介石调集重兵进攻解放区 内战全面爆发 1947年6月 刘伯承 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8年秋 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中共中央决定发动辽沈 淮海 平津三大战役 三大战 役后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1949年4月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解放南京 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3 胜利 1949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新中国的成立 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新中国的成立也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名师指津 本考点内容时间跨度较大 复习中应注意理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历史线索 重点把握五四运动 国民大革命 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各历史时期中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不断的斗争中成熟 壮大并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的 分析各时期中共的斗争策略及其成功或挫折的经验教训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探究1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调整方针 政策逐渐走向成熟的 1 从中共一大到中共二大 1921年7月 中共一大制定了实现共产主义的革命纲领 这表明中共对当时中国的国情认识还不太清楚 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 从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到国共合作 开展国民革命 中共一大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 领导工人运动 二七惨案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民主革命要取得胜利 就必须结成广泛的统 一战线 1923年 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这样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的认识大大前进了一步 3 从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到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国民大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然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导致了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1927年 八七会议 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会议前后 发动了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等 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 4 从攻打中心城市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开展土地革命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但是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都以夺取敌人中心城市为目标 导致起义失败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积极总结经验 最终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 工农武装割据 的革命道路 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5 从听命于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在遵义会议前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 党的方针路线与重大决策的确定 都受到共产国际的直接指导和影响 长征途中 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自己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问题 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了 中国共产党能够逐渐走向成熟 主要是因为 第一 中国共产党能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第二 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 注意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 制定自己的方针和政策 第三 中国共产党能够排除共产国际 左 倾错误的干扰 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探究2 中 俄两国革命道路有何不同 原因是什么 1 不同 十月革命走的是先在中心城市发动武装起义再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的革命道路 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而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以农村包围城市 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2 原因 俄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工人 士兵并掌握了武装 大多集中在大城市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正确决策 周密准备 一战促使俄国国内各种矛盾激化 临时政府前线失利 后方空虚 中国是 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全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力量主要集中在城市 中国是农业国 无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弱 广大农民与无产阶级有着天然联系 是革命最可靠的同盟军 中共以中心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都受到挫折后 毛泽东及时总结了革命教训 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提出了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 3 认识 无产阶级革命是以暴力为基础的 走什么样的道路则需根据各国的国情决定 要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反对教条主义 典型题例1 2010 安徽文综 下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 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试解 做后再看解释答案 效果更好 a 民国荣光 锦绣河山普照 b 努力国民革命 齐奋斗 c 共赴国难 d 将革命进行到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从图中可以获得的有效历史信息是 从广州出发 进军武昌 南京 上海 由此可以判定为北伐战争示意图 而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的高潮 答案选b 变式训练1 毛泽东的诗词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 其中描述下图革命事件的诗句是 c a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各卷席b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c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d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典型题例2 2010 重庆文综 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 指出 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 不含混不隐瞒 这并不是示弱 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 这里谈到的错误 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a 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b 采取了 左 倾冒险主义方针c 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d 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试解 做后再看解释答案 效果更好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 八七会议是在1927年8月7日召开的 而采取 左 倾冒险主义方针和排斥毛泽东正确领导是在20世纪30年代第三次反 围剿 之后和长征初期 因此b d明显错误 而八七会议之前中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