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隆回县高中政治《哲学生活》11.2《社会历史的主体》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湖南省隆回县高中政治《哲学生活》11.2《社会历史的主体》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湖南省隆回县高中政治《哲学生活》11.2《社会历史的主体》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湖南省隆回县高中政治《哲学生活》11.2《社会历史的主体》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4页
湖南省隆回县高中政治《哲学生活》11.2《社会历史的主体》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二框题 社会历史的主体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2、理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对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正确认识和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处理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牢固群众意识,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二、重点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三、基础知识梳理(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1、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1)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 社会历史是由_构成的,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_是不同的。 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_的历史,是_的历史。(2)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含义。 人民群众是指_的人们,既包括_,也包括_。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_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跟踪练习:下面对人民群众认识,正确的是( )人民群众指广大劳动群众人民群众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人民群众在不同的国家范围不同 人民群众在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范围不同 2人民群众是_的创造者。(1)劳动群众生产实践的重要性。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_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_,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_。3人民群众是_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_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_。(2)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_。(3)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_。4、人民群众是_的决定力量(1)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_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_。(2)此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_实现的。(3)实现方式:人民群众通过_而不断创造和改变_,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是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变革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政治关系,只变革具体制度。不像在阶级社会中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推翻旧的生产关系、旧的社会制度来实现。 小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如何看待人民群众1、党的群众观点 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_,_, _,_,_,_、_、_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_,_,_,_。2、党的群众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的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_。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_,_,_,_。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作为方法论,是由“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主义世界观决定的。在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党领导中国人民_的重要保证,也是_的重要保证本课结论:本课首先讲了社会的真谛,整个人类社会尽管纷繁复杂,但最终可划分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大部分。然后分析了二者的辩证关系;最后从唯物史观出发,要求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四、综合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必须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这土壤的花朵与果实。”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b个人成果都包含着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劳动c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财富,是社会实践的主体d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2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下,哪里还会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可见()a社会的发展进步可以离开脑力劳动者,但不能离开体力劳动者b体力劳动者比脑力劳动者对社会的贡献更大c人民群众创造了物质财富,为精神财富提供了物质前提d一切精神财富都是人民群众直接创造的3我国古代的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等农业科技著作,都是总结劳动群众的农业生产经验编写而成的。这说明()a劳动群众直接创造了物质财富 b知识分子都是劳动群众c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科学文化发展的唯一源泉d劳动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是科学工作的基础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有三个伟大创造:一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三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农村自治。这“三个伟大创造”说明()a劳动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为精神财富提供了物质前提c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d农民是中国改革的主体5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参加政协分组讨论会时,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哲学理论依据是()a只要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能推动事物的发展b人民群众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只有进行理论创新,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影片公仆真实地反映了“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的县委书记谷文昌的感人事迹,展现了当代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境界。据此,回答67题。6“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反映了谷文昌()a 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 b 坚定地走群众路线c 尊重客观规律,利用客观条件 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7下列行为表现出 “走群众路线”的是()某市公安局倡导警民联防以搞好社会治安国家就春节铁路提价问题举行听证会全国人大广泛征询人们对修订婚姻法的建议奥组委向全国征集奥运歌曲a b c d8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下列不属于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歧的是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是否承认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9上题材料表明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a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b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0.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八十五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他重申:“努力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述要求的哲学依据是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c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d物质资料生产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二)论述题11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这一发展观是在总结改革开放25年来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它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试说明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哲学依据。(2)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怎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12. 2006年6月5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农民的认识不统一、觉悟不提高、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就难以有大的进展。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的群众工作,应切实抓住以下几个环节:引导农民。把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离不开必要的教育和引导。扶持农民。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充分激发他们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和干劲。提高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民致富乃至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策。(1)为什么说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2)材料中应切实抓住的几个环节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参考答案:1-5 c c c c d 6-10 b d c a b 非选择题:11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这一发展观是在总结改革开放25年来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它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试说明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哲学依据。(2)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怎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11(1)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只有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以人为本,才能保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 (2)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12. 2006年6月5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农民的认识不统一、觉悟不提高、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就难以有大的进展。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的群众工作,应切实抓住以下几个环节:引导农民。把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离不开必要的教育和引导。扶持农民。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充分激发他们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和干劲。提高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民致富乃至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策。(1)为什么说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2)材料中应切实抓住的几个环节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12(1)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农村中的人民群众主要是农民,因而,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8分)(2)体现了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要树立群众的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引导农民,扶持农民,提高农民,有利于发挥农民在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的积极性,更好地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推动农村建设发展。(8分)2006年7月20日光明网载文指出,众所周知,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程中作出的历史性贡献。(1)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1)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问的矛盾。但是,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的,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即通过改革来解决。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