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观后感.doc_第1页
世博观后感.doc_第2页
世博观后感.doc_第3页
世博观后感.doc_第4页
世博观后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博观后感 中秋节前一天,公司组织了员工集体游世博活动。我去过一次世博,对于上次没有看到想看的馆一直比较遗憾,念念不忘。这一次参观世博目标明确,直奔韩国馆和日本馆。首先选择了参观韩国馆。韩国馆的主题是“绿色城市,绿意生活”,其建筑外观也体现了绿色、环保的概念(据说外墙可以拆下来做环保袋)。韩文被直接嵌入展馆的外观设计中,韩文特有的几何特征也在该建筑上得到了完美体现。 带有韩文的韩国馆外观设计韩国馆没有门,整体是通透的,开放式空间通过自然通风,增加了空气的循环量,同时还体现韩国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与上海世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非常的切题。通透的空间感等候区域被称为“我的街道”,在等候的时间里你也可以不寂寞。一层的等候区有一个演艺平台,可以欣赏到韩国民族舞蹈、街舞等,节目还可以在墙壁上的多屏拼接屏上看到,这样所有的人都能从不同角度观看节目。同时在等候区还有一些交互型的展项,如通过手指按住指定区域,即可在屏幕上显示出你的“巨大形象”,非常有意思。还有站在固定范围内,摄影机会自动扫描你的脸,显示屏上会在人脸的部位出现一个“面具”,你可以看到一个带着面具的自己,也很有意思。类似的展项还有,让你在等候区就能参与其中,非常人性化的设计。演艺平台上卖力表演的韩国艺人 展项之一带面具的自己好不容易等到上楼,楼上跟楼下两重天的感觉,给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文化长廊,整体效果非常美,这是韩国文化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动感十足的艺术长廊艺术加技术的美感接下来是一个互动体验游戏,成人会比较喜欢。展项设制了拉杆,每拉一下摇杆,会使墙上的木制滚动机滚动,滚动机是由各种汉字组成,拉一下摇杆就会出现一句诸如“今生相遇终生知已”这样的话。很遗憾我们去时该展项在维护中。 中韩文化是如此相近紧挨着的另一展项也是互动性比较强的,台面是触摸式屏幕,上面固定会投影下来一个字,当你用手覆盖这个字后,下面的屏幕会显示出这个字的图解及相关解释,展项通过这种方式介绍韩国的饮食文化。 韩国的饮食文化都在这桌式触摸屏里啦3D体验区由于没有提前了解,故该展项只是浏览了一下,对于这种造景没能很好的领会。如梦如幻的3D电视的体验区多媒体互动展项是韩国馆的展示特点。在3D电视体验区的对面,有一块超大的多点触控人机交互墙,展示“掌上购物通”、“家庭医生”等未来生活方式。从无数“草丛”中生长出来的图片,都可随着人的触摸改变大小,还可以将他抛开或隐藏在“草丛”中。 超大的多点触控人机交互墙接下来就是互动游戏体验区,这里最受小孩子喜欢。用手触碰便可以选择进入游戏,动动手指跟随它的引导,与游戏互动,游戏设计简单有趣,韩国馆展项的设计确实有别与其它馆。在自然区里,有一个超大的屏幕,屏幕显示公园背景,参观者站在特定区域,便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变成一棵树,站在区域里的人越多,屏幕显示的树就越多,最后与自然合为一体。该展项采用了影子识别技术,通过利用高科技手段显示绿色生活无处不在,让我们畅想未来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象。小孩子玩得多开心具艺术气息的走廊“人与海洋的和谐共存”是2012年丽水世博会的口号,韩国馆已经提前在宣传丽水世博会了。该展项,由两个相对的巨大屏幕、十个小触摸屏和一个地球组成。游客可通过小的电脑触摸屏界面操作创建自己的渔场,选择一条电子鱼,然后可以选择“放生”到大屏幕组成的“海洋”中进行水质监测。不过个别小的触摸屏灵敏度不高,导致这个展项玩的人相对比较少。中间的地球貌似内投加外投,画面呈现动态画面。提前宣传丽水世博 未来海洋故事展项整体场景 海洋故事展项界面尾厅的灯光与色彩又与之前的不同,以红黄为主色调,其中一个展项用古代钱币连接成的树干,树枝上挂满了铃铛,大概寓意吉祥如意之类的吧!韩国馆参观结束,总体感觉不错,其展项互动性强,整体设计极具艺术特色,是高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互动展项让游客能较其它馆别具特色,唯一遗憾的就是展项有点少了,感觉意犹味尽。结束了韩国馆之行,我们没有歇脚直奔下一目标日本馆。日本馆外型有点怪异,跟这个民族一样让我们感觉与众不同。选择去日本馆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想近距离体验日本的高科技到底高在何处;第二想更多了解这个民族,虽然对这个民族没有什么好感,知已知彼才能对这个民族有更多的发言权(有关政治之事这里暂且不谈)。据了解该外形设计为一中国女性。紫色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是代表高贵的颜色;蚕在中国是长寿的象征,日本馆建筑外形成弧形穹顶,宛如一个巨大的蚕茧 。“紫蚕岛”也是本届世博会上最大的自建馆之一。日本馆全景日本馆的主题是“心之和,技之和”,除了外形引人注目外,馆内展示的尖端技术和环保理念更让我们感叹不已。与其说日本馆像“蚕茧”,让我看来更像是一座“异形太空战舰”之类的(大概看多了科幻影片,呵呵)。据了解,其外观是一层含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超轻“膜结构”,这让日本馆成为一座会“呼吸”的“太空战舰”,是不是感觉很奇妙?日本馆在设计上采用了环境控制技术,使得光、水、空气等自然资源被最大限度利用。展馆外部透光性高的双层外膜配以内部的太阳电池,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展馆内使用的是循环式呼吸孔道等最新技术。我们随着蠕动的人流缓缓进入日本馆,礼貌的日本礼仪小姐不断用蹩脚的中文表示欢迎,同时强调参观需要遵守的一些规定,如不允许拍照、录像、吃东西等之类的。日本馆的展示墙是由很大的灯箱合成,灯箱里面有电视机,灯箱的画面与电视节目融合在一起,这样的表现手法我们也在用噢!呵呵!(由于展馆内不允许拍照,照片都是偷拍的,感觉很糊,能说明问题就好)灯箱与电视节目结合污水处理展区聚焦了水资源问题这一全球性课题,并介绍日本为应对全球变暖问题所采用的环境技术和举措。针对水资源问题,将通过将下水道污水净化为饮用水的生化块和膜分离活性污泥法(MBR),以及将海水处理为淡水的反浸透膜等技术、机器实物以及影像,向游客展示了日本引以为豪的一系列最尖端技术。污水如何变为饮用水系统 立方体内的微生物可以消化有机物 臭氧分解有机物 生物活性炭处理 逆渗透膜 最终流出饮用水而对于全球变暖问题,通过照片透视画以及实物展示、影像装置来呈现2020年未来城市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的零排放城市。该“零排放城市”需要环保车、发电地板、家用燃料电池组合、发电窗、有机EL照明、使用氢气实现制铁过程的革新、二氧化碳分离回收储藏技术等约20项环境技术来实现。接下来我们将看到实现“零排放城市”所需要的20余项环境技术,包括发电地板、发电窗、混合动力汽车等。 松下节能设备燃料电池单元 LED灯显示流向日本馆内展示的未来低碳生活家庭电力管理系统 在街上充电膜状非结晶太阳能电池 发电窗热电堆设备 机器人未来的混合动力车未来的高科技喷气飞机 发电地板是馆内唯一的可体验项目,游客可在这里踏上几脚,也可蹦跳几次,前方的电子屏幕上显示出发电数值。这块电子屏幕还会显示世博会期间,游客在这块地板上的发电总量。据了解这种地板由面积50平方厘米的“发电瓷砖”组成,能把压力转化成能量,每踩一下就会发出0.1瓦特电,点亮周围50至100个发光二极管灯泡。如果把发电地板安装在办公室或居民楼里,就能利用人们的踩踏来为室内照明供电。脚踏发电一个小细节值得一提:日本馆中的礼仪小姐或导引,不仅仅在游客参观的过程中起到提醒的作用,并且能与游客进行互动,适值中秋节,礼仪小姐用蹩脚的中文问道月亮圆了,这是什么节?游客回答后,她会很高兴并重复一遍。这在我们的科技馆中是不曾见到的。看来国外除了展项外还是比较重视人为的与游客互动所产生的效果。接下来的暖场表演向观众讲述了一个保护朱鹮的真实故事:中日两国科学家通力合作,让朱鹮这种几近灭绝的鸟类在日本的一个环境保护区域得到繁衍。随后,以朱鹮为线索的未来生活展示开始了。在未来的家庭中,客厅墙壁将成为融电视、电话、音响等于一体的多媒体“生活墙”。整面“生活墙”像是一个超大触摸式屏幕,用手点击墙上的电视机图标,就能看高清电视;点击墙上的电话图标,就能打视频电话;你还能让墙上出现户外风景等等,一系列高科技是怎样改变、影响我们未来生活的,倾刻间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这就是日本馆的特色,让高科技技术联接现代生活,让未来生活离不开高科技。然后在主持人引导下,一个机器人缓缓走出来,并且开始灵活地进行小提琴演奏,演奏的居然是茉莉花,你不得不感慨,省馆的机器人乐队那简直没得比。据介绍,这种机器人的双手、双腕关节上都装有先进的控制设备。 主持人在讲述朱鹮的故事 机器人演奏茉莉花在进入展区时我就注意到,展区顶部摄像头、投影机等设备密密排列围成了一个360度椭圆形的圈,周围还散状分布着一些。在主持人的引导下,人们挥手、微笑,瞬间被摄像头捕捉并显示在舞台上的大屏幕上。其实我们也在展项当中应用了这些技术,但还不能像日本人这样运用的如此娴熟。除了全面展示高科技含量的未来生活,还有“万能相机”,还可以乘坐i-REAL电动车出行。在影片中出现的“万能相机”是佳能展示的概念型相机,具备100倍变焦性能,同时通过一个5000万像素镜头就能完成超高画质的全景拍摄。在拍摄视频时能够识别笑脸,具有将笑脸自动摘拍为静止画面的功能。影片中还出现的单人乘坐的i-REAL电动车。据介绍,这是一款用于短距离移动的高性能环保电动车。有“行走”和“驾驶”两种模式。处于“行走模式”下,驾驶者的高度相当于人在直立行走时的高度,时速为6公里/小时,方便与周围人进行交流;切换到“驾驶模式”,车身高度将会降低,全车拉伸到1500mm,座椅靠背角度则会进行自动调整,目前的最高时速为30公里/小时。这是一款以最少能耗实现人类自由出行愿望的单人坐个人交通工具。自然、轻巧、流畅的操作使它能像人的手脚般自由活动,能够非常方便地用于城市生活中。概念型万能相机 未来的概念型交通工具:I-REAL接下来我们又欣赏了一出朱鹮被救的故事。整个形式在技术上采用虚实结合的形式(不知道在技术方面是不是属于增强现实?有待学习),并且大屏幕前方还有一块屏,根据影片需要下降或上升。一个小女孩站舞台上,伸出双手似乎从空中接到什么,在透明升降屏缓缓降下,刚开始通过升降屏看到小女孩向天空伸着双手,慢慢的升降屏开始出现图案,升降屏上女孩变成了一个动画人物并接到一根羽毛。其整个表演形式比较另类,背景是以中国传统水墨动画的形式在大屏幕上展现一渡江的小船在风雨中飘摇画面,而台上的演员以摇橹的人身份用昆曲表达自己对命运的无奈,曲声高亢嘹亮,似远又近,感觉命运在风雨飘摇的江中是那么的无助。此时一只朱鹮出现,在风雨中无助哀鸣,鸣声与摇橹人的歌声相合,接着跌落在了摇橹人的船上,朱鹮被摇橹人和小女孩救起。最后结束。故事延续了之前展项当中出现的朱鹮,展项与展项之间的串联性比较好,印象深刻。 大屏幕的内容与升降屏的关联性 升降屏下降 升降屏收起日本馆确实让我感觉比较震撼,高科技技术为我们展现了如此精彩的一幕,也让我为之感叹日本的科技实力,这样的一个邻国不可小觑,虽然展馆处处体现中国文化,表面看起来似乎对中国文化的景仰,可是在这背后,这样的一个国家能将中国文化理解的如此透彻,表现手法又是如此独树一帜,拿来主义不是嘴上说说的。此次世博之游,感触颇深。在亚洲馆中,韩国馆和日本馆为何能吸引如此多的人关注?我们能否借鉴其经验提升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