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日语词汇中的促音现象On the doubled consonant phenomenon in Japanese words摘 要促音是日语语音中特殊现象,主要存在于多音节词内部。除了促音便形式之外,还有在词内部添加促音。前者主要集中于汉语词汇,后者较多见诸和语词汇。通过语音与结构考察得知,语音词汇间存在相应联系,形成日语词汇的一个特征。关键词促音 汉字 汉语 和语 语音 入声Abstract Doubled consonant are a special phenomenon in Japanese phonetics, which mainly exists in multi-syllable words. Apart from Doubled consonant euphony, another kind is to add Doubled consonant inside the word. Doubled consonant euphony mainly exists in Chinese words, and phenomenon of the addition of Doubled consonant mainly exists in Japanese words. It can be found from pronunciation and structure that, there is cer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nunciations and words,and then it becomes a feature in Japanese words.key words Doubled consonant, Chinese character, Chinese character words, Japanese words, pronunciations, Fourth tone现代日语中的语音特征,除了元音辅音及拗音等,还包括三个特殊音,即长音(R)、拨音(N)及促音(T)1。其中促音不出现在词头,助词等,通常接在其它成分之后。限于感叹词,促音一般不出现在词尾。其次音价因后续辅音而异2 ,如一般(ippan)一旦(ittan)等。除外来语之外,促音也不出现声带振动音之前3。这些现象作为促音表现形式,集中体现在日语词汇层面。迄今为止有关促音的论述,较多从语音层面探讨发音特点。在词汇方面的表现形式或作用,通常被视为口语或强调表达4。本文试图以汉语和语词汇为主,从语音条件与单词结构层面,考察日语词汇中的促音现象。1. 促音形成与表现特征从日语语音的历史来看,促音并非日语固有语音,是语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经学者们细致考察确认,平安时代发生了音便。音便音便出现平安初期,50年之后发生促音便 5,后者主要是汉语带来的结果6。汉语词汇中属入声汉字的,具有-p,-t,-k三种入声韵尾。在构成双汉字复合词中,入声字接声带不振动音时,因发音不便会出现促音化,如学校()一揆()等7,这种促音便多见于二字汉语。此外还有促音添加现象,主要限于和语多音节词,如/等。促音便不改变音节数,促音添加增加一个音节。至于两者都视为促音便或促音化8,那只是对非促音而言的广义看法。从原词与促音词音节数看,应该分为音便与添加两种。尤其是促音形式因词汇不同而异,即二字汉语主要是促音便,促音添加只限于和语词汇。2 汉语词中的促音现象2.1 入声字与促音便 入声字韵母为“p”“t”“k”,假名表示为9。十()決()一()拓()的()等,古代均为入声汉字。比如“一”字广韵记载为“於悉切,入质影” 11,“的”字记载为“都历切,入锡端” 10。虽然读音(反切)不同,但是均属入声汉字。顺便指出p韵母入声字,如甲()習()等,早期也为甲冑()習気()促音词形。但是行转呼及长音开合混乱等,发生等变化12,最终演变成长音或拗长音。可见虽然古代同为入声字,但语音变化导致不同结果。即集及和葉供等入声汉字,读音从和,变成集()及()和葉()供()13。因而在以后二字汉语构词中,除了十回等个别词之外,这些汉字同其它入声字不同,没出现相应的促音便现象。二字汉语同一字汉语相比,词形不仅是两字的复合,而且也是两音的复合。根据结合间的音价不同,有些容易发生促音便,有些不容易发生促音便,有些表现为不稳定现象。入声字韵母属破裂音中声带不振动音,发音之后有急促的短暂停顿。后续音为声带振动音时,发音自然不会发生促音。后续音为声带不振动音时,容易因发音受阻导致促音。即同后续辅音相同调音时,通过产生破裂或摩擦,形成一个不发声音节。声带振动音为(1)元音(2)浊音(3)鼻音(4)行音及(5)行音。声带不振动音为行音,其中(k)(t)(p)为破裂音,()属于摩擦音。前者是发音器官产生闭锁,后者是发音器官狭小受阻。从入声的语音结合条件看,虽然后续音均为(k)(t)(p)(s),然而促音形成结果并非相同,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现象。表明入声虽是促音形成条件,但也因后续音不同而异。2.2 完全的促音便词形凡是(t)与(k)(t)(p)(s)结合时,即/后续行音时,无一例外出现促音便现象。比如出国(一切()吉報(湿地()等,形成了汉语词汇的读音特征。这种现象在和语中并不普遍,比如初花()五日()等不产生促音。表明促音便多为汉语词,两者结合紧密融为一体。这在一字汉语变动词中,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现代日语中一字动词近300个14,如画絶等。从词干与词尾间有无变化看,有音便形和非音便形两种,音便有促音便与拨音便。前者如圧逸閲鬱合喫屈決察失接節絶逹脱徹撒熱発罰必欲没抹滅律列所示,词形均为(t)与(s)的结合形式。这些入声字均为/,同复合产生促音便。其它一字动词虽有入声字,如画得等所示,但决无这种促音便现象。表明一字动词中的促音便,只限于词干为入声(t)汉字。此外即便是相同音节结合,不可能出现在二字动词中。比如絶逹中的絶達,在一字动词中念促音。但在断絶到逹中,不会出现促音便现象。只有在絶対達成中,才会出现这种促音便现象。若是三汉字结构的复合词,则因结合松懈也不太出现促音,比如膝在膝下膝行中念促音,但在膝関節膝反射等中,划线部分没有发生促音便。相反八宝莱(仏法僧()等,虽然也是三个汉字组成,但词义上划线部分结合紧密,则如二字汉语那样出现促音便。或许因单词不同而有个别例外,但表明促音便取决于语音条件,同时也与复合程度不无关系。2.3 不完全的促音便词形 二字汉语中(k)与(k)(t)(p)(s)结合时,呈现出各自截然不同的结果。(k)与(k)结合大多发生促音便,个别表现为不稳定现象,(k)与(t)(p)(s)结合基本无促音便。说明同属入声字与相同结构形式,但在发生促音便方面(k)不及 (t)。首先一字动词中没有(k)促音便,其次二字汉语则如下所示,在与(k)(t)(p)(s)结合时,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结果。(1)促音便词形(k+k)悪化赫足下悪計即決悪口閣下隔靴核果学科学界角界客観画期楽曲国境確固括弧国家国旗(2)不稳定词形(k+k)俗気的確適格滴下適期鉄器敵機摘記摘果築港学兄 (3)非促音便词形(k+k/t/p/s)各校色感識見各地拡張特派毒筆楽才悪妻画策俗才育種角質客死確執格式速写育成(1)属于稳定的促音便词形,从“(ku)+(ka-ko)(+)”变为“kka-ko()”。(2)结构形式与(1)相同,但呈现出不稳定现象,即促音与非促音词形并存。从结论上来说(k)(k)结合,大部分产生促音便,一部分表现为不稳定。(3)为(k)与(t)(p)(s)结合,几乎不发生促音便。各校各項等虽是(k)(k)结合,但通常念清音,几乎无促音词形。从其词义与结构关系看,属于三字汉语各学校各項目省略形式。表明结构不如普通二字汉语紧密,也许因此妨碍了促音便产生。至于独歩等属于(k)(p)结合,但是通常念促音,不过考察表明这种现象极少。汉语词汇中这种语音变化现象,形成了部分二字汉语读音规律。无疑了解这种读音规律,对词汇学习很有帮助。如出国必须念促音,出入不能念促音等。知道(k)与(t)(p)(s)不产生促音便,那么即使新单词也能正确发音。比如直視直腸直筆等词,通常不会发生促音便现象。至于入声(p)与(t)( k)(s)的结合,很难找到相关促音便词例。这是因为(p)的入声汉字,如前所述历史上的语音变化,导致促音便二字汉语难以寻觅。总之,复合词出现规律性促音便现象,主要集中于汉语词汇层面。而且大多数只有一种稳定词形,原非促音词形基本上不复存在,从而形成了二字汉语的一个特征。和语中虽有不少促音便词形,但多是口语词表现为任意性,例如即使(t)与(k)(t)(p)(s)结合,也可以不必出现促音便。比如暑苦五日等复合词,均为“声带不振动音”。例如汉语词赫也可念促音,而和语词斯斯只能念。说明单词内部呈规律性促音便现象,应该是二字汉语的突出特征之一。3 和语词中的促音现象3.1 促音便与促音添加和语词中促音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拟态副词中不胜枚举。其中复合词促音便也俯拾即是,替代的有引掻引掻引張引張等,并存的有取掛/引込/引込等。并存中也并非完全平分秋色,非促音优先的有追(付)押付()追払(追払)等,促音优先的有追付(追付)掻込(掻込)打遣(打遣)等。此外,有些不是复合而是单纯词,比如(暖温)(暖)(暖)等。从促音便产生的条件来看,和语词同汉语词如出一辙,均为“促音+声带不振动音”。但是和语词促音便如前所述,并非在相同语音条件下均出现,虽有取手取手但无売手売手。嘗()扱()等词,尽管语音结构符合促音便条件,但是划线部分音节并非促音。表明和语词中的促音便现象,是在语音条件下口语化的结果 ,相比汉语词具有明显的任意性。与促音便词形相比,促音添加形式更为多见,表现为替代与并存两种。前者有等,后者有/空風/空風等。促音添加形成的并列现象,汉语词如奇怪(),数量可谓凤毛麟角;外来语如等,相对来说也不太多见。表明促音添加同口语密切相关,而口语词又以和语词为主。可见虽然同属词汇的促音现象,但在促音添加与促音便方面,或在促音便产生的必然性方面,和语同汉语之间呈现明显差异。3.2 促音添加的类型促音添加词形与原词相比,或是强调语感或是俗语。单从促音添加形式看,如下所示表现为多种多样。有的仅仅添加促音,有的后续音形发生变化,有的还扩大到助词范围。(1)/、根/根、腹/腹、/(2)落/落、落/落、乗/乗、乗/乗(3)隅、腕、根、端、慣、構(4)一人子、鬼子、下端、木端、崖、菜葉(5)出来、敵、子供、理屈(6)面白、可笑、読、出来(7)初、本、子上述(1)为纯粹添加促音,促音词与非促音词并存。(2)后续音形也发生变化,其形式数量相当有限。(3)促音同后续部分构成接尾词。虽然辞典认为系接尾词,然而是以促音为前提的,反映出促音具有构词能力15。(4)中促音相当于助词,在构词中起连体修饰作用。(5)与(3)相同用作接尾词,只不过构成复合形容词。(6)属于复合成分,口语中多用于强调语气。(7)为独立词附属词间添加促音,也属于非单词的复合成分。因此从只添加促音层面而言,显然(1)最为典型与多见。尤其是这种现象如下所示,具有并立型与替换型两种,凸显促音在词汇中的表现特征。3.3 两种词形的并列(一)并立型:副词:先(/)、片端/片端、/、根/根、/、/、/、/名词:泣面(/)、徳利(/)、腹/腹代词:/、/、/、/动词:/、/数词:六(/)、四(/)、/形容词:/、/助词:/、/、/复合成分:/、/、切/切接尾词:/、振/(二)替换型:副词:、最()、専()名词:、出歯()、膨面膨面动词:打遣打遣、形容词:甘甘、広広助词:上述(一)从语义词形层面看,多为语义相同词形相异。差异无非是前者为书面语、雅语或一般用语,后者为口头语、俗语或强调用语。目前从使用场合范围来看,前者等,较后者多见;后者根等,较前者根多见。因此在大多和英辞典词条中,只有根。表明原词形与促音词形,其使用场合范围因词而异,体现出语言中的约定俗成。作为语素构成复合词时,显然较多采用原词形,如角葉等。因此在查阅四目垣等词义时,四应为非促音。如果误认为,那么无法查到该词条目。有些促音词语义不同于原词,比如和表达“仅仅”时,虽然两者语义用法相同。然而还有“免费”“普通”“但是”语义,除副词外还有名词与接续词。表明促音词相对原词而言,在构词语义等方面受到限定16。(二)最初与(一)同样是并存,以后原词形被促音词形替代17。从这类词的数量来看,副词占压倒性多数。这也说明同其它词类相比,副词具有加强语气的特点,同促音添加的作用相吻合。4 促音形成与单词结构4.1 单纯词 促音形成机制是便于发音,单纯词主要取决语音条件,因而主要限于和语词层面。如前所述,后续音为声帯不振动音时容易产生促音,后续音为声帯振动音时难以出现促音。所以添加促音时,只能是,不可能是。因为后续音系与,属声帯振动音不出现促音。捨等浊音单词,促音时如捨所示,必须使浊音变清音或半浊音。这种发音特点不限于单词层面,在复合成分(名词助词)中也不少见,例如初与之间,可以是初形式。然而終与之间,不具备促音形成的语音条件。4.2 复合词 汉语词中的促音如前所述,一字动词词干是入声(t)汉字。二字汉语发生促音便条件,首先是(t)与(k)(t)(p)(s)的结合。其次(k)与(k)(t)(p)(s)结合时,呈现出各自截然不同的结果。主要除音阶自身的结合条件之外,有时也因结合程度或口语化而异。和语复合词虽然多为促音添加,但是除了与单纯词相同的语音条件外,如下所示还受到语义结构的制约。(1)并立型:片端/片端、根/根、合点(/)、/、/、切/切、捨/捨、/(2)替换型:、早速()、湿気()、空腹空腹、出歯()、膨面膨面、向腹向腹、打遣打遣、甘甘、広広如上所示促音出现在结合之处,包括派生词以及复合成分在内。例如复合词有片端/片端,派生词有捨/捨,复合成分有/,促音添加位置均在两者结合之处。从满足语音条件的角度来看,比如片端()一词,就可能有三种。但结果正如所示,促音添加的形成除了语音条件外,还要受到语素义与结构的制约。5. 结束语以上从语音条件与单词结构等方面,考察了日语词汇中的促音现象。可知促音既是日语语音的特征,也是日语词汇中的特有现象。并且根据汉语词汇或和语词汇,具有促音便或促音添加差异。促音便作为二字汉语的特有现象,具有典型性广泛性和规律性,表明促音便与汉语词关系密切,体现出语音变化的必然性。促音添加集中于和语词汇,多见于口语或强调表达方面,其形成机制取决于多方面,表现出约定俗成的任意性。促音形成首先取决于语言条件,其次受到结构与结合度制约。即使在促音便与汉语词汇之间,或在促音添加与和语词汇之间,也因单词不同而产生相应差异。有的发促音有的不发促音,有的呈现出不稳定现象。反映出日语词汇中的促音现象,既有必然性与广泛性一面,也有任意性与特殊性一面。从而形成了日语词汇的显著特征,反映促音与词汇间具有内在联系的同时,也从语音变化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环境监测物联网在环境监测教育与培训中的应用报告
- 智能健身工作室连锁行业市场调研与消费者满意度研究报告
- 电商绿色物流企业绿色物流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构建报告
- 2025年连锁药店扩张中的市场细分与差异化竞争研究报告
- 工业互联网平台网络隔离技术在智能穿戴设备的安全保障研究报告
- 金融科技行业2025年企业估值方法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 物流行业2025:自动驾驶卡车在物流运输中的智能安全报告
- 咨询工程师经典例题及参考答案详解【培优A卷】
- 自考专业(教育管理)试卷附完整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环保公司人力资源规划办法
- 《废旧锂电池的回收与再利用》课件
- 汽车制造工艺技术课件:汽车总装生产工艺流程及检测工艺
- 硬笔书法训练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 JJF(新) 146-2024 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控制系统校准规范
- 《高血压的护理常规》课件
- 《更年期的中医调理》课件
- 《环形件模锻实验》课件
- DB37T 5059-2016 工程建设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
- 智慧安监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方案
- 护士职业防护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