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路可研.doc_第1页
大明路可研.doc_第2页
大明路可研.doc_第3页
大明路可研.doc_第4页
大明路可研.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明路(东方东路延陵东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概 述 1.1、城市概况常州市位于长江下游平原、江苏省东南部,东与上海、苏州相邻,西与南京、镇江接壤,南与安徽交界,北枕长江,与泰兴、靖江隔江相望,城市东南方向为太湖。常州市有着2500年的悠久历史,素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称;同时又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在城市中心区南北两侧,京杭大运河和沪宁铁路分别贯穿东西,市域内河流纵横、水域星罗棋布。常州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东南风为全年主导风向,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5左右。常州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城市之一,在该区域中经济实力居于中等地位。一批大型市场,如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辐射力,同时,继续扩大开放、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外向型经济,许多产品向国际市场进军。常州市下辖五区、两市(金坛和溧阳),根据统计资料全市面积为438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1872平方公里,全市人口为357.38万人,其中市区224.72万人。目前,常州正在向建设特大城市的目标迈进。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市被列为全国第二轮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城市、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国务院、国家科委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常州市区被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评价中心列为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投资环境40优城市之一。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区域的经济联系更为密切,必将带来客、货运量的大幅度增长,经济实力的增强必将使常州作为中心城市的作用更加明显,其辐射范围也将更大,与之相适应,也必然要求建设现代化的、发达的道路交通系统。近年来,常州市的经济迅速发展。2007年市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6994元。常州市人口与经济规模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15个中心城市中均位居中游,具有较强的区域集聚和辐射功能。、编制依据 1.2.1、常州市铁路建设处委托书。1.2.2、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 2020)。1.2.3、常州市规划院大明路道路规划 (2008-GD-058)。1.2.4、常州市规划院大明路(东方东路武进区界)管线规划 (2008-GG-125)。1.2.5、本院“大明路(东方东路延陵东路)工程设计任务书(2008-193)”。1.2.6、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城铁配套大明路(东方东路延陵东路)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常发改【2009】56号)。、项目背景大明路位于常州市戚墅堰区西侧,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该路为城市主干道,是从戚墅堰区中心连接东方东路向北辐射的一条重要道路。现有大明路地道宽度为12m,机动车道净宽8m(双向两车道),每侧非机动车及人行道总宽2m;引道道路宽度为15m。现状大明路(东方东路延陵东路)过铁路地道段已成为城市交通的一个瓶颈,同时,引道段渗水较多,设施较差,路容环境较乱,与现代化城市交通配套设施的要求相距甚远。为配合城际铁路工程的建设,完善城市道路路网,畅通铁路南北两侧的交通,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提高周边区域交通的整体服务水平,实施大明路无论从交通需求,还是城市的景观要求上都显得很有必要。大明路改造工程的实施对完善城市道路网,有效缓解沪宁铁路两侧交通的瓶颈制约矛盾,方便戚墅堰区对外交通出行可起到重要的作用。为配合城际铁路的建设,推进大明路工程的顺利建设,根据常州市铁路建设处的委托要求,对大明路(东方东路延陵东路)工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为工程的实施作前期准备工作。大明路工程的建设通过增设铁路地道箱身、拓建道路、实施地下管线、雨水泵站等,将改善该区域的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功能及城市环境,加速道路沿线的建设,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因此大明路工程的实施是非常必要且十分迫切的。、研究范围及主要内容1.4.1 研究范围:大明路工程研究范围为北起东方东路,南至现状延陵东路,道路全长1708.445米,一般路段规划红线宽40米。1.4.2 主要内容:按照现行技术规范,客观认真地进行基础数据的调查和科学地分析,论证大明路改造工程项目的建设可行性。根据最新的城市总体规划资料和交通流量的实测资料,科学合理地预测道路交通流量,通过对大明路沿线道路现状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合理确定道路建设规模及标准,结合近远期规划,对该工程进行技术评估、社会效益评价、环境效益评估、经济效益评估,从而得出工程可行性研究结论。 1.5、主要研究结论经济效益评估采用内部收益率法,本工程效益评估年限按15年考虑,本工程总投资为41420.67万元,按照国家计委的规定社会经济效益折现率=8%,净现值NPV=3199.07万元,内部收益率IRR=11.7%,大于8%,投资回收期10年,详见表10-7,效益成本比为B/C=1.08,本工程是可行的。1.6、问题与建议1、本路与延陵东路交叉口规划标高是6.36,本可研报告中大明路纵断面暂按延陵路的现状标高(青岛3.69米)相接。2、地道北侧雨水出水口的位置在红线以外150m,施工时需进行协调。第二章 现状简介及建设规模、标准2.1、现状简介针对本工程特点,在对现状道路进行踏勘的基础上,对现有道路设施的可利用情况做出科学的分析研究。2.1.1 现状道路调查:本路路线起点延陵东路的坐标(X= 15129.626,Y= 504471.420);终点东方东路的坐标(X= 16744.200,Y= 504916.800);路线全长为1708.445米。现状大明路铁路地道为2孔箱身,单孔箱身尺寸为:净宽6m,机动车道净高约5.0m,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净高约3.5m。机动车道及非机动车道路面病害较为严重;引道上下挡墙均为浆砌块石重力式挡墙,外观破损严重。由于引道规划线形大部分路段与老路线形偏离,并且受规划城际铁路净空影响,因此地道引道路面需翻挖重建,地道挡墙也需拆除重建;地道北引道终点至东方东路段总宽约15m,车行道为水泥路面,经过多年的运营,路面病害较为严重,不考虑利用。地道南引道终点至延陵东路现状道路为沥青砼路面,宽度约12米,路面状况尚好,但与规划线形偏离,无法利用。大明路(东方东路延陵东路)现状地道的南侧约13米处,有现状9m宽桥梁一座,从上方跨越地道。因地道施工对该桥梁有影响,考虑拆除。2.2、建设规模大明路工程从延陵东路至东方东路,道路全长1708.445米。一般路段规划宽度为40米,道路两侧均布置20米宽绿化带(含3米人行道);铁路地道引道段规划宽61.3米(包括地道两侧各7m宽的辅道)。2.2.1道路工程:工程规模为1708(4061.3)m。2.2.2 地道工程:铁路地道处增设一个箱身(三孔),原桥梁位置重新设置二个箱身(一个箱身三孔,一个箱身一孔);2.2.3管道工程:新建管道,并与相交道路上相关管线相接,新建铁路立交雨水泵站,规模为泵站规模为0.86立方米/秒。2.3、主要技术标准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道路计算行车速度:60公里/小时。路面结构设计轴载:BZZ-100。路面类别:地道引道机动车道采用水泥砼路面其余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5年(沥青砼) 30年(水泥砼)道路净空:机动车道:5.0m;非机动车道:3.5米。最大纵坡:机动车道3.5%;非机动车道2.5%。地震烈度:抗震设防烈度7度,工程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道设计荷载标准:铁路 中-活载。各管线按相关专业规范设计。2.4、采用规范、标准和规程2.4.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04年3月);2.4.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2006年 第三版);2.4.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1998年局部修订条文);2.4.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2.4.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2.4.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2.4.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2.4.8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2.4.9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2.4.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50014-2006);2.4.1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2.4.12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2006);2.4.13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2.4.14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373-2006);2.4.15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2.4.16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 .1-2005)2.4.17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 2.4.18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2005)2.4.19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2.4.2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2.4.21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2.4.2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2.4.2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第三章 总体设计3.1、总体设计设想根据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大明路改造工程总体设计主要考虑利用该路承担如下功能:3.1.1 配套城际铁路的建设需要沪宁铁路是京沪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明路与沪宁铁路交叉处现有沪宁正线2股,货场线2股,停车线1股,铁路与道路斜交角度为97.7。既有大明路穿沪宁铁路桥为(6+6)m框架,净高5m左右,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交通需要,本次设计保留现有框架,在南京方向增设(8+12+12)m框架桥。沪宁铁路北侧规划有沪宁城际铁路,沪宁城际铁路连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上海、嘉兴、杭州等城市,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城际快速通道的一部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又一重要通道。据沪宁城际铁路设计资料:沪宁城际铁路跨大明路以跨线桥的方式上跨,已预留规划大明路的位置。大明路(东方东路延陵东路)工程的实施是配套城际铁路建设的需要,而且与城际铁路的建设同期实施,有效减小远期实施的难度。3.1.2 提升道路功能、提高该区域的交通服务水平大明路(东方东路延陵东路)工程的实施,提升了道路功能,特别是增设箱身,增加机动车道数,满足了机动车通行要求,改善了道路行车条件,同时也畅通了铁路南北两侧的交通,极大地方便了沿线居民的出行以及戚墅堰区对外交通,能有效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改善了该区域路网的交通服务功能,对提高周边区域的交通整体服务水平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3.1.3 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大明路建成时间较长,其设施相对陈旧,环境较差,跟不上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的需要,通过大明路工程的实施,新建道路,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3.2、交通流量预测和分析3.2.1 机动车交通流量年增长率的取用 (1)机动车拥有量增长的情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常州市的机动车辆拥有量从1990年的24798辆迅速增长到2007年的814423辆,年均增长率为22.8。常州市机动车保有量 表3-1年份市区机动车总数其中非机动车总数其中大型车小型车摩托车助力车三轮车19902479810057831764245855001991298131039298119610633000199236527107911188813842675734199351793110051429026498707834199456634112151765427765762972932819956500611716202933299780406311200950219967007612138212053673384070631525469019977806713333265773815784172631525469019981063271342531903609998667484974246901999122275142913609071894868083497424690200014168016082439468189484390323742469020011747591617851881106700823961240046902002524724443669200356347144997320066734594676442007814423561921注:大型车、小型车均为全市(含武进、金坛、溧阳)数量(2)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情况根据常州市统计年鉴资料,2000年至2007年常州市市区主要年份GDP总值见表3-2。20002007年常州市市区主要年份经济发展指标 表3-2年份指标200020022003200420062007总人口(万人)88.26210.55213.41217.14354.7357.38GDP总值(亿元)196.97560.45681.21831.011185.171419.91年均增长率(%)17.39.421.522.018.619.81注:总人口指城市常住人口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预计今后20年常州市市区GDP年增长率在7%11%范围波动,总体趋势为由波动型高增长率转向稳定型较高增长率。按照惯例远景交通量可以参照取用比GDP略低一些的年增长率,因是老路改造,因此确定大明路远景交通量年增长率为:前五年采用10,后十年采用7%。 (3)机动车车辆分类出行组成比例的确定根据常州市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流量的调查报告,推导得道路交通流量中各种机动车车辆分类出行组成比例,具体见下图:图为市区交通组成机动车车型比例分配示意图3.2.2 非机动车交通量年增长率的确定 常州市自行车近年保有量情况 表3-3年份总量自行车其它备注1990585500585500/1991633000633000/1992675734675734/1993707834707834/1994762972753644932819958040637833612070219968407068044913621519978417268055113621519988667488123165443219998680838136515443220008439038154712843220018239618168717090年均增长率3.07%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民交通出行方式也在不断变化,目前以公交等机动车为出行方式的比例正逐渐上升,自行车出行主要以短途目标为主,其增长也相对稳定,因此非机动车年增长率采用2.5。3.2.3 交通流量预测年限的取用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5.1条规定,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规定为主干道为20年,因此大明路交通流量的预测年限取20年计。大明路计划2009年开始实施,年底建成通车,基年为2009年,因此交通量的预测年限为2010年至2024年。3.2.4 交通流量的预测与分析(一)道路建成后基年交通量的确定 大明路建成后交通流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通过对现有大明路2008年的流量调查得出的交通流量,机动车换算成小客车的双向流量为712pcu/h;第二部分为道路建成后诱增交通量,按第一部分的40计算,本路建成后2009年的机动车双向流量为997pcu/h,机动车交通量增长率前五年采用10,后十年采用7%。(二)道路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预测本道路交通流量的设计年限按15年考虑,机动车交通年增长率前五年采用10,后十年采用7%,由此推算交通流量预测表如下:道路机动车流量预测 (pcu/h) 表3-4年份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流量1097 1206 1327 1460 1606 1718 1838 1967 2105 2252 年份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流量2410 2578 2759 2952 3159 3380 3616 3869 4140 4430 3.3、总体方案布置3.3.1 道路车道通行能力(机动车按60km/h计)由于本路为城市主干道,根据城市道路路段通行能力公式:Nm-1=CNP=0.81690=1352pcu/h;计算二条车道无交叉口影响时设计通行能力为Nm-2=(1+0.9)Nm-1=1.901352=2569pcu/h;计算三条车道无交叉口影响时设计通行能力为Nm-3=(1+0.9+0.85)Nm-1=2.751352=3718pcu/h;本路与沿线规划道路考虑平交,并对主要交叉口进行平面渠化设计,由于道路在交叉口受横向道路影响,故道路路段通行能力将有所降低,按经验道路交叉口折减系数按间距不同有所区别,本道路折减系数按0.7考虑,则一条车道设计通行能力为946pcu/h;二条车道设计通行能力为1798 pcu/h;三条车道设计通行能力为2603pcu/h。3.3.2 由交通流量拟定车道数(1)拟定机动车道数:根据道路通行能力计算,若本路设置双向六条机动车道,则在道路设计末期的2029年的饱和系数为443022603=0.85,趋向于饱和,故本路设置双向六条机动车道比较合理。(2)拟定非机动车道数:由于未进行非机动车道流量调查,结合大明路位于城郊结合部的特点,非机动车流量较小,但需考虑三轮车通行,故考虑道路两侧设置4.5米非机动车道。故本路非机动车道按道路两侧各设置四条考虑。3.3.3 道路断面的布置依据上述拟定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数,对道路车行道进行布置,双向车行道宽度为:0.25m(路侧非机动车路缘带宽度)+非机动车道宽度为41.0m(一个非机动车道宽度)+0.25m(路侧非机动车路缘带宽度) +2m(机非隔离带)+0.5m路缘带+2x3.75m(机动车道)+3.5m(机动车道)+0.5m路缘带+3m(中央分隔带)+0.5m路缘带+2x3.75m(机动车道)+3.5m(机动车道)+0.5m路缘带+2m(机非隔离带)+0.25m(路侧非机动车路缘带宽度)+非机动车道宽度为41.0m(一个非机动车道宽度)+0.25m(路侧非机动车路缘带宽度)40.0m;由于未进行人流量调查,故道路两侧人行道宽度均按3.0m考虑,其人行道宽为23.01.0m=6.0m。3.3.4 总体布置方案本路规划横断面布置形式:3米人行道+4.5米非机动车道+2米机非分隔带+12米机动车道+3米中央分隔带+12米机动车道+2米机非分隔带+4.5米非机动车道+3米人行道,总宽46米。根据上述分析,该断面布置形式较为合理。第四章 道路工程 4.1、沿线自然地理概况大明路起点延陵东路,终点为东方东路。道路沿线都有老路,道路两侧分布有厂房和居民住房,现有道路地道段最低高程约为-1.5米,其余路段高程约为2.54.3米。但现有道路两侧地势低洼,地坪约为2.03.0米之间。4.2、路线4.2.1 平面线形根据道路规划草图,规划起点为东方东路,终点为延陵东路,规划道路长约1700米。设一个平曲线,平曲线半径为1000m。道路起点与东方东路相交,终点与延陵东路相交,中间下穿沪宁铁路和即将建设的城际铁路,下穿沪宁铁路采用地道形式,下穿城际铁路采用城际铁路跨线桥形式。与东方东路、延陵东路交叉口顺接至车行道边线。4.2.2 纵断面线形道路工程的纵断面设计遵从以下原则:1、满足相关设计规范、技术标准。2、引道以上部分高程满足防洪标准的要求;洞身部分及城际铁路上跨处满足道路净空要求。3、结合现有交叉口的路面标高(东方东路、延陵东路)及规划交叉口的建议标高。4、道路净空:道路与沪宁铁路、城际铁路相交处机动车道路面净空规划按5.0m考虑;非机动车道路面净空按3.5m考虑。纵断面设计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机动车道最大纵坡不大于3.5%,非机动车道最大纵坡不大于2.5%,路段纵坡小于0.3的路段,应设置锯齿形偏沟进行调整,以利路面排水。4.2.3 道路横断面铁路地道引道:7米地面辅道(含引道上挡墙宽度)+8米非机动车道(含人行道)+1.65米分隔带(含引道下挡墙宽度)+12米机动车道+4米分隔带+12米机动车道+1.65米分隔带(含引道下挡墙宽度)+8米非机动车道(含人行道)+7米地面辅道(含引道上挡墙宽度),总宽61.3米。一般路段横断面规划为4.5米非机动车道2.0米机非分隔带12米机动车道3.0米中央分隔带12米机动车道2.0米机非分隔带4.5米非机动车道,总宽40米。两侧均布置20米绿化带(含3米人行道)。 靠近铁路部分人行道与地面辅道采用踏步连接。人行道应设置无障碍坡道及盲道,以方便残疾人通行。4.3、路基、路面和排水4.3.1 路基设计(1)一般路基的处理铁路地道引道非机动车道及地面辅道路基顶部20cm范围采用6%石灰土处理,原槽土统一采用20cm6%石灰土处理,以提高路基抗压回弹模量,增强路基的整体强度,土基抗压回弹模量不低于26MPa。地道引道水泥砼路路面段路基顶部40cm范围采用6%石灰土处理,原槽土统一采用20cm6%石灰土处理,以提高路基抗压回弹模量,增强路基的整体强度,土基抗压回弹模量不低于34MPa。一般路段车行道路基顶部60cm范围采用6%石灰土处理,原槽土统一采用20cm3%石灰土处理,以提高路基抗压回弹模量,增强路基的整体强度,土基抗压回弹模量不低于34MPa。(2)填塘浜路段的处理道路穿过河塘、水浜等处,当淤泥层厚度小于1.5m时,先筑坝、抽水清淤至好土,整平后河塘底部采用50cm碎石土回填,其上采用30cm6%的石灰土处理,然后采用好土进行路基中部土方的回填,路基顶部增加30cm6%的石灰土处理;当淤泥层厚度大于1.5m时,先清除河底流状的塘泥,填筑60cm厚的块石挤淤层,再采用30cm厚碎石填隙,其上采用30cm6%的石灰土处理,然后采用好土进行路基中部土方的回填,路基顶部增加30cm6%的石灰土处理。(3)软土路基的处理、处理方式软土地基是制约道路建设的关键之一,各种地基的处理方法只有在合适的地质条件并与工程建设周期相适应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显著成效。由于道路建设工期较紧,采取一年以上的长时间堆载预压无法满足建设要求。应针对道路沿途所遇软基与该处路基填土高度的具体情况,对工后可能发生的沉降进行计算,以采取切实有效的处理方式。同时可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为高填土的软基路段尽可能争取预压周期,使其达半年左右。、工后沉降控制标准由于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对道路工后沉降无具体的标准要求,故本期道路工程参照公路规范,对工后沉降进行控制,具体见下表4-1: 工后沉降控制标准 表4-1工程位置桥台与路堤相邻处涵洞或箱型通道处一般路段容许工后沉降0.1m0.2m0.3m(4)路基压实标准本期道路工程路基采用重型压实标准,施工应分层压实。机动车道部分路基各层次的具体压实要求如下表4-2:压实度控制标准 表4-2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填方08095801509415092挖方030954.3.2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一般路段车行道路面结构:4cm改性沥青马蹄脂碎石(SMA-13,玄武岩骨料) + 5cmAC-16C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7cmAC-25C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0.6cm稀浆封层+ 40cm二灰碎石 + 20cm10%石灰土+土基处理。铁路地道引道机动车道路面结构:26cm(抗折5.0MPa)+20cm二灰碎石+20cmC20砼+20cm碎石垫层+土基压实。铁路地道引道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为:4cm细粒式(AC13C)沥青混凝土+5cm中粒式(AC20C)沥青混凝土+0.6cm稀浆封层+20cm二灰碎石+20cm10灰土+土基处理。铁路地道引道地面辅道路面结构:4cm细粒式(AC13C)沥青混凝土+5cm中粒式(AC20C)沥青混凝土+0.6cm稀浆封层+20cm二灰碎石+20cm10灰土+土基处理。人行道路面结构:5cm预制混凝土人行道板+3cm:砂浆+5cmC15混凝土+15cm6石灰土。4.3.3 道路排水在道路车行道边设置雨水收集口,道路车行道路面雨水、人行道雨水排向雨水收集口,并通过雨水支管接入地下雨水管中,再由地下雨水管汇集后就近排入河道。铁路地道路面排水在最低处设雨水收集口,并通过泵房排至附近河道。地道引道设置盲管系统以收集地下水,最终进入雨水提升泵站。4.4、路线交叉本期大明路与延陵东路、漕上路、东方二路、东方东路平面交叉,远期也为平交。第五章 地道箱身工程5.1、工程概况沪宁铁路(即京沪铁路南京至上海段)是京沪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双线电气化铁路,国铁级干线。大明路与沪宁铁路交叉处现有沪宁正线2股,货场线2股,停车线1股,铁路与道路斜交角度为97.7。既有大明路穿沪宁铁路桥为(6+6)m框架,净高5m左右,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交通需要,本次设计保留现有框架,在南京方向增设(8+12+12)m框架桥。在立交铁路南侧的现状桥梁位置处新增设的4孔箱身,具体为(8+12+12+6)m框架桥。沪宁铁路北侧规划有沪宁城际铁路,沪宁城际铁路连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上海、嘉兴、杭州等城市,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城际快速通道的一部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又一重要通道。据沪宁城际铁路设计资料:沪宁城际铁路过跨大明路采用跨线桥的方式上跨,已预留规划大明路的位置。5.2、设计规范与标准5.2.1 设计采用规范1、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 .1-2005)2、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 3、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2005)4、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5.2.2 主要技术标准1、荷载标准 铁路荷载:中活载;汽车荷载:BZZ-100型标准轴载。2、桥下净空 机动车道净高不小于4.5m;非机动车道净高不小于3.5m。5.3、工程地质概况桥位处属太湖冲湖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1地层概况(大明路道路勘察中间资料):杂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fa060kPa;A粉土,fa0120kPa;粉质粘土,fa0140kPa;粉质粘土,fa0230kPa;粉砂,fa0280kPa;粘土,fa0350kPa。2.水文地质:地下水为弱孔隙承压水,较发育,地下水位标高2.4m。3.物理地质:本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5.4、工程方案设计5.4.1 桥式方案根据现场地形条件及建设单位规划要求:大明路下穿沪宁铁路桥设计为(8+12+12+6)m框架,其中上海端6m框架为既有框架,道路横断面形式为7米地面辅道(含引道上挡墙宽度)+8米非机动车道(含人行道)+1.65米分隔带(含引道下挡墙宽度)+12米机动车道+4米分隔带+12米机动车道+1.65米分隔带(含引道下挡墙宽度)+8米非机动车道(含人行道)+7米地面辅道(含引道上挡墙宽度),总宽61.3米。机动车道净空4.5m,非机动车道净空3.5m。采用顶进法施工。 在立交铁路南侧的现状桥梁位置处新增设的4孔箱身,具体为(8+12+12+6)m框架桥。该框架桥采用现浇施工。地道的箱身两侧范围内设置U型槽,在地道的箱身之间也采用U型槽,U型槽总长56m。5.4.2 顶进工作坑加固大明路框架为4孔分离式框架(含既有),限于施工条件及利用既有框架作为便梁的临时支墩,新建框架顶进施工。顶进工作坑均位于线路左侧,工作坑开挖时在必要处采用拉森钢板桩作为围护结构。5.4.3 线路加固大明路下穿铁路立交穿越沪宁铁路线路加固采用以下方案:新建框架单独顶进,框架顶进时在既有铁路上架设便梁。并利用既有框架作为便梁的临时支墩。施工期间,列车限速45km/h;列车行驶时不得顶进作业。顶进完工后恢复线路即可。5.4.4 框架设计及地基基础加固人行道栏杆直接设于框架边缘。框架两侧接挡墙引道。通讯信号电缆槽设于人行道下。框架采用C40钢筋混凝土,下挡墙采用M7.5浆砌块石,上挡墙采用C30悬臂式混凝土挡墙。9.0m框架边墙厚0.7m,净空为5.7m,顶板厚0.65m,底板厚0.80m。5.5、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1、施工单位须与铁路水电段、电务段、工务段密切协作,抓紧铁路管线的迁改、防护工作,以免形成相互干扰。2、框架主体顶进部分必须在路基坡脚外预制后顶进,顶进时可采用施工便梁防护。在工作坑内预制框架身时,应注意箱体各部位的预埋件。3、工作坑应用采取措施降水,不能带水顶进。4、在框架后方设置观测点,千斤顶每顶进一个行程应用仪器测量框架的中线位置和水平高差,以便及时采取调整措施。5、顶进应采用列车运行的间隔进行。6、顶进框架内挖土设中间平台,分上下两层挖土,禁止超挖,必须保证刃角切入土层内10cm以上,列车通过时不得挖土。7、封闭引道工程施工时,应注意整个立交桥排水系统畅通。8、框架桥顶面TQF防水层须严格按照铁路混凝土桥梁桥面TQF-型防水层施工细则要求施工。第六章 管线工程6.1、工程概况管道工程的建设有利于完善管网系统、改善城市环境,是城市道路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条件的必须与道路同步实施,否则将影响新建道路的畅通和城市环境,造成二次开挖、重复投资。同时,今后管道实施困难,增加工程造价。6.1.1 设计范围及内容本工程设计范围为:南起延陵东路,北至东方东路。设计内容包括雨水、污水、给水、燃气、通讯、供电、煤灰管、热力管以及路灯管道。6.1.2 工程现状本道路现状两侧均架设有供电杆线和通讯杆线,道路西侧架空敷设有戚电厂专用2*DN400给水管和3*DN350煤灰管, 道路东侧敷设有D426*8戚电厂热力管。因道路线型变化,管道均需重新敷设。现状雨水泵房位于铁路立交的东北角。6.2、技术标准1、雨水:雨水设计采用常州地区现行暴雨强度公式,其形式为:q=q暴雨强度(升秒.公顷)P设计暴雨重现期(年),一般路段P=1,立交段P=5。t设计降雨历时(分钟)雨水流量公式QqFQ设计雨水流量(升秒)地面径流系数,一般取0.65,立交段取0.9F集水面积(公顷)2、污水根据常州市城市排水总体规划,2020年人均综合污水量标准采用544L/人日。3、给水根据常州市城市给水总体规划,2020年人均综合用水量标准采用800L/人日计算。4、立交雨水泵站泵站设计力求占地面积小,操作运行方便,并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尽量采用高效、节能、操作管理方便、技术可靠的设备。5、其他根据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各专业具体要求按规划管位实施。6.3、方案设计6.3.1 地下管线设计本次将按道路要求实施雨水、污水、给水、燃气、通讯、供电、煤灰管、路灯等管道。1、雨水:地道北侧雨水根据规划分系统排入东方东路雨水管与现状河道;地道南侧雨水排入现状河道。管道采用d500d1200钢筋混凝土管。立交地道的雨水顺坡流至洞身两侧,由雨水篦集中收水,进入雨水泵站。另外在铁路立交地道内为保证路基处于干燥状态,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避免发生翻浆和冻胀,还须设置盲管系统以收集地下水,地下水与立交内雨水通过立交雨水泵站提升后排入规划河道。盲管采用2根100、3根200软式透水管和1根D325*8钢管。2、污水:规划地道北侧污水接入东方东路现状DN500污水管;地道南侧污水接入即将建设的丁堰污水泵站,最终进戚墅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在道路西侧敷设D426*8污水压力管至延陵东路污水重力管道采用DN400DN500HDPE污水管和d1000钢筋混凝土污水管。污水压力管道采用D426*8钢管。3、给水:根据管网平差结果,大明路(东方东路延陵东路)敷设DN800市政给水管,管道穿越铁路时由箱身中穿过。在道路另一侧布置DN200DN300给水配水管。市政给水管采用球墨铸铁管。在配水管上设置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敷设2根戚电厂专用DN400给水管,供戚电厂用水。管道采用D426*8钢管。4、燃气:全线敷设200中压A级燃气管。管道穿越铁路时采用钢管由现状箱身中穿过。5、通讯:按规划管位全程敷设16110PE管,同时在沿线适当位置预留6110PE支管,以解决沿途企事业单位及规划区域通讯需求。管道穿越铁路时由箱身中穿过。6、供电:按规划管位在一般路段双侧敷设12180CPVC管,过地道时采用单侧敷设12180CPVC管,同时在沿线适当位置预留6CPVC支管,以解决沿途企事业单位及规划区域供电需求。管道穿越铁路时由箱身中穿过。7、煤灰管:敷设3根戚电厂专用DN350煤灰管,供戚电厂专用。管道采用D377*8钢管。8、热力管:敷设1根D426*8热力管,供戚电厂专用。9、路灯:根据路灯部门要求,采用双侧照明,两侧敷设275管。为了确保各种城市管线的顺利实施,各专业管线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的管位进行实施。6.3.2 铁路立交雨水泵站大明路设置铁路立交雨水泵站一座。规划立交雨水泵站位于大明路与铁路交叉处的西南角,泵站面积为1121平方米,泵站规模为0.86立方米/秒。泵站设计力求占地面积小,操作运行方便,并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减轻操作人员劳动强度,适当提高泵站的自动化程度,遵从上述原则,选用潜污泵,格栅采用自动除污格栅。第七章 附属工程及其他7.1、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为了维持大明路的交通通畅,提高道路的交通服务水平,保证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设置适宜的交通工程设施,保证道路安全高效运营是十分必要的。7.1.1 交通标志交通标志设置在交叉口及横向交通出入口等特殊路段指示各种信息,分指路、警令、警告、指示、辅助等标志。标志板的尺寸及字体大小按规范要求根据道路设计车速而定,板面颜色符合国家安全色要求,板面反光材料采用一、二级反光膜。标志板采用铝合金板,板厚根据板面大小而定。标志柱采用热涂锌钢管。7.1.2 交通标线和标记道路路面标线主要有:机动车道分界线、车道边缘线、导流线、交叉口人行横道线、停车线、视线诱导器等。本工程中车道分界线采用实2m虚4m的白色虚线,线宽15cm;车道边缘线采用白色实线,其中机动车道线宽20cm,非机动车道线宽15cm;人行横道线宽度不小于3米,线宽45cm;在各人行横道之前设置白色菱形预告图案,线宽15cm;在各交叉口前设置车道导向箭头,线宽30,箭头尺寸符合规范要求。各类标线均采用夜间反光的热熔型标线涂料。7.1.3 信号灯及智能交通设施随着本工程的建设实施,为保证交叉口通行能力和良好的交通秩序,在大明路与延陵东路、漕上路、东方东路交叉口均需设置信号灯进行交通控制。并且随着交通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对道路交通实行智能化及信息化管理,包括路口监控、路口拍闯红灯及路段测超速的电子警察等。7.2、道路照明7.2.1 照明设计标准道路采用设置路灯进行照明。道路平均照度不小于15lx,平均亮度不小于1.0cd/,照度均匀度不小于0.35,亮度均匀度不小于0.40,7.2.2 照明方式一般路段采用灯杆照明方式。 7.2.3 照明光源及灯具按美观、光效高、使用寿命长、节能的原则选择照明光源,一般采用高压钠灯。灯具应按照配光合理,效率高,强度高,耐高温,防腐性能好,轻便美观,安装维修方便,并且防水防尘的原则来选择。形式以现代风格为宜,应做到新颖别致,使亮化与美化功能兼备。7.2.4 照明控制沿线道路照明均采用集中定时控制的方式。7.3、道路绿化本路绿化主要为人行道及地道引道分隔带绿化。人行道上的行道树,行道树株距68米,以香樟等常绿树种为宜。绿化分隔带种植低矮乔、灌木,不影响视距。7.4、公交设施因规划未设置公交站台,为保证沿线居民及单位公交出行方便,建议本道路合理设置公交站台。第八章 主要工程数量、投资估算、进度计划、资金筹措及工程管理 8.1、主要工程数量8.1.1道路工程量8.1.1.1 一般路段 车行道(沥青砼):54850平方米; 人行道:8500平方米; 侧平石:9500米;8.1.1.2 地道引道机动车道(水泥砼):11700平方米; 非机动车道(沥青砼):7900平方米; 地面辅道(沥青砼):5050平方米; 侧平石:3900米; 挡墙长度:400x4 米;8.1.1.3 分隔带面积:9500平方米;8.1.1.4 公交站台 4处;8.1.1.5 交叉口信号灯 3处;8.1.1.6 电子警察 2处;8.1.2 箱身工程顶进框架(8+12+12)m,面积1520m2现浇框架(8+12+12+6)m,面积589m2U型槽总长56m,面积2350m28.1.3 管线工程大明路地下管线工程数量表 表9-1序号名称单位数量(m)备注1DN800给水管DN300给水管DN200给水管1200钢筋混凝土雨水管d1100钢筋混凝土雨水管d1000钢筋混凝土雨水管d800钢筋混凝土雨水管d700钢筋混凝土雨水管d600钢筋混凝土雨水管d500钢筋混凝土雨水管D1020*10钢管米2501504004008001300300100地道处采用3DN500 HDPE污水管DN400 HDPE污水管d800钢筋混凝土污水管D426*8污水管米7201200280260污水压力管416110PE通讯管米17005200中压燃气管米1700612180供电管米18007100软式透水管200软式透水管D325*10钢管米80012001008D426*8给水管米2600戚电厂专用给水管9D377*8给水管米3900戚电厂专用煤灰管10D426*8热力管米1300戚电厂热力管注:不含支管。 立交雨水泵站工程量 表9-2泵站名称规模设备名称技术性能数量装机容量占地面积备注铁路立交雨水泵站850l/s潜水泵Q=1170m3/hr,H=8.5m31*45kw900m2排雨水Q=585m3/hr,H=8.5m2*22kw潜水泵Q=108m3/hr,H=8.8m22*5.5kw1用1备排地下水8.2、投资估算8.2. 1、建设投资估算1、 估算的工程范围大明路工程从延陵东路至东方东路,道路全长1708.445米。一般路段规划宽度为40米,道路两侧均布置20米宽绿化带(含3米人行道);铁路地道引道段规划宽61.3米(包括地道两侧各7m宽的辅道)。2、 估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