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ppt_第1页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ppt_第2页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ppt_第3页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ppt_第4页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 2 15 1 第八章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导入新课 平面图 2020 2 15 2 导入新课 地形图 2020 2 15 3 8 1地形图的比例尺 1 数字比例尺通常称1 1000000 1 500000 1 200000为小比例尺地形图 1 100000 1 50000和1 25000为中比例尺地形图 1 10000 1 5000 1 2000 1 1000和1 500为大比例尺地形图 建筑类各专业通常使用大比例尺地形图 按照地形图图式规定 比例尺书写在图幅下方正中处 2 图示比例尺为了用图方便 以及减弱由于图纸伸缩而引起的误差 在绘制地形图时 常在图上绘制图示比例尺 1 1000的图示比例尺 绘制时先在图上绘两条平行线 再把它分成若干相等的线段 称为比例尺的基本单位 般为2cm 将左端的一段基本单位又分成十等分 每等分的长度相当于实地2m 而每一基本单位所代表的实地长度为2cm 1000 20m 一 比例尺的种类 2020 2 15 4 一般认为 人的肉眼能分辨的图上最小距离是0 1mm 因此通常把图上0 1mm所表示的实地水平长度 称为比例尺的精度 根据比例尺的精度 可以确定在测图时量距应准确到什么程度 例如 测绘1 1000比例尺地形图时 其比例尺的精度为0 1m 故量距的精度只需0 1m 小于0 1mm在图上表示不出来 二 比例尺的精度 2020 2 15 5 大比例尺地形图大多采用矩形分幅法 它是按统一的直角坐标格网划分的 采用矩形分幅时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 一般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法 其西南角的坐标X 3530 0km y 531 0km 所以其编号为 3530 0 531 0 编号时 比例尺为1 500地形图 坐标值取至0 01km 而1 1000 1 2000地形图取至0 1km 8 2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一 地形图的分幅 2020 2 15 6 二 矩形图幅的编号 第一种情况 当测区与国家控制网联测时 图幅编号为图幅所在投影带中央经线的经度 x西南角 km y西南角 km 如某1 2000地形图的编号为 112 3108 0 38656 0 表示图幅所在投影带中央经线的经度为112 图幅西南角的坐标为x 3108km y 38656km 38为投影带带号 第二种情况 当测区采用独立坐标系时 图幅编号为 测区坐标起算点的坐标 x y 图幅西南角纵坐标 图幅西南角横坐标 坐标以公里或百米为单位 如某图幅编号 30 30 16 18 表示测区起算点坐标为x 30km y 30km 图幅西南角坐标为x 16km y 18km 按坐标编号 2020 2 15 7 小面积独立测区的图幅编号 可采用数字顺序进行编号 如图8 8所示 虚线表示测区范围 数字表示图幅编号 排列顺序一般从左到右 从上到下 矩形分幅的地形图编号应以方便管理和使用为目的 可以不必强求统一 按数字顺序编号 2020 2 15 8 在地形图上表示的主要内容有地物与地貌两大类 地物 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具有明显轮廓的各种固定物体 可以分为自然地物与人工地物两类 如房屋 道路 森林等 地貌 地面上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貌 如高山 深谷和平原等 地形 地物和地貌合称为地形 第一节地物和地貌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 8 2地物和地貌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 2020 2 15 9 一 地物的表示方法地形图图式中地物的符号分为比例符号 非比例符号 线状符号和注记 1 比例符号 将垂直投影在水平面上的地物形状轮廓线 按测图比例尺缩小绘制在地形图上 再配合注记符号来表示地物的符号 称为比例符号 在地形图上表示地物的原则是 凡能按比例尺缩小表示的地物 都用比例符号表示 2 非比例符号 只表示地物的位置 而不表示地物的形状与大小的特定符号称为非比例符号 非比例符号上表示地物中心位置的点叫做定位点 8 2地物和地貌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 2020 2 15 10 3 半依比例符号 长度按比例表示 宽度不按比例表示的地物符号称为半依比例符号 符号的中心线称为定位线 如小渠 乡村小道等 4 注记符号 对地物加以说明的文字 数字或特有符号 称为注记 8 2地物和地貌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 2020 2 15 11 二 地貌的表示方法1 等高线的概念 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2 等高距 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差叫等高距 在一张图上 基本等高距是一个常数 8 2地物和地貌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 2020 2 15 12 3 等高线平距 相邻两条等高线间水平距离叫等高线平距 等高线平距的性质 地势越陡 平距愈小 等高线愈稠密 反之 平距愈大 等高线愈稀疏 地势愈平缓 等高线平距处处相等 则地面坡度均匀一致 等高线平距常用d来表示 4 示坡线 垂直于等高线用于指示坡度下降方向的短线 8 2地物和地貌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 2020 2 15 13 5 等高线的分类 首曲线 按照测图前选定的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 称为首曲线 计曲线 每隔四条首曲线加粗描绘的等高线称为计曲线 计曲线一般都注记高程 计曲线多的地方 一般不需要示坡线 间曲线 按1 2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称为间曲线 助曲线 按1 4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称为助曲线 首曲线与计曲线是地形图中表示地貌必须描绘的曲线 而间曲线 助曲线根据需要来确定是否描绘 8 2地物和地貌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 2020 2 15 14 6 等高线的特性 等高性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高程相等 但高程相等的点不一定在同一条等高线上 闭合性 等高线是闭合曲线 在本图幅内不能闭合 则在相邻图幅内闭合 绘制等高线时 除遇到建筑物 陡崖 图廓边等中断外 一般不能中断 非交性 除悬崖外 等高线不能相交 正交性 山脊和山谷处等高线与山谷线和山脊线正交 密陡稀缓性 同一幅图内 等高线越密表示地面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稀表示地面坡度越缓 8 2地物和地貌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 2020 2 15 15 7 几种典型地貌的表示方法 山头 山头的等高线呈环网状 鞍部 位于两个山头之间又是两个山谷的对顶处 山脊线 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 山谷线 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 特殊地貌 必须用图示中规定的符号来表示 测图时 只要测出其轮廓位置或走向 绘出相应符号即可 特殊地貌 如悬崖 峭壁 陡坎 冲沟等特殊地貌表示方法见课件 8 2地物和地貌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 2020 2 15 16 第二节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一 测图纸的准备二 坐标格网的绘制 展点时 先根据已知点的坐标值确定该点所在的方格 用比例内插法计算每一控制点的纵 横坐标 按坐标值截取控制点的位置 图根点展绘后 要对展绘的结果进行检查 即用直尺量出各边的距离并与相应边的已知距离相比较 其误差不得超过图上距离 3mm 上述内容适用于手工绘制地形图 三 控制点的展绘坐标格网绘好后 根据图幅所在测区的位置和测图比例尺 将坐标值注记在格网线上 再根据控制点的最大 最小坐标值确定图幅西南角的纵 横坐标值 2020 2 15 17 第三节地形测量的方法 一 选择碎部点 1 地物特征点的选择 反映地物轮廓和几何位置的点称为地物特征点 简称地物点 1 能用比例符号表示的地物特征点的选择 如居民地等 2 用半依比例符号表示的地物特征点的选择 如道路 管线等 3 非比例符号地物特征点的选择 水井 泉眼 纪念碑等 2 地貌特征点的选择 1 能用等高线表示的地貌特征点的选择 如山头 盆地等 2 不能用等高线表示的地貌特征点的选择 如陡崖 冲沟等 2020 2 15 18 第三节地形测量的方法 对于地物 碎部点应选在地物轮廓线的方向变化处 如房角点 道路转折点 交叉点 河岸线转弯点以及独立地物的中心点等 连接这些特征点 便得到与实地相似的地物形状 由于地物形状极不规则 一般规定主要地物凸凹部分在图上大于0 4mm均应表示出来 小于0 4mm时 可用直线连接 对于地貌来说 碎部点应选在最能反应地貌特征的山脊线 山谷线等地性线上 如山顶 鞍部 山脊 山谷 山坡 山脚等坡度变化及方向变化处 根据这些特征点的高程勾绘等高线 即可得地貌在图上表示出来 2020 2 15 19 二 地形测图的方法 一 经纬仪测绘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测站上的准备工作安置经纬仪于控制点A 如图所示 测定竖直度盘的指标差x 并用尺子量出仪器高i 记入手簿 见记录表 2 在水平度盘读数为零度时 照准另一控制点B 作为起始方向 3 转动照准部使望远镜瞄准立在碎部点1上的视距尺 一般使中丝对准尺上仪器高i处 此时i l 读出上 中 下三丝在尺上的读数 并读出水平度盘及竖盘读数 分别记入手簿内 4 算出水平距离D及高差h 并计算碎部点的高程H测点 H测点 H测站 h 式中H测站为测站点的高程 水平距离计算到分米 高差 高程计算到厘米 第三节地形测量的方法 2020 2 15 20 5 用量角器和三棱尺将碎部点的位置展绘在图纸上 并注以高程 注记时可用碎部点的点位兼作高程数字的小数点 6 测绘部分碎部点后 在现场参照实际情况 在图上勾绘地物轮廓线与等高线 在施测过程中 每测20 30点后 应检查起始方向是否正确 仪器搬站后 应检查上一站的若干碎部点 检查无误后 才能在新的测站上开始测量 第三节地形测量的方法 2020 2 15 21 同法 测出其余各碎部点的平面位置与高程 绘于图上 并随测随绘等高线和地物 为了检查测图质量 仪器搬到下一测站时 应先观测前站所测的某些明显碎部点 以检查由两个测站测得该点平面位置和高程是否相同 如相差较大 则应查明原因 纠正错误 再继续进行测绘 若测区面积较大 可分成若干图幅 分别测绘 最后拼接成全区地形图 为了相邻图幅的拼接 每幅图应测出图廓外5mm 第三节地形测量的方法 2020 2 15 22 二 光电测距仪测绘法光电测距仪测绘地形图与经纬仪测绘法基本相同 所不同者是用光电测距来代替经纬仪视距法 第三节地形测量的方法 2020 2 15 23 二 全站仪 光电测距仪 测绘法全站仪测绘地形图与经纬仪测绘法基本相同 所不同者是用全站仪 光电测距 来代替经纬仪视距法 第三节地形测量的方法 2020 2 15 24 三 数字化测图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数字化测图以其测图精度高 数据采集快 产品的使用与维护方便 快捷 利用率高 数字化测图技术便于图件的更新 并可作为GIS的信息源 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类基础数据更新GIS的数据库 保证地理信息的可靠性和现势性 为GIS的辅助决策和空间分析发挥作用 促进了测绘行业的自动化 现代化 智能化 逐步替代传统的白纸测图是大势所趋 第三节地形测量的方法 2020 2 15 25 一 作业方法数字化测图的主要作业过程分为三个步骤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及地形图的数据输出 打印图纸 提供数据光盘等 数字化作业流程图如下 第三节地形测量的方法 2020 2 15 26 目前在我国 获得数字地图的主要方法有三种 地图数字化成图 航测数字测图 地面数字测图 也称野外数字化测图 1地图数字化成图2航测数字成图3地面数字化测图 第三节地形测量的方法 2020 2 15 27 地面测图数字化的作业流程1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模式测站架设自动跟踪式全站仪 利用全站仪自动跟踪照准立在测点上的棱镜 通过无线数字通信将测量数据自动传输给棱镜站的电子平板记录成图 第三节地形测量的方法 2020 2 15 28 2GPS测量模式在GPS实时动态定位技术 RTK 作业模式下 能够实时提供测点在指定坐标系的三维坐标成果 测程可达到10km 30km 通常先设置好基准站的GPS接收机 保证数字通信的畅通 通过数据链将基准站的观测值及站点坐标信息一起发给流动站的GPS接收机 此时流动站的GPS不仅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 还要同时接收卫星发射的数据 这些数据组成相位差分观测值 经处理随时得到厘米级的定位结果 然后进行数据处理编辑成图 第三节地形测量的方法 2020 2 15 29 3现场测记模式人工实地绘制草图 野外用记录器将测量数据记录起来 再将测量数据传输到计算机 内业按人工草图编辑图形文件 绘图机绘制数字地形图 通常使用的记录器是PC 500S类电子手簿 也可以用全站仪记录 另一种就是利用编码操作 数据采集是记录成图所需的全部信息 不用画人工草图 利用智能绘图软件内业自动成图 第三节地形测量的方法 2020 2 15 30 碎部测量中注意事项1 正确地选择地物点和地貌点对地物点一般只测其平面位置 若地物点可作地貌点时 除测定其平面位置外 还应测定其高程 2 根据地貌的复杂程度 测图比例尺大小以及用图目的等 综合考虑碎部点的密度 一般图上平均2 3cm远应有一个碎部点 在直线段或坡度均匀的地方 地貌点之间的最大间距和碎部测量中最大视距长度不宜超过下表中的规定 第三节地形测量的方法 2020 2 15 31 第四节等高线的勾绘 等高线的勾绘原理由于相邻两地形点选在地面坡度变化处 可以认为相邻两个地形点间的坡度是均匀的 因此 在图纸上勾绘等高线时 各等高线的位置可以根据点的高程和图上两点间的平距用比例内插法确定 如图所示 在实际工作中 一般采用目估法勾绘等高线 2020 2 15 32 第五节地形图的拼接 检查 清绘 整饰和复制 一 地形图的拼接 在地形图绘制时 当测区面积较大 按照确定的比例尺在一幅图内测绘不完整个测区时 需要分幅测绘 由于测量和绘图误差的影响 在相邻图幅交接处 常出现同一地物错位 同一条等高线错开而使得绘制出的地物与地貌不吻合的现象 如图所示 为了图幅拼接的需要 测绘时规定应测出图廓外0 5cm以上 拼接时用3 5cm宽的透明纸带蒙在接图边上 把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