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游汉字王国(课堂实录).doc_第1页
遨游汉字王国(课堂实录).doc_第2页
遨游汉字王国(课堂实录).doc_第3页
遨游汉字王国(课堂实录).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遨游汉字王国”导学课(冯霞实录)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富有趣味的内容如“女”的演变过程等激发学生对研究主题产生热情和兴趣,动力和激情;2、以“反映生活”和“表达生活”为主线贯穿全课,感受中华汉字之源远流长,初知汉字的演变过程,感受汉字的造字方法。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研究主题产生热情和兴趣,动力和激情,培养对中华汉字的热爱之情。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1、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遨游汉字王国2、师:关于汉字,你有了解吗?3、师;这是一次“综合性学习”,以前有过吗?“综合性学习”就是读读课文、查查资料、做做活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拉开了综合性学习的序幕。我们一起去汉字王国走一走,逛一逛。准备好了吗?二、“反映生活”篇(一)示“结绳记事”图片,了解汉字的产生1、师:走进汉字王国,你首先看到这样一幅图画,他在干什么?(出示“结绳记事”图片)师:这是汉字产生以前,古人记事的一种方法。(示“结绳记事”文字)2、师:除了结绳记事,还有别的办法吗?打开课本,翻到第三课,仓颉造字。(1)我们自由地读一读这篇课文。(约一分半钟)(2)指名回答:孩子们,知道了吗?用什么办法记事?(“物语”是什么?比如小木块、小石块)(3)用具体的事物表示具体的含义,但是却因为不方便,影响交流,所以人类的文明受到了影响,慢慢地,人们就有了“汉字”(示灯片“汉字”)谁创造的?(仓颉)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汉字不可能是一个人创造的,是我们的祖先经过很长的时间,在劳动和生活中创造的,直到3300多年前,才出现了比较系统的文字甲骨文(示甲骨图片)3、对甲骨文,你有所了解吗?(点评:知识丰富)(二)举“女”为例,初知汉字之演变1、(出示甲骨文的“女”字)师:这就是一个甲骨文字,你们猜猜看,这可能是什么字?(一组学生猜:虫、史)2、继续猜,过了两三百年,出现了“金文”,这个字就变成了它(示金文“女”字),猜猜什么字?(点评:很好,就这样学习!)3、到了秦朝,这个字又变成了它:小篆(示灯片),我向对汉字有研究的老师求教得来一种猜古文字的方法,有个小秘密,试着把它弯弯曲曲的线条,拉直试试看!4、那还是不一样。那到底是什么字呢?继续往下,后来出现了隶书(示灯片),是什么字?(点评:掌声送给他!)5、隶书的“女”和现在的字怎么样?(有些像)到了隶书,文字就进入了“今文字”的阶段。1000多年前出现了楷书,同时又出现了行书和草书。6、小结:孩子们,我们汉字从甲骨文到到到到(示箭头),历经3300年,可真谓是“历史悠久”啊!(三)初识造字方法1、了解“象形字”(1)再回头看一看这个甲骨文的“女”字,看出来是个“女”吗?提示一下,(点击图片)看出来了吗?指名回答(2)师:那是殷商时期女子的一种生活状态。古人造字,就是看见什么刻画什么,将事物的外形和动态刻画下来,研究它,我们还能了解古人的生活习惯呢!比如(示“鱼”字、“象”字)老师再来考考大家,你认识它们吗?字:这是?(鱼)、这是?(象)学生猜。(3)师:字形就是事物的外形,就是造字法的“象形字”(示“象形字”),齐读(4)师:可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要可以刻画下来,所以象形字不多,只有364个。表达思想、交流思想不够用,怎么办?(造字)怎么造?古人很聪明,他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或加上一笔,或把两个字合起来,就是一个新的字了!(出示“好”“母”“媚”的甲骨文)它们会是什么字呢?不急,小组讨论一下。(约3分钟)2、小组讨论后汇报第三个字“媚”:(1) 是什么字?说说理由。(点评:摸摸眉毛,比划一下,是不是?)恭喜大家猜对了!(点击“媚”字,出现今“媚”字)(2) 组词(3) 这样造的字叫“形声字”,你还知道哪形声字?(4) 形声字一共有10种形式,研究起来会很有意思!第二个字“好”:(1) 学生理解:男孩、女孩是好朋友/夫妻和美,是好事/儿女孝顺父母,是好事/妈妈生了孩子,生命的延续,是好事(点评:按现代文字来猜测,也是个好方法/能自圆其说)(2) (点击灯片,跳出“好”字)师:掌声送给自己,看来今天我是遇到了研究汉字的高手!做研究,做学问,就要像你们这样,大胆想象,积极参与,当然有时候,也可以查查资料。经过查找资料,大部分认为,女子生了孩子。两个象形字综合在一起,我们称它为“会意字”。(示“会意字”)第一个字“母”:(1) 什么字?(生简答)到底是什么字呢?(点击灯片)(2) 3300年前的字,有点难,为什么加上两点变成“母”?这两个点表示什么?(点评:很有想法)(3) 师:是母亲的乳房,是妈妈用乳汁养育了我们,我们不忘养育之恩,3300年来,我们的祖先用这样的方法告诉我们这样的意义,我们又叫做“指事字”(示“指事字)小结四种造字法:你最想用什么词赞美我们的汉字?(多姿多彩、生动形象、历史悠久)古人用这些字来记录思想和生活。有了汉字后,现代人又怎样来使用这些汉字来表达生活的呢?三、“表达生活”篇(一)成语1、汉字笔画最少的字是什么?(“一”字)简单吗?(简单)组词会吗?2、“一”字打头的成语你能说多少?小组比一比。(30秒钟)师:估计还有多少个成语?184个!汉字的组词能力特别地强,这是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字无法企及的。你们说,汉字简单吗?(不简单!)3、老师在对这些成语的研究过程中,查了不同版本的字典,发现“一”的意思在这些成语中真可谓变化多端,老师整理了一下(课件出示),供大家研究时作参考。瞧,汉字多神奇啊!(二)诗歌1、师:数字不仅能数数、能组词,还能作诗呢!能不能背背有数字的童谣、古诗词? (点评:快乐的童年!琅琅上口的童年谣!)2、师:清朝一位有名的诗人郑板桥,一日出门赏梅,见雪花飘舞,顿时诗兴大发,作诗一首(示咏雪诗1至3句)谁能往下作第4句?3、(示第4句“飞入梅花都不见”及标题“咏雪”)觉得这首诗怎么样?(点评:有想法)4、(音乐起)师读后,问:你看见了什么呢?(漫天飞舞)看似机械呆板的数字,却描绘出了雪越下越大的情景,仔细体会,想象情节,你就会觉得妙不可言!5、生和着音乐齐读。师:连数字都那么有韵味,我们的汉字真是魅力无穷!(三)对联1、师:说到“魅力无穷”,不得不提“对联”,对联是汉字文化最独特最为人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连普通百姓也能随口而作。从前有个买豆芽菜的人在自己屋前贴了一副18个字的对联,写的都是一个字:“长。”(示对联: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看看谁有自己的读法,好玩吧,谁来读。2、师:这节课,老师就把这副对联送给你,你想贴到哪里?为什么?(农户的家里:粮食丰收;收入增长;书房里,希望你们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这就是老师的愿望)3、师:一个字能成一副对联,而且有不同的读法、用法,卖豆芽的老板正是利用了汉字的一字多音、一字多义,但凡路过的人都禁不住驻中观望,在品品读读间,老板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了。(四)感受升华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魅力无穷的文字!(音乐起)汉字可不是僵硬的符号,它是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小精灵。(示灯片:牛、京)看见“牛”,你就想到了它犀利的牛角;看见“京”振起的双臂 ,就看到全中国人民在北京奥运会上喝彩加油。在书法家的笔下,(示书法图片)她更是变化多端,魅力无穷,让人不禁为之赞叹,为之惊讶。在对联里,在灯谜(示相应图片)里,她们的魅力更是发挥到了极致。如今,汉字更是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示运动员“我爱中国”的横幅、孔子学院图片)为世人所珍爱!此刻,你最想对汉字说些什么?用一句话说一说。(点评:充满情感的表达!)有人这样评价汉字(示灯片:“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四、确定研究意向1、想一想,你最感兴趣的,最想研究的是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师:别急着说,可以参考一下编辑叔叔的活动建议,整理一下自己的研究思路,把研究意向写下来,填在下发的表格中(1分钟)我是小小汉字研究员汉字多有趣呀!让我们赶紧加入研究的队伍,去探究汉字的奥秘吧!我最喜欢研究的内容我准备采用的研究方法2、交流:生:我想研究谜语。我准备上网去查找谜语知识,上书店去买谜语书。师:等研究有了结果,还可以搞一个猜谜比赛。生:我要研究有谐音的笑话,歇后语。生:我要研究对联。我准备上网查资料。师:上网可以了解对联的分类,查找一些名联。他还可以到哪里去研究对联,其他同学有建议吗?生:可以去生活中找,有些人家家门口就有对联。生:可以去买书,还可以向老师请教。生:到名人故居,或风景区去找对联。师:这些方法都很好,到生活中去做研究,看看文字在生活中的现状,这很有意思。生:我要研究甲骨文师:谁也有这样的研究意愿?(学生纷纷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