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检验正常参考值意义课件_第1页
常用检验正常参考值意义课件_第2页
常用检验正常参考值意义课件_第3页
常用检验正常参考值意义课件_第4页
常用检验正常参考值意义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用检验正常参考值意义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测定 HbRBC成年男性120 160g L 4 0 5 5 1012 L成年女性110 150g L 3 5 5 0 1012 L新生儿170 200g L 6 0 7 0 1012 L生理性减少 3个月至15岁以前的儿童 生长发育需要 血容量剧增而致造血原料不足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一般比正常成人低约10 20 部分老年人造血组织减少 妊娠中晚期的胎盘血循环的需要也可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 病理性减少 1 RBC生成减少 再障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MDS 白血病 巨幼贫 缺铁贫 慢性肾衰 慢性疾病性贫血 营养缺乏性贫血等 2 RBC内在异常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缺陷 丙酮酸激酶缺陷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3 RBC外在异常 免疫性 自免溶贫 新生儿溶血病等 机械性 DIC 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等 4 感染 脾亢 急慢性失血等 生理性增多 胎儿 新生儿 高原居民 剧烈体力劳动或运动 情绪激动时 病理性增多 严重的慢性心 肺疾患 紫绀型先心的代偿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肿瘤引起的EPO增加 红细胞平均值参数平均红细胞容积 MCV 80 94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 26 32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310 350g L 大细胞贫血 巨幼贫 MCV MCH增高 正常细胞贫血 再障 溶贫 急性失血贫血 MCV MCH MCHC都正常 小细胞贫血 慢性炎症贫血 肾性贫血 缺铁贫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慢性失血等 MCV MCH MCHC下降 RDW 14 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测定 所测红细胞容积大小的变异系数 缺铁贫 RDW增多 治疗后仍未能恢复正常水平 可间接反映体内贮存铁尚未完全补足 网织红细胞 Ret 0 05 0 15 增高 溶贫 急性失血 降低 再障 WBC计数 成人 4 10 109 L新生儿 15 20 109 L6个月 2岁 11 12 109 L中性粒细胞 N 50 70 分裂池 成熟池 贮存池 循环池 边缘池 嗜酸性细胞 E 0 05 0 5 109 L 增高 过敏性疾病 寄生虫病 皮肤病 血液病 猩红热等 降低 伤寒 副伤寒红细胞沉降率ESR 男0 15mm h 女0 20mm h 增高 炎症 组织损伤及坏死 肿瘤 免疫原因疾病 肾炎 SLE RF等 血清铁 男性 11 30umol L女性 9 27umol L降低 缺铁贫 感染及炎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增高 再障 巨幼贫 慢性酒精中毒 急性血管内溶血 活动性肝炎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阳性 慢性血管内溶血 PNH 急性血管内溶血后期尿血红蛋白测定 阳性 急性血管内溶血前期 血浆中血红蛋白量超过1000mg L 血红蛋白可随尿排出 抗人球蛋白试验 Coombstest 阳性 新生儿溶血病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SLE RF 恶性淋巴瘤 甲基多巴及青酶型等药物性溶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HDN 母婴ABO血型不合 母亲的IgG抗体进入婴儿血液致敏红细胞 发展为溶血 新生儿Rh溶血病 母婴血型不合 母Rh阴性 第一次妊娠Rh阳性胎儿 当第二次妊娠的Rh阳性胎儿容易出现溶血病 二次妊娠的Rh阳性胎儿容易出现溶血病 缺铁性贫血 IDA 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的贮存铁耗尽 从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类贫血 骨髓中幼红细胞的外铁明显降低甚至消失 内铁阳性率常 10 甚至阴性 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急性 血象 红细胞 血红蛋白多严重减低 属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白细胞明显减少 多数在 1 0 2 0 109 L 中性粒细胞极少 0 5 109 L 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超过60 血小板明显减少 20 109 L 网织红细胞严重减少 慢性 血象 红细胞 血红蛋白中度或重度减低 仍属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 但中性粒细胞 0 5 109 L 血小板减少多20 109 L 且可见形态异常 表现为体积小 形态不规则 细胞内颗粒减少 网织红细胞百分率低或正常 但绝对值低 凝血四项的简介1 凝血酶原时间 PT 的测定PT是检测外源性凝血因子如 等减少或缺乏的方法 正常参考值是11 14秒 它的临床意义 PT延长 各种先天性外源性凝血因子缺乏 如低 无 纤维蛋白原血症 凝血酶原缺乏症 副血友病 缺 因子 以及 因子缺乏症等 维生素K不足 因维生素K的制造 吸收 利用障碍 致 等因子生成减少 如肠道菌群失调 阻塞性黄疸等症时 实质性损伤 如肝硬化及化学药品中毒等所致的进行性肝细胞性疾病 损害 因子和凝血酶原的合成 其他 如血循环中抗凝血酶物质增加 DIC 恶性贫血 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以及口服双香豆素等抗凝药物时 凝血酶原时间也延长 后者必须经常准确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以保证用药的有效与安全 PT缩短 见于DIC早期血液高凝状态时 INR国际标准化比值 参考值 1 0 0 1 INR即PTRISI PTR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被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s 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s ISI为国际灵敏度指数 ISI越小 组织凝血活酶的灵敏性越高 2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测定APTT是检测内源性凝血途径的方法 它的延长反映了内源性凝血因子特别是 的缺乏 正常参考值是31 44秒 APTT延长 超过10秒以上时有意义 因子 减少及有抗凝物质存在时 APTT均延长 若伴有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则提示因子 减少 APTT缩短见于 因子 增多 幼儿 DIC高凝期 血小板增多等症 静脉穿刺不佳 离心速率低 血浆内混有血小板亦可缩短 3 凝血酶时间 TT 测定参考值是16 18秒 TT延长超过3秒以上为异常 见于 特发性抗凝物质增多症 肝素增多症 纤维蛋白原少于0 75g L或结构异常时 TT延长 纤溶亢进有FDP存在时 DIC 血小板因子缺乏 如在新生儿 妊娠 淋巴瘤 白血病 肾脏病 感染 晚期肿瘤转移等 其他如尿毒症 阻塞性黄疸 急性胰腺疾病等 4 纤维蛋白原 FIB 定量测定纤维蛋白原 FIB 正常参考值是2 4g L 一般纤维蛋白原 FIB 降低时 表示纤溶亢进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上升 常在DIC时出现 蛋白尿 参考值 0 80mg 24h 主要有 生理性 体位性 病理性 肾小球性 肾小管性 混合性 组织性 溢出性 尿糖 血糖超过肾的重吸收阈值8 88mmol L原因 血糖过高 肾性糖尿 暂时性糖尿 非葡萄性糖尿 尿沉渣细胞 玻片法 红细胞 0 3个 HP 5 10个 HP 10 15个 HP 15 20个 HP 20个 HP玻片法 白细胞 0 5个 HP 5 10个 HP 10 15个 HP 15 20个 HP 20个 HP常用尿化学项目 酸碱度 PH 蛋白 PRO 葡萄糖 GLU 酮体 KET 隐血 BLD 胆红素 BIL 尿胆原 UBG 亚硝酸盐 NIT 白细胞 WBC 比重 SG 维生素C VC 心梗检测指标 心肌肌钙蛋白T cTnT 心肌肌钙蛋白I cTnI 肌酸激酶 CK 肌酸激酶同工酶MB CK MB 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口服葡萄糖1 75g kg体重 最多不超过75g 空腹血糖 6 1mmol L 服糖后0 5 1h血糖升高达峰值 一般在7 8 9 0mmol L 应 11 1mmol L 服糖后2h血糖 7 8mmol L 服糖后3h血糖应恢复至空腹血糖水平 同时测定上述各时间的尿糖均为阴性 糖尿病 两次空腹血糖均 7 8mmol L 此为1985年WHO诊断标准 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即ADA推荐标准是禁食8h的空腹血糖为 7 0mmol L 或者服糖后2h血糖值 11 1mmol L 随机血糖 11 1mmol L 或有临床症状者 可诊断为糖尿病 糖耐量减低 空腹血糖1 肝炎常见 ALT AST 1 非病毒性肝病常见 正常人和三种黄疸时胆红素代谢测定结果血清尿液粪便颜色STBCBUCBCB STB尿胆红素尿胆原 mol L mol L mol L 定性 mol L 正常1 7 17 10 6 81 7 10 20 2 0 4 或弱 0 84 4 2浅黄色溶血性黄疸 0 2 变深梗阻性黄疸 0 5 或 变浅或白色肝细胞性黄疸 0 2但 0 5 或正常变浅或正常注 轻度增加 中度增加 明显增加 阴性 阳性 强阳性 肝炎病毒血清标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正常值范围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 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 阳性表示 1 乙型肝炎病人 2 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HBsAb 正常值范围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 出现于HBsAg消失后3 120天 可持续数年 表示 1 乙肝病毒已被消除 且已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2 乙肝疫苗接种后 已获得免疫力 3 既往感染过乙肝 乙型肝炎e抗原 HBeAg 正常值范围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 HBeAg是乙肝病毒Dane颗粒核心中的组成部分 与完整肝炎病毒的存在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阳性表示 1 传染性强 孕妇若HBeAg阳性 其婴儿的阳性HBeAg阳性率高达90 100 2 持续阳性者病情易演变为慢性 乙型肝炎e抗体 HBeAb 正常值范围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 病人预后较好 传染性低 但不能保证体内乙肝病毒全部消失或已无传染性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HBcAb 正常值范围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 1 常与HBsAg同时出现 在HBsAg阳性的急性肝炎中 HBcAb的阳性率可达50 100 慢性HBsAg携带者几乎100 可查出HBcAb阳性 2 单独出现提示病毒已清除 无传染性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和IgG HBc IgM和HBc IgG 正常值范围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 HBc IgM出现在乙肝病毒感染的早期 用于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 80 急性乙肝患者1个月内血清中HBc IgM为阴性 2个月后90 为阴性 乙肝患者在发病6 8周后仍持续出HBc IgM阳性 说明乙肝病毒在持续繁殖 病变可能转向慢性 HBc IgM阳性提示患者处于慢性期 两对半 不同组合模式的意义正常情况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五项乙肝的血清标志为阴性 异常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五项乙肝的血清标志常联合检测 称之为乙肝 两对半 试验 它们的组合模式如表 常见的组合模式 1 8 血清标志12345678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少见的组合模式 9 20 血清标志91011121314151617181920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意义 1 感染乙肝病毒 病毒不断复制 有强传染性 简称 三阳 2 病毒复制 有传染性 如由 三阳 转变而来 提示病毒复制趋于停止 传染性小 3 乙肝急感染早期 乙肝病毒携带者 由 三阳 转变而来 提示病毒复制趋于停止 传染性小 病毒核心部分与人体肝细胞核心部分整合一体 无传染性 4 病毒复制停止 或有一定程度复制 无传染或传染性相对转小 5 感染乙肝病毒后 病毒已清除 无传染性 且有免疫力 注射乙肝疫苗后已获得免疫力 6 7 8 感染乙肝病毒后 病毒已清除 故无复制与传染性 且具有免疫力 9 乙肝病毒感染早期 传染性强 10 乙肝恢复期或慢性携带者 血清标志易转阴11 病毒感染趋于恢复 慢性携带者 12 不同亚型的乙肝病毒二次感染 不典型乙肝病毒感染早期 13 14 15 乙肝病毒感染早期 16 不典型急性感染 提示非A非B型肝炎 17 18 不典型感染19 乙肝急性感染中期 20 感染恢复期 丁型肝炎抗原 HDAg 正常值范围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 有三种意义 即1 原曾感染过乙肝病毒 2 重症肝炎 3 病情较严重 丁型肝炎抗原 HDAb 正常值范围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 有三种意义 1 丁型肝炎感染 2 慢性HBsAg携带者 3 慢性肝炎 甲型肝炎抗体IgM和IgG HAVIgM和HAVIgG 正常值范围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 甲型肝炎 甲肝病毒感染后4 30天内可测出抗 HAVIgM 故甲型肝炎出现临床病状时抗HAVIgM就会阳性 并持续数周至一年 在此期间 抗 HAVIgG先升高 后逐渐下降 而抗 HAVIgM则逐步升高 医学实验室检测分析前影响因素实验室检测分析的影响因素颇多 一般属于实验室本身的硬件或软件条件所产生的误差相对容易把握 如实验室建设管理过程中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包括 合格工作人员 资格认证 标准操作程序SOP 仪器性能良好 合格试剂 质控品 实验室的温度和电压等环境条件 在这些基础条件得到保证之后 实验前的标本采集的环节可能带来的实验误差最为常见 涉及到患者准备 样本正确地采集方法 样本的保存和输送过程的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 本文就被检测者的采血前的状况不同所带来的实验结果的差异作简单介绍 其中生物学因素能够影响实验室检测结果 主要包括 年龄 人种 性别 妊娠等 只要通过对被检测者的体格检查 一般我们能够注意到此类因素对实验结果所产生的影响 也就可以正确评价该实验结果的参考价值 但是被检测者个体在实验前自身准备的完善程度是比较难以控制的 由于对医学专业要求的认知程度不同 个体对实验检查的重视程度的不同 以及生活习惯的差异都可能对实验结果带来重大的影响 下面例举可控制的实验前影响因素对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 1 饮食 标准餐 约150g 200g主食 后 甘油三酯增加50 胆红素 糖增加10 总蛋白 白蛋白增加5 2 运动 剧烈运动后 K Na Ca2 尿酸 尿素氮等指标可增加10 15 白细胞上升可达15 109 L 所以检查采样前要避免剧烈运动 禁食8 12小时采血作为空腹标准 3 胆红素 升高 夏季较冬季10 吲哚硫酸等药物代谢物等可以引起胆红素测得值偏高 降低 VitC可以引起胆红素测得值偏低 4 TP 升高 立姿较卧位10 夏季较冬季8 连续用力10 降低 妊娠10 5 Alb 降低 妊娠25 6 ALT 升高 慢性饮酒20 立姿较卧位高10 超负荷体力劳动者10 85 100kg体重比50kg者85 降低 4 14岁儿童10 VitB6缺乏40 7 AST 升高 4 14岁儿童可升高30 长期饮酒20 长时间剧烈运动75 超负荷体力劳动者10 15 100kg体重比50kg者10 降低 VitB6缺乏30 8 LDH 升高 8 9岁儿童50 12 13岁儿童30 长期剧烈运动40 中等强度的锻炼15 降低 口服避孕药6 9 CK 肌肉发达者CK活力高 剧烈运动后升高50 黑人高于白人 10 BUN 升高 高蛋白饮食30 50 60岁老人15 30 降低 3期妊娠10 4 10岁儿童12 吸烟10 11 Cr 升高 大运动量后20 55 60岁老人5 降低 4 10岁儿童30 妊娠6 12 UA 升高 大洋州30 饮酒 富含票呤类食物10 30 超负荷体力劳动15 绝经后10 降低 妊娠12 4 10岁儿童30 13 GLU 升高 长期饮酒20 餐后10 40 50 60岁人10 取血前吸烟10 降低 高海拔5 妊娠12 14 CHO 升高 慢性饮酒10 长期体力负荷重4 妊娠7 9月45 40 50岁人10 降低 女性月经周期黄体期20 新生儿50 15 TG 升高 妊娠50 餐后20 100 口服避孕药40 50 60岁人30 吸烟20 长期饮酒15 超负荷体力劳动者50 降低 剧烈运动15 新生儿50 16 K 升高 长期食入水果过多30 止血带取血不畅12 降低 中强度的锻炼8 17 Na 升高 高钠饮食15 降低 长期钠饮食 其它常见干扰及影响因素1 尿内药物对化学检查的影响 VitC静脉滴注2g后 2小时内对糖 潜血 胆红素有影响 测得值下降 可出现假阴性 大剂量青霉素使用后 药物高峰期对结果有影响 用量越大 峰值下降时间越长 如240万单位约2小时左右 480万单位约5小时左右 对结果影响才能减小 2 防溶血 排除患者自身发生血管内溶血 严重溶血可干扰反应结果 使红细胞中物质释放入血浆 PCR反应中 Hb可抑制核酸聚合酶作用 K含量红细胞中比血浆中高22倍等 3 过失性采血 一边输液一边采血做K Na Cl 检查 输葡萄糖时抽血糖测定 长时间捆扎止血带抽血等 4 口服避孕药 麻醉用药 乙醇异烟肼 吗啡 磺胺类 氯霉素等可引起ALT AST升高 阿司匹林 口服避孕药可引起AMY 淀粉酶 升高 采血量与抗凝剂的比例影响 抗凝剂越多 APTT PT越短 5 被检测的样本 如血 尿等 的贮存时间过长可引起 细胞代谢 蒸发作用 化学反应 酶活性失活 微生物造成降解 渗透作用 光合作用 气体扩散等 以上例举的是一些常见的实验前影响因素 医生可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析 当一些检验项目的结果出现超出参考范围的时候 而且被检测者又没有特征性的异常感觉 这时候所谓异常的实验数据并不一定提示疾病的存在 医生在建议被检测者做进一步检查的同时 也要考虑实验前影响因素的干扰 可以建议被检测者正确地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在适当的时候重新检查验证相关实验项目的结果 这样能够防止一些实验前因素带来的结果误差影响到临床的诊疗工作 也能给患者一个相对放心 容易接受的解释说明 一些特殊检查的介绍 甲胎蛋白 AFP 2 5ng ml增高见于 原发性 转移性肝癌 肝硬化 急慢性肝炎 睾丸癌 卵巢癌 畸胎瘤 消化道肿瘤 癌胚抗原 CEA 10ng ml增高见于 恶性肿瘤如消化道肿瘤 肺癌 乳癌等 肠炎 肝硬化 肠道炎症 肠息肉 肾功能不全 吸烟 妊娠 细胞角蛋白19片段测定 Cyfra21 1 3 3ng ml诊断NSCLC的首选指标 50 70 肺癌患者血清中Cyfra21 1有增高趋势 因此对于肺癌的诊断 治疗和随诊有重要临床意义 铁蛋白 FER 男 30 400ng ml女 13 150ng ml临床用于肝癌AFP低时补充检测 其他如肺 胰 胆道 大肠 卵巢等肿瘤也有相应的增高 良性病见于肝炎 心肌梗塞 肝硬化等 单纯FER增高不能诊断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18ng ml是SCLC的特异性诊断标志物 可用于两种肺癌的鉴别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肿瘤 黑色素瘤 甲状腺髓样癌等也有重要价值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SCC 0 1 5ng ml是扁平上皮细胞癌的诊断指标 特异性较好 但敏感性较低 在晚期肺和子宫扁平上皮细胞癌血清中可升高 食管癌和膀胱肿瘤也可升高 总前列素特异性抗原测定 T PSA 4ng ml监测前列腺疗效的重要指标 前列腺癌可见血清增高 术后或治疗后不降及降后再升高 应考虑转移或复发 游离前列素特异性抗原测定 F PSA 0 93ng ml应用于50岁以上男性患者 于T PSA共同检测更有意义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亚基 HCG 0 3ug L主要用来诊断早孕 也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