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总分:150分 时长:150分钟第卷 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逍遥游是庄子内7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不管内篇是否为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念来使用,却始于庄子。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它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们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自以为逍遥,表面上看去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貌似逍遥的大鹏,是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受到小鸟斥鴳的嘲笑。斥鴳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大鹏优越,是最自由的。其实这正反映了它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所带来的局限,因为它无能力到广阔天地中去遨游,形成了目光短浅的习性。这讲的是万物在空间上的局限。在时间上也是如此。朝菌不可能了解一天之外发生的事情,寒蝉不可能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而生命长的冥灵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这讲的就是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至于人类,看上去似乎比动、植物自由得多,实际上他们所受的限制也更多,除了名、利、富、贵之外,还有伦理道德、感情欲望等多种牵累,而且对死亡的恐惧和担忧的精神负担,远远超过其它生物。从受限制这个角度来审视人生,人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之中最不自由的。所以庄子认为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是进入绝对自由境界的人,这就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逍遥游”也就成了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 (节选于智通庄子游心于物之初)1下面关于庄子及其逍遥游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从逍遥游的内容我们可以获知,“逍遥”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几乎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 b逍遥游被放在庄子开卷第一篇,客观上显示了逍遥游在整部庄子中的突出地位。 c逍遥游中的大鹏鸟看似很逍遥,斥鴳看似随心所欲,但它们同样都没有得到真正的逍遥自由。 d“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人格,是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它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逍遥”一词并非庄子首创,而是继承于诗经,庄子的“逍遥”与诗经的“逍遥”相比内涵更加丰富。 b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庄子整个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 c宇宙中的万物都是不能真正逍遥的,因此他们的存在和表现都是“有所待”的,都是不自由的。 d人虽然被称为万物之灵,但他和其他动植物一样都是深受外界条件限制的,都是不自由的,因此也就谈不上真正的逍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因为庄子真正理解了“逍遥”于人生的意义,所以才在妻子死后放声高歌,才在高官厚禄面前自愿躬耕于田间。 b庄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追求“逍遥”,这也是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所有思想的特质。 c从庄子的逍遥游我们可以知道,人要想获得更多的自由,那我们就得回归自然的怀抱,与自然融为一体。 d“逍遥”是一种不受外界所困的境界,那么只要我们不为功名、红尘所累就可以达到真正的“逍遥”。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登绍圣元年进士第,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移虔州教授。以尝言隆祐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有诏推鞫注。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旋追官勒停,会救,注汀州司户。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言待罪四十六日,不闻玉音,谓朴曰:“某事岂便于国乎?某事岂便于民乎?”朴曰:“承旨知而不言,无父风也。”右司诛陈罐荐朴,有旨召对,朴首言:“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屡变,始出一二大臣所学不同, 后乃右执圆方,互相排击,失今不治,必至不可胜救。”又言:“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愿诏勿以王氏为拘,则英材辈出矣。”蔡京恶朴鲠直,他执政三拟官, 皆持之不下,复以为虔州教授。又嗾言者论朴为元祐学术,不当领师儒,罢为肇庆府四会令。有奸民言邑东地产金宝,破田畴,发墟墓,朴至,请罢之。改承事郎,知临江军清江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至国子祭酒,以疾不能至。高宗即位,除秘书监,趣召,未至而卒,年六十五。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中书侍郎冯熙载欲邂逅见朴,朴笑日:“不能见蔡京,焉能邂逅冯熙载邪?”居官所至有声。在广南,止其帅孙竣以文具勤王,不若发常赋助边。破漕使郑良引真腊取安南之计,以息边患,人称其智。朴尝自志其墓曰:“以天为心,以道为体,以时为用,其可已矣。”盖叙其平生云。有章贡集二十卷行于世。(选自宋史.李朴传,有删改)【注】鞫:审问。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b.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c.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d.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绍圣、熙宁、元丰、贞观、康熙。b.国子监,是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c.古代人一直尊崇右,右尊左卑,官位前加“右”的比加“左”的地位高,如“位在廉颇之右”。d.墓志是坟墓内或坟墓上的碑文,分“志”和“铭”,一般为记述死者生平事迹或悼念性的文字。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朴耿直刚正,敢于进言。他因曾经言说隆祐太后处事不当而被停职查办;他批评范纯礼身为翰林承旨不知朝政,不敢发言,没有其父的风范。b.李朴指摘时弊,忠于朝廷。他入朝答对,认为自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多变,如果今天政事不当,必定导致不能挽救的局面。c.李朴傲视当朝权贵。中书侍郎冯熙载想以邂逅的方式与李朴相见,李朴笑道,既然不能见蔡京,怎么能邂逅冯熙载呢?d.李朴历任官职,颇有声望。他相继担任虔州教授、肇庆府四会令、著作郎等职,在任职之处都留有很好的名声。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5分)(2)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感遇(其一)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释】此诗为作者被贬为荆州长史后所作。8. 诗歌开头写出了“兰”和“桂”怎样的特点?从全篇着眼,作者使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6分)9. 点明全诗主旨的是哪两句?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泰伯中,曾子指出读书人必须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任重而道远”。在曾子看来,“任重”的原因是“ ”,“道远”的原因是“ ”。(2)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表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忧患使之生存发展,而享受安乐使之委靡死亡。“ , ”,这样安乐无忧的国家经常灭亡。(3)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蟪蛄,冥灵、大春,彭祖、众人为例说明的一个道理是 “ , ”。乙 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距离 安晓斯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儿媳生了个大胖孙子,这在农家可是大事。说啥也得去看看我们那大胖孙子。张叔和张婶没事就唠叨这话题。儿子张晖真争气。大学毕业后,顺利在城市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听说那个城市很大,距离张叔和张婶有五百多公里。工作了一年多时间,儿子就报喜来了。说在那个城市找了个对象,叫楚雪,家里就她一个女儿,条件很不错。张叔就说,那我和你妈去看看,替你把把关。张晖就说爸妈你们别来了,这么远的路,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张叔和张婶就一直等啊等,到底没等来。终于等来消息了。是儿子准备结婚的消息。张叔和张婶就告诉儿子准备去一趟。儿子说,爸妈你们别来了,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好了。还有,把咱家的旧房子拆了再盖一次,人家是城里的姑娘,回去也得有个干干净净的地方不是?从此,张叔和张婶比以往起得更早,睡得更晚。张叔还一咬牙,卖了猪粜了粮食,就拆了旧房盖了新房,还更换了所有的家具。儿子电话来了,说结婚就不回去了,楚雪家把啥东西都准备好了,房子、车子也都买好了,不用咱家花钱。张叔不听,那咋行,咱必须得拿点钱。两天后儿子打来电话,楚雪家把在地下停车场买车位的事让给咱了,爸妈你们就寄五万元钱好了。后来,张叔和张婶才知道,他们花五万元购买的车位,实际上就是用白漆画的一个长方形框。儿子终于打来电话,说结婚日子定下了。楚雪家里人说,路太远,爸妈你们就别过来了。结过婚,我抽时间带楚雪回去一趟。张叔和张婶就在家里等。每天,老两口除了干农活儿,回到家就开始收拾房间,扫啊擦啊,虽然累点,可是心里很高兴。 儿子终于又来电话了,怎么坐车,怎么出站,在哪等,都一一记下了。坐在火车上,张叔和张婶兴奋得没法说,张婶就提醒张叔,别忘了那俩红包,听着火车上来回吆喝的卖饭声,他们只是喝一口从家里带来的凉开水。 下了车,儿子已经在出站口等了。到了一家宾馆。张叔说,咱不住这里,我和你妈就在你那住一夜,看看孩子就走。儿子的双眼就湿湿的。 饭后,张叔和张婶就和儿子一起去看孙子。进了门,张叔和张婶就看见一个衣着讲究、戴着金边眼镜的女人。亲家,都来了。很亲热的声音。楚雪,快来,你爸妈来了。还是那个女人的声音。张叔和张婶就知道一定是亲家母了。换了拖鞋,儿子就拉着张叔和张婶在一个紫光灯下照了一会。有了孩子,我们从外面回来都要照一会儿,杀菌效果很好的。还是那个女人亲热的声音。坐下来喝茶的时候,张叔就拿出那两个红包来。张婶就说,楚雪啊,这是给你的,10001元,在咱农村老家叫万里挑一。这是给孩子的,8800元,咱老家叫宝贝蛋蛋。别嫌少,是爸妈的一点心意。闲聊了一会,张叔和张婶就提出想看看孩子。亲家母就说,好不容易哄睡了,脚步轻点儿,咱去看看。轻轻地推开卧室的门,张叔和张婶就看见一个罩着粉红色蚊帐的婴儿车。距离一米远时,张婶想上前抱抱孙子,亲家母就拉住张婶说,咱今天就不抱了呵,就看看。哄孩子睡着不容易。张叔和张婶就隔着那个粉红色的小蚊帐,在朦朦胧胧中看见了孙子红朴朴的小脸蛋儿。第二天一大早,哭了一夜的张叔和张婶就来到了火车站。离开宾馆时,张叔没有告诉儿子。他把儿子交的押金留在了服务台,自己结算了房费。张叔对张婶说,看出来咱儿子有多难了吧。张婶流着泪点点头。哎,老头子,我眼神儿不好,你到底看清楚咱孙子没有?张叔没说话,大把的泪涌了出来。 (选自小说选刊2013年第11期)(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张叔和张婶每天唠叨要去看孙子,这既表明了对孙子的牵挂,对晚辈的疼爱,也暗批了他们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b儿子说在城里找了个对象,是独生女,家里条件不错,这些话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做了铺垫,为写“距离”埋下伏笔。c小张结婚前后,几次拒绝父母的探望,声称要回家看看,并要求翻盖新房,实际这都是小张的借口,他并不真想回去。d张叔和张婶的亲家一一衣着讲究、戴着金边眼镜的女人,从骨子里就没看得起张叔张婶,小市民的庸俗心态比较重。e小说结尾,张叔和张婶的眼泪令人心碎,小说安排这样的结尾,既感动了读者又巧妙地暗扣了题目,发人深省。(2)小说开篇就写“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3)张叔和张婶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4)小说的题目叫“距离”,请结合全文,谈谈本文反映了哪些方面的距离?(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真的猛士钱玄同,原名钱夏,号疑古,浙江吴兴人,北京大学教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如果钱玄同没有找周树人约稿,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也许不会出现鲁迅这个名字。那是1917年,钱玄同时任新青年编辑,正在为杂志寻找合适的撰稿人。他常到位于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劝说居于此处的周树人、周作人两兄弟投稿。此时,周树人因对现实失望,正用钞古碑的方式消磨时光。他婉拒钱的约稿:“这中国好比一间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里面的人们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临死的悲哀。而如果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反倒使他们感到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钱玄同立刻辩驳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这段对话,被周树人如实记录在他的小说集呐喊序言中。从这时起,周树人动笔写了抨击吃人礼教的狂人日记,发表在新青年1918年4月号上,署名鲁迅。并一发不可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钱玄同为人之刚猛,由此可见一斑。新文化运动中,他提倡白话文,打倒孔家店,慷慨激昂。由于年轻气盛,甚至鼓吹过“废除汉字”,但钱玄同绝非有勇无谋,他提出用“国语”作文,文章加西化标点符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数目,采用公元纪年,书写方式改左行直下为右行横迤等,都是中国文化重大改革的首倡。1918年,钱玄同曾与好友刘半农商议,上演了一出“双簧”。他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一文,罗织新文化运动种种罪状。随后,刘半农撰写万余言的复王敬轩书,针对“王敬轩”的所有观点一一加以驳斥,将其批驳得体无完肤。其时,这场论战引起各界强烈关注,也标志着改革派的“大胜战”。有研究新文化运动的学者评论道:“在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也几乎要流血的旧中国,在跟肉体和精神均已硬化的顽固派作斗争的过程中,非有大力难开新地,非有猛士难摧敌垒。”但这个猛士却又是一个病夫。如果细细清理钱玄同的日记,可以整理出一本厚厚的个人病史资料。从早年留日时期的失眠、多汗、发寒热,到晚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视网膜炎,他常要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与折磨。然而他从不讳言“死”字。1927年,钱玄同年届40时,还打算在语丝周刊上发一期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他与朋友们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语调幽默。不明内情的人一见目录,信以为真,并互相转告。一时间,钱玄同的朋友、学生纷纷致函悼唁。钱玄同一生恃才傲物。在北大任教时,上课从不看一眼究竟有无学生缺席,便用笔在点名簿上一竖到底,算是全到。也从不考试,每学期末批定成绩时,便按点名册的先后,起评60分、61分如若选课的学生共40人,最后一人就得100分;若是40人以上,便重新从60分开始。随后,他在燕京大学任教,亦不改考卷,直接交与学校。学校退回,他仍是不看,也退回。于是,校方依照制度,称如不判卷,将扣发薪金,钱玄同回复,并附上钞票一包,“薪金全数奉还,判卷恕不能从命。”这个“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响起了叫骂声”的浙江人,对人严苛,对己更甚。其文字学课讲义文字学音篇,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音韵学课的最早一部教材,但钱对其极为不满,说它“百孔千疮”,“多一个人看见,就使我心中加一分难受”。在1921年重印时,钱在再版序中“自打耳光”,列出书中的六大不足。钱玄同最大爱好,便是逛厂甸旧书肆,只要前往,必将所喜之书扫荡一空才罢休,被人戏称为“厂甸巡阅使”。而其一生最惧之物,竟是好友刘半农家养的一条黑狗,前去作客,定要躲在刘家孩子身后,等孩子把狗引走,才敢进门。1939年1月17日,钱玄同患脑溢血辞世。文献发表署名乐颜的悼钱玄同先生一文,为其盖棺定论称:“在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之中,钱玄同的斗争精神,表现几在任何一位同时代的斗士之上”(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a当周树人对现实失望,找不到出路时,钱玄同给了他希望,因此,周树人动笔写了狂人日记,并一发不可收,从此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b钱玄同与刘半农上演的“双簧戏”,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钱玄同站在新文化的立场上,刘半农站在旧文化的立场上激烈辩论,最终改革派取胜。c钱玄同在北大任教时,不看学生是否缺席,从不考试,从不批改考卷,随意批定成绩,不遵守学校的制度,表现了他在工作上学术上不严谨的一面。d钱玄同虽为新文化运动的猛士,却体弱多病。从青年到晚年,一直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和折磨,40岁时还和朋友一起为自己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看淡生死。e本文以记叙为主,语言优美雅丽,重点突出了钱玄同作为真的猛士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斗争精神,他就是铁屋中最先清醒的几个人之一。(2)钱玄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做了哪些事?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3)钱玄同为人刚猛,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6分)(4)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写到“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请结合文本探究钱玄同先生成为“真的猛士”的原因。(8分)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清朝时期,英国舰船经常侵犯中国领海主权,以保护向中国输送鸦片的贸易,鸿胪寺卿黄爵滋忧心忡忡。他上禁烟议疏给道光皇帝,列举大量的数据与材料证明鸦片的危害,提出为了严禁鸦片,应不惜动用死刑,以达到 的目的。 出生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歌手云朵,独创“云端音”,高音音域跨越三个半八度,她独特的天籁嗓音和原生态唱法如入云端。她唱成名曲爱是你我时,与韩红唱青藏高原时的嗓音都_,令听者为之一振。 敦煌研究院专家提出建立全球敦煌学研究中心,将敦煌文化基因植入当地产业发展,这一观点_,在学术界和当地引起强烈反应。 a石破天惊 穿云裂石 振聋发聩 b石破天惊 振聋发聩 穿云裂石 c振聋发聩 石破天惊 穿云裂石 d振聋发聩 穿云裂石 石破天惊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打破高考户籍限制,从2014年起,凡在山东省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无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b去年年底,一位名叫奇尔莱德的英国男子在其任职公司组织的圣诞聚会上狂跳“骑马舞”时,因急性心力衰竭突然猝死,真可谓乐极生悲。c近几年来,我国领海不断被侵扰,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变化,中国海监局调整了工作规划,加大了海上巡航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d岁末年至,中央纪委针对公车私用、舌尖上的浪费、公款印制寄送贺卡等问题突出,发出通知要求坚决刹住腐败之风。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说文解字里没有“饺”这个字, 。 。 。 , , ,是用面皮包起羊肉煮来驱寒的,“娇耳”即后来的“饺耳”、“饺子”。 它的意义非常单一,可见它被创造的原因,就是饺子的出现 可以看出这种食品的源远流长 它的出现约在魏晋南北朝前后,因物品诞生而造 有研究认为饺子与张仲景的“祛寒娇耳汤”有关 “饺”是形声字,表一种有馅的半圆形面食 饺子是中国人的传统食品,从“饺”这个字的诞生a. b. c. d.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现代社会在语言领域显现出“双刃剑效应”,在普通话迅速推广普及的同时, 。当下,跟年轻人提到方言,他们往往会认为用处不大,“老土”,羞于学习,能使用家乡方言者越来越少。其实, ,没有了方言,地方戏、地方曲艺就会消亡,比如越剧、秦腔、黄梅戏、天津快板、河南梆子等都依赖方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乡音还承载着人们的乡情乡愁。现代社会经济要一体化,文化要多样化,不能把普通话和方言看成对立排斥关系, 。17.下图是北京申办2022年世界冬奥会的标识,请简要说明构图要素,并结合要素解读设计的精妙之处。要求语言简明,语句通顺。不超过60字。(6分)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2015年,“三无”(无博士学位、无留洋背景、无院士头衔)科学家屠呦呦因40多年前在新型抗疟药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中起了关键性作用,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得到启发,改进了青蒿素的提取方法,率领课题组人员发现和研制成功青蒿素。这一成果在全球范围内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科研成功,获诺贝尔奖对你有什么启示? 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必须写成议论文。参考答案1.d(理想人格是“至人”、“神人”和“圣人”。)2.c(因果关系倒置。)3.d (真正的“逍遥”是不存在的。)4.b(原文标点:“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5.c(关于左、右地位的表述绝对化,不同时期左、右的地位有变化)6.a(“不知朝政”错)7. (1)忌恨(他)的人想排挤他,置他于死地,让人用耸人听闻的言语恐吓他,李朴泰然自若,没有害怕的神色。 (得分点:死、危言、泰然各1分,句意2分)(2)现在士大夫做学问不求于自己,而只听王氏的学说,败坏思想学术,没有比这更严重的。(得分点:诸、莫、宾语前置句式“惟王氏之听”各1分,句意2分)8(6分)写出了兰、桂生机勃发的特点。春天,兰花枝繁叶茂;秋天,桂花皎洁清雅。(2分)从全诗看,作者使用了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手法。(2分)作者借托“兰”和“桂”这两个意象抒发了不肯廉价赢得美名的清高志趣。(2分)9(5分)“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或答“末两句”。(2分)“草木”即“兰桂”,“本心”一语双关,既实指草木茎干,又虚指才德之士所具有的秉性旨趣。草木不求美人赏悦而折,完全出自本心,高士怀才抱德也出自本心,不是为了博取高名,求“主人”赏识。此句写出了作者的高雅坦荡。(3分,理解合文本意思即可。)10.(6分)(1)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11.(25分)(1)be(答e给3分,b给2分,a给1分,a“也暗批了他们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依据不足; c“实际这都是小张的借口,他并不真想回去”错;d“从骨子里就没看得起张叔张婶”没有依据。)(2)突出了张叔张婶渴望见到孙子的心情。(2分)引出下面的故事情节。(2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3)疼爱儿子。多次准备,盼望孩子回家;处处为儿子着想。勤劳。张叔和张婶比以往起得更早,睡得更晚。节俭。他们只是喝一口从家里带来的凉开水。讲礼数。儿子结婚时,张叔强调“咱必须得拿点钱”;张婶提醒张叔,别忘了那俩红包。宽厚(宽容、忍让)。想见孙子,没有真切的见到,却不责备,有泪自己流。(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4)小说的人物分别在城市和农村,地域上有距离。小说中小张的家庭和妻子家庭的经济条件有距离。以张叔和张婶为代表的农民和妻子家为代表的城里人有精神和文化上的距离。小张和父母,妻子和公婆,亲家之间有亲情上的距离。(每点2分)12(25分)(1)ad(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b将钱玄同和刘半农扮演的角色说反了。c“学术上不严谨”理解不当,这些都是表现他的“恃才傲物”。e“语言优美雅丽”表述不当。)(2)成功劝说周树人为新青年撰稿,使鲁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提倡白话文,打倒孔家店,在语言、标点符号、数字、纪年、书写方式等方面提出新见解,是中国文化重大改革的首倡。与刘半农上演的双簧戏引起各界关注,标志着改革派的“大胜战”。(3)意志刚猛。在鲁迅等思想先驱者都对现实失望时,钱玄同意志坚定,相信文化思想变革会拯救国家。性格刚猛。他提倡白话文,打倒孔家店,慷慨激昂。对人严苛,对己更甚。行为刚猛。作为编辑,他演“双簧”;作为教授,他从不批卷,哪怕被扣发薪金,也不能从命。(4)爱国思想,民族责任感(思想上)。他认为新的思想文化才是拯救民族的根本,从而担任新青年编辑,找周树人等人约稿,并站在新文化运动前列,积极推进中国文化重大改革。看淡生死(性格上)。钱玄同体弱多病,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40岁时就做好离世的准备,因此他有足够的勇气与顽固派作斗争。喜好读书严谨治学(行为上)。他最大的爱好便是逛旧书肆,必将所喜之书扫荡一空。他对自己所写的讲义反复修改仍不满意。他的这种读书治学的态度使他成为时代的先驱。(这是一道开放式探究题,任选两方面,每方面观点明确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2分。)13. d(3分)石破天惊,多比喻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穿云裂石 ,形容声音高亢嘹亮。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14. a(3分)(b“突然”与“猝”重复c搭配不当,“加大密度”可以,但不能“加大质量”。 d、句式杂糅,“突出”移至“问题”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