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 专题三 实验探究题课件_第1页
中考物理复习 专题三 实验探究题课件_第2页
中考物理复习 专题三 实验探究题课件_第3页
中考物理复习 专题三 实验探究题课件_第4页
中考物理复习 专题三 实验探究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讲信息的传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物理 四川地区 类型一基础性小实验 1 2017 咸宁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 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 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A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读数B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 不调零就直接进行测量C 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 用手直接拿取砝码D 不能直接把电流表接在电源的正 负极上 D 2 2017 泰州 关于测量工具的使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用体温计可以放在沸水中消毒B 刻度尺测量时 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C 量筒读数时 视线应与液面垂直D 电能表可以直接测量家用电器的电功率 B 3 2017 贺州 如图所示测量仪器读数正确的是 B 4 2017 福建 如图所示 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B 5 2017 扬州 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 下列测量工具的使用 方法正确的是 D 6 2017 岳阳 如图所示的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 A 7 2017 桂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托盘天平是测量 大小的工具 使用时应放在 台面上 2 如图甲所示 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 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 a 或 b 铅笔的长度为 cm 3 图乙所示测量仪器的名称是 它的测量范围是35 质量 水平 b 5 53cm 5 53cm至5 57cm之间都可以 体温计 42 8 2017 镇江 1 图甲中 木块的长度为 cm 2 图乙中 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 mL 3 正确测量物体质量时盘中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 则物体的质量为 g 2 90 17 73 5 甲 乙 丙 9 2017 天水 如图所示 木块的长度为 cm 体温计的示数为 电压表的读数为 V 2 70 37 3 2 8 10 2017 临沂 1 图甲中物块的长度为 cm 2 图乙所示电能表的示数为 kW h 2 25 2017 6 类型二光学实验11 2017 泰州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甲 乙 1 如图甲 先将平面镜A放在水平桌面上 再将硬纸板B 放置在平面镜A上 让激光紧贴纸板射向O点 2 为了显示光路 纸板的表面应 选填 光滑 或 粗糙 些 在纸板上标出刻度是为了方便测量 的大小 3 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 测得了几组数据如表所示 由此可得出 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 选填 相等 或 不相等 竖直 粗糙 反射角和入射角 相等 4 接下来老师进行了如下演示 先用加湿器使整个教室充满雾气 将平面镜放在一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 在柱M上固定一红色激光笔 使其发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 其作用是为了显示 的位置 然后打开固定在柱N上的绿色激光笔 使绿色激光射向O点 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情景 老师水平方向缓缓转动圆台 当我们观察到 时 可判断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法线 红蓝光看起来重合 12 2017 武汉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 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 纸上竖立一块透明玻璃板 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 该同学应在玻璃板 选填 前面 或 后面 观察蜡烛A经玻璃 选填 反射 或 折射 所成的像 前面 反射 2 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 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 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 3 该同学体会到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 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 但能观察到蜡烛 选填 A 或 B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不点燃 完全重合 B 13 2017 湘潭 如图所示 小明应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表演 蜡烛在水中燃烧 的魔术时 把一块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在玻璃板前方竖放一根蜡烛 在玻璃板的后方 放一只盛水的玻璃杯 点燃蜡烛 从蜡烛这边向玻璃板望去 会看到 蜡烛在水中燃烧 1 该魔术现象要明显 最好在较 选填 明 或 暗 的环境中进行 魔术中的玻璃板相当于 选填 平面镜 或 凸透镜 2 水中的 蜡烛 是实际蜡烛通过玻璃板形成的 选填 正 或 倒 立的 选填 虚 或 实 像 与实际蜡烛大小 选填 相等 或 不相等 暗 平面镜 正 虚 相等 14 2017 天水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 1 如图甲所示 凸透镜位置固定 当发光的小灯泡放在40cm刻度线位置时 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始终能呈现一个面积大小不变的光斑 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 2 小明用蜡烛代替小灯泡继续做实验 烛焰在图乙所示位置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 则该像是倒立 选填 放大 等大 或 缩小 的实像 10 放大 3 若想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再大一些 在不改变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 应将蜡烛向 选填 左 或 右 适当移动一段距离 再调整光屏的位置 4 在图乙中 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 并将其靠近凸透镜左侧 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 向右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 说明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 右 凹 15 2017 沈阳 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中 小明将蜡烛 凸透镜 光屏依次放在自制光具座上 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的位置 调节烛焰 凸透镜 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1 正确调节蜡烛和光屏的位置 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 如图甲所示 则光屏上的像是 选填 放大 缩小 或 等大 的实像 2 实验中 由于蜡烛燃烧变短 小明发现光屏上看不到烛焰完整的像了 为了使烛焰清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他可以将光屏向 选填 上 或 下 调节 放大 上 3 将蜡烛逐渐向透镜移动 当蜡烛位于焦点以内时 撤去光屏 从光屏一侧向透镜方向看去 看到了烛焰正立的像 A 为A点像的位置 请你在图乙中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经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4 小明利用该凸透镜自制了一个模型照相机 如图丙所示 在纸筒M的一端嵌上这个凸透镜 纸筒N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 把纸筒N套入M中 并能前后滑动 在较暗的室内 把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 调节凸透镜和薄膜之间的距离 在薄膜上可以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 再把凸透镜正对着室内近处点燃的蜡烛 为了使薄膜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应该 选填 拉长 或 缩短 凸透镜和薄膜之间的距离 拉长 类型三热学实验16 2017 襄阳 如图所示是 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的实验装置 1 安装实验器材时 应按照 选填 自上而下 或 自下而上 的顺序进行 2 将装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并搅拌 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目的是使试管内的海波 自下而上 均匀受热 3 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海波在第6分钟时处于 状态 固液共存 17 2017 德州 如图甲所示 是 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的实验装置 该物质的沸点为217 9 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 该物质的熔点是 2 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 选填 大于 小于 或 等于 在CD段的比热容 3 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加热20min后继续加热 被研究物质的温度却不再升高 这是因为 80 小于 此时液体已经到达沸点 开始沸腾 18 2017 聊城 在探究 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的实验中 1 安装实验器材时 应按照 选填 自上而下 或 自下而上 的顺序进行 2 当水温接近90 时 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 并绘制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如图乙所示 由图像可知 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水的沸点为 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该处大气压 选填 大于 等于 或 小于 标准大气压 自下而上 吸热温度不变 97 小于 19 2017 沈阳 小明做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的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实验中小明发现 水在沸腾的过程中 选填 吸收 或 放出 热量 温度保持不变 实验结束后 同学们进行了交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并接触容器底B 读数时 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C 使用中间有孔的硬纸板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 缩短实验时间D 如果测得水的沸点不是100 一定是操作中出现了错误 吸收 BC 2 小明想继续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是否存在差异 他的实验设想是 选取 相同 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放在相同的烧杯里 用相同的热源加热相同的时间 水和食用油均未沸腾 它们吸收的热量 选填 相同 或 不同 通过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来判断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 质量 相同 20 2017 天水 为了比较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中两个相同的装置做实验 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1 实验过程中 用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的温度的方法来完成探究实验 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选填 液体1 或 液体2 的吸热能力较强 2 这组同学又对甲图中的加热情况进行分析 在某段时间内 质量为m1的液体1温度从t0升高到t 共消耗了质量为m2的酒精 液体1的比热容为c 酒精的热值为q 则这段时间内液体1吸收的热量表达式Q吸 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表达式Q放 两个表达式均用给出的字母表示 选填 大于 小于 或 等于 1 液体1 cm1 t t0 m2q 小于 21 2017 临沂 小明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 如图甲 以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1 本实验需要用到天平这一测量工具 目的是 2 加热10min 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 大于 小于 或 等于 煤油吸收的热量 3 根据实验数据 小明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 如图乙 由图像可知 水的沸点是 煤油的比热容是 J kg c水 4 2 103J kg 4 若本次实验共消耗酒精20g 则这些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J q酒 3 0 107J kg 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 等于 98 2 1 103 6 0 105 类型四力学实验22 2017 广州 小明看到滑雪运动员从越陡的坡滑下时 越快滑到底端 对此他猜想 物体离地高度一定时 斜面坡度越大 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也越大 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其猜想 1 实验所需的公式 2 实验器材 除了如图所示的器材 你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3 实验步骤 可用画图或文字表述 刻度尺 停表 类型四力学实验22 2017 广州 小明看到滑雪运动员从越陡的坡滑下时 越快滑到底端 对此他猜想 物体离地高度一定时 斜面坡度越大 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也越大 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其猜想 1 实验所需的公式 2 实验器材 除了如图所示的器材 你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3 实验步骤 可用画图或文字表述 刻度尺 停表 23 2017 绥化 同学们在实验室测量某种小矿石的密度 选用天平 量筒 小矿石 细线和水 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 导学号 95424110 A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 记下水的体积 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 慢慢地浸没在水中 记下小矿石和水的总体积 B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 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 使横梁平衡 C 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 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 直至横梁恢复平衡 1 为了减少实验误差 最佳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写字母 2 在调节天平时 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 左 或 右 调 3 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量小矿石的质量 天平平衡时 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用量筒测量小矿石的体积如图丙所示 由此可以算出小矿石的密度为 g cm3 BCA 左 2 6 4 量筒不小心被打碎了 老师说只用天平还能测量出陈醋的密度 某组同学添加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 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请你补充完整 调节好天平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将一个烧杯装满水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陈醋 用天平测出 为m2 根据测得的物理量求出了该陈醋的密度 烧杯和陈醋的总质量 5 针对 4 中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估讨论后 同学发现该实验设计存在不足之处是 在操作过程中 烧杯装满液体 易洒出 不方便操作 6 整理实验器材时发现 天平的左盘有一个缺角 则测量结果 选填 偏大 偏小 或 仍然准确 仍然准确 24 2017 福建 如图所示 小丽利用天平 玻璃杯 体积为20cm3的金属块 细线等器材测量蜂蜜的密度 1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将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 刻度线上 调节横梁平衡 2 在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蜂蜜如图甲所示 用天平称出蜂蜜和玻璃杯的总质量m0 其示数如图乙所示 m0 g 3 将金属块浸没在蜂蜜中 金属块不接触玻璃杯并保持静止 且蜂蜜无溢出 如图丙所示 天平平衡后 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值为m 150 4g 则蜂蜜密度 g cm3 零 122 4 1 4 4 小明用天平测出同种蜂蜜和玻璃杯的总质量后 将浓稠粘滞的蜂蜜沿量筒壁缓缓倒入量筒内测量体积 再用天平测出剩余蜂蜜和玻璃杯总质量 对比小丽的测量方法 小明所测得的密度值 选填 偏大 或 偏小 偏大 25 2017 呼和浩特 在探究运动和力关系的实验中 将同一辆小车从相同的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 如图所示 第一次水平木板上铺有毛巾 第二次是棉布 第三次直接滑在水平木板上 小车在三种不同的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 分别停在木板上的不同位置 1 小车在三个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时 水平面越光滑 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选填 远 或 近 这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 选填 小 或 大 2 对上问实验分析后可以推测 如果小车在水平面受到的阻力为零 物体将保持 运动状态不变 3 英国科学家 对上面实验进行科学的推理 并概括出著名的 定律 远 小 匀速直线 牛顿 牛顿第一 26 2017 扬州 在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活动中 1 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且处于 状态 说明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 由此 小明提出 能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2 小华认为 若采用小明的方案 必须测出物体所受的 和 的大小来进行比较 研究发现 在小明的方案中 只能根据相互作用的关系直接测出 的大小 在未知二力平衡条件的前提下 另一个力无法直接测量 所以这一方案无法实施下去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拉力 重力 拉力 3 为此 两位同学不断改进并先后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 如图乙所示 请你判断出她们改进的先后顺序 用字母表示 这样的改进是为了减小 对实验的影响 B A C 摩擦力 4 如图丙 是最终确认的实验方案 此方案中 由于 故卡片的重力可忽略不计 卡片的重力远小于钩码的重力 28 郑小楚同学想要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于是他取来一块海绵和两个长方体木块来做实验 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A 将木块平放在海绵上 如图甲 B 将木块竖直放在海绵上 如图乙 C 将两个木块叠加在一起 然后平放在海绵上 如图丙 请回答 1 郑小楚是通过观察海绵的 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凹陷程度 2 比较图甲和图乙可知 在压力不变时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的 有关 3 图甲和图丙探究的是 4 该实验运用的实验方法是 受力面积大小 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控制变量法 29 2017 南京 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 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 1 在图乙中 将橡皮膜先后放在a b位置处可知 同种液体 越大 压强越大 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 2 为了探究密度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 还需将橡皮膜放在图丙中 选填 c 或 d 位置处 深度 c 橡皮膜所处的深度越深 U形管液面高度差越大 30 2017 甘肃 在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 的实验中 一组同学提出了4种猜想 导学号 95424112 小华 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小红 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冬冬 浮力大小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有关 玲玲 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他们找来了体积相同的A B两块实心金属块 弹簧测力计 一杯水 一杯盐水 细绳等仪器 按照图中所示规范地完成了实验 记录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观察表中数据 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 可知A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为60cm3时 物体A所受浮力大小为 N 表格中标有 的位置的数据应该是 N 2 通过分析比较第 次实验数据 能够说明小华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分析比较第 次实验数据 能够说明小红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0 6 3 8 3 4 1 2 3 3 为了验证冬冬同学的猜想 他们选择了第 次实验数据 他们发现浮力大小与物体所受的重力 选填 无关 或 有关 4 要验证玲玲的猜想 同学们又找来了一块橡皮泥 他们把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 先后放入水中 发现有的漂浮在水面上 有的下沉 他们由此得出结论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请指出他们实验方法的错误之处 4 5 无关 没有控制橡皮泥浸入液体的体积相同 31 2017 泰州 如图所示 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 让同一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 撞击水平面上同一木块 1 本实验探究的是 选填 木块 小车 或 斜面 的动能与 的关系 实验中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动能大小的 2 第一次实验的情景如图甲所示 在进行第二次实验前 应先将撞出的木块 3 若操作正确 第二次实验木块最终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则此实验的结论是 小车 速度 木块移动的距离 恢复到原位置 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 速度越大 动能越大 32 2017 苏州 在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中 1 图甲中 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侧调节 2 图乙中 杠杆恰好处于水平平衡状态 若在A处下方再挂一个钩码 则B处所挂钩码须向右移动 格 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 3 杠杆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 小李同学就在杠杆上挂钩码进行实验 小明认为这样操作会对实验产生以下影响 杠杆自身重力可能会对实验产生影响 可能不便于测量力臂或出现力臂测量错误 无法得出杠杆平衡条件你认为正确的是 A B C 右 1 A 33 2017 宿迁 有人说 同一机械的机械效率是不变的 小华设计了 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所提升重物质量的关系 实验 来检验此说法是否正确 答图 1 用笔画线代替绳子 在图甲中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2 如图乙所示 小华在实验中保持滑轮组不变 改变重物的质量 通过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绳子使重物缓缓上升 测得数据如下表 g取10N kg 第2次实验中的机械效率是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所提升重物质量的增大而 62 5 增大 34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 斜面的机械效率 实验时 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 如图 收集了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导学号 95424113 1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 斜面越缓越 选填 省 或 费 力 2 该小组又进行了第4次实验 他们在斜面上铺上棉布 使斜面变粗糙 保持斜面高和长分别是0 5m和1m 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同一物块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 5N 他们测得这种情况下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3 把第4次实验数据与表中数据综合分析可得出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 和 有关 省 55 6 斜面倾斜程度 斜面粗糙程度 4 当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时 物块所受的拉力 选填 大于 小于 或 等于 物块所受的摩擦力 5 斜面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请任举一例 并说明使用它的好处 大于 盘山公路 可以省力 类型5电 磁 学实验35 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 如图甲是实验的电路图 1 若要测量干路电流 请将图丁实物用线正确连接 2 小红同学在连接电路时发现 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 电表的指针就发生了偏转 由此可知在连接电路时 他忘了 3 小明同学在测量A处的电流时 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 原因是 在排除故障后 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 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A 断开开关 正负接线柱接反 0 24 4 同学们在解决了以上问题后 将电流表分别接入A B C三点处 闭合开关 测出了电流并记录在如下表格中 并立即得出了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请你指出他们实验中的不足是 改进方法是 只有一组数据 换用不同规格的两只灯泡 多测几组数据 5 小海利用原有的实验器材 添加一个开关 又设计了一个电路 利用这个电路 不用更换电流表的位置 就可直接测出A B C三处的电流 同样可得出三处电流的关系 请在图戊虚线框中画出电路图 36 如图甲所示 小明在探究 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时 将两盏标有 2 5V0 3A 的小灯泡串联起来 接到可调直流电源两端 导学号 95424114 1 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 按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物 要求 电压表测量L1的电压 且导线不能交叉 2 小明在闭合开关后 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丙所示 这是因为 上述问题纠正后 小明正确操作测出了L1的电压 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 为了节省实验时间 小明采用了以下方法 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 只断开A接点 并改接到C接点上 小明用上面的方法能否测出L2两端的电压 为什么 答 选择0 15V的量程 不能 改接后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 3 调节直流电源两端的电压 使两灯泡都正常发光 即灯泡两端的电压均为2 5V 突然 原来正常发光的两盏灯同时熄灭 发生这种故障的原因是什么呢 指导老师经过分析检查 给出下列两种原因供小明选择 你认为可能的是 A 一盏灯断路 另一盏灯完好B 一盏灯短路 另一盏灯完好 A 为了检测故障 指导老师又提供了下列四种器材 A 规格仍为 2 5V0 3A 的灯泡B 符合要求的电压表C 符合要求的电流表D 一根导线从它们中间每次选择一种器材来检测故障 你认为不适用的有 填器材前的字母代号 理由是 CD 用它们检测电路故障容易烧坏另一个灯泡 37 小明在探究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时 猜想导体的电阻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A 材料B 长度C 横截面积为了验证上述猜想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器材进行实验 其中 是镍铬合金丝 是锰钢合金丝 长度相同 横截面积相同 1 连接电路时 开关应处于 状态 2 实验中 在M N之间接上不同的导体 闭合开关后通过观察 来比较导体的电阻大小 3 为了验证猜想A 应选用编号为 的两根金属丝分别接入电路进行实验 4 分别将 两根金属丝接入M N两点间 通过观察比较可以发现 当导体的长度和材料一定时 断开 电流表示数或灯泡的亮度 横截面积越大 电阻越小 38 2017 黄冈 小尧为探究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用到的器材有 电源 电压3V不变 标有 20 1A 字样的滑动变阻器 电流表 电压表 三个阻值分别为5 10 15 的定值电阻 开关及导线若干 1 电路连接完毕 闭合开关前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 选填 A 或 B 端 2 闭合开关 发现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 电压表示数不为零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定值电阻R 选填 断路 或 短路 断路 B 3 小尧排除故障后 电路中接入5 电阻时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U 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接着用10 电阻替换5 电阻接入电路再次实验 此时应将电压表的示数调为 V 再记录此时电流表的示数 然后用15 电阻替换10 电阻继续实验 她发现无论如何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电压表示数都无法调至U 原因可能是 答一种情况即可 1 滑动变阻器最大值太小 39 2017 江西 实验名称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 导学号 95424115 实验器材 电压恒为3V的电源 电压表 电流表 标有 20 2A 字样的滑动变阻器 待测电阻Rx 开关 导线若干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 小明按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2 闭合开关 发现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 则下一步的实验操作是 先 然后 断开开关 将电流表正负接线柱交换连接 3 小明测出待测电阻的阻值后 向老师汇报 老师指出他实验设计中存在着不足 其不足是 4 改进后 小明继续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中 分析数据可知待测电阻的阻值为 还可以初步得出 电阻一定时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没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0 正比 5 实验过程中 若小明将滑片P移到了如图丙所示位置 闭合开关 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数据表格 0 41 根据下列两个实验 回答相关问题 甲 1 电流做功的过程是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电流做功的多少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出 小明同学为了 探究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 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通过此实验可以较形象的比较出电流做功的多少 该实验是通过观察 比较电流在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