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其他原核生物部分_第1页
微生物学其他原核生物部分_第2页
微生物学其他原核生物部分_第3页
微生物学其他原核生物部分_第4页
微生物学其他原核生物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其他原核生物 螺旋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 第1节螺旋体 Spirochete 是一类细长 柔软 螺旋状 运动活泼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介于细菌和原生动物之间的微生物 一 大小 形态与结构 0 2 mX5 15 m螺旋状 Treponemapallidum 结构特征 革兰氏染色阴性含肽聚糖 具外膜能运动 但没有鞭毛 胞浆 轴纤丝 二 培养和繁殖 广泛分布分为腐生型和寄生型两大类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一些螺旋体对干燥和消毒剂敏感 第2节立克次氏体 Richettsia 是一类严格寄生在真核细胞内的革兰氏阴性的原核微生物 1910年 H T Ricketts首次发现斑疹伤寒的病原体 并因研究此病而牺牲 1916年人们以他的名字命名这类病原体作为纪念 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一 大小 形态与结构 呈类球状 200 500nm 或杆状 600nmX300nm 大小介于通常的细菌与病毒之间细胞能随寄主和发育阶段而表现出多形态细胞结构和化学组成与一般的细菌相同 细胞壁外有粘液层无鞭毛 不运动革兰氏染色阴性对热 干燥和化学药剂敏感 耐低温 立克次氏体不能独立生活的原因 酶系统不完全 不能氧化葡萄糖 6 磷酸葡萄糖 有机酸 缺乏代谢活动必需的辅酶 细胞质膜比较疏松 细胞物质易外渗 一旦脱离寄主立即死亡 二 培养和繁殖 常用的培养方法鸡胚接种 组织培养 动物接种繁殖方式 二分裂繁殖1代8 10h 尼科尔 1866 1936 法国细菌学家 病理学家首次发现斑疹伤寒疾病的病原体 普氏立克次氏体 及其传播方式 节肢动物叮咬 和发病规律 于1928年获奖 该成果为防治斑疹伤寒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具体途径 主要致病性立克次氏体 普氏立克次氏体 Rickettsiaprowazekii 显微镜下引起斑疹伤寒的立克次体 三 致病性 Rickettsiatyphi 节肢动物 虱 跳蚤 壁虱和螨类 是自然宿主 不引发疾病 但如果人被这些动物叮咬 就会发病 防治立克次氏体病的主要措施是消灭对虱 蚤等传染媒介 普氏立克次氏体借虱传播斑疹伤寒 第3节支原体 Mycoplasma 一类无细胞壁 呈高度多形性 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 目前最小的细胞型生物 一 大小 形态与结构 1 细胞小 125 250nm 光学显微镜勉强可见 2 缺乏细胞壁 具有高度多形性 能通过细菌过滤器 对渗透压敏感 3 革兰氏染色阴性 4 对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四环素 红霉素以及破坏细胞膜结构的表面活性剂都极为敏感 细胞膜上含有甾醇 故对两性霉素 制霉菌素等多烯类抗生素也十分敏感 二 培养和繁殖 支原体可进行人工培养 但大多数需要胆固醇 血清 腹水 牛心浸汁和酵母浸汁等特殊成分 菌落小 一般表现为特有的 煎鸡蛋 形 支原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呈 油煎蛋 肺炎支原体 三 致病性 引起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 第4节衣原体Chlamydia 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能量寄生的小型革兰氏阴性的原核微生物 个体微小 多呈球形或椭圆形 细胞壁结构和组成与革兰氏阴性菌相似 但可能存在胞壁酸 磷壁酸 有一定的代谢能力 但缺乏独立的产能系统 必须从寄主细胞得到能量 酶类和一些低分子化合物 对热 化学药剂和抗生素敏感 一 大小 形态与结构 二 培养与繁殖 既不能独立生活 也难于人工培养 独特的繁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