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总结 问题整合 通史坐标 学科素养 学科前沿 通史坐标强化时间把握趋势 问题整合纵向连线横向对比 1 专题整合 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历程 特点 1 历程 2 特点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 寻求变革主要是为了中国的独立 民主和富强 学习西方与抵抗侵略 启蒙和救亡相连 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 反侵略性质 学习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由 器物 到 制度 再到 文化 由被动到主动的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 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实践证明 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是社会主义道路 2 通史综合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 西方列强发动鸦片战争 打开中国封闭的大门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民族危机出现 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 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冲击着中国封建思想文化 诱导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 洋务企业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思想上推动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在经济上 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在政治上 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加紧侵略中国边疆及邻国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维新变法运动 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 3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敌视 封锁 加上当时国内政治经济上的 左 倾错误的干扰 致使中国一度与世界科技潮流失之交臂 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 与前两次不同的是 在当时极端困难的国内国际背景下 中国科学家在原子能 航天技术 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取得了与世界同步的重大科技成就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打开国门 积极引进吸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与管理方法 重新追赶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 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3 中西对比 对比中国维新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的不同 历史解释 学科素养突破方法提高素养 典型例题 2016 海南卷 18 1919年7月 进步报刊 每周评论 提出 真正的解放 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 是要靠自己的努力 把他打破 从黑暗的牢狱中 打出一道光明来 同时期的 南开日刊 宣称 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 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 这表明当时 A 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B 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C 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 思维过程 1 明立意 本题通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考查学生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2 用所学 1 新文化运动宣传 民主 与 科学 促进了思想解放 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 五四运动 显示了人民的力量 改变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 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3 获信息 材料中 每周评论 南开日刊 的内容强调人民自己起来采取直接行动 亲自 干涉政治 体现了进步知识分子在十月革命影响下的新觉醒 认识到民众的伟大力量 看到了发动群众直接斗争的必要性 C项正确 A B D三项均与材料内容不符 故排除 答案 C 方法讲解 历史解释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对过去的阐释和评判 既包含了叙述者对史事描述的整理与组合 又体现了叙述者的立场 观念等 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解释历史和评价历史 对历史事物进行价值判断 历史评判是建立在对史事的掌握 理解 解释的基础上的 也是历史观 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 1 内涵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 以历史理解为基础 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 2 要求 1 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 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 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 2 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3 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 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 对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做出解释 4 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 能够以全面 客观 辩证 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 针对训练 1 2016 湖北黄冈一模 晚清重臣曾国藩和大学士倭仁虽然在对待西学的态度方面针锋相对 但是他们都具有浓厚的理学色彩 在他们影响下 学人轻蔑宋学的观念一变 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 社会危机的影响B 经济变迁的推动C 理学功能的更新D 中央集权的削弱 解析 A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 围绕如何巩固清朝统治 清政府官员中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他们显然在对待西学态度上针锋相对 但是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根本目的高度一致 理学中包含的文人的社会责任意识 在社会危机面前得以弘扬 故A项正确 经济变迁的推动与理学强调的社会责任感无直接关系 故B项错误 理学功能是维护封建统治 没有出现更新 故C项错误 中央集权的削弱不是他们重视宋学的主要原因 故D错误 2 2017 安徽安庆调研 民国二年袁世凯组成 第一流人才内阁 梁启超担任司法总长 民国三年 袁世凯在当上大总统后仅三个月 就下令取消国会 改任梁启超为币制局总裁 十二月 梁辞去币制局总裁之职 后袁世凯又任命梁启超为政治顾问 梁启超都推辞未就 这说明梁启超 A 由维新改良转向民主共和B 助袁世凯复辟封建帝制C 坚持民主宪政的追求D 政治立场摇摆不定 解析 C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取消国会 反映出其走向专制统治的倾向 梁启超此后的辞职和 推辞未就 均体现了对民主宪政的追求 故C项正确 A 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排除 梁启超反对封建帝制 B项与史实不符 排除 学科前沿前沿拓展对接高考 一 清末新政1900年 清政府先是愚蠢地想利用义和团以泄私愤 利用未果反过来又剿杀义和团 玩火的结果是引火烧身 导致八国联军大兵压境 半个中国遭到侵略者铁蹄的蹂躏 清政府不得不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辛丑条约 至此 清政府威严尽失 为了寻求继续维持统治的应急措施 慈禧于1901年1月借光绪帝之名发布了征求变法的第一道上谕 表示在 万古不易之常经 外 没有 一成不变之治法 这标志着慈禧新政的开始 清末十年 清政府先后在比光绪新政更广泛的领域里推行了三十余项改革措施 以除旧布新 政治上 改革官制 裁减冗员 仿西方资本主义各国法律 改 大清律例 为 大清新刑律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刑律 清政府设立督办政务处后 拉开了行政改革的帷幕 军事上 裁汰旧的经制兵 在各省编练新军 中央设练兵处 专门负责编练新军事宜 经济上 设立了商部 颁布商律 试办户部银行 在各省设立商会 这些标志着 推动实业发展 的政策得到实质性落实 教育上 设立学部 令各省广设新学堂 选派留学生 留学生归国一律赏给举人 进士出身 更重要的是于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这是中国教育发展历史上具有革命性的变革 慈禧新政与光绪新政前后衔接 在变更 祖制 上走得更远 可以说光绪新政是一个开始 慈禧新政是其继续与推进 它们是清政府濒临灭亡之时的自救运动 尽管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本 也没有产生显著的效果 但却是晚清以来中国进步人士探求救国救民之策在政治上的落实 也是当政者设法挽救统治危机所进行的积极行动 对时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新政否定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 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 传统的教育制度和伦理观念都朝着积极的方向演变 新军的编练无疑壮大了军事力量 留学生的派遣与新式学堂的建立培养了更多的现代化人才 但统治者始料未及的是 由于各项新政策的落实需要大量资金 其中尤以编练新军所需要的费用最为巨大 致使新政时期清政府苛捐杂税越来越多 导致民众与政府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在这个意义上 清末新政的实施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作了重要铺垫 二 李鸿章与近代外交近代外交在李鸿章整个政治生涯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李鸿章在近代中国的外交活动中 某种程度上扮演着清政府 外交部长 的角色 当今学者对他外交活动的评价也是众口不一 但至少已经改变了以前全盘否定的看法 由过去单纯的 卖国说 发展到了现在的 误国说 对李鸿章外交活动和外交思想的总体评价 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李鸿章办理外交有其积极的一面 虽以失败而告终 但体现了其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 坚持维护国家 民族利益 在利用中控制洋人 在控制下利用洋人 是李鸿章处理涉外事件的原则 三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产生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是如何产生的 是 洋货 还是 土货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学界基本已经达成共识 即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既是我国传统民族主义思想在近代的转型 又是西方近代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引进 是二者结合的产物 就中国传统的民族主义思想而言 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华夏中心观 二是华尊夷卑观 三是建立在华尊夷卑观基础上的 华夷之辨 的观念 促使这种传统民族主义向近代民族主义思想转变的原因 是西方的入侵引起的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变化 在具有高度文化的 西夷 面前 中国人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 认识到中国只是世界各国中的一国 同时 在 西夷 的侵略面前 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 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 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 建立近代民族国家 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 四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在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一百多年里 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 清末民初 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表现为 近代民族主义与传统的民族主义相杂糅 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各民族的平等的斗争相交织 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 这一时期推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主要有两种力量 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 第二 五四时期 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 在反帝与反封建的同时 人们开始从思想认识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 认识到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务电工安全协议书
- 中华民族复兴进程试题及答案
- 医院截肢调解协议书
- 合伙买卖古董协议书
- 商场招聘就业协议书
- 地基纠纷赔偿协议书
- 品质扣款合同协议书
- 聊城市联考试卷真题及答案
- 印刷包装合作协议书
- 加装电梯运输协议书
- 蓉城小史官考试试题及答案
- 食品工厂设计概述课件
- 回转窑-工作原理课件
- 课件亚洲与非洲音乐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 必修 音乐鉴赏
- DB32/T+4396-2022《勘察设计企业质量管理标准》-(高清正版)
- 《铁路选线设计》教学全套课件
- 中考数学总复习的教案
- 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
- 毕业设计(论文)双梁a型门式起重机结构设计
- DLT 646-2021 输变电钢管结构制造技术条件
- 结晶葡萄糖结晶分解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