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斯大林模式的含义 指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 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 学习目标1 简述苏联的工业化之路 分析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 探讨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得失 3 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简要评价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这个名字足以震撼世界有人说他是个残暴凶狠的魔鬼有人说他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暴君有人说他是十恶不赦的历史罪人也有人把他视为天之骄子 扭转整个世界的历史巨人他是英勇无畏的 又是冷酷无情的 列宁逝世 1924年1月21日 后 代之而起的是一位 钢铁般的人 斯大林 意为 钢铁般的人 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通常都是走怎样的道路 这样做的优点是什么 先轻工业 后重工业 发展轻工业投资少 周期短 见效快 可以为重工业积累资金 斯大林认为苏联的工业化道路同资本主义国家有何不同 主要理由是什么 首先发展重工业 理由 苏联面临帝国主义的包围 为了保卫国家 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 一 工业化背景 内部 苏联是落后的农业国 技术落后 资金短缺 外部 资本主义威胁 没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 一 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 二 社会主义工业化 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 1 1925年12月 联共 布 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从1926年起 苏联进入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 2 1926 1928年主要对原有工业企业进行改建扩建 同时新建了几千家企业 3 1928 1932年 一五计划 提前完成 期间 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 工人们将忘我劳动的精神同掌握新技术紧密结合起来 开展劳动竞赛 4 1933 1937年 二五计划 提前完成 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 工业总产值已经居欧洲第一位 世界第二位 苏联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两个五年计划 1928年 1932年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 农业国 1933年 1937年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 世界第二 思考 三 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 苏联政府对重工业的高度重视和巨额投资 2 高积累政策 3 农民的贡献 4 苏联人民的建设热情和奉献精神 四 苏联的工业化按什么途径进行 牺牲农业 忽视轻工业 片面发展重工业 五 苏联的工业化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 答 农 轻 重比例失调 牺牲了广大农民的利益 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 农业全盘集体化 一 背景 农业的落后 工业化对粮食的需求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二 农业集体化 1 1927年联共 布 十五大提出了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 2 1929年大规模 群众性的集体化运动开始了 全国各地的集体化运动一哄而起 都在抢时间 争速度 出现了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 谁就使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的口号 3 1930年3月 斯大林的 胜利冲昏头脑 对集体化运动进行了整顿和纠偏 农业集体化运动又发展起来 4 到1937年 农业集体化完成 三 影响 1 到1932年底 富农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被消灭 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 原料 资金等创造了便利条件 但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 2 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和错误 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最终影响农业发展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一 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二 农业全盘集体化三 斯大林模式 确立标志 1936年 苏联通过宪法经济 特点政治 思想文化 高度集中 高度集权 高度集中 指令性计划模式 排斥市场调节 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党 党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 行政干预手段管理思想学术问题 个人崇拜 国际形势 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之中 经济形势 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 政治形势 斯大林巩固领导地位 历史传统与社会环境 革命前存在大量封建残余 专制主义意识形态根深蒂固 个人因素 斯大林的个人性格 形成的根本原因 由苏联当时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背景 为什么会形成斯大林模式 积极方面 经济上 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政治上 保证党的领导 发挥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维系政局稳定 思想文化上 有利于统一全国人民的意志 消极方面 经济上 从长远看 影响了农业 轻工业的发展 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政治上 个人专断 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思想文化上 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结论 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 曾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 取得了巨大成就 把苏联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为有效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 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后来阻碍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成为后来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的重要原因 课堂总结 一 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1 背景2 两个五年计划及其成就二 农业全盘集体化1 背景2 具体情况三 斯大林模式1 确立标志2 特点3 评价 课堂小测 1 联共 布 十四大通过的经济方针是 A 实行新经济政策B 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C 开展农业集体化D 实施三个五年计划2 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不同之处在于 A 重点发展重工业B 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步进行C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协调发展D 由城市扩展到农村 3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标志是 A 个人崇拜现象的出现B 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C 全国大清洗运动结束D 实施三个五年计划 B A B 4 对苏联20世纪三十年代的评述 不正确的是 A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确立B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C 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D 苏联进行的大清洗运动破坏和践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B 自我测评 1 答案 以上三位同学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做出了评价 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评价有不够全面 苏联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