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桃花源记》教案4 (2).doc_第1页
9《桃花源记》教案4 (2).doc_第2页
9《桃花源记》教案4 (2).doc_第3页
9《桃花源记》教案4 (2).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您服务教育网 /9桃花源记知识与技能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2熟读并背诵全文。过程与方法把握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要求学生运用想象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细节,培养其想象力和探究能力,逐步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2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重点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难点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1自主探究式学习。2诵读法。多媒体课件、投影仪。2课时同学们,晋朝有个文学家名叫陶渊明,在他生活的年代,人民饱受战争频繁、颠沛流离之苦。于是,这位颇具正义感的文学家在他的桃花源记中描写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又美好的地方。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他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施展。他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此后,忧愤、饥寒、劳累、羸疾一起折磨着他,直到六十三岁去世。后人称他为靖节先生。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大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遁世的因素。他的作品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地表现它的形象。写作风格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1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正值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人民生活日益苦难。陶渊明对现实社会异常不满,但他又无法改变,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描绘一个美好的境界,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2关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诗。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小序,诗和序的内容是一致的,序又可以看成是对诗的说明。序用客观记叙的方法,有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诗则直接表达作者对桃花源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和议论。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一遍,教师提出学习目标,注意朗读要求。2指导朗读: 要求: (1)读准字音,停顿分明,不读破句。 (2)带着感情,声音洪亮,读出韵律。 (具体是:第1自然段读出平缓的语气,第2自然段读出探险及释然、惊讶的语气,第3自然段读出热情和惊叹的语气,第4、5自然段读出感慨的语气。)3学生找出文中自己认为很难翻译的句子,教师点拨,其他学生解答。问题探讨: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用文中原句回答)“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用文中原句回答)“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用文中原句回答)“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4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用文中原句回答)“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5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6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8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1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安排材料的?说出文中表现渔人行踪的词语。2据此线索,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1请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分为哪几个部分来叙述?(展示课件)全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渔人的行踪的不同地点分五部分: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2其中重点是写哪些部分?主要描写了桃花源的什么?第二、三两部分。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这两个自然段)3文中的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桃花源是个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宁静安乐的理想社会。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故事曲折回环,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渴盼能有一个和平环境的愿望。桃花源记层层设疑,悬念迭生。为了把桃花源写成一个似有若无的仙境,作者采用了层层设疑的写法。因此,开头虽然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但并未确切指出年代和地名;主人公也只说他是个渔人,不署姓名。接着写桃花林奇景,似为人间所有,又似为人间所无,又不说出它的确切地点。写桃花林的通道更为奇特,洞口小而“仿佛若有光”,路“极狭”而可“通人”,正是“洞天福地”的景象。待到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眼前出现的又是一幅活生生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可是,后来渔人出而复寻,本已做好的标记却又全部消失,桃花源似乎又成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无迹可寻。最后再虚写一笔,说高士刘子骥“欣然规往”,给好奇的读者带来一点希望,但刘子骥又“未果”而“病终”。这样一来,桃花源就真的成为“千古之谜”了。这种层层设疑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希望在现实中看到一个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也能激发读者的兴趣。桃花源记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即使文言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读起来也不会有多大困难。对于文言文课文,理解文章字句的意思还是首位。为了让学生在感受文章语言美、意境美的同时又能识记理解文章的字句,我还是使用一贯的方法:多读,多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