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水 自来水浊度与菌类.doc_第1页
井水 自来水浊度与菌类.doc_第2页
井水 自来水浊度与菌类.doc_第3页
井水 自来水浊度与菌类.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谷腾环保网 水处理 技术论文 正文 地下水供水浊度背景的工艺条件与氯化消毒量的控制更新时间:08-1-11 10:37 供水水体的消毒是一项贯穿于整个供水安全很重要的技术工作,供水消毒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用水群体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水质消毒工作的环节管理与标准化建设是每个供水厂必须做的一项工作。否则虽然在给水进行消毒,如果不能科学的进行这项工作,反过来对水又是一种污染,会对用水群体身体产生致病的隐患。供水部门在加强供水量的同时,切把供水消毒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安全指标来衡量工作的完整性,以保证供水水质的安全性。一、水源地的地质贮水环境背景是水质好坏的基础 以地下水供水的水源与水源所存在的地质条件决定着水的水化学类型。水质的好坏除了与特有的水化学类型有关外,影响水质变化的因素与气候,水文地质条件,水源周边的自然环境,人们生活活动环境,防污染的划分区域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它影响着水质各种成份背景值的变化。 在采用以地下水源供水的供水企业,供水井的选择,首先要对所选的水源进行地质条件和水源贮水量的评价,根据当地自然贮水环境条件来选择,一般选择自然条件好,生活人群少,无工业污染的区域上游径流作为供水水源地。水质的好坏与否主要看源水和井深不同含水层所固有的化学类型,不同含水层水质不完全一样,在开采水源时,水质应符合目前国标GB5749-85卫生标准,在此基础采用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标准,扩大相关项目的测定,以获得较为全面了解水质背景的资料。二、水的浊度与细菌指标的联系水的物理指标浊度是供水中很重要的一项指标,国家标准中规定为出厂水必测指标。以地下水供水为基础的水厂,供出水浊度的好否主要与水源地供水井成井工艺和供水地质条件,供水过程的蓄水沉淀有关。供水水源地质条件为大范围,大厚度的卵砾石、砂砾石、亚沙土地层的一般透水性较好,滤水清澈,浊度一般都很好。对细颗粒的粘土地层要有好的成井工艺,大的涌水量以及进行蓄水沉淀的过程方可达到浊度合格指标。 第四系地层的贮水地多为含有生物的有机物成份,伴随着有机微生物的存在,在开采的过程中一同进入水源,浊度的高低有时能伴随着微生物指标(主要是细菌)的高低,因为它的微细晶体颗粒包裹吸附着菌体,以形成较为稳定的微胶体存在于水中,如果我们在成井工艺中,没能使水清沙净来通过地层过滤和交换作用破坏这种微生物与水质微晶粒的结合,那水浊度大小和微生物中细菌成正比关系。 我们在成井后做48小时抽水试验时间内取不同时间段,浊度不同的水进行细菌分析,结果细菌总数与浊度大小成正比。抽水48小时浊度NTU细菌cfu/ml大肠菌MPN/100ml水质物理描述15小时19.5350未检出水质不透明,微量沙粒30小时11.0290未检出水质稍透明,微量沙粒有微细絮状物35小时9.0170未检出水质透明,有微细絮状物46小时2.410未检出水质全透明三、水体消耗液氯与余氯量的控制 出厂水水质消毒,通常采用液氯进行,对现在推行的二氧化氯消毒法,从大量资料可以看到二氧化氯的消毒安全要比液氯好。但从供水成本,检测方法与实际可操作性的运用效果上还要进行大量的试验工作,因此,从方便、价廉、较为安全的角度看,液氯消毒目前还为一种水体消毒方法而被广泛采用。 但是液氯消毒的危害性目前被人们不断认识,所以水质消毒量的控制尤为重要,特别是采用半自动出厂水人工测余氯的水厂,要对加氯量进行有效控制,并对管网中段水,未稍水,余氯进行长期有效的监测。 在供水井的水一次性进蓄水池,而后进行加氯消毒时,加氯点的选择对水体消毒的好坏、稳定性有密切关系。液氯加在水中的均匀性和量决定水消毒好坏的关键。蓄水池中水位的变化有时表现在余氯浓度量的变化,水位与余氯量大小为互动变化。供水井水源地到水厂蓄水池都采用全封闭的供水形式,地下水不与外界接触,直接从地下供水主管道进入水厂蓄水池,经过进池缓冲、沉淀、消毒后再加压供出水厂进入市区。市区未稍的测氯点与微生物取样点,要选择用水量较大,环境污染小,不易形成旁压死水的点来进行,否则会给微生物的测定带来一定的误差。 供水消毒执行的标准是国家对出厂水和管网未稍水余氯浓度量的控制要求。规定为出厂水接触液氯30分钟,余氯量浓度不能小于0.3mg/1,出水余氯量浓度不能小于0.05mg/l。但标准并没有说明那一种供水形式和供水运距的长短以及本身水化学类型伴随氧化还原物质的不同对液氯浓度量消耗程度。而且对出厂水余氯量上限没有规定,因此这就对水厂余氯浓度提出了严格要求。特别是出厂水先进入城区区域的余氯浓度量要进行必要监测。否则会产生高余氯量的区域现象。要根据城市供水管网运距长短和供水面积大小进行余氯量控制与供水运距长短余氯量浓度大小变化试验,并进行一天内24小时消耗液氯量与24小时供水量总体余氯量水平评价,避免由于水的消毒造成水体二次化学污染。 我们把长达7公里供水运距进行不同段和不同浓度的出厂水余氯量进行测定,在蓄水池水位相对稳定情况下,测定余氯量和水体口感体验,取得最佳的出厂水加氯量,最高余氯浓度限定为0.9mg/1。检测方法采用、邻联甲苯胺比色法。 从表二水运距不同点的余氯量测定结果可看出,控制出厂水的最低余氯达标量,依法无法照应未稍水余氯达标量,而且这种余氯量的变化受水化学反应前体、水位、压力的影响在变化。依然不能解决大面积靠近水厂区域余氯量浓度偏高问题。如果采用分段加氯的办法,余氯量往往受管网框架的限制和管网压力不平衡的影响。 因此,在评价全封闭供水消毒时,根据自己的供水特点,考虑水质前体液氯的消耗平衡后余氯的测定值。液氯加入水体后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从高到低的化学反应过程,也是一个动态消毒的过程,不但对水体进行消毒,而且对输水管内壁的余孽生物也进行消毒,运距越长液氯消耗越大。对较清洁的地下水来讲,只要在未稍水中有余氯显示,水体中微生物指标中细菌、大肠菌指标都是合格的。因此在国家卫生标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供水特点,特别是西北地区以地下水供水的水厂考虑季节的外部环境变化,根据试验,定出自己水厂加氯限制标准与制度,在水质理化指标合格的前提下,以检测出厂水和管网未稍水细菌,大肠菌不超标,有比较好的水口感为目的,不应过分追求出厂水和未稍水余氯量非要超过标准而使水口感差的余氯量值。四、饮用水氯化消毒与健康 用液氯或氯制剂对饮用水进行消毒的方法叫氯化消毒,氯化消毒最多见,最方便使用的是液氯。氯是一种有毒气体,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在常温下液氯为黄绿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及特殊的嗅味,比空气重2.5倍,在6-8个大气压下可变成液太氯,体积缩小475倍,可灌入钢瓶,贮运很方便。 氯加入水中后,很快分解生成次氯酸:Cl2+H2O=HOCL+H+Cl,次氯酸体积很小,为中性分子,具有较强渗入细胞壁的能力,同时还是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使其通透性增加,导致细胞内蛋白质,RNA、DNA等内容物漏出,并能影响和干扰多种酶系,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如果水中有氨,氨将与HOCL发生下列反应。 NH3+HOCl=NH2Cl+H2O NH2+HOCl=NHCl2+H2O NHCl2+HOCl=NCl3+H2O 在以上的可逆反应中,起杀菌作用的是HOCl,只有在HOCl消耗完反应才向左进行,需氯量是指灭菌,以及氯化有机物和还原无机物所消耗量。水中剩余的氯量即为余氯。游离性余氯(指HOCl和Cl),化合性余氯(指NH2Cl和NHCl2),饮用水消毒加氯量与水中含有的与氯能生成副产品有机前体的含量有关,因而副产品又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来源。 氯化饮用水与人群癌变关系,国内外的流行病学者调查,大多数结论认为饮用氯化水与某些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